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华语教学出版社; 第2版 (2013年10月1日)
外文书名: A New Multifunctio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精装: 111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英语
开本: 64
ISBN: 9787513805162
条形码: 9787513805162
商品尺寸: 15.2 x 11.6 x 4.4 cm
商品重量: 540 g
品牌: 华语教学出版社
再版前言
前言
体例说明
正文
附录
附录一英语不规则动词表
附录二英美英语拼法对照简表
《新英汉多功能大词典(第2版)》由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
专家编写
由专家编写,吸收英语教学的*成果,是一部具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的英汉工具书。
收词科学
收录词语15 000余条,涵盖大、中学教材中的全部词汇。常见词汇、核心词汇和阅读词汇兼容并蓄。
释义精准
释义精准,浅显易懂,通过大量例句使读者一目了然,融会贯通。
功能丰富
除提供词语的汉语释义外,还设置了词汇搭配、用法要点、例句、短语、词语辨异、正误解析、同义词、反义词、派生词、复合词、小知识、语法集锦等功能板块,凸显强大的学习功能。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通常口袋词典为了节省空间,内容会显得非常拥挤和局促,阅读体验直线下降,但《华语教学:新英汉多功能大词典 口袋本(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采用了合理的字号和行距,即便是长时间查阅,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度疲劳。更赞的是,它对同形异义词和易混淆词的区分处理得非常清晰,通常会用不同的颜色或者醒目的符号进行标注,这点对于区分那些结构相似但语义相去甚远的词汇,帮助极大。我记得有一次我查一个与“情”相关的词,因为中文表达的丰富性,好几个词义在我的脑海里打架,但通过词典中那些精准的划分和多维度的解释,我立刻理清了思路。这不仅仅是词典,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语言导师,引导你避开陷阱,直达核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真正体现了“匠心”二字。
评分这本第二版的改进相较于前一版,可以说是诚意满满,尤其是在软件和用户体验的无形优化上。虽然我拿的是纸质版,但能感受到编纂团队对现代学习者使用习惯的深刻洞察。比如,在解释复杂的语法点时,它往往会用非常简洁明了的图示或者表格来辅助说明,这种视觉化的学习方式,对于空间记忆能力强的人来说,吸收效率极高。我过去经常在学习某个复杂句式时感到头疼,但通过词典提供的这种结构化信息,我能迅速把握其内部逻辑。此外,它对于一些新兴的网络用语和科技词汇的收录也保持了前瞻性,这对于跟上时代步伐的语言学习者至关重要。它确保了你手中的工具书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始终能提供与当前语言环境同步的参考。
评分从便携性和实用性的综合考量来看,这个“口袋本”的定位非常精准。我经常需要出差或在图书馆里长时间工作,一本厚重的工具书实在是不方便携带,而这本词典的重量和尺寸控制得恰到好处,放进随身背包里几乎没有负担。尽管体积小巧,它的韧性和耐用性也经得起考验,封面材质摸起来很有质感,感觉可以陪我度过很多年的学习时光。最让我感到贴心的是,它在附录部分加入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语言速查工具,比如常用量词表、数字读法指南,甚至是应急会话短语索引,这些“边角料”内容,往往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避免了我在找不到完整句子时那种手足无措的窘境。总而言之,它成功地在“精简”与“全面”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是我近期使用过的最得心应手的语言学习伴侣。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华语教学”的词典,它在收录文化背景信息和习语俚语方面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很多时候,我们光知道字面的意思,却无法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这在跨文化交流中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本书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语言工具,更是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比如,对于一些带有浓厚历史色彩的成语或俗语,它不仅给出了现代的解释,还常常会简要地提及典故的出处或者其在当代语境下的演变,这一点对于深度学习者来说价值连城。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编纂理念,使得每一次查阅都变成了一次小小的文化探索之旅。我发现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对很多过去感到困惑的表达方式,都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极大地增强了我在实际交流中的自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蓝色调搭配简洁的字体,一看就知道是那种非常实用的工具书。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想看看这“新英汉多功能大词典”到底能有多“大”。别看它是口袋本,内容可真是丝毫不含糊。我尤其欣赏它在词汇收录上的广度和深度。作为一个中文学习者,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在普通词典里找不到的,尤其是在现代汉语和特定学术领域中出现的新词或者专业术语,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到位。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词条,而是深入剖析了词义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精准表达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而且,它的例句设计非常贴合实际生活和学习场景,不是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而是地道的表达方式,让人在记忆单词的同时,也能掌握如何自然地运用它们。这种注重实用性和语境化的编排思路,让我在遇到复杂句子结构时,也能迅速找到参考点,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阅读和写作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