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陈式洪派太极拳拳法指要
定价:25.00元
作者:丁金风,路光,丁明业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00933311
字数:
页码:38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陈式洪派太极拳拳法指要》向您介绍太极拳是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开发智慧、陶冶情操而行之有效的良好方法,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而陈式太极拳则是其他各式太极拳的根据和源头。
目录
章 学拳指要
节 陈式洪派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第二节 陈式洪派太极拳的正旋圈与反旋圈
第二章 陈式洪派太极拳一路动作图解
节 陈式洪派太极拳一路动作名称
第二节 陈式洪派太极拳一路步法路线示意图
第三节 陈式洪派太极拳一路动作图解
第三章 太极拳拳论
节 洪均生论太极拳
第二节 相关太极拳拳论
作者介绍
丁明业,男,1957年生,山东聊城人,现为聊城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教授。自幼跟随父亲丁祖文先生(聊城查拳第四代传人)学习查拳、滑拳、炮拳、弹腿、形意拳、八卦连环掌、七十二把擒拿等各种拳术及器械。1986年拜于济南9代陈式太极拳传人李恩久老师门下学习传统陈式太极拳及推手,并得到太极名家洪均生先生口传心授和师伯刘承德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国际、比赛获6枚。1995—2001年担任山东省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代表队主教练,培养出9位全国冠军,在国际、比赛中取得19枚、银牌10枚、铜牌8枚的好成绩。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讲解陈式洪派太极拳的风格特点方面,可以说是做到了淋漓尽致。它并没有刻意去强调与其它流派的区别,而是通过对每一个动作的细致解析,自然而然地展现出陈式太极拳的独特魅力。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螺旋缠绕”劲时,对于腰胯的运用。它详细说明了腰胯是如何在每一次动作中进行转动的,以及这种转动是如何带动全身的力量,形成那股强大的螺旋劲。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刚柔相济”的阐述,让我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那种刚中带柔、柔中带刚的微妙感觉。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刚开始接触陈式太极拳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能够帮助我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和练习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风格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采用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留有足够的空白,让每一页都显得格外舒朗。图片和文字的搭配也恰到好处,既不会让图片显得孤立,也不会让文字显得拥挤。我特别欣赏它在关键动作分解上的处理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静态图,而是通过一些箭头、虚线和标注,清晰地指示了身体的重心转移、力量的传导方向以及各个关节的细微变化。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反复揣摩动作细节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常常在练习时感觉某个动作“不对劲”,但又说不清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时候就能翻到书里对应的章节,仔细对照图示和文字说明,往往能豁然开朗。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不像很多武术书籍那样充满了艰涩的术语,而是用一种既严谨又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述,感觉像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旁边娓娓道来,指点迷津,而不是冷冰冰地灌输知识。
评分这本书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太极拳的深厚感情和深刻理解。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拳谱,而是将自己多年习练的体会和感悟融入其中。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一些关键的“劲力”时,所使用的“意境”化的描述。比如,在讲到“松肩垂肘”时,它会用“似断非断,似连非连”来形容肩关节的状态,又会用“肘尖如坠,又如随身摇摆”来形容肘部的松沉。这些充满画面感的描述,能够帮助我们这些习练者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从而更好地去体会和模仿。我之前看过很多书,只是告诉我们“要松”,但具体怎么松,松到什么程度,却很难说清楚。这本书的描述,就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地图,让我们能够沿着它找到那条通往“松”的道路。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些动作口诀,而是将理论概念与具体的拳法动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引进落空”的时候,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还深入分析了“引进”时身体如何放松、如何顺应对方的来力,以及“落空”时如何通过腰胯的转动和身体的重心变化,让对方的攻击落入虚空。它还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习方法,帮助学习者去体会和感受这种“引进落空”的劲力。这一点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实用的方法。它让我明白了,太极拳的精髓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技巧和对力学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而厚重的力量,那种淡雅的青绿色背景,配上那几个苍劲有力的黑色大字,瞬间就能抓住我的眼球。