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 尼尔斯·弗格森 机械工业出版社

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 尼尔斯·弗格森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尼尔斯·弗格森 著
图书标签:
  • 密码学
  • 密码工程
  • 信息安全
  • 计算机安全
  • 加密算法
  • 网络安全
  • 安全通信
  • 应用密码学
  • 尼尔斯·弗格森
  • 机械工业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图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4354
商品编码:29470492343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书名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
定价79.00
ISBN9787111574354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尼尔斯·弗格森
编号1201621647
出版日期2018-01-01
印刷日期2018-01-01
版次1
字数220
页数239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实用密码学'前言
关于作者
一部分概述
1章密码学研究范围
1.1密码学的作用
1.2木桶原理
1.3对手设定
1.4偏执狂
1.4.1更广泛的好处
1.4.2攻击
1.5威胁模型
1.6
1.7密码学是feichang难的
1.8密码学是简单的部分
1.9通用攻击
1.10安全性和其他设计准则
1.10.1安全性和性能
1.10.2安全性和特性
1.10.3安全性和演变的
1.11更多阅读材料
1.12偏执狂练习
1.12.1时事练习
1.12.2安全审查练习
1.13习题
D12章密码学简介
2.1加密
2.2认证
2.3公钥加密
2.4数字签名
2.5PKI
2.6攻击
2.6.1唯密文攻击模型
2.6.2已知明文攻击模型
2.6.3xuan择明文攻击模型
2.6.4xuan择密文攻击模型
2.6.5区分攻击的目的
2.6.6其他类型的攻击
2.7深入探讨
2.7.1生日攻击
2.7.2中间相遇攻击
2.8安全等级
2.9性能
2.10复杂性
2.11习题
D1二部分消息安全
D13章分组密码
3.1什么是分组密码
3.2攻击类型
3.3理想分组密码
3.4分组密码安全的定义
3.5实际分组密码
3.5.1DES
3.5.2AES
3.5.3Serpent
3.5.4Twofish
3.5.5其他的AES候xuan算法
3.5.6如何xuan择分组密码
3.5.7如何xuan择密钥长度
3.6习题
D14章分组密码工作模式
4.1填充
4.2ECB
4.3CBC
4.3.1固定IV
4.3.2计数器IV
4.3.3随机IV
4.3.4瞬时IV
4.4OFB
4.5CTR
4.6加密与认证
4.7如何xuan择工作模式
4.8信息泄露
4.8.1碰撞的可能性
4.8.2如何处理信息泄露
4.8.3关于数学证明
4.9习题
D15章散列函数
5.1散列函数的安全性
5.2实际的散列函数
5.2.1一种简单但不安全的散列函数
5.2.2MD5
5.2.3SHA—1
5.2.4SHA—224、SHA—256、SHA—384和SHA—512
5.3散列函数的缺陷
5.3.1长度扩充
5.3.2部分消息碰撞
5.4修复缺陷
5.4.1一个临时的修复方法
5.4.2一个更有效的修复方法
5.4.3其他修复方法
5.5散列算法的xuan择
5.6习题
D16章消息认证码
6.1MAC的作用
6.2理想MAC与MAC的安全性
6.3CBC—MAC和CMAC
6.4HMAC
6.5GMAC
6.6如何xuan择MAC
6.7MAC的使用
6.8习题
D17章安全信道
7.1安全信道的性质
7.1.1角色
7.1.2密钥
7.1.3消息或字节流
7.1.4安全性质
7.2认证与加密的顺序
7.3安全信道设计概述
7.3.1消息编号
7.3.2认证
7.3.3加密
7.3.4组织格式
7.4详细设计
7.4.1初始化
7.4.2发送消息
7.4.3接收消息
7.4.4消息的顺序
7.5备xuan方案
7.6习题
D18章实现上的问题Ⅰ
8.1创建正确的程序
8.1.1规范
8.1.2测试和修复
8.1.3不严谨的态度
8.1.4如何着手
8.2制作安全的软件
8.3保守秘密
8.3.1清除状态
8.3.2交换文件
8.3.3高速缓冲存储器
8.3.4内存保留数据
8.3.5其他程序的访问
8.3.6数据完整性
8.3.7需要做的工作
8.4代码质量
8.4.1简洁性
8.4.2模块化
8.4.3断言
8.4.4缓冲区溢出
8.4.5测试
8.5侧信道攻击
8.6一些其他的话
8.7习题
D1三部分密钥协商
D19章生成随机性
9.1真实随机
9.1.1使用真实随机数的问题
9.1.2伪随机数
9.1.3真实随机数和伪随机数生成器
9.2伪随机数生成器的攻击模型
9.3Fortuna
9.4生成器
9.4.1初始化
9.4.2更新种子
9.4.3生成块
9.4.4生成随机数
9.4.5生成器速度
9.5累加器
9.5.1熵源
9.5.2熵池
9.5.3实现注意事项
9.5.4初始化
9.5.5获取随机数据
9.5.6添加事件
9.6种子文件管理
9.6.1写种子文件
9.6.2更新种子文件
9.6.3读写种子文件的时间
9.6.4备份和虚拟机
9.6.5文件更新的原子性
9.6.6初次启动
9.7xuan择随机元素
9.8习题
10章素数
10.1整除性与素数
10.2产生小素数
10.3素数的模运算
10.3.1加法和减法
10.3.2乘法
10.3.3群和有限域
10.3.4GCD算法
10.3.5扩展欧几里得算法
10.3.6模2运算
10.4大素数
10.4.1素性测试
10.4.2计算模指数
10.5习题
11章Diffie—Hellman协议
11.1群
11.2基本的DH
11.3中间人攻击
11.4—些可能的问题
