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亂讀術 |
| 作者 | 外山滋比古 |
| 定價 | 39.00元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ISBN | 9787111551027 |
| 齣版日期 | 2016-1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每個人都應該逃離閱讀的舒適區。 隻讀看得懂的書,永遠無法進步。 如果隻按照書單循規蹈矩,人們都會變成一個模樣。 如果沒有讀過幾十本甚至幾百本爛書,那就稱不上一個閤格的讀者。 亂讀術能帶給讀者什麼? ● 讓讀者真正對自己的閱讀負責。 ● 一看目錄就知道某本書有沒有價值。 ● 形成獨立的鑒書能力,而不是書單的追隨者。 ● 好似周遊過世界,可以談論更多話題,突破自我局限。 亂讀和精讀不矛盾,亂讀並不意味著粗糙的閱讀方法。 亂讀的價值在於,像風一樣地輕快閱讀,反而能收獲許多慢讀時容易忽視的風景。 |
| 作者簡介 | |
| 外山滋比古 目前為日本禦茶水女子大學名譽教授,全日本傢庭教育研究會前總裁。曾獲第46迴日本放送協會放送文化奬,專攻英國文學、教科書、修辭學、編輯技術、思考、日語理論等領域。 |
| 目錄 | |
| ◆ 目錄 ◆ 作者序 1 // 章 不贈書 閱讀的距離美學 // 1 書應自掏腰包來買 // 6 書評可畏 // 8 亂讀是有趣的閱讀法 // 11 第2章 // 13 劣書驅逐好書? 越是越具有吸引力 // 13 危險的閱讀纔有趣 // 15 閱讀是一種自我負責 // 18 閱讀需要有心的讀者 // 22 25 // 第3章 讀書百遍的神話 會讀不等於能解其意 // 25 喜歡上閱讀的烏龜會 // 27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29 精讀還是速讀 // 31 書籍的過食同樣有害 // 33 第4章 // 36 讀書,但不要成為書的俘虜 讀書信仰可緻頭腦近視 // 36 知識與思考呈對立關係 // 39 閱讀方法需與生存力相結閤 // 43 47 // 第5章 像風一樣輕快地閱讀 速讀之理性和慢讀之感性 // 47 細讀反可緻更多不解 // 51 閱讀速度關乎語言的生命 // 54 第6章 // 56 亂讀的意義 違反常識的閱讀 // 56 初級閱讀與次級閱讀 // 58 亂讀不拘泥於書的種類 // 61 亂讀的入門教材 // 64 不畏懼失敗:亂讀必需的覺悟 // 65 67 // 第7章 Serendipity 獲得意外新發現的纔能 // 67 亂讀可引發化學反應 // 70 《格列佛遊記》 // 73 第8章 // 77 從亂讀中獲取《修辭的殘像》靈感 我的亂讀經曆 // 77 比喻法 // 80 語言的非連續性與連續性 // 82 亂讀的效用 // 86 89 // 第9章 讀者的存在 文學是什麼 // 89 讀者是文學作品的三大要素之一 // 91 作者不是 // 95 推薦逆境 // 97 0章 // 100 編輯力 作為教師的挫摺 // 100 作為《英語青年》編輯的睏境 // 102 編輯和做菜很相似 // 104 轟動讀者的企劃案 // 106 110 // 1章 母語的新發現 重新感受日語的趣味 // 110 日語沒有邏輯性? // 114 被稱作惡魔的日語 // 116 2章 // 121 經典作品的誕生 文學史之謎 // 121 後世讀者成就經典 // 123 “流傳韆年”非作者可定 // 126 經受住30年考驗的纔是經典 // 128 132 // 3章 亂談的活力 2045年問題 // 132 什麼是聆聽的知性 // 135 聊天的智慧創造性 // 139 亂談可以消除壓力 // 143 4章 // 145 忘卻的美學 知識代謝綜閤徵 // 145 自然忘卻的重要性 // 147 推薦新式忘卻 // 151 記憶的新陳代謝 // 153 158 // 5章 散步的領悟 “我若坐著不動,思想便處於沉睡狀態” // 158 散步信仰 // 161 追求新的思考 // 163 散步般的閱讀方法 // 165 6章 // 167 早晨的思想 “早飯前的工作” // 167 一概不在夜間學習、工作 // 169 從月光文化到日光文化 // 172 佳狀態的早晨的大腦 // 176 |
| 編輯推薦 | |
| 不過食,不偏食。能意識到亂讀價值的人,纔是真正會讀書的人。暢銷200萬冊!颱灣誠品書店暢銷書!東京大學、京都大學連續5年榜首圖書!讀得多,就會甄彆好書,驅逐劣書;讀得雜,自然多麵思考,創意無限;讀得廣,知識方可迭代,個人纔能成長!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是一本挑戰閱讀慣性,重塑思維方式的奇書。初拿到《亂讀術》,還以為會是某種速讀或精讀技巧的秘籍,結果卻截然不同。外山滋比古先生以一種近乎“反直覺”的方式,引導我們審視自己習以為常的閱讀行為。他拆解瞭我們被動接受信息、急於得齣結論的模式,提齣瞭“亂讀”的概念,這並非隨意翻閱,而是一種有意識地打破既定框架,去探索文字背後隱藏的可能性。書中大量的例子,從古老的傳說到現代的科學,都生動地展示瞭“亂讀”如何能激發新的靈感,如何能讓我們從陳舊的認知中掙脫。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斜視”的比喻,提醒我們不要總是盯著事物的正中央,有時候,瞥一眼邊緣,反而能發現更廣闊的天地。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會你“如何快”,而在於教會你“如何慢而深”,如何通過顛覆性的閱讀方式,獲得顛覆性的思考。它像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閱讀乃至對整個世界更自由、更具探索性的視角。我開始嘗試在閱讀時,故意去關注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去追問那些作者可能都沒想到的問題,結果真的發現瞭一些此前從未察覺到的聯係和深意。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仿佛在熟悉的地圖上,意外地發現瞭一片新的大陸。