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滑溜溜的印刷纸,而是带着一丝天然的纹理,翻阅起来有一种踏实的触感。包装也很牢固,打开时没有一点损坏,细节之处见真章,这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太极拳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很多入门的书籍要么过于浅显,要么就晦涩难懂,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真正触及精髓,同时又适合我这种有一定基础但又想深入学习的读者的。这本书的书名《【XH】 陈式洪派太极拳拳法指要》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拳法指要”这几个字,预示着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动作的表面,而是要点拨拳法的核心要义,这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我对陈式太极拳本身就情有独钟,那种刚柔相济、螺旋缠绕的特点,总让我感觉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渴望能有这样一本能够指引我深入探索的宝典。
评分这本书在对动作细节的描绘上,简直可以说是“事无巨细”。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在讲解“搂膝拗步”时,对“搂”这个动作的分解。它不仅说明了手臂的划圈轨迹,还详细阐述了腰胯的转动是如何带动手臂的,以及手指、手腕、肘、肩之间的配合关系,甚至还提到了在搂的过程中,身体重心的微调和脚下的虚实变化。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之前总是在练“搂”的时候,感觉只是手臂在做动作,而腰胯和腿部却像是独立的个体,没有起到应有的协调作用。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是腰胯的扭转带动四肢,是身体的整体协调发力。这种精细到极致的讲解,让我对动作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练习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设计理念非常清晰:它不是一本给“看热闹”的人准备的书,也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本真正想让读者“学有所成”的工具书。它对每一个细节的刻画都力求精准,对每一个概念的解释都力求透彻。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一些高难度动作时,所提供的“进阶”提示,以及一些“易错点”的提醒。这让我感觉作者非常懂得学习者的心理,知道我们可能会在哪些地方遇到困难,哪些地方容易犯错误。通过这些提示,我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动作,还能有效地避免走弯路,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扎实”和“实用”,它让我觉得,只要按照书中的方法认真练习,一定能够在这个博大精深的太极拳世界里,有所收获。
评分从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来看,它显然是对传统武术有着深厚敬意的。那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理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练习者悟性的引导,都体现出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我尤其喜欢它在阐述一些关键的技术要领时,所使用的比喻和类比。比如,在解释“顶劲”的时候,它会用“头顶蓝天,足踏大地”来形容,这种形象的比喻瞬间就能让学习者领会到那个微妙的姿势和内在的感受。又比如,在讲解“含胸拔背”时,它会用“胸膛含住,背部微微展开”来形容,那种感觉非常到位。我之前在练习时,总觉得胸口有点堵,背部也使不上劲,读到这里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不得法。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在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懂得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将最复杂的概念传递给读者,让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的重复。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内容安排,给我一种循序渐进、逻辑严密的感觉。它从最基础的站桩、呼吸等入门要领开始,逐步过渡到基本功的训练,然后再深入到具体的套路动作讲解。最重要的是,它在讲解每一个动作的时候,都会穿插相应的理论阐述和注意事项,让我在学习动作的同时,能够理解动作背后的原理。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独立步”的时候,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抬腿,还详细讲解了如何保持身体的平衡,如何利用腰胯的转动来稳固身体,以及如何通过眼神的配合来增强整体的稳定性。这种全面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学习过程非常扎实,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理解,而不是匆匆带过。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在讲解理论部分所采用的逻辑结构。它没有一股脑地把所有理论都堆在一起,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形”和“意”开始,逐步深入到“劲”和“气”的层面。在解释每一个概念时,它都会结合具体的拳法动作进行阐述,而不是空泛地说教。比如,在讲到“缠丝劲”的时候,它不仅仅解释了缠丝的定义,还通过几个关键的招式,比如“金刚捣碓”和“白鹤亮翅”的几个小节,来具体展示缠丝劲如何在实际动作中体现出来,以及它对发力方式、身体协调性等方面的影响。这一点做得非常出色,让我感觉理论和实践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再是割裂的。我之前看过一些只讲理论的书,读完后感觉云里雾里,不知道该如何运用;也看过一些只讲套路的,学完后只知道动作的顺序,但内在的东西却不得要领。这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它能让你在掌握动作的同时,理解动作背后的原理,从而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