11.5安全的素数
11.6使用较小的子群
11.7p的长度
11.8实践准则
11.9可能出错的地方
11.10习题
12章RSA
12.1引言
12.2中国剩余定理
12.2.1Garner公式
12.2.2推广
12.2.3应用
12.2.4结论
12.3模n乘法
12.4RSA
12.4.1RSA数字签名
12.4.2公开指数
12.4.3私钥
12.4.4”的长度
12.4.5生成RSA密钥
12.5使用RSA的缺陷
12.6加密
12.7签名
12.8习题
13章密码协议导论
13.1角色
13.2信任
13.3动机
13.4密码协议中的信任
13.5消息和步骤
13.5.1传输层
13.5.2协议标识符和消息标识符
13.5.3消息编码和解析
13.5.4协议执行状态
13.5.5
13.5.6重放和重试
13.6习题
14章密钥协商
14.1初始设置
14.2初次尝试
14.3协议会一直存在下去
14.4一个认证的惯例
14.5D1二次尝试
14.6D1三次尝试
14.7*终的协议
14.8关于协议的一些不同观点
14.8.1Alice的观点
14.8.2Bob的观点
14.8.3攻击者的观点
14.8.4密钥泄露
14.9协议的计算复杂性
14.10协议复杂性
14.11一个小警告
14.12基于口令的密钥协商
14.13习题
15章实现上的问题Ⅱ
15.1大整数的运算
15.1.1woop技术
15.1.2检查DH计算
15.1.3检查RSA加密
15.1.4检查RSA签名
15.1.5结论
15.2更快的乘法
15.3侧信道攻击
15.4协议
15.4.1安全信道上的协议
15.4.2接收一条消息
15.4.3超时设定
15.5习题
D1四部分密钥管理
16章时钟
16.1时钟的使用
16.1.1有效期
16.1.2
16.1.3单调性
16.1.4实时交易
16.2使用实时时钟芯片
16.3安全性威胁
16.3.1时钟后置
16.3.2时钟停止
16.3.3时钟前置
16.4建立可靠的时钟
16.5相同状态问题
16.6时间
16.7结论
16.8习题
……
17章密钥服务器
18章PKI之梦
19章PKI的现实
20章PKI的实用性
21章存储秘密
D1五部分其他问题
D122章标准和专利
D123章关于专家
参考文献
索引'

NielsFeiguso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密码工程师。在Eindhoven大学学习数学后 他在DigiCash分析、设计和实现用来保护用户隐私的不错电子支付。后来 他担任Counterpane公司和MacFergus公司的密码顾问 分析了数百个并参与了几十个的设计。他参与了Twofish分组密码设计 对AES做了一些好的初步分析 并参与了现在WiFi所使用的加密的研发。自2004年以来 他在微软工作 帮助设计和实现BitLocker磁盘加密。他目前在Windows密码小组工作 负责Windows和其他微软产品中的加密实现。
BruceSchneier 信息安全界巨擘 靠前知名安全技术专家。现为IBMResilientCTO、哈佛法学院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中心研究员、电子前线基金会-EFF董事。被'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安全教父” '个人电脑世界'杂志评为“优xuan50位很重要互联网人物之一” '连线'杂志评为“世界很有名的安全专家之一”。他是14本书的作者 其中包括有名的'应用密码学' 他的博客和网络月刊在优xuan范围内拥有超过25万的读者。
TadayoshiKohno-Yoshi是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他的研究兴趣是提高当前和未来技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他在2003年对DieboldAccuVote-TS电子投票机的源代码进行了初步安全分析 并从此将研究领域转向了从无线植入式起搏器和除颤器到云计算的新兴安全技术。他获得了国j1a科学基金会CAREER奖和AlfredP.Sloan研究奖学金。2007年 鉴于他对应用密码学的贡献 入xuan'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优xuan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榜-TR35 是35岁以下的世界很好创新者之一。他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普通大众

本书深入地探讨特定的、具体的协议 讲述如何设计密码协议 分析做出设计决策的原因 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陷阱 从而帮助读者像密码学家一样思考。本书分为五部分 靠前部分对密码学进行概述 D1二到四部分分别讲述消息安全、密钥协商、密钥管理方面的内容 D1五部分介绍标准和专利等其他问题。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安全和密码学相关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也可作为应用密码工程的自学指南。

