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光电子技术(第3版)
定价:36.00元
作者:安毓英刘继芳李庆辉冯??作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121131622
字数:576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共7章,系统地介绍了光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基础。章、第2章介绍了光辐射的基本定律和光电子技术中常用的光源,讨论了光辐射传播理论及光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第3章介绍了光束的调制方法、扫描原理和几种典型的光调制器。第4章讨论了光辐射探测原理及光辐射探测器的性能。第5章、第6章介绍了光电成像原理与器件、显示技术及相关器件。第7章介绍了光电子技术在国民经济、国防等方面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限定选修课教材,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和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光电子技术》(第三版)我真是爱不释手,虽然我之前也接触过不少光电子相关的书籍,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首先,它的叙述方式非常清晰流畅,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晦涩难懂,仿佛作者在跟我面对面讲解一样。那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光纤通信的传输机制,都被拆解得十分细致,配合着书中精美的插图和图表,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从早期的LED照明到如今的激光雷达,再到光通信网络,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深刻体会到光电子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电器件性能参数的分析部分,那些细致的指标解读,对于我理解不同器件的优劣以及选择合适的器件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的引导,它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光电子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这种收获是任何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在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的研究者,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技术瓶颈和理论上的困惑,而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不少新的视角和启发。作者在讲解光电转换、光信号处理以及光电集成等核心技术时,不仅涵盖了最前沿的研究进展,还对其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光电探测器噪声机制和灵敏度提升方法的论述,这对于我正在进行的一项高灵敏度探测器研发项目来说,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验思路。此外,书中对量子点、有机光电器件等新型材料和器件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这本书的及时更新让我能够快速掌握最新的动态。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种学术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它让我对光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热情。
评分坦白说,我在翻阅这本《光电子技术》(第三版)之前,对这个领域算是个门外汉,甚至觉得光电子听起来就很高深莫测。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没有直接抛出大量的公式和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光学原理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光电子的世界。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常常会用一些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让我一点点地建立起对光电子技术的直观认识。比如,在讲到光纤传输时,作者把光纤比作“信息的高速公路”,把光信号比作“飞驰的车辆”,一下子就把我从枯燥的理论中拉了出来,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而且,书中对各种光电器件的介绍也极其详尽,从最常见的LED、激光器,到更复杂的半导体探测器,每个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优缺点都讲解得明明白白。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光电耦合器和光电传感器部分的介绍,这让我对它们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循导的老师,让我这个“小白”也能愉快地踏入光电子技术的大门。
评分阅读这本《光电子技术》(第三版)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一门技术,不如说是在体验一场关于“光”的精彩旅行。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激情,将光子的奇妙旅程,以及它们如何被人类捕捉、转化和利用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从最初的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到如今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光通信、光存储,这本书串联起了光电子技术发展的整个脉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激光技术的章节,作者将不同类型激光器的产生原理、特性以及在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行了生动而详实的介绍,仿佛亲眼见证了激光从实验室走向世界的每一个重要节点。这本书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有对未来科技趋势的深刻洞察,它让我看到了光电子技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光明前景,这无疑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研究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每一章节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从基础概念到具体应用,层层递进,让读者很容易跟随作者的思路进行学习。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光学原理和电子学原理相结合的讲解方式,它能够让你理解光电子技术是如何巧妙地将物理世界的“光”转化为我们能够理解和利用的“电”信号的。书中关于光电倍增管和光电导材料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响应机制和应用场景,这对于我理解一些精密测量仪器的内部工作原理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对光电子器件的封装技术和可靠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这部分内容虽然看似细节,但对于实际工程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它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光电器件,不仅需要精湛的设计,还需要精良的制造和可靠的封装。总的来说,这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讲解得非常到位,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