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电网的通信与网络 | ||
| 定价 | 79.00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3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美]肖杨(Yang Xiao)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99 | |
| 字数 | 262000 | |
| ISBN编码 | 9787111588139 | |
目 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致谢
关于主编
贡献者名单
部分 通用智能电网
第1章 智能电网
1.1 概述
1.1.1 效率和可靠性
1.1.2 环境效益
1.1.3 用户利益
1.1.4 安全性
1.2 技术方面
1.2.1 双向通信
1.2.2 控制和监测技术
1.2.3 高级部件
1.2.4 储能
1.3 个智能电网/当前尝试
1.3.1 科罗拉多州波尔得市
1.3.2 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
1.3.3 加拿大安大略省
1.3.4 意大利
1.4 电网系统的未来
1.4.1 前景
1.4.2 网络安全
1.4.3 用户隐私
1.4.4 政治资助和支持
1.4.5 当前研究
1.5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2章 智能电网需求管理和电网稳定性分布式算法
2.1 智能电网元件
2.1.1 分布式能源
2.1.2 分布式储能
2.1.2.1 可再生能源整合
2.1.2.2 辅助服务
2.1.2.3 车辆到电网的分布式存储示例
2.1.3 管理电力需求
2.2 电力市场
2.2.1 市场代理
2.2.2 市场运作
2.3 需求响应
2.3.1 直接负载控制
2.3.2 定价政策
2.4 需求侧管理的网络拥塞
2.4.1 需求和电网负载管理网络模型
2.4.2 拥塞博弈
2.4.3 需求和电网负载管理博弈
2.4.4 数值示例
2.5 更复杂模型介绍
2.5.1 分布式发电
2.5.2 分布式存储
2.5.3 问题和评论
2.6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3章 对微电网中本地发电能力的有效管理
3.1 智能微电网
3.2 相关文献
3.3 微电网模型
3.3.1 电气模型
3.3.2 经济模式
3.4 智能微电网
3.4.1 重新设计目标优化
3.4.2 非凸性声明
3.5 次优解
3.5.1 快下降算法
3.6 分布式实现
3.7 数值结果
3.8 小结
致谢
附录A 明确式(3.2)的参数
参考文献
第4章 虚拟发电厂多视角服务管理的应用
4.1 概述
4.2 虚拟发电厂
4.3 多视角服务管理
4.3.1 术语和定义
4.3.1.1 企业架构
4.3.1.2 业务、应用和基础设施服务
4.3.1.3 利益相关者、关注点、观点和角度
4.3.2 视角
4.3.3 多视角服务管理的元模型
4.3.4 多视角服务管理分析
4.4 虚拟发电厂服务管理
4.4.1 虚拟发电厂中的利益相关者
4.4.2 虚拟发电厂管理信息模型
4.4.2.1 企业层
4.4.2.2 运营管理层
4.4.2.3 流程控制层
4.4.2.4 控制层
4.4.3 用例
4.4.3.1 场景用例1:创建一个提前行动计划
4.4.3.2 场景用例2:创建一个反应行动计划
4.5 小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插电式电动汽车配电网优化
5.1 概述
5.2 现有技术
5.2.1 研究方法
5.2.2 配电网模拟
5.3 配电网优化
5.3.1 系统功能
5.3.2 系统架构
5.3.2.1 前端
5.3.2.2 后端
5.3.2.3 外部工具
5.3.3 系统优化
5.3.3.1 电力负载模型
5.3.3.2 模拟解释
5.3.3.3 方案选择
5.4 结果
5.4.1 设施状况
5.4.1.1 不同网络下的设施状况
5.4.1.2 不同情况下的设施状况
5.4.2 负载增加
5.4.3 配电网健康
5.4.4 变压器状况
5.5 小结和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本体的资源描述和低碳电网网络发现框架
6.1 概述
6.2 低碳网络和资源管理
6.3 虚拟化管理
6.4 ICT能源本体
6.5 建议的系统架构
6.6 碳感知资源发现
6.7 实验结果
6.8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智能电网的通信与网络
第7章 分布式电源和通信网络设计的方法
7.1 概述
7.2 ICT与气候变化
7.3 微电网
7.4 微电网背后的动机
7.5 数学模型
7.5.1 模型中使用的变量说明
7.5.2 模型公式
7.5.3 简单的样本问题
7.5.4 计算结果
7.6 结果分析
7.7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第8章 智能电网测试平台:设计和验证
8.1 概述
8.2 背景
8.3 相关工作
8.4 智能电网测试平台设计
8.4.1 电网架构
8.4.2 信息网络架构
8.4.3 IPS设计
8.4.4 功率表
8.4.5 能源供应和能源需求者
8.5 测试平台验证
8.5.1 实时需求响应
8.5.1.1 间歇电源管理
8.5.1.2 多电流的价格需求响应
8.5.2 中断自愈修复能力
8.5.3 使用多路径的电流平衡
8.5.4 功率表
8.6 小结和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第9章 用于IEC 61850标准中智能电网同步相量和集成的具有IEEE 1588基础系统的确定性以太网同步
9.1 概述
9.2 同步相量标准
9.2.1 IEEE标准1344
9.2.2 IEEE标准C37.118-2005
9.2.3 IEEE C37.118实验系统
