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频谱管理与监测
定价:38.00元
作者:翁木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1210776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为适应国家和军队对电磁频谱管理(也称无线电管理)实践的需要而编写的,强调系统性、理论性和工程应用的实践性。全书共13章,分为频谱管理和频谱监测两部分,全面介绍了频谱管理和频谱监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知识,详细阐述了频谱管理的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以及频谱监测、检测、测量所涉及的主要参数的测试原理、方法和要求。
本书可作为电磁频谱管理、无线电监测、频谱工程、通信侦查、电子对抗、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或方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包括工程硕士)和部队通信院校培训学员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磁频谱管理与监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 电磁频谱及其特性
1.2 电磁频谱管理的基本概念
1.3 电磁频谱管理发展历史
第2章 电波传播
2.1 地球大气
2.2 电波传播方式
2.3 自由空间传播
2.4 地波传播及场强计算
2.5 天波传播及场强计算
2.6 视距传播及计算
2.7 对流层散射的传播损耗计算
2.8 常用传播模型
第3章 电磁频谱管理机构及其职能
3.1 国际电信联盟
3.2 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
3.3 军队电磁频谱管理机构
第4章 频率管理
4.1 频率划分
4.2 频率规划
4.3 频率分配
4.4 频率指配
4.5 卫星轨道/频率资源管理
第5章 用频台站设备管理
5.1 台站设置管理
5.2 台站使用管理
5.3 台站资料管理
5.4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过程管理
第6章 常用参数的概念和计算
6.1 电磁波属性
6.2 分贝单位
6.3 增益G(衰减L)
6.4 天线增益
6.5 天线因子
6.6 功率与功率密度
6.7 噪声系数与灵敏度
第7章 噪声与干扰
7.1 无线电干扰的概念
7.2 噪声
7.3 同频干扰
7.4 邻道干扰
7.5 互调干扰
7.6 阻塞干扰
7.7 带外干扰
第8章 无线电监测
8.1 无线电监测的概念、目的和作用
8.2 无线电监测的内容和基本职能
8.3 干扰查处
8.4 监测管理系统结构
8.5 我国无线电监测的现状与发展
第9章 无线电测向
9.1 概述
9.2 测向设备的组成与分类
9.3 无线电测向技术体制
0章 定位
10.1 无线电定位
10.2 卫星定位
1章 参数测量
11.1 测量原理
11.2 频率测量
11.3 场强和功率密度测量
11.4 带宽测量
11.5 调制测量
11.6 频谱占有度测量
2章 无线电检测
12.1 概述
12.2 发射设备检测
12.3 部分参数的通用检测方法
12.4 测量中的不确定度分析
12.5 互调和谐波干扰检测
3章 调制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13.1 模拟调制
13.2 数字调制
13.3 扩频调制
附录A 常用术语
附录B 国际保护频率
附录C 标准频率和时间信号业务频段
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侧重点,着实让我有些意外。我原以为《频谱管理与监测》会是一部严谨的学术专著,深入剖析频谱资源作为稀缺战略性公共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其背后复杂的国际国内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策略。我期待能看到关于频谱拍卖机制的经济学分析,不同国家在频谱管理上的博弈与合作,以及未来5G、6G等新技术对频谱需求和管理模式带来的变革。关于监测,我希望书中能包含关于电磁兼容性(EMC)的理论,如何通过电磁辐射的测量和评估,来防止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保障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例如,详细介绍不同测量标准(如CISPR、FCC)的应用场景,以及屏蔽、滤波等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手段。我还设想书中会探讨频谱监测在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性,比如如何防范敌对势力对通信网络的干扰,如何追踪非法广播,以及如何保障应急通信的畅通无阻。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完全偏离了这一预设的轨道,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主题,与我最初的理解相去甚远。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恕我直言,与我期望的《频谱管理与监测》截然不同。我原本以为会深入探讨无线电频谱的分配、许可、干扰协调等核心概念,以及现代监测技术如何保障频谱的有效利用。比如,我期待书中能详细讲解不同频段的特性、各国频谱划分的差异和协调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频谱分析仪、软件定义无线电(SDR)等工具,实时监测频谱的使用情况、发现违规行为并进行定位。我还希望看到案例分析,例如国际通信卫星的频率分配冲突如何解决,或者在紧急通信中如何优先保障关键频率的使用。关于监测技术,我设想书中会介绍信号侦测、频谱感知、干扰源识别、信号特征分析等专业知识,并配以实际操作的步骤和技巧。例如,如何通过频谱图识别不同类型的信号(如Wi-Fi、蓝牙、蜂窝网络信号),如何分析信号的调制方式和带宽,以及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从而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和安全性。然而,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它并没有触及我所期望的这些技术细节和理论深度,更像是另一本完全不同主题的书籍。
评分坦白讲,《频谱管理与监测》这本我手中的书,与我最初构想的那种权威性、技术性指南相去甚远。我原本寄希望于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无线电频谱奥秘的大门,深入理解频谱这个无形却至关重要的资源是如何被科学地划分、管理和保护的。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各种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4G/5G/6G蜂窝网络、卫星通信、广播电视等)对频谱的需求,以及在规划和分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带宽、信道容量、用户密度等。我还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频谱监测的各种手段和技术,包括设备的选择、数据采集的方法、信号的识别和分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维护频谱秩序。例如,如何通过射频扫描技术来发现未授权的发射源,如何进行干扰定位和诊断,以及在重大活动(如体育赛事、国家庆典)期间如何进行频谱的临时管控。我还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电磁波谱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频段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应用。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提供我所期待的深度和广度,仿佛是另一本全然不同的著作。
评分拿到《频谱管理与监测》这本书,我曾抱有极大的期待,希望它能成为我深入了解无线电频谱世界的一扇窗口。我原以为书中会详细介绍频谱资源的稀缺性及其战略意义,以及各国政府是如何通过立法、行政命令和国际条约来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我期望能看到关于频谱分配和许可的详细流程,包括申请、审批、拍卖等环节,以及不同频段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监测方面,我设想书中会讲解各种监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例如频谱分析仪、接收机、定向天线等,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技巧。我还希望书中能介绍如何分析监测数据,识别异常信号,追踪干扰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例如,如何区分恶意干扰和设备故障引起的干扰,如何利用三角定位等技术来精确找出干扰源的位置。我也期待书中能探讨频谱管理与监测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以及未来技术发展对频谱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触及我所期待的这些关键领域,呈现出与我最初设想截然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评分当我翻开《频谱管理与监测》这本书时,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套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涵盖了无线电频谱从宏观规划到微观监测的各个环节。我曾期望它能为我揭示频谱管理背后的科学原理,例如不同频率范围内的传播特性,以及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诸如信道分配算法、功率控制策略、干扰抵消技术等,这些都是保障频谱高效利用的关键。在监测方面,我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监测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比如定向天线、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在频谱监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来识别异常信号、盗用频谱等行为。我甚至期待能看到关于信号加密和解密的基础知识,以及在频谱监测中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我也希望书中能探讨频谱共享的新模式,比如认知无线电(CR)技术如何实现动态的频谱接入,以及这些技术对传统频谱管理模式的冲击和影响。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并未达到我对于“频谱管理与监测”这一主题的期待,反而走向了一个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