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一本“教你怎麼讀”的書,而是一本“引導你怎麼思考”的書,而閱讀,恰恰是思考最直接的載體。外山滋比古先生用他獨特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讓我們審視自己被動接受信息的姿態。他提齣的“亂讀”,並非隨意瀏覽,而是帶著一種主動的、批判性的視角去“玩味”文字。書中很多例子都讓我眼前一亮,尤其是他分析那些看似“跑題”的聯想,如何最終觸及到問題的核心,這種顛覆性的認知刷新瞭我對閱讀的理解。我過去常常糾結於“理解”一個概念,希望能一次性徹底弄懂,而這本書卻告訴我,有時候“不理解”也是一種有價值的起點,它能引發我們更深入的探索。他鼓勵我們去“看見”那些被忽略的部分,去“聽見”那些被壓抑的聲音,這些都在無形中拓展瞭我們的思維邊界。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密閉的房間裏待瞭很久,突然被推開瞭一扇窗,看到瞭外麵廣闊的天地。它讓我意識到,閱讀不僅僅是文字的轉換,更是一種與作者、與自己、與世界對話的過程,而“亂讀”,正是這種對話最自由、最富有生命力的形態。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並且需要付諸實踐的書。初讀時,可能會覺得它有點“費解”,甚至會産生一些抗拒,因為它挑戰瞭我們根深蒂固的閱讀習慣。外山先生的寫作風格非常具有個人特色,不落俗套,也不拘泥於形式。他提齣的“亂讀術”,與其說是一種閱讀技巧,不如說是一種思考哲學。它鼓勵我們打破閱讀的“壁壘”,不要被書本的錶麵信息所束縛,而是要去挖掘更深層次的含義,甚至是作者本人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的可能性。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從反麵入手”的論述,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思考方式,它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從而發現新的視角。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觀點是否適用於我的實際閱讀經曆,並且嘗試著去運用這些方法。剛開始可能會覺得有些睏難,但隨著不斷的嘗試,我逐漸體會到瞭“亂讀”帶來的樂趣和力量。它讓我不再滿足於淺嘗輒止的閱讀,而是開始主動地去探索、去質疑、去思考。這本書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重新認識瞭閱讀的本質,也讓我對知識的獲取方式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挺愛讀書的人,但讀瞭《亂讀術》之後,纔發現自己過去的閱讀方式有多麼“機械化”。外山滋比古先生的文字,像是一股清流,衝刷掉瞭我腦海中積攢已久的閱讀“癥結”。他沒有講太多高深的理論,更多的是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和例子,來闡述他關於“亂讀”的理念。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誤讀”的部分,過去我一直覺得誤讀是件壞事,是理解錯誤,但這本書卻告訴我,有時候“誤讀”反而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它鼓勵我們不要害怕犯錯,不要害怕“走神”,而是要擁抱那些看似“偏離”的思路,因為它們可能正是通往全新發現的橋梁。書中的一些觀點,比如“帶著問題去閱讀”和“讀而不思考是浪費時間”,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真正實踐起來,卻需要一種刻意的努力,去打破自己習慣性的惰性。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不是強迫你去改變,而是讓你自己去“悟”。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在閱讀新聞、文章時,會不自覺地去思考作者的立場,去尋找潛在的邏輯漏洞,而不是簡單地接受信息。這種閱讀的變化,讓我感覺更加主動,也更有趣。
評分這本書的敘述風格真是太獨特瞭,完全顛覆瞭我對一般“方法論”書籍的刻闆印象。它不像那種條條框框、生怕讀者漏掉一點信息而喋喋不休的書,反倒更像是一場與作者的智慧對話,充滿瞭啓發性的“留白”。外山先生不是直接給你答案,而是拋齣問題,引導你去思考,去質疑自己的固有認知。他用瞭一種非常“慢”的節奏,一點點地剝開我們閱讀的“外衣”,讓我們看到裏麵隱藏的“內核”。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們總是習慣於從頭讀到尾,總想著迅速掌握“要點”?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這種追求效率的閱讀方式,反而可能讓我們錯失瞭閱讀最寶貴的價值——發現未知,産生聯想。他提到瞭“從結論往迴看”的閱讀法,這對我來說是顛覆性的,我一直都是從開始往前推。這種逆嚮思維,在實際操作中,真的能讓我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邏輯脈絡,甚至是作者隱藏的意圖。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一個剛剛學會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雖然還沒有完全看清,但已經感受到瞭光的存在,對未知充滿瞭期待。這本書不提供具體的“套路”,而是提供一種“心態”,一種對待閱讀的全新哲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