《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探索信息安全基石的深度解析 在数字时代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信息安全已成为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基石。从敏感数据的保护到网络交易的信任构建,再到数字通信的保密性,我们无时无刻不依赖着密码学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而《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一书,正是为我们揭开密码学神秘面纱,深入剖析其核心原理,并阐述其广泛应用的权威指南。本书由享誉盛名的密码学家尼尔斯·弗格森倾力撰写,机械工业出版社隆重推出,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密码学知识体系。 第一章 密码学的历史与演进:从古老符号到现代算法 本书伊始,作者便带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溯密码学起源的漫漫征程。我们将了解到,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探索信息隐藏的奥秘,从埃及的象形文字隐藏信息,到斯巴达的刻木通信,再到凯撒密码的简单替换,每一次的尝试都体现了人类在信息安全领域的不懈追求。随着历史的推进,密码学的理论与技术也在不断演进,恩尼格玛机的发明与破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密码技术的飞跃,都为现代密码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将重点梳理20世纪后半叶以来密码学发展的关键里程碑,包括对称加密算法的经典模型,如DES、AES的诞生与演进;非对称加密算法的革命性突破,如RSA、ECC的出现如何彻底改变了密钥交换和数字签名的实现方式;以及哈希函数在数据完整性验证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作者还会探讨公钥基础设施(PKI)的构建,以及其在数字证书、身份认证等方面的核心地位。通过对这些历史脉络的梳理,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现代密码学技术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并最终成为支撑我们信息社会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 对称加密算法:高效保密的守护者 对称加密,顾名思义,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密钥的加密方式。这类算法通常具有较高的加解密速度,因此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具有显著优势。本书将详细阐述当前主流对称加密算法的设计原理和安全机制。 分组密码(Block Ciphers): 我们将深入探讨分组密码的工作原理,包括其核心的置换(Permutation)和替换(Substitution)操作,以及这些操作如何组合形成复杂的混淆(Confusion)和扩散(Diffusion)效应,从而达到加密的目的。作者将以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为例,详细剖析其Rijndael算法的结构,包括字节替换(SubBytes)、行移位(ShiftRows)、列混淆(MixColumns)和轮密钥加(AddRoundKey)等各个轮函数的操作。此外,我们还将了解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等早期经典算法的设计思想,以及它们在安全性上的演进。 工作模式(Modes of Operation): 一个强大的分组密码算法需要配合合适的工作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加密。本书将详尽介绍ECB(Electronic Codebook)、CBC(Cipher Block Chaining)、CFB(Cipher Feedback)、OFB(Output Feedback)和CTR(Counter)等多种工作模式。我们将分析每种模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例如,CBC模式如何利用前一块密文的输出作为下一块明文的输入,从而引入数据依赖性,提高安全性;CTR模式如何将分组密码转化为流密码,允许并行处理,提高效率。 流密码(Stream Ciphers): 与分组密码不同,流密码以比特或字节为单位进行加密。本书将介绍流密码的基本原理,如伪随机数生成器(PRNG)在流密码中的作用,以及RC4等流密码算法的设计思路。我们还会探讨流密码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应用,以及与分组密码在安全性和效率上的权衡。 第三章 非对称加密算法:安全通信与数字签名的基石 非对称加密,也称为公钥加密,使用一对密钥: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这种机制极大地解决了密钥分发的难题,并为数字签名等安全应用提供了可能。本书将深入剖析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数学原理和实现细节。 RSA算法: 作为最著名和应用最广泛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之一,RSA的原理基于大整数分解的困难性。本书将详细讲解RSA算法的数学基础,包括欧拉定理、模幂运算等,并一步步推导出公钥和私钥的生成过程,以及加密和解密的具体步骤。同时,我们还将探讨RSA算法在安全性上的考量,如密钥长度选择、攻击方式(如低指数攻击、共模攻击)及其防御策略。 椭圆曲线密码学(ECC):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传统基于大整数分解和离散对数的公钥算法在密钥长度上逐渐受到挑战。ECC以其更短的密钥长度提供同等级别的安全性,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下尤为重要。本书将 introdusce 椭圆曲线的数学概念,如有限域上的加法和乘法,并详细讲解基于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问题(ECDLP)及其困难性,从而阐述ECC算法的密钥生成、加密和签名过程。