基本信息
书名:让我看见你:临床过程、创伤和解离
定价:45.00元
售价:34.2元,便宜10.8元,折扣76
作者:Philip M. Bromberg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675598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让我看见你:临床过程、创伤和解离》为解开意义如何形成以及治疗如何起作用这个谜,布隆伯格呈现了一幅生动而引人入胜的心理画面,其笔法之细腻远超我们的想象——关注临床现象及可以发生改变的部分,这是注重冲突解决的学者们无法忽视的。然而布隆伯格*的贡献在于揭示了从业者们骨子里感受到却因其不可名状而嗤之以鼻的那些力量所具有的极高价值,引导我们以更多尊重与耐心来使用这些力量。我预言,读者将发现布隆伯格的这本书对其临床工作的影响无处不在,而且将在他陷入困境时解救他。
内容提要
《让我看见你:临床过程、创伤和解离》在本书的开始,布隆伯格思考了怎样从人际间视角看待分裂疏离。令他意外的是,他发现被病人否认的体验往往需要经由分析师的内部对话才能找到,因为被解离了的自体—他人互动结构先是在分析师那里被引发,然后才在人际间场里展现出来。
这个领悟导致了其他发现,布隆伯格经常在分裂病人及其他人格障碍病人的解离结构之下找到创伤体验——哪怕是在非创伤性病人身上也能找到。这个发现使心理结构的人际间理念得以以新的面貌出现,布隆伯格进而认识到,所有严重的人格异常都暗藏了解离防御,用以避开内部创伤体验,控制外部世界,从而避免再次创伤。这些领悟开启了对治疗过程本身固有的解离过程的全新理解。在布隆伯格看来,病人关系世界里的突发事件,及其对分析师保持治疗姿态的努力产生的冲击,使得*深入*有成效的分析体验成为可能。
布隆伯格的文章不落俗套,力求让读者体会语言是怎样捕捉联结中的微妙变化的。确实,布隆伯格的写作生动再现了关系分析师工作中心理状态的改变,富于启发,散发着充满慈悲和机敏的临床智慧。本书将注定成为未来几十年里分析师和治疗师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
目录
1 引言 /
部分 站在桥上看
2 艺术家与分析师(1991)/
3 人际间精神分析与退行(1979)/
4 共情、焦虑与现实: 从桥上看到的(1980) /
5 走进内心与走出自我
关于分裂过程(1984) /
6 自恋和边缘中的疏离(1979)/
第二部分 安全、退行与创伤
7 镜子与面具
关于自恋和精神分析成长(1983) /
8 发生在分裂病人身上的Isakower现象(1984) /
9 困难的病人还是困难的组合?(1992)/
10 从里到外了解病人
潜意识沟通的美学(1991) /
11 人际间精神分析和自体心理学
临床比较(1989) /
第三部分 解离与临床过程
12 影子与实体
临床过程的关系视角(1993) /
13 精神分析、解离和人格组织(1995)/
14 阻抗、客体使用和人类联结(1995)/
15 歇斯底里,解离和治愈
重读Emmyvon N(1996) /
第四部分 心灵的解离
16 “说话!这样我才能看见你”
对解离、现实以及精神分析式倾听的一些反思(1994)/
17 心灵的解离
自体多样性与精神分析关系(1996) /
18 变化的同时保持不变
对临床判断的反思(1998) /
19 “救命!我要从你心里出去” /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Philip M. Bromberg(菲利浦?M?布隆博格),在对创伤与解离现象的理解上,菲利浦·布隆伯格是一位杰出的写作者,他的书包括:《让我看见你:临床过程、创伤和解离》、Awakening the Dreamer:Clinical Journeys 、 The Shadowof the Tsunami and the Growth of the Relational Mind。他是怀特学院(WilliamAlanson White Institute)的培训和督导分析师,也是纽约大学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博士后项目的临床教授。作为当代精神分析出版社(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的名誉编辑,布隆伯格先生是Psychoanalytic Dialogues和Psychoanalytic Inquiry的编委会成员。他四处讲学,积极投身于国际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工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那种悄无声息但却深入骨髓的。它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戏剧性的冲突,但它所描绘的那些微小的、日常化的体验,却像一把把细密的针,精准地刺破了我心中一直以来对某些情感和关系的模糊认知。作者对“临床过程”的描述,让我看到,原来那些在我们看来是“问题”的表象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而精妙的内在动力。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正常”或者“不正常”,其实只是我们对自身经历的反应方式不同而已。书里提到的“创伤”和“解离”,不仅仅是心理学上的术语,更是我们在生命旅途中可能遭遇的某种深刻的断裂和失落。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另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却发现那里有着和自己相似的风景,相似的迷茫,相似的对爱的渴望。我开始思考,在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有多少次我们以为自己“看见”了对方,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只是自己投射的影子?有多少次,我们以为自己是“完整”的,但内心深处,却早已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割裂?这本书让我学会了用一种更宽容、更具同情心的方式去审视自己和他人的经历。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被这本书的标题吸引,是因为它带有一种探秘的色彩,仿佛要揭开人类心灵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丰富。