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变频器应用基础 第2版
定价:39.50元
作者:石秋洁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111402435
字数:395000
页码:256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变频器,变频与变压,变频调速时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提高转矩的方法,变频器的各种频率参数,变频器的加速与减速,变频器的控制端子及外接控制电路,变频调速系统闭环控制,变频器的安装、调试及干扰防范,变频调速拖动系统的设计,风机、水泵类负载变频调速应用实例,其他各类负载变频调速应用实例,变频器与其他设备的通信,高压变频及其应用,以及附录。本书的特点是:将实验、实操融入到各项目中,在实验中提出问题、验证问题。本教材从实用、实操的角度分析讲解,淡化理论,便于理解和接受。应用部分邀请变频专家编写,内容既新颖实用,又避免了理论计算。
目录
前言
项目一认识变频器1
任务一变频的内涵1
一、变频调速的原理1
二、变频器的构成框图3
任务二变频器的主电路4
一、变频器的分类4
二、交—直—交变频器的主电路5
三、逆变原理7
四、变频器中的半导体开关器件8
任务三变频器操作实验10
一、变频器面板及工作模式介绍11
二、变频器的面板操作及运行14
三、变频器的外部运行、组合运行16
任务四变频器相关内容拓展17
一、变频器的应用17
二、变频器的外接主电路、各元器
件的作用及选择18
三、实物变频器的内部构成解析20
项目小结21
思考题21
项目二变频与变压23
任务一变频与变压概述23
一、异步电动机的平衡方程23
二、变频也需变压26
三、变频变压的实现方法27
任务二变频器主电路参数的测量30
一、输出电压的测量31
二、输入电流的测量32
三、功率的测量33
项目小结33
思考题34
项目三变频调速时电动机的机械
特性35
任务一异步电动机及各类负载的机械
特性35
一、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35
二、 电动机的稳定运行36
三、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和制动37
四、负载的机械特性37
任务二电动机变频后的机械特性39
一、调频、调压比39
二、变频后电动机的机械特性39
三、变频后电动机的有效转矩线41
四、对额定频率fN以下变频调速特
性的修正42
五、变频调速时理想有效转矩线的
特点43
项目小结45
思考题46
项目四提高转矩的方法47
任务一V/F控制47
一、V/F控制的程度47
二、V/F控制功能的选择48
三、转矩补偿时U/f值的验证49
四、补偿不当举例50
任务二矢量控制50
一、直流电动机与异步电动机调速上
的差异51
二、矢量控制中的等效变换51
三、变频器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及反
馈53
四、V/F控制与矢量控制的区别54
五、 使用矢量控制的要求54
任务三传动机构的作用55
一、拖动系统的组成55
二、传动机构的作用及系统参数折算56
任务四基本频率、电动机磁极对转矩
的影响58
一、基本频率对转矩的影响58
二、不同磁极的电动机有效转矩的差
别59
三、转矩提高的综合思考60
项目小结61
思考题62
项目五变频器的各种频率参数63
任务一各种频率参数的意义及验证63
一、各种频率参数的意义63
二、常见频率参数的功能验证64
任务二多挡转速频率的控制和验证65
一、多挡转速频率的控制65
二、多挡转速运行验证66
目录变频器应用基础第2版三、多挡转速的PLC控制验证68
任务三程序控制69
一、程序控制概述69
二、程序运行方式验证70
项目小结74
思考题74
项目六变频器的加速与减速76
任务一加速及起动76
一、工频起动与变频起动76
二、 加速时间77
三、 加速模式79
任务二减速与停机80
一、减速时电动机工作在发电状态80
二、减速时的泵升电压81
三、制动电阻和制动单元的作用82
四、制动电阻的选择82
任务三变频器的保护功能83
一、过载和过电流保护83
二、电压保护85
三、自动重合闸85
项目小结86
思考题87
项目七变频器的控制端子及外接
控制电路88
任务一变频器的控制端子88
一、变频器的输入控制端子88
二、变频器的输出控制端子94
任务二变频器控制端子功能验证97
一、监视器输出信号的应用验证97
二、自锁、加减速端子和封锁输出的
应用验证99
三、模拟量输入端子的应用实验100
四、实现电动机正反转的几种方法102
五、多功能端子的应用103
任务三变频/工频切换控制电路105
一、继电器控制电路105
二、变频器自带的切换功能106
项目小结108
思考题109
项目八变频调速系统闭环控制111
任务一PID控制的基本知识111
一、闭环控制111
二、PID调节112
三、传感器接线及目标值的设置
方式115
任务二PID闭环调节实验117
一、反馈值取自电位器时的操作117
二、有实验设备时的操作118
项目小结120
思考题121
项目九变频器的安装、调试及干扰
防范122
任务一变频器的安装及布线122
一、变频器的设置环境122
二、变频器的安装123
三、变频器的布线124
任务二变频器的功率因数和改善措施126
一、变频器输入电流中的高次谐波126
二、高次谐波对功率因数的影响127
任务三变频器的抗干扰措施128
一、外界对变频器的干扰129
二、变频器对周边设备的干扰和对策129
任务四变频调速系统的调试及常见
故障132
一、变频调速系统的调试132
二、变频调速系统故障原因分析133
项目小结134
思考题135
项目十变频调速拖动系统的设计136
任务一变频调速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136
一、变频调速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136
二、变频调速系统中电动机的有效转
矩线和有效功率线138
任务二恒转矩负载变频调速系统的
设计139
一、恒转矩负载的基本特点139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问题140
三、电动机和变频器的选择143
任务三恒功率负载变频调速系统的
设计144
一、恒功率负载的基本特点144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问题145
三、电动机和变频器的选择148
任务四二次方律负载变频调速系统的
设计149
一、二次方律负载的基本特点149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问题149
三、电动机与变频器的选择150
项目小结151
思考题152