我们将重点介绍ECDSA(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等ECC在数字签名领域的应用。 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 在建立安全通信之前,通信双方需要安全地协商出共享密钥。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提供了一种在不安全信道上进行密钥协商的机制。本书将详细介绍其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原理,以及在不同数学群(如有限域、椭圆曲线群)上的实现。 第四章 哈希函数与消息认证码:保障数据完整性与真实性 哈希函数能够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成固定长度的“摘要”或“指纹”,其核心特性包括单向性、抗碰撞性和雪崩效应。消息认证码(MAC)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密钥,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哈希函数的设计原理: 本书将深入剖析MD5、SHA-1、SHA-256、SHA-3等经典及现代哈希函数的内部结构。我们将了解其迭代结构、压缩函数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位运算、模运算等操作来实现其安全特性。同时,本书还会讨论针对哈希函数的各种攻击,如生日攻击,以及为什么SHA-1已被认为不再安全,以及SHA-3的出现及其优势。 消息认证码(MAC): 我们将介绍HMAC(Hash-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等基于哈希函数的MAC构建方法,以及CMAC(Cipher-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等基于对称密码的MAC构建方法。本书将阐明MAC与数字签名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作用。 第五章 数字签名与证书:建立信任的数字凭证 数字签名是密码学中实现身份验证和不可否认性的关键技术。它利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使得数据发送者能够用私钥签名,而接收者可以用公钥验证签名的合法性,从而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且内容未被篡改。 数字签名的工作流程: 本书将详细阐述数字签名是如何生成的,包括对消息进行哈希,然后用私钥加密哈希值。验证签名时,接收方则用公钥解密签名,并将其与重新计算的消息哈希值进行比对。我们将介绍RSA签名、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签名以及ECDSA签名等不同的数字签名方案。 公钥基础设施(PKI)与数字证书: 在大规模应用中,如何安全地分发和管理公钥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PKI提供了一个框架,通过数字证书来绑定公钥与身份。本书将详细介绍CA(Certificate Authority)的作用,数字证书的结构(包括X.509标准),以及证书链的验证过程。我们将探讨PKI在SSL/TLS、电子邮件安全(S/MIME)、代码签名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在构建可信网络环境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 密码协议与应用:安全通信的守护神 密码协议是利用密码学原语(如加密、签名、哈希)来构建安全通信和交互的规则集合。本书将聚焦于一些重要的密码协议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SSL/TLS协议: 作为互联网上最广泛使用的安全协议,SSL/TLS为Web浏览、电子邮件传输等提供了端到端的安全保障。本书将深入解析TLS握手过程,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如何协商加密算法、生成会话密钥,以及如何使用数字证书进行身份验证。我们将探讨TLS的各个组件,如记录层协议、握手协议、警告协议和应用数据协议。 SSH协议: Secure Shell(SSH)协议提供了安全的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功能,广泛应用于服务器管理。本书将介绍SSH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密钥交换、用户认证(密码认证、公钥认证)和加密传输机制。 PGP/GPG: Pretty Good Privacy(PGP)及其开源实现GNU Privacy Guard(GPG)提供了对电子邮件和文件的端到端加密和数字签名功能。本书将介绍PGP/GPG的密钥管理方式(如Web of Trust),以及其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的实际应用。 其他应用: 除此之外,本书还将简要介绍密码学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IPsec、蓝牙安全、Wi-Fi安全(WPA/WPA2/WPA3)等领域的应用,展现密码学在构建现代数字世界安全屏障中的无处不在。 第七章 密码学安全挑战与前沿研究:应对未来的威胁 尽管密码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和新的攻击技术的出现,密码学的安全性也面临着持续的挑战。 量子计算对密码学的影响: 量子计算机的潜在能力对当前主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构成了严重威胁。