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定价:39.00元
作者:啜钢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5-09-01
ISBN:9787563511150
字数:680000
页码:4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本书首先介绍了无线通信的传播环境和传播预测模型、移动能信中的调制解调技术和抗衰落技术;其次介绍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GSM和GPRS系统、IS95 系统以及cdma2000 1x系统,同时还介绍了WCDMA和TDD CDMA系统;后本书对面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和当前移动通信研究的一些热点做了介绍。
本书力求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兼顾,内容由浅入深,可供不同层次的人员学习的需要。每章开头有学习指导结束有习题和思考题。
本书可以作为通信本科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和成人教育的教材,同时也是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作者信息,啜钢,一个我并不熟悉的名字,但9787563511150这个ISBN号,让我感觉它是一本正规出版的学术专著。我是一位对通信技术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正在寻求一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系统相结合的教材,以加深对移动通信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OFDMA、SC-FDMA等,以及它们在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我对移动通信中的资源管理策略也充满兴趣,比如频谱分配、功率控制、调度算法等,以及这些策略是如何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同时,最大化系统资源的利用率的。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实际的系统设计案例或者仿真分析,让我能够看到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工程实践中落地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从“知道”走向“理解”,再到“应用”的书籍。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深入研究移动通信领域的有力工具。
评分初次看到这本书名《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是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对通信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信号处理原理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移动通信系统设计。我特别想了解不同频段的特性,以及它们在移动通信中是如何被应用的。另外,我一直对多天线技术,例如MIMO(多输入多输出)非常着迷,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解释MIMO的原理,以及它如何通过增加空间维度来提升通信的容量和可靠性。我希望书中能够涵盖一些关于天线阵列设计和波束成形的技术。这本书给我一种“循序渐进”的感觉,我相信它能够满足我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需求。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在我的业余无线电设备上进行的各种通信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的厚重感所吸引,这通常意味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一直对无线通信领域的技术细节颇感兴趣,尤其是信号在空气中传播的物理过程,以及如何克服各种干扰和衰落,保证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输。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各种无线传播模型,比如自由空间传播、多径传播、阴影衰落等,并且解释在实际系统中是如何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这些挑战的。我猜想书中一定会详细讲解信道估计、信号检测、干扰协调等关键技术。另外,我对网络架构也非常好奇,比如基站是如何组织的,它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以及如何实现用户的无缝切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网络拓扑图和工作流程描述。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一本简单罗列概念的书,而是致力于提供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能够让我从根本上理解移动通信的运行机制。我期待它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信号从手机到远方,究竟经历了什么”的疑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专业,黑白相间的色调搭配略带科技感的字体,给人一种严谨、扎实的感觉。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移动通信发展脉络和核心技术原理的书籍,而《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这个书名恰恰击中了我的需求。我想要了解的不仅仅是某个特定技术的细节,更希望能把握整个移动通信体系是如何演进的,从最初的模拟通信到如今的数字蜂窝网络,再到未来的智能互联。这本书会不会详细介绍不同代际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过程?例如,2G、3G、4G、5G各自的核心技术突破点是什么,它们解决了什么关键问题?我对信道编码、均衡技术、功率控制等具体技术细节也很感兴趣,希望它们能有清晰的阐述,并且解释清楚它们在实际通信系统中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理解不同技术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实现高效可靠的通信。这本书的气质,让我觉得它是一本能够被反复研读,并且从中获得深刻理解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光是书名就让人眼前一亮,“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光听这名字就充满了科技感与未来感,让我不禁想象着那些穿梭在空气中的无线电波,以及它们如何构建起我们如今触手可及的通信世界。我一直对手机信号如何工作,为什么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打电话、上网感到好奇,这本书似乎就是解答这些疑问的金钥匙。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那些晦涩的理论,比如各种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接入方式,以及如何让无数用户同时在一个有限的频谱资源上顺畅通信。我尤其关心书里会不会涉及 5G、6G 这样的前沿技术,它们又是如何突破现有瓶颈,实现更快速度、更低延迟的。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比较通俗易懂,避免太多过于专业的术语堆砌,如果能配以丰富的图示和生动的案例,那就更好了。我希望在读完这本书后,能够对移动通信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能够理解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背后的技术支撑,甚至能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总之,这本书给我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强烈冲动,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移动通信奥秘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