9.2.4 新型同步相量标准PC37.118.1和PC37.118.2
9.3 PTP标准
9.3.1 IEEE 1588 v1 2002
9.3.2 用于测试的PTP主时钟
9.3.2.1 XLi的时间间隔/事件时间
9.3.2.2 确定网络拓扑稳定性的测试
9.3.3 使用PTP v1用于测试的实验系统
9.3.4 用于测试的PTP从时钟
9.3.5 IEEE 1588 v2 2008
最近读了几本关于能源转型的书籍,感觉它们大多侧重于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的并网问题,但对于电网“神经系统”——也就是通信网络——的关注度相对不足。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知识空白。我一直认为,没有一个强大、灵活、自愈合的通信网络,智能电网就是一个空壳子。我尤其希望了解不同通信技术(比如光纤、5G、甚至可能是卫星通信)在电网不同层级(传输层、配电层、用户端)的最佳应用场景和切换策略。一个好的系统设计,应该是“因地制宜”的。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决策框架,帮助读者理解在特定应用场景下,选择哪种网络技术是最优解,那就太棒了。那种像搭建精密机械一样的逻辑构建,光想想就让人兴奋不已。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别出心裁,那种深邃的蓝色调和点缀其中的电路图纹理,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就能感觉到内容量肯定很扎实。我一直对传统电力系统如何向智能化转型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通信协议和网络架构,总觉得像隔着一层纱。这本书的标题虽然专业,但那种“智能”和“网络”的结合,让我联想到未来城市的脉络,充满了科技的想象空间。我特别期待能从书中看到,那些看似冰冷的电缆和信号,是如何被赋予“智慧”的。比如,面对突发的电网故障,系统是如何在毫秒间做出反应并自我修复的?这些底层逻辑和算法的阐述,想必会是这本书的亮点。那种将宏观的电网蓝图,细化到每一个数据包传输细节的叙事方式,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很过瘾。希望它能用一种既能满足专业人士,又不至于让初学者完全迷失的口吻来讲解。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听一位专家提到了“现代电力系统的韧性构建”这个话题,这才开始主动寻找相关资料。这本书的目录扫了一眼,涉及到了许多前沿概念,什么边缘计算、物联网在电网中的应用,这些都是当下热点。我更关注的是,在海量数据涌入电网这个关键基础设施时,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绝对安全和可靠性。毕竟,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停电事故。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以及网络拓扑的冗余设计,那就太值了。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智能电网试点项目是如何解决实际部署中的难题的。例如,如何在偏远地区部署无线通信网络来监控变电站,同时确保信号不被干扰。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对我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干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走的是严肃的学术风格,但纸张的质感摸起来非常舒服,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是个加分项。我个人对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总是需要一些引导才能吸收。我非常期待作者能用一种更具画面感的语言来描述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想象一下,将整个电网比作一个错综复杂的生物体,电流是血液,而数据包就是神经信号的传递。这本书能否构建起这样的类比,让那些抽象的协议和接口变得形象起来?如果能在关键技术的讲解部分,附带一些高质量的系统架构图,而不是只有简单的文字描述,那阅读体验将大大提升。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带着我一步步拆解和重构这个智能化的电力“大脑”。
评分坦白说,我现在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面向终端用户的能源管理,对电网后端的通信细节了解不多,但未来的趋势是双向互动和实时响应,这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上游的网络基础。我关注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点是,它如何处理信息延迟和同步问题。在毫秒级操作的电力系统中,哪怕是几百毫秒的延迟都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对于网络时延的量化分析和控制方法,这本书理应有深入的探讨。如果它能提供一套衡量不同网络架构下,电网控制指令执行时延的评估模型,那对我后续的工作规划将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我需要的不是停留在“网络很重要”的口号上,而是要看到具体的量化指标和优化手段。这本书能否提供这种硬核的评估工具和思维方式,是我最期待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