本书将探讨Shor算法等量子算法如何破解这些加密体系,并介绍后量子密码学(Post-Quantum Cryptography, PQC)的研究进展,如基于格(Lattice-based)、编码(Code-based)、多元多项式(Multivariate polynomial)和基于哈希(Hash-based)的密码算法,以及这些新算法在安全性和效率上的权衡。 侧信道攻击与差分功耗分析: 除了理论上的数学难题,实际的密码设备也可能因为其物理实现上的漏洞而受到攻击。本书将介绍侧信道攻击(Side-channel attacks),如差分功耗分析(DPA)和电磁辐射分析(EMA),以及这些攻击如何从设备运行时的功耗、时间消耗或电磁辐射等信息中推断出密钥。同时,我们将探讨相应的防御措施,如硬件加固和算法上的掩码技术。 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s): 零知识证明是一种神奇的密码学工具,允许一方(证明者)向另一方(验证者)证明某个陈述的真实性,而无需泄露除了该陈述真实性以外的任何信息。本书将简要介绍零知识证明的原理,以及其在隐私保护、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 同态加密允许在加密数据上进行计算,并且计算结果与在明文上进行相同计算的结果一致。这将彻底改变云安全和隐私计算的格局。本书将介绍同态加密的不同类型(如部分同态、全同态)以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 结论: 《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一书,以其严谨的逻辑、深入的剖析和丰富的实例,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密码学知识图谱。尼尔斯·弗格 Ferguson 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复杂的密码学理论转化为清晰易懂的语言,使得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从业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本书不仅是学习密码学原理的宝贵教材,更是理解现代信息安全技术、应对未来数字世界挑战的必备参考。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安全的运作机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数字资产,并为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可信的数字未来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拿到《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这本书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我一直对信息安全领域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加密技术。我常常在想,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网络,发送消息,进行交易,这些信息是如何被保护的呢?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能够解答我的这些疑问。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密码学的复杂迷宫。我设想它会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区别,密钥的生成和管理,公钥基础设施(PKI)的工作原理等等。然后,我希望它能进一步探讨更高级的主题,比如数字签名、哈希函数、随机数生成器的安全性,以及如何抵御各种常见的密码攻击。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例如如何在网络通信中实现端到端加密,或者如何在电子投票系统中保证安全性。如果书中还能提及一些与密码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问题,那将会更加全面。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密码工程有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理解,为我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这些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关注了,尼尔斯·弗格森的名字在密码学领域如雷贯耳,听到机械工业出版社要引进,真是太激动了!不过,我拿到手后,却发现它和我想象中的有点不一样。我一直以为会是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从最基本的概念讲起,一步步构建起密码工程的宏大体系。毕竟,很多初学者对这个领域都充满了好奇,但又常常被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理论吓退。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像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用生动的例子和清晰的逻辑,带领读者走进密码的世界,理解那些看似神秘的技术是如何保护我们的数字生活的。