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第5版 | |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主编:王力 |
| 出版时间:2016年4月第5版 | 印刷时间: 2016年7月北京第122次印刷 (以实物为准) |
| 定价:39.90元 | 开本:32 |
ISBN:9787100119160 | 页数: 598 |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工具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商务印书馆的品牌信任,但实际使用后的感受,完全超出了“商业信誉”的范畴。我发现它的排版设计也十分人性化,尽管内容量巨大,但字体和行距的搭配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低于其他一些拥挤的字典。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频繁查阅的人来说,查找效率至关重要。它在词条的检索设计上,除了传统的部首和笔画检索外,对于一些疑难的通假字,还提供了基于意义联想的检索入口,这种设计体现了编者对古汉语学习者实际痛点的深刻洞察。而且,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版本,它显然吸纳了近二十年来的学术新成果,对于一些传统上有争议的词义考证,它会列出主流观点,并简要提及不同的学术意见,使得使用者可以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进行判断,而不是被单一的解释所局限。
评分这本词典给我的整体感觉,可以用“厚重而又轻盈”来形容。厚重,在于其收录的广度和考据的深度,它承载了数千年汉语发展的历史积淀;轻盈,则在于它在面对当代学习者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引导性。我留意到,在一些古代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用法中,它不仅仅是解释了单个字的含义,而是将整个词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阐释,并追溯其典故来源。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至关重要。比如,当我们查阅一个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词汇时,书中的注释往往会提供一个关于该词在特定历史时期社会观念的侧写。这种文化史与语言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每一次查阅都成为一次小型的文化漫游,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古文的乐趣和粘性,远非仅仅查对字义所能比拟的收获。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备考文科高阶考试的学生,对我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一切。最初担心这类权威词典的检索速度会拖慢我的复习进度,毕竟考试中可没有太多时间去翻阅厚达千页的书本。然而,这本词典在“中学生”这个潜在受众群体的需求上,也做了令人称赞的平衡。它在那些高频出现的、与教材、考纲紧密相关的核心词汇上,做到了详略得当。例如,对于“子”、“乎”、“者”这类高频虚词,它虽然没有像某些专门的虚词手册那样进行“语法归类”,但它对这些词在不同句法结构中的作用,解释得极其精炼和到位,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最核心的语法功能。这使得我在背诵古文时,能够迅速理解句子背后的逻辑结构,而不是被繁复的词义解释所困扰,是真正做到了既有深度又不失实用性。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一些宋代的笔记小说,遇到很多半文半白的句子,着实让人抓耳挠腮。市面上那些主打“速查速用”的工具书,往往只给出最浅显的现代汉语解释,根本无法满足对原意的准确把握。但当我开始使用这本关于古代汉语的词典时,情况完全改观了。它的编排逻辑,明显是为深入学习者设计的,而不是仅仅应付考试的工具。我注意到它在处理多音字和异体字时,表现得尤为细致入微。它不仅会告诉你哪个读音对应哪个词义,还会根据历史语境标注出该读音的使用频率和地域倾向,这一点对于研究文学史或历史地理的读者来说,价值非凡。最让我惊喜的是,在一些非常冷僻的结构助词或语气词的解释下,它会附带一个简短的“辨析”栏目,将它与形近字或功能相似的词语进行对比,这种深入骨髓的比较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代语法结构的理解,避免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评分这本厚重的工具书,初拿到手时,那种纸张与油墨混合的独特气味,立刻把我带回了对古典文献的虔诚与敬畏之中。我尤其欣赏它在收录范围上的那种“不偏不倚”的大家风范。它不像某些只专注于某一朝代或某一类文本的词典那样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而是力求全面地覆盖从先秦到近古汉语演变过程中的核心词汇。对于一个深度爱好者来说,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它对于词义的层层剥离与精细辨析。比如,同一个“义”字,在不同语境下,它能清晰地勾勒出其“正当”、“恰当”、“仁爱”乃至“使者”等不同阶段的语义漂移,并且每种解释后都辅以了翔实的例证,这些例句的选取极具匠心,往往直取原文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翻阅起来,感觉就像有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耐心地在你耳边为你讲解那些被时间磨损的字义纹理。这种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考据态度,使得它在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籍时,简直是手边的“定海神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