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拖延心理學:嚮與生俱來的行為頑癥宣戰
定價:39.80元
作者:(美)博剋,(美)袁
齣版社: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30011390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40kg
編輯推薦
《拖延心理學》:全球拖延工作坊創始人、美國心理學傢聯袂齣擊,風靡全球25年經典之作**版,搶先登陸中國,心理醫生李夢潮專文推薦,(25周年鑽石版)。 我們都因拖延而焦慮,卻又在焦慮中拖延 “明明知道那麼多事情堆在眼前:攤開的文件、散亂的衣櫥或者隻是一個該打的電話、一封該發齣去的郵件,還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髒,可我還是邊咬著手指甲邊想,再待一會兒,就一下下……” “我每天都很焦慮,惦記著要做的事,然後卻不停地看網頁直到半夜,怎麼辦?”我們為什麼會拖延 “我們都是主義者,希望能做好,卻害怕失敗,所以遲遲不肯邁齣**步。” “有時因為拖延,我們反而陰錯陽差做得比較好;有時因為拖延,彆人稱贊我們的小聰明和高效率;在*後期限過去時,如釋重負的感覺也讓人很享受。” “拖延源於厭惡和憎恨。如果我們討厭某個人、某件事,可能對於這個人和這件事消極怠工,作為另類反抗的一種形式……”剋服拖延的**步 請摒棄你對拖延的恐懼、羞恥、擔憂以及自我憎惡,隻有在寬容樂觀的態度和心平氣和的情緒下,你纔能看清自己為什麼會拖延,纔有可能讓拖延之手從你的生活中鬆開! 點擊免費閱讀更多章節:拖延心理學 更多好書盡在湛廬文化專賣店
內容提要
從學生到科學傢,從秘書到總裁,從傢庭主婦到銷售員,拖延的問題幾乎會影響到每一個人。本書的兩位作者基於他們倍受好評和極具開創性的拖延工作坊和從眾多心理谘詢領域中汲取的豐富理論和經驗,對拖延作瞭一次仔細、詳盡、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
通過鑒彆和檢查那些我們將事情推掉的背後原因——對失敗、成功、控製、疏遠和依附的恐懼,加上我們的時間概念問題和大腦的神經學因素——為我們學會怎樣理解拖延的衝動以及怎樣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動做瞭一件非常紮實的基礎工作。
作者為我們提供瞭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係列方案來剋服拖延問題,她們提供的方案極為實用並經受過實踐的檢驗。本書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諸如注意力缺失紊亂癥、執行功能障礙癥等神經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本書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瞭不少實用性建議。
目錄
序言
部分 拖延vs行為
章 質疑拖延:是可惡的壞習慣還是應得的報應
第2章 審問拖延:被架在審判席上的失敗恐懼癥
第3章 對話拖延:拖延你好,成功再見
第二部分 拖延vs心理
第4章 掙紮中的拖延者:成為戰敗者怎麼辦
第5章 心理舒適區:對親近與疏遠的恐懼
第6章 拖延時鍾:你知道現在幾點嗎
第三部分 拖延vs大腦
第7章 世界上存在“拖延基因”嗎
第8章 如何打造大腦的全局領導力
第9章 你是怎樣變成一個拖延者的
0章 拖延行為模式的法庭大調查
第四部分 拖延vs 徵服之戰
1章 作戰前傳: 拖延大盤點
2章 作戰武器: 明確的目標與可行性的計劃
3章 作戰方法A:學會怎樣判斷時間
4章 作戰方法B:學會“接受”和“拒絕”
5章 作戰方法C:利用你的身體減輕拖延
第五部分 拖延vs建議
6章 對患有注意力缺失紊亂和執行功能障礙拖延者的一些建議
7章 巧妙應對造成拖延的文化壓力
8章 聰明擺脫被動拖延的怪圈
附錄一 拖延研究25年
附錄二 拖延處理技巧匯編
作者介紹
(美國)簡·博剋(Jane B.Burka) (美國)萊諾拉·袁(LenoraM.Yuen)
簡·博剋和萊諾拉·袁,她們兩人是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谘詢師。
她們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中的拖延者創設瞭個團體治療課程,曾經齣現在《奧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目中,同時也是《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人物》和《當代心理學》等齣版物的專訪對象。
她們一直緻力於為全美國的學生、公司組織和公眾團體提供治療的心理工作坊和專題演講方麵的服務,終年活躍在伯剋利、斯坦福大學的講壇。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我們習以為常的“拖延”。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提高效率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理解自我、接納自我、最終實現自我突破的書。我曾以為拖延是意誌薄弱的錶現,是懶惰的同義詞,但這本書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告訴我,拖延往往是一種應對壓力、焦慮和恐懼的策略,是一種在潛意識層麵保護自己的方式。書中對“拖延的四大誤區”的分析,讓我猛然醒悟,原來我很多時候是在用錯誤的方法對抗拖延,反而讓情況變得更糟。作者提齣的“應對內部乾擾”和“優化外部環境”的策略,都非常具有實踐性。我嘗試瞭書中提到的“環境設置”方法,比如關閉社交媒體通知,整理工作颱,這確實大大減少瞭我的分心。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與自己和解是戰勝拖延的第一步。它鼓勵我停止自我批評,而是用一種更加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麵對自己的“不完美”。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拖延“綁架”的人,而是有能力去掌控和改變的人。
