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构建宽带无线城域网的移动WiMAX技术
定价:69.00元
作者:张彦,陈晓华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1210846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本书以采用IEEE 802.16标准的WiMAX为重点,主要介绍了WirelessMAN的基本概念、技术发展的**进展和标准化等内容。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WirelessMAN在技术、应用、经济和政策等方面较为全面的参考。本书适合于从事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和开发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内容提要
本书以采用IEEE 802.16标准的WiMAX为重点,主要介绍了WirelessMAN的基本概念、技术发展的*进展和标准化等内容。本书共17章,涵盖了WirelessMAN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以OFDM/OFDMA为基础的物理层、射频电路、MIMO、信号处理算法、信道容量、多媒体应用、QoS、MAC、移动管理、动态信道分配、跨层优化和安全协议等方面。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WirelessMAN在技术、应用、经济和政策等方面较为全面的参考。
本书适合于从事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研究和开发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章 IEEE802.16标准和WirelessMAN
1.1 引言
1.2 IEEE802.16MAC层
1.2.1 MAC子层
1.2.2 MAC:协议数据单元(PDU)格式
1.3 IEEE802.16物理层(PHY)
1.3.1 下行链路子帧结构
1.3.2 上行链路子帧结构
1.3.3 复用技术
1.4 IEEE802.16支持的业务
1.4.1 用户服务质量的支持
1.4.2 移动管理的支持
1.5 结论
参考文献
部分 射频、信号处理和MIMO
第2章 WiMAX射频系统及电路中的挑战
2.1 引言
2.2 RF的体系结构
2.3 TDD,FDD和HFDD结构
2.3.1 TDD
2.3.2 FDD
2.3.3 HFDD
2.3.4 RF接口
2.3.5 HFDD体系结构
2.3.6 TDD结构
2.3.7 I/Q基带结构1
2.3.8 I/Q基带结构2
2.3.9 MIMO、AAS和OFDMA的射频挑战
2.4 射频系统模块
2.4.1 频率合成器
2.4.2功率放大器
2.4.3滤波器
2.4.4 WiMAX规范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无线城域网物理层协议:信号处理视角
3.1 引言
3.2 IEEE 802.16e OFDMA的物理层规范
3.2.1 子信道组织的框架结构及类型
3.2.2 PUSC中的子信道组织结构
3.2.3 编码和调制
3.3 0FDMA接收机中主要的信号处理功能
3.4 同步
3.4.1 载波频率偏移(CFO)和符号定时估计
3.4.2 寻找下行链路前导码索引
3.4.3 小结
3.5 信道估计
3.5.1 导频处的小均方值信道估计
3.5.2 频域内插(Interpolation)和时域平均
3.5.3 基于子空间的方法
3.5.4 IEEE 802.16e OFDMA中应用的信道估计方法
3.6 解调和解码
3.6.1 尾比特卷积编码(Tail.biting CC)的解码
3.6.2 比特交织QAM调制下的分支度量(Branch Metric)的计算
3.7 后向兼容的延迟系统设计
3.7.1 帧结构的设计及其对同步和信道估计的影响
3.7.2 用数字说明帧结构对信道估计的影响
3.8 结论
3.9 开放性问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MOMO在无线城域网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
4.2.1 MIMO系统模型
4.2.2 MIMO的系统容量
4.2.3 WiMAX中MIMO的容量
4.3 分组空时编码
4.3.1 分组空时码的不同类别
……
第5章 移动WiMAX下行链路中的MIMO频谱效率
第二部分 协议问题
第6章 无线城域网中的媒体接入控制(MAC)
第7章 WiMA格网络中的MAC和QoS
第8章 IEEE802.16WiMA格网络中的无线资源管理
第9章 无线城域网中的跨层设计
0章 移动WiMAX中的移动性管理
1章 无线LAN/MAN异构网络中的动态网络选择
2章 对无线PAN、LAN和MAN中的移动性支持
3章 IEEE802.16无线城域网(WiMAX)中的能量管理
4章 无线城域网的链路自适应机制
第三部分 安全系统与策略
5章 WiMAX/802.16安全威胁的分析
6章 固定WiMA络的技术经济分析
7章 基于无线城域网的正交频分多址的性能
缩略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联想到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互联的城市愿景。我一直关注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强大的通信网络作为支撑。传统意义上的有线网络虽然稳定,但在部署灵活性、覆盖范围上存在天然的限制,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地形复杂的城市环境中。而“宽带无线城域网”这个概念,则直接指向了解决这些痛点的解决方案。WiMAX,作为一种承诺提供比Wi-Fi更远覆盖范围和更强移动性的技术,曾经被寄予厚望。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WiMAX是如何在实际部署中解决城市网络覆盖的难题的,它在基站建设、频谱分配、网络规划等方面有哪些独特的策略?书中是否会探讨WiMAX在为城市提供无处不在的宽带接入方面的具体应用场景,比如智能家居、车联网、公共Wi-Fi热点等等?我对于WiMAX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它在应对城市环境中的多径效应、信号衰减等问题上的解决方案,充满了期待。我相信,了解WiMAX的技术细节,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逻辑。
