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等院校'十二五'应用型规划教材/信号与系统实验与实践(第二版)
定价:25.00元
作者:王小扬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30509557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信号与系统实验与实践(第2版)》是《信号与系统》理论课程的配套实验和实践教材,包含了信号与系统课程组多年开发并应用于教学的22个实验与实践项目。全书共分四章:章实验技术基础包括3个实验,第2章、第3章包括了时域分析、卷积、电信号的合成与分解,频谱分析,系统测试,系统模拟,抽样定理等15个实验项目;第4章是课程设计,包括通信系统中调制信号的设计、用MATLAB验证FDMA原理、调频立体声广播仿真实现、股票市场(即离散信号)的线性预测等四个综合实践内容。
实验技术方面既有硬件设计与测试,也有使用EWB、MATLAB、C语言等软件平台的设计与应用。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实现、举例与原理描述紧密配合,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便于自学。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本科生开设《信号与系统》等相关课程使用,也可供从事信号与系统分析、信号处理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实验技术基础 1.1 信号与系统常用仪器的介绍与使用 1.1.1 信号参数与波形测量参数 1.1.2 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基本使用 1.1.3 通用示波器基本T作原理 1.1.4 示波器的基本使用 1.1.5 SP1641B函数信号发生器/计数器使用说明简介 1.1.6 直流稳压电源DF1731SC2A使用说明简介 1.1.7 数字存储示波器简介 1.2 信号与系统常用仪器使用实验 1.3 EWB的基本操作 1.4 信号运算实验 1.5 Multisim使用简介 1.6 MATLAB使用简介 1.7 连续信号的可视化表示实验第2章 时域分析与信号分析实验 2.1 时域分析 2.2 卷积积分的数值计算 2.3 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 2.4 电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2.5 用沃尔什函数合成波形第3章 系统分析与MATLAB分析实验 3.1 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3.2 低通滤波器设计 3.3 连续时间系统模拟 3.4 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3.5 求系统的零极点 3.6 线性系统的三种不同方式之问的转换 3.7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3.8 调幅信号通过振荡回路 3.9 抽样定理实验 3.10 应用MATLAB求卷积第4章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4.1 通信系统中调制信号的设计 4.1.1 设计目的 4.1.2 设计原理 4.1.3 常规双边带调幅(AM)的模拟实现 4.1.4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的模拟实现 4.1.5 单边带调幅(SSB)的模拟实现 4.1.6 设计内容 4.1.7 设计报告要求 4.2 用MATLAB验证FDMA原理 4.2.1 设计目的 4.2.2 设计要求 4.2.3 设计原理 4.2.4 设计参考 4.2.5 设计报告要求 4.3 调频立体声广播仿真实现 4.3.1 设计目的 4.3.2 设计要求 4.3.3 设计原理 4.3.4 调频立体声广播仿真实现参考 4.3.5 设计报告要求 4.4 股票市场(离散信号)的线性预测 4.4.1 设计目的 4.4.2 设计要求 4.4.3 设计原理 4.4.4 系统辨识与小二乘法 4.4.5 应用MATLAB实现线性预测 4.4.6 设计报告要求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相较于某些动辄上千页,内容臃肿、重点不突出的教材,这本书的编排简直是“教科书式”的典范。它的章节划分极其合理,知识点组织得井井有条,每引入一个新的概念,都会立刻辅以大量的实例进行印证和消化。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克制而精准”的叙事风格,每一句话似乎都经过了反复斟酌,既没有冗余的废话,也没有关键知识点的遗漏。那种恰到好处的难度曲线设计,让初学者在感到挑战的同时,又不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它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慢脚步,什么时候可以稍微提速,始终牵着读者的手,稳健地引导我们穿越复杂的信号世界。这种对教学节奏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教学经验,使得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煎熬。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或许在于它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它虽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和步骤,但总是在关键节点留出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例如,在引入新的变换或者新的系统模型时,作者不会立刻给出所有的特例分析,而是会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读者尝试自己去推导一些边界条件下的结果。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迫使读者必须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既定的结论。对于准备考研或者从事研发工作的同学来说,这种主动探索的能力比死记硬背公式要重要得多。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教授一种严谨的、面向工程的思考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和插图质量,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在理工科教材中,清晰的图示往往是理解复杂系统的生命线,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那些关于系统响应、卷积过程的图形表示,不仅仅是黑白线条的简单勾勒,而是运用了合理的色彩对比和标注,使得原本抽象的波形变化变得直观易懂。清晰的图例能瞬间打通阅读中的思维阻塞点。此外,字体选择、行距、页边距的设置都非常符合长时间阅读的习惯,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在如今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一本既有干货又赏心悦目的教材,无疑会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这绝不是一本随随便便就能印出来的教材,看得出出版方在装帧和设计环节也投入了极大的诚意。
评分这本教材的理论深度实在令人佩服,它不像市面上一些教材那样,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和公式的堆砌上。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心血去构建一个严谨且自洽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傅里叶级数到复杂的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每一步推导都清晰可见,逻辑链条紧密得让人几乎找不到可以质疑的地方。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不同频域表示之间相互转化的物理意义阐述得非常到位,不仅仅告诉你“如何变”,更解释了“为什么能这么变”,这对于我们这些追求深入理解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那些抽象的数学工具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够触摸到信号处理背后的本质规律。我甚至觉得,即使不用于考试,仅仅是反复研读其中的理论推导部分,对于提升自身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工程直觉也是大有裨益的。这种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任何高级工程应用都无法绕开的基石,读完之后,我对信号处理这门学科的敬畏感又增加了一层。
评分我特别赞赏这本书所展现出的“工程视野”。许多理论书读完后,我总有一种“这东西在现实中怎么用”的困惑。然而,这本书在讲解完基本原理后,总能非常自然地将话题引向实际应用场景。它不仅仅满足于讲解LTI系统的数学特性,还会去探讨在实际的数字滤波设计中,如何处理非理想情况,如何权衡计算复杂度和性能指标。书中对一些经典滤波器设计方法的讲解,就显得尤为实在,它没有回避设计过程中的妥协和取舍,而是将这些“经验之谈”也纳入了讨论范围。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衔接,极大地增强了教材的实用价值,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一套孤立的数学工具,而是在掌握一套可以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技术武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