我特别希望它能详细阐述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加密算法,比如AES、RSA,不仅仅是介绍它们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解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比如我们浏览网页时的HTTPS加密,或者手机里的数据加密,这些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书中能有更多的历史故事,讲述密码学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和关键人物,那会更加有趣,也能让读者对这个领域的演进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一份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希望通过阅读来拓宽视野的愿望。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密码学这个领域都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它离我有点遥远,充满了神秘感。当得知《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这本书出版的消息时,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我心中描绘的这本书,应该是一部能够将枯燥的数学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知识的杰作。我期待它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那些复杂的加密算法和安全协议。或许,它会从一些历史上的著名密码故事讲起,比如凯撒密码、恩尼格玛机,再到现代的公钥加密技术,让读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密码学的发展脉络。我尤其希望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核心概念,比如什么是信息论安全,什么是计算安全,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例子,哪怕是简单的代码片段,来演示加密和解密的流程,那就更棒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清那些模糊的认知,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密码技术是如何保障我们的数字世界的安全,并激发我进一步探索这个领域的兴趣。

评分

我拿到这本《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之后,立刻被它的装帧吸引了,厚实而有质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但翻开第一页,我就感觉到了它和市面上大多数同类书籍的不同之处。我原本设想的是一本更加偏向理论和基础概念的介绍,可能会从信息论、数论等数学基础开始,逐步深入到各种密码体制的设计和分析。毕竟,作为一本“原理与应用”的书籍,我认为它应该能够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让大家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些密码技术是这样设计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用”的层面。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一些严谨的数学推导,以及对不同密码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入剖析。如果书中能够详细解释一些经典密码学问题,比如NP-hard问题在密码学中的应用,或者哈希函数的安全证明,那将是极具价值的。同时,我也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关于密码学前沿研究的介绍,比如后量子密码学、零知识证明等,这些都代表着密码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评分

坦白说,拿到《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这本书后,我并没有立即投入到其中,而是花了一些时间思考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密码工程书籍,应该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该展现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价值。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探讨各种密码学算法和协议在实际场景中的具体实现,比如在金融交易、电子商务、国家安全等领域,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一些重要的密码学标准和框架,以及相关的安全实践。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密码系统设计和分析的案例研究,例如分析某个著名安全事件中密码学漏洞的产生原因,或者介绍如何设计一个安全的密钥管理系统,那将会非常有启发性。此外,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密码学在未来发展趋势的讨论,比如区块链、人工智能与密码学的结合,以及如何应对新兴的安全威胁。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读者提供关于密码工程全面而深刻的见解,并能指导我们在复杂的数字环境中做出更安全的选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