作者对“临床过程”的细致描绘,让我看到了心理治疗并非是简单的问答,而是一场充满张力和微妙互动的艺术。他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语言,解释了那些复杂的心理机制,让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有所领悟。那些关于“创伤”的章节,没有直接去渲染痛苦,而是去探讨创伤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个人,如何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下,埋下深深的隐患。我尤其对“解离”的探讨感到着迷,它不是一种简单的逃避,而是一种复杂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心灵在巨大的压力下,为了维持某种程度的完整而不得不采取的策略。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在某些时刻表现出与平时判若两人,为什么他们会感觉自己与现实脱节。它帮助我消除了许多曾经存在的偏见和误解,让我学会用一种更深刻、更悲悯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在生活中挣扎的人们。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故事感,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若隐若现的光影,仿佛预示着将要展开一段探索内心世界的旅程。我在书店第一次看到它时,就被这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气息所吸引。它不像那种一眼就能看透的书,更像是一个等待被缓缓揭开的面纱,让人充满好奇。我当时就有一种预感,这本书不会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会深入到人类经验中最隐秘、最复杂的部分。拿到书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书中的文字,虽然主题沉重,但却带着一种独特的诗意,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非常温柔但又无比精准的方式,描绘那些难以言说的痛苦。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看见”这个词的运用,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知,更是一种深度的理解和接纳,一种在关系中建立真实连接的渴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那些正在经历创伤和解离的人们,更是写给所有想要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它让我开始反思,我们究竟是如何在复杂的现实中,一步步地构建起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是如何在遭遇创伤时,那些看似坚固的壁垒,如何悄然瓦解,又如何在痛苦中,寻找重新站立的力量。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人类心理复杂性的书籍,而《让我看见你》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作者 Philip M. Bromberg 以一种非凡的洞察力,将“临床过程”、“创伤”和“解离”这几个看似沉重的主题,编织成了一幅细腻而富有启发性的画面。我特别欣赏他在描述“临床过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耐心和对细节的关注,这让我看到了心理治疗背后那种深刻的、循序渐进的努力。他对于“创伤”的探讨,不是简单的罗列症状,而是深入到创伤对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那种难以言说的内在断裂。而对于“解离”的解释,更是打破了我以往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明白了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心灵防御机制。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情绪波动,每一次人际互动,背后可能都隐藏着如此深层次的心理活动。它不仅仅是一本专业书籍,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用温柔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更深的自我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所传递的那种“看见”的力量。不仅仅是作为一名读者,被作者的文字所“看见”,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学会如何去“看见”自己,以及如何去“看见”那些我身边的人。作者在谈论“临床过程”时,强调的是一种深度聆听和共情,这是一种多么珍贵的品质。他没有将那些遭受“创伤”和“解离”的人视为被动的受害者,而是将他们置于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心理过程中去理解。我开始反思,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多少次我们只是匆匆瞥过,而没有真正地去“看见”对方内心的需求和痛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连接,建立在被看见和看见之中。它不是一次性的顿悟,而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我发现,当我开始尝试用书中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时,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的人和事,似乎都变得有了解释,有了解法的依据。这是一种解脱,更是一种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