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数字电子技术(第3版)
定价:30.80元
作者:杨志忠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040240085
字数: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同家级规划教材。本次修订保持了第2版的理论体系,但在各章的顺序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与上一版教材相比,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变化:(1)进一步删减了较陈旧的内容和较复杂的电路分析,使内容更加精炼,以便教师有时间将重点内容讲深讲透。(2)增加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在教材中的每个重点内容和典型集成器件功能介绍之后,都有应用举例。突出了知识的应用,使理论和实际联系更加紧密。(3)重新整理和增删了各章的练习题,使练习题和课程内容的联系更加紧密。各章都增加了自我检查题。全书共分10章,分别为绪论、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数模和模数转换器、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等。在主要章节中有配合教学使用的技能训练及分析排除故障的方法。内容丰富实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排除故障的能力。书末有自我检查题和部分练习题的答案。本书有配套的学习指导,帮助读者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解题方法,并有配合教师授课使用的电子教案、考试系统和自测系统,便于教师检查教学质量。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及本科院校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等学校的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和机电等专业的“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逻辑设计、通信工程、计算机、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
1.1.2 数字电路的分类
1.1.3 数字电路的优点
1.1.4 脉冲波形的主要参数
1.2 数制和码制
1.2.1 数制
1.2.2 不同数制间的转换
1.2.3 二进制代码
本章小结
自我检查题
练习题
第2章 逻辑代数基础
2.1 概述
2.2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法
2.2.1 基本逻辑函数及运算
2.2.2 几种导出的逻辑运算
2.2.3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2.3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规则
2.3.1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2.3.2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2.3.3 逻辑代数的基本规则
2.4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
2.4.1 化简的意义与标准
2.4.2 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
2.5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2.5.1 逻辑函数的小项表达式
2.5.2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表示法
2.5.3 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2.5.4 具有无关项的逻辑函数的化筒
本章小结
自我检查题
练习题
第3章 逻辑门电路
第4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5章 集成触发器
第6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7章 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
第8章 数模和模数转换器
第9章 半导体存储器
0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
附录
自我检查题参考答案
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的标准模板,朴实无华,一看就知道是为理工科学生量身打造的工具书。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厚实的质感,这通常意味着内容详实,涵盖范围广。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每一个章节,但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著者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用心。那些密密麻麻的元器件符号和逻辑电路图,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点让人望而生畏,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这正是一种踏实感。我尤其欣赏它在基础概念阐述上的严谨性,没有太多花哨的修饰,直奔主题,这在技术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我期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把我从对“与非门”的模糊认识,带到能够设计复杂时序逻辑电路的境界。那种从0到1的搭建过程,才是电子技术学习的精髓所在,而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似乎都在暗示着,它能为我提供坚实的阶梯。
评分这本书的配套资源情况如何,我还没来得及细查,但一本好的技术教材,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其配套的习题和实验指导上。我注意到书后的习题量相当可观,这对于巩固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做题的过程,其实是对理论理解深度的一次次检验。我希望这些习题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题,最好还能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优化”。此外,如果能结合现代仿真软件(比如Multisim或者Quartus)的实践环节,那就更完美了。电子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光看不练假把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在我动手搭建电路时,成为我手边最可靠的“字典”,告诉我某个设计决策背后的理论依据,避免我走不必要的弯路。
评分作为一名自学者,我最怕的就是那种叙述风格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的书籍。学习电子技术本就挑战智力,如果阅读体验还很糟糕,那简直是双重折磨。我发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来说是比较克制的,没有太多文学色彩,但也因此显得非常清晰直接。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总会先给出清晰的定义和直观的图示,这对于消化吸收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逻辑家族(如TTL与CMOS)的对比分析,那种条分缕臬的比较,能让人迅速抓住它们的核心差异和适用场景。这种“对比教学法”极大地降低了我的学习曲线。它不像某些老旧教材那样,通篇充斥着过时的技术术语,而是努力保持与现代电子设计流程的同步性。
评分最近在忙着毕业设计,实在需要一本能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书,而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推导上的“大部头”。我更看重的是书里能否提供足够多的、贴近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比如,电源管理电路的设计细节,或者如何利用FPGA实现特定的控制算法,这些才是真正能拉开人和人之间技术差距的地方。我随便翻到其中关于CMOS电路特性的章节,发现它对寄生电容和延迟的讨论相当深入,这在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是致命的因素。这本书的优点似乎在于它没有回避那些“脏活累活”,而是把工程实现中常常遇到的那些棘手问题也纳入了讨论范围。对于我这种马上要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这种实战导向的知识储备,比单纯的数学公式推导要来得宝贵得多。
评分坦率地说,市面上关于数字电路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数都在重复讲解那些已经被讲烂了的基础知识点。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往往是那些能够捕捉到技术发展前沿,并且能将这些前沿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基础框架中的书籍。我翻阅此书时,感受到了编者试图在“经典理论”与“现代应用”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例如,在介绍锁相环(PLL)或高速信号完整性时,它是否能提供足够的深度,去触及当代集成电路设计中那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在保证传统数字逻辑严谨性的同时,适当增加对嵌入式系统接口、低功耗设计等新兴热点的探讨,那么它就不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教材,而会成为一本具有前瞻性的参考指南,真正配得上“技术”二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