評分說實話,我最初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的,總覺得“拖延”這個詞語像個甩不掉的包袱。然而,真正讓我沉浸其中的,是作者對拖延癥成因細緻入微的解讀。它不是那種告訴你“今天就得完成XX”的雞血書,而是娓娓道來,讓你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在書中的場景裏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迴避性完美主義”的部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對事情要求高,所以纔遲遲不動手,沒想到這背後隱藏的是一種對批評的恐懼,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從而遭受負麵評價。這種洞察力讓我感到既羞愧又釋然。書中提供的一些“認知重構”的方法,比如挑戰那些不閤理的信念,嘗試“不完美地完成”,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開始嘗試著降低自己的預期,先求“完成”再求“完美”,奇妙的是,一旦開始,事情反而變得沒那麼可怕瞭。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很親切,就像一個朋友在跟你聊天,卻又充滿智慧。它沒有賣弄高深的理論,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心理學概念融入到生活場景中,讓我讀起來毫不費力,卻又收獲頗豐。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改變,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心態的轉變。我曾以為拖延是一種“病”,需要被“治愈”,但讀完這本書,我意識到拖延更像是一種“信號”,它在提醒我,我的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我正在麵臨某些挑戰。作者對“內在動機”和“外在激勵”的區分,讓我找到瞭擺脫拖延的更深層次的動力。我開始嘗試將任務與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聯係起來,而不是僅僅為瞭完成而完成。書中提供的“預演”和“反思”練習,對我來說非常寶貴。在開始一項任務前,我會嘗試去預想可能遇到的睏難,並思考應對策略,這大大降低瞭我的啓動難度。同時,我會定期反思自己的拖延模式,找齣其中的規律,並及時調整。這本書讓我學會瞭如何與自己的“拖延本能”共存,而不是與之對抗。它教會我,與其一味地責備自己,不如去理解和接納,然後有策略地去引導自己走嚮行動。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內心深處對於改變的渴望,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積極、主動和有掌控力的自己。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感到“被看見”的書。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唯一的“拖延癥患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自我否定。但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瞭成韆上萬個和我一樣的人,看到瞭我們共同的掙紮和睏惑。作者用一種非常溫暖和有同情心的方式,揭示瞭拖延背後的深層原因,比如童年經曆、大腦的運作方式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書中關於“情緒調節”和“應對內心衝突”的章節,對我觸動很大。我學會瞭如何識彆和處理那些讓我想要逃避的情緒,而不是用拖延來麻痹自己。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小步快跑”的理念,它強調的是行動的力量,即使是很小的行動,也能積纍起來,最終帶來巨大的改變。我開始嘗試每天完成一件“小確幸”任務,比如閱讀一頁書,或者整理一小塊區域,這種纍積的成就感讓我看到瞭希望。這本書沒有給我一套僵化的“解決方案”,而是提供瞭一個思考框架,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找到最適閤自己的應對策略。它讓我明白,戰勝拖延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自我成長過程。
評分這真是一本讓我茅塞頓開的書!我一直以為自己隻是懶惰,或者缺乏自律,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拖延背後有著如此復雜而深刻的心理機製。作者沒有簡單地責備讀者,而是深入剖析瞭那些讓我們“卡住”的恐懼、焦慮、完美主義以及對失敗的擔憂。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自我效能感”的論述,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拖延是因為潛意識裏覺得自己不夠好,無法勝任。書中提供的各種實用技巧,比如“分解任務法”、“時間管理矩陣”以及“奬勵機製”等等,都非常有操作性。我嘗試瞭幾種方法,比如將一個龐大的項目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然後每完成一個就給自己一個小奬勵,效果竟然齣奇的好!那種“終於可以開始”的輕鬆感,以及完成任務後的成就感,讓我對擺脫拖延燃起瞭前所未有的信心。這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心理導師,它不僅告訴我“為什麼”會拖延,更教會瞭我“如何”去戰勝它。我不再覺得自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拖延者,而是開始相信,通過理解和改變,我能夠掌握自己的時間和生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