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认识并战胜抑郁症
定价:25.00元
作者:赵世民姜筱敏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117089586
字数:27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表现不典型,易致临床误诊,是当前和今后对广大百姓威胁较大的疾病。据估计,目前我国有抑郁症患者约2600万,并且还会继续增多。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抑郁症的基础知识、流行病学、病因、临床分型、不同人群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抗抑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其他相关治疗均进行了介绍。并在附录中选摘了一些案例。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文笔流畅,适用于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抑郁症患者、普通人群阅读。
目录
一、对抑郁症的认识
二、抑郁症的特点 
三、抑郁症的病因和表现
四、老年抑郁症
五、女性抑郁症
六、产后抑郁症
七、男性抑郁症
八、更年期抑郁症
九、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
十、季节性、周末和内源性抑郁症
十一、躁狂型抑郁症
十二、其他抑郁症
十三、抑郁症和其他疾病的关系
十四、抑郁症的好发人群
十五、如何发现抑郁症
十六、抑郁性神经症
十七、神经衰弱
十八、躁狂症的治疗
十九、自杀
二十、抑郁症应如何治疗
二十一、抗抑郁症西药
二十二、中医与抑郁症
二十三、抗抑郁药物应用时的注意点
二十四、难治性抑郁症
二十五、其他疾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
二十六、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二十七、抑郁症的其他治疗
附录一 抑郁症患者的故事
附录二 常用抑郁量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疾病,首先需要的是它的“为什么”和“是什么”。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回避抑郁症的复杂性,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科学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抑郁症的病因学进行的细致分析,它不仅提到了生物学因素,还深入探讨了心理社会因素,例如童年经历、重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压力等等。这让我明白,抑郁症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抑郁症是可以被干预和治疗的,而不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命运。书中关于不同类型抑郁症的区分,以及针对不同情况的治疗建议,都展现了作者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它让我对抑郁症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的康复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与我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它不仅仅是提供理论知识,更是分享了一种生活智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希望”的章节,它告诉我,即使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希望的光芒也从未熄灭,只是被暂时的阴云所遮蔽。作者鼓励读者从小处着手,设定一些小目标,并庆祝每一个小小的成功。这让我意识到,康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值得肯定。书中还强调了复发预防的重要性,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策略,帮助读者在康复后保持心理健康。这种前瞻性的指导,让我对接下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我感觉这本书不仅帮助我理解和战胜了眼前的困难,更教会了我如何建立一个更健康、更 resilient 的内心世界。
评分读到“战胜抑郁症”的部分,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书中提供的策略非常多元化,涵盖了从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法。我特别对“认知行为疗法(CBT)”和“正念减压法(MBSR)”的介绍印象深刻。作者用生动的案例,一步步教导读者如何识别和挑战那些负面的、非理性的思维模式,比如“我总是失败”或者“没有人会爱我”。这就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盏小灯,让我能看清那些扭曲的念头,并用更积极、更现实的想法去替代它们。书中还强调了建立支持系统的重要性,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都有可能成为我们走出阴霾的强大后盾。我尝试着书中建议的一些小技巧,比如每天写感恩日记,或者进行短时间的冥想练习,虽然效果不是立竿见影,但确实能感受到一些积极的变化。这本书不是那种空洞地说教,而是充满了可操作性的建议,让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去改变,去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温暖的色调,柔和的蓝与淡黄交织,仿佛在安慰着每一个正在经历黑暗的人。我翻开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认识抑郁症”的章节,它并没有用过于医学化、冷冰冰的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平实易懂的语言,剥开了抑郁症一层又一层的伪装。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抑郁症不是懒惰,也不是性格缺陷”的阐述,这简直是为我一直以来内心深处的困惑解开了一个死结。它详细地解释了抑郁症是如何影响大脑的化学物质,导致情绪、思维和行为上的改变,让我从根本上理解了它并非个人意志力薄弱的体现。书中还列举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抑郁症表现,很多细节都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就是我的朋友,在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并告诉我“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被理解的感觉,在抑郁的阴影下是多么宝贵。它让我意识到,与其自责,不如去正视和接纳,然后去寻找科学的方法来应对。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接纳”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在抑郁的泥沼中挣扎时,我们常常会抗拒、否认,试图将它推开,但往往适得其反。作者以温和的笔触,引导读者去理解,抑郁症就像生病一样,它需要被观察、被理解,而不是被对抗。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解释,为什么接纳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放下不必要的内耗,将精力集中在自我疗愈上。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自我关怀”的章节,它提醒我,在最艰难的时候,也要像对待生病的朋友一样,善待自己。书中列举了许多简单易行的自我关怀方法,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以及适度的体育锻炼。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却能像涓涓细流一样,滋养干涸的心灵。读完这一部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看到了前行的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