评分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宽带无线城域网”听起来就像是让整个城市都变成一个巨大的Wi-Fi热点,而且速度飞快,信号稳定。我一直梦想着这样的生活: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和家里一样顺畅的网络体验,不再为信号弱、网速慢而烦恼。这本书的标题正好满足了我的这种期待。我很好奇,WiMAX这个技术是如何做到让“城域网”无线化的?它与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4G、5G技术有什么不同?它在实现“移动”方面,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像使用手机一样,在城市中自由穿梭,网络也不会中断?书中是否会从更贴近用户的角度,解释WiMAX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的,例如在高清视频播放、在线游戏、远程办公等方面,它能带来怎样的提升?我也想知道,如果WiMAX能够真正普及,它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产生哪些改变?比如,会不会有更多的公共场所提供免费高速Wi-Fi?家里的宽带套餐是否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和有竞争力?这些都是我作为普通读者,对这本书所能提供的解答充满期待的方面。
评分我一直对通信技术的演进史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曾经风靡一时但后来又逐渐被新一代技术取代的。WiMAX,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隐约记得在某个时期,它曾被寄予厚望,被认为是颠覆性的技术,能够带来革命性的网络体验。然而,后来似乎是Wi-Fi或者其他技术迅速崛起,WiMAX的声音似乎就渐渐小了下去。这本书的标题《构建宽带无线城域网的移动WiMAX技术》,让我重新燃起了对这个技术的兴趣。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特点让WiMAX在当时能够被认为是构建“城域网”的理想选择?它在覆盖范围、带宽、移动性等方面,相较于当时的3G、Wi-Fi等技术,又有哪些突出的优势?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WiMAX的技术架构,例如它的物理层和MAC层是如何设计的,又是如何支持大范围的接入和高速传输的?我尤其想知道,它在“移动”方面是如何实现的,与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手机网络相比,它在漫游、切换等方面有哪些独特的设计和考量?这种对技术细节的探索,是我阅读这本书的初衷。
评分我对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在无线通信领域。WiMAX,作为一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技术,它的出现无疑是无线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本书的标题《构建宽带无线城域网的移动WiMAX技术》,让我联想到它在解决城市通信瓶颈方面的潜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WiMAX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它在频谱效率、QoS保证、安全机制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先进性。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WiMAX在标准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里程碑,以及它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3G、4G)之间的演进关系和互补性?我特别想了解,WiMAX在应对城市复杂无线环境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比如干扰、遮挡等问题时,它采用了哪些创新的技术手段?书中是否会涉及WiMAX在实际部署中的一些成功案例,或者它在某些特定行业(如工业物联网、智慧交通)中的应用前景?对这些技术细节的深入探讨,能够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WiMAX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给我一种非常宏大的感觉,仿佛翻开它就能立刻置身于一个被高速无线网络覆盖的未来城市。我一直对城市通信技术的发展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打破现有束缚、带来真正无缝连接的解决方案。想象一下,无论是咖啡馆里悠闲地刷着视频,还是在公园的长椅上进行流畅的视频会议,亦或是智能交通系统在幕后高效运作,这一切都离不开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WiMAX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有点技术性,但“宽带无线城域网”这几个字却直接触及了我的需求——一个覆盖范围广、速度快的无线网络,能够解决城市中“最后一公里”的连接难题。我期待书中能深入剖析WiMAX是如何实现这一切的,它背后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地理限制、信号衰减等挑战的。我对它能否真正取代有线连接,或者与之协同工作,实现更优化的城市网络覆盖抱有极大的好奇。同时,我还在思考,如果WiMAX真的能够实现“构建宽带无线城域网”,那么它对于城市生活、商业活动乃至社会治理会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它会如何改变我们获取信息、工作生活、娱乐社交的方式?这些宏观的愿景,是我在阅读这本书前最期待从中寻找到答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