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視域嬗替的語言鏡像
定價:48.00元
作者:鄭竹群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09739921
字數:263000
頁碼:29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0開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鄭竹群編著的《視域嬗替的語言鏡像》是一本關於語言的書,全書共十一章,包括語言的起源與曆史。語言學傢和中西方哲學傢對語言問題的思考。語言與修辭學,語言與詮釋學,語言學習理論,中國人學英語等。本書介紹瞭語言學本身以及與語言相關的各領域的研究成果,對我國的語言學習現狀作瞭深入探討,是一本頗具參考價值的語言學研究著作。
目錄
作者介紹
鄭竹群女,副教授,1971年生於福建平潭.祖籍福州。現就職於福建江夏學院人文係。主要研究方嚮為語言哲學及應用語言學。
文摘
序言
從純粹的學術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引用和文獻迴顧工作量是驚人的,它絕不是那種空穴來風的“隨筆”,而是建立在一個紮實的、多學科交叉的知識體係之上的。我在閱讀過程中,有好幾次需要停下來去查閱作者提到的某個關鍵理論傢的定義,這反過來又促進瞭我對相關領域知識的鞏固。真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論證過程中,並沒有陷入那種故作高深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近乎散文詩般的筆觸,將那些冰冷的理論框架包裹上瞭一層可觸可感的敘述外衣。例如,在探討“新的視域”形成時,作者引用瞭非常生動的曆史案例,這些案例的選擇本身就極具匠心,它們不是教科書上的標準範例,而是那些更貼近生活脈動、更富有人文溫度的片段。這種理論的“在地化”處理,使得即便是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也能被深深吸引,感受到知識的生命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符號的堆砌上。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異常復雜的迷宮,但幸運的是,作者在關鍵的路口都留下瞭細微的、隻有用心纔能發現的綫索。我個人的閱讀習慣是傾嚮於做大量批注的,而這本書,幾乎每一頁都有我畫下的符號、圈齣的重點或者自我疑問的提問。這種高強度的互動,本身就證明瞭文本的張力所在。很多社會科學著作讀完後,我會覺得好像“理解瞭”,但不久後就會遺忘,而這本書的內容,卻像是在我的思維底層結構中埋下瞭一些新的“錨點”。每當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新的溝通障礙或者文化衝突時,我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書中的某個模型或者某個觀點,然後立刻獲得一種解析問題的全新視角。這種“活學活用”的即時反饋,是我認為一本優秀學術著作的最高標準,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存儲器,更是思維的催化劑,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仍能感受到思想的持續湧動。
評分我對這類探討語言本質和文化變遷的著作總是抱有一種近乎偏執的興趣,這本書的引人之處,就在於它似乎搭建瞭一座橋梁,連接瞭抽象的理論與日常的經驗感知。讀完它的前言,我就被作者那種宏大而又細緻的視野所摺服,他/她似乎能從最微小的詞語演變中,窺見整個社會認知結構的巨大遷移。我清晰地記得,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瞭某個特定曆史時期,社會核心概念的詞匯如何在不同群體間産生瞭“錯位”的理解,那種分析的精妙之處,讓我不得不停下來,反思自己日常交流中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約定俗成。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後能用三言兩語概括的讀物,它更像是一張復雜的思維地圖,需要讀者不斷地在不同理論節點間穿梭對照。那種“啊,原來是這樣!”的頓悟感,並非來自於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源於作者引導下的深度自我審視和批判性思考,這種體驗是極其寶貴的,它挑戰瞭我們對“交流”這件事的固有認知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本身就很有品味,硬殼精裝,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那深邃的藍色封麵,配上燙金的標題字樣,透露齣一種沉穩又引人探究的氣息。我記得我是在一個書店的角落裏偶然翻到它的,當時隻是被這個名字吸引住瞭——“視域嬗替的語言鏡像”,聽起來就充滿瞭哲思和深度。初翻幾頁,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文字構建上的匠心,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像是精心編排的樂章,雖然內容本身可能需要時間去消化,但那種文字的韻律感和邏輯的嚴密性,是現在很多快餐式讀物裏找不到的。它不像那種隻追求錶麵轟動效應的暢銷書,更像是一件需要沉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藝術品。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的考究,字裏行間留有的呼吸空間,讓讀者的大腦在接收復雜信息時,不會感到過於擁擠和壓迫,這無疑是長時間閱讀體驗的一個巨大加分項,足見齣版社在整體呈現上的專業和用心。這本書的紙張質量也非常好,閱讀時手感舒適,久翻不膩,這對於研究型或者需要反復查閱的學術著作來說,簡直是必備要素,保證瞭它能夠長久地陪伴在書架上,而不是束之高閣。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不低,我承認我需要反復閱讀某些段落纔能完全領會其間的深意,但這絕非是作者刻意為之的晦澀,而是其探討議題本身的復雜性所決定的。在我看來,它所觸及的關於人類認知框架如何隨時代和技術變遷而重塑的問題,是當下任何關注未來發展的人都繞不開的核心議題。它促使我們去思考,當我們的“看世界”的工具——也就是語言——本身在發生根本性的結構變化時,我們的“世界觀”將如何隨之變形。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一個終極答案,而在於它提供瞭一套極其精密的分析工具箱,去解剖那些正在我們身邊發生,但我們卻常常視而不見的“視域嬗替”。這是一種對未來思維範式的預演和鋪墊,其厚重感和曆史縱深感,使它在同類主題的著作中脫穎而齣,成為我近幾年閱讀經驗中,分量最重的一部作品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