项目十一风机、水泵类负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精确到位的朴实”。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和推敲,直奔主题,高效沟通。我尤其喜欢它在术语定义上的严谨态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基础概念的标准定义都在不断被稀释和模糊,而这本书则像一座灯塔,为我们重新锚定了这些关键的技术词汇的准确含义。当我需要向团队里的新人解释某个概念时,我发现直接引用书中的定义和解释,效果总是出奇地好,因为它既权威又易于理解。此外,排版上的布局也体现了一种匠心。页边距的留白处理得非常舒服,使得长时间阅读眼睛不易疲劳。更重要的是,重要公式、注意事项,甚至是作者的“经验之谈”,都采用了不同的字体或加粗来突出显示,使得信息层级非常清晰,需要快速检索特定信息时,效率极高。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也间接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持久性。
评分如果说一本好书的价值在于它能激发出读者的探索欲,那么这本书无疑是成功的。它在介绍完“是什么”和“怎么做”之后,还会巧妙地留下一些“为什么”和“未来会怎样”的悬念和思考空间。我读完关于某一特定控制模式的章节后,总是忍不住会去思考其背后的物理限制、软件实现的效率瓶颈,甚至是对下一代硬件平台可能带来的性能提升的展望。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把所有答案都喂给你,而是搭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然后鼓励读者在这个框架上去自主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大厦。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工程师至关重要。在完成了全书的学习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学会了一套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我对整个变频器系统的内在逻辑和设计哲学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这本书绝对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它更像是一张通往更高阶技术殿堂的入场券。
评分对于一本涉及“第二版”迭代更新的技术书籍来说,最关键的考验在于其内容的更新速度能否跟上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我的阅读感受来看,这次的修订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几乎涵盖了近几年行业内比较热门的一些技术趋势和标准变化。例如,在关于新型控制算法的介绍部分,能够看出作者明显加入了对最新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的考量,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得到了极大的延续。这表明作者和出版社并非只是简单地修补上一版的错误,而是进行了系统性的重构和升级。很多老版本中处理得比较笼统的地方,在新版中都被细化和量化了,特别是那些关于能效优化和电磁兼容性的章节,内容扎实,具有很强的实操指导价值。我记得上次换代产品时,很多工程师都在为寻找可靠的参考资料而头疼,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行业内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稳定而可靠的知识源泉,避免了我们因为信息滞后而做出错误的工程决策。
评分说实话,我买技术书籍向来比较谨慎,因为市面上很多号称“基础”的书,实际内容往往跳跃性太大,或者过于偏重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操作中的疑难杂症。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的深度恰到好处,既没有陷入深奥的数学公式泥潭,也没有停留在浅尝辄止的表面介绍。我特别欣赏它在“应用”这一块的着墨。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看起来都是从真实的工业现场提炼出来的,充满了烟火气。比如,在讲解某个特定故障排除流程时,作者不仅给出了标准答案,还探讨了在不同负载或环境干扰下,可能出现的变体情况及应对策略。这种预判性和全面性,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次读到这些实战经验的分享,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技术视野被拓宽了一圈,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理想模型,而是开始思考如何在“不完美”的现实世界中实现最优控制。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良性循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实又不失质感,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我个人对这种偏向实用技术类的书籍有一种莫名的偏爱,尤其是封面设计得如此专业、沉稳,更激发了我深入研读的兴趣。初翻阅目录时,那种清晰的逻辑结构就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信心。它不像一些技术书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非常注重条理性和层次感。比如,它对一些基础概念的阐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捕捉到核心要点,作者显然花了很多心思去揣摩读者的认知曲线。再者,书中的插图和图表绘制得非常精美,线条流畅,标注清晰,这在理解复杂的工作原理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常常发现,有些文字描述起来费劲的概念,通过一张精心设计的图示,就能豁然开朗。这种图文并茂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也节省了我查阅其他资料的时间。整本书散发着一种严谨而又不失亲和力的学术气息,让人感觉这本书不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身边耐心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