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路原理
定价:75.00元
作者:(美)Peter Basis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1115133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易于理解的语言,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电路原理、概念、应用以读者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阐述,内容包括直流和交流两部分。本书提出了一个通式,通过输入的初始和终条件,读者可以推导瞬变的每一个方程,全书多个实例帮助读者掌握基本概念,近道习题帮助读者掌握电路应用。本书部分章节还包括了软件和仿真。
目录
出版者的话译者序前言第章电子行业及相关职业简介01电子行业概况02工作和职业第章引言11历史背景12国际标准单位制13科学计数法与工程符号14系统的定义第章基本电量21电荷和库仑定律22原子结构23电流24电压25导体、绝缘体、半导体26电阻27导线的电阻28电阻色码29电导210基本的电路测量第章欧姆定律和功率31欧姆定律32分压器和变阻器33功率34能量35效率第章串联和并联电路41定义4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43基尔霍夫电流定律44理想电压源45理想电流源46串联电路47并联电路48实例49Multisim 仿真第章关于电源的更多内容51电源等效52理想电源的串联和并联53实际电源54电压调整率第章串并联电路61串并联电路62惠斯通电桥63电气主接线图64应用实例65Multisim仿真第章基本测量仪的构造71安培表72伏特表73欧姆表74瓦特表第章网络定理81线性定理82叠加定理83戴维南定理84大功率传输定理85直流负载线86Multisim仿真第章电容器91电容92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93电压限制条件94初值和终值95时间常数96电容器的暂态97电容器中储存的能量98Multisim仿真第章电感器101磁场102电感103电感器的串联和并联104电流限制条件105初值和终值106时间常数107电感器的暂态108电感器中存储的能量109Multisim仿真第章半导体基础知识111半导体理论112二极管113整流器114特殊二极管115电源基础116双极结型晶体管介绍117实际例子118Multisim仿真第章交流电波形:基本参量121基本定义122相位关系123平均值124方均根值或有效值125复数126复数代数127相量128R、和在电路中的作用第章串联和并联交流电路131阻抗132交流电源及其等效133受控源134串联电路135导纳136并联电路137等效电路138Multisim仿真第章交流电路串并联141串并联电路142三角形和星形变换143Multisim仿真第章交流功率151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152无功功率153视在功率4功率三角形和复功率155总平均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156功率因数校正第章交流电路的网络定理161叠加原理162戴维南定理163大功率传输定理164Multisim仿真第章滤波器和波特图171RC滤波器172RL滤波器173波特图174Multisim仿真第章谐振181串联谐振182并联谐振183Multisim仿真第章变压器191互感192各种变换193变压器的应用第章非正弦波形201傅里叶级数202输入为非正弦波的电路分析203Multisim仿真第章电线和电缆211电线的种类和规格212电缆的种类第章故障诊断221故障诊断的步骤222直流交流电路的故障诊断方法附录大功率传输定理的推导附录仿真程序附录示波器的轴轨迹附录函数发生器的轴轨迹附录练习答案附录自测题答案附录习题答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了这本书的部分章节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概念的深入挖掘和理解的引导上做得非常出色。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电路原理时,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却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为什么会有“虚短”和“虚断”?它们究竟是在什么条件下成立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给出了非常严谨和透彻的解释,它不仅给出了结论,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去理解这些结论背后的逻辑和推导过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电路分析技巧的讲解,比如如何巧妙地运用戴维宁等效和诺顿等效来简化复杂的电路,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方法更为高效。此外,我也注意到书中可能涉及到一些数值分析和仿真工具的应用,如果能够有相关的介绍,那将是锦上添花。毕竟在现代工程中,仿真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真正理解电路原理的“道”,而不是停留在“术”的层面。
评分拿到这本《电路原理》后,我第一感觉是它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逻辑性很强。从最基础的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性质和行为讲起,逐步过渡到各种电路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定理、等效变换等),再到更高级的概念,比如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二端口网络、暂态分析等等,每个章节之间的衔接都非常自然,让人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突兀或费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数学工具的运用,它并没有将数学公式当成冰冷的符号堆砌,而是将其与具体的物理概念和电路现象紧密结合,让读者能够理解这些数学工具背后的物理意义,从而真正掌握电路分析的精髓。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和实际应用的介绍,这让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电路技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的认识。我非常期待书中关于非线性电路和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器件的讲解,这部分内容通常是电路学习的难点,如果能有清晰的阐述和丰富的例题,那对我来说将是巨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封面看起来很有分量,装帧设计也比较朴实,透着一股扎实的学术气息。从书名“电路原理”以及作者“Peter Basis”和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来看,我预感这是一本体系完整、内容深入的经典教材。我记得我的大学老师曾经提及过几本外国的经典电路教材,印象中Peter Basis的名字就赫然在列,当时就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接触到。如今看到它出版了正版新书,而且是引进的,真是令人欣喜。我特别期待它在基础概念的阐述上会有独到的视角,比如对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等核心概念的解释,是否能用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呈现,或者引入一些新的分析方法和思考框架。同时,我也很关注书中对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和案例分析,这往往是检验一本书理论是否扎实的最好标准。一本好的电路原理教材,不仅要讲清楚“是什么”,更要讲明白“为什么”以及“怎么用”,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这本书能够达到我心中对一本优秀电路教材的所有期望,成为我学习路上的得力助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也很重要,它应该既保持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清晰易懂的特点。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够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同时用相对平实的语言来描述复杂的概念,避免过度使用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我注意到这本书是由国外经典教材翻译而来,这通常意味着其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是有保障的,但我更关心翻译的质量。一个好的译本,能够忠实地传达原著的思想精髓,并使其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我希望书中对一些专业术语的翻译是准确且统一的,并且在叙述上不会显得过于生硬或生涩。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或讨论题,那就更好了,这能够促使读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并提升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是一本既能提供扎实理论知识,又能带来良好阅读体验的优秀教材。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虽然内容本身才是核心,但一个清晰、美观的排版和恰到好处的插图,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减轻学习的疲劳感。这本书的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比较舒适,阅读起来很舒服。图示方面,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电路图和波形图,这些图都画得非常规范、清晰,关键节点和参数标注也很明确,这对于理解复杂的电路结构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它对瞬态分析部分插图的处理,例如RC电路和RL电路的充放电过程,如果能够有直观的波形图配合,再配以详尽的推导过程,就能让读者对电容和电感储存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是否有针对一些经典实验的设计和分析,我也很好奇。好的实验设计能够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我希望这本书在这方面也能做得令人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