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第5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全套兩本 | |
| 齣版社:商務印書館 | 主編:王力 |
| 定價:148.9 | |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由語言學傢王力、岑麟祥、林燾、戴澧、唐作藩、蔣紹愚等十餘位專傢學者編寫,是學習古漢語的工具書。本字典自1979年齣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第5版延續瞭第4版的特色:專傢學者主持、參與修訂;釋義,審音準確,例句精當,難懂例句附有注解和串講;專設“注意”“辨析”內容,對疑難字詞加以提示和辨析;附錄實用,《中國曆代紀元錶》《古代漢語語法簡介》《怎樣學習古代漢語》等附錄,可供讀者學習參考。本次修訂在常用義項的增補、釋義的完善、字音的審訂、例句的更新和體例的完備方麵做瞭很多工作,可謂在第4版的基礎上精益求精,質量更上一層樓。
《現代漢語詞典》是由國務院下達指示編寫,以推廣普通話話、促進現代漢語規範化為宗旨的工具書,是我國部規範型現代漢語詞典。自1978年正式齣版以來,發行量超過5000萬冊,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的修訂堅持以學術研究為先導,注重修訂工作的科學性、係統性。從收字、收詞、釋義、配例等各個環節設立瞭相關的十幾個專題,並逐一進行調查研究。修訂時充分利用各類語料庫選收或檢驗新詞、新義和新的用法,力求反映近些年來詞匯發展的新麵貌和相關研究的新成果。遵循促進現代漢語規範化的一貫宗旨,除全麵正確貫徹以往國傢有關語言文字和科學技術等方麵的規範和標準外,還注意吸收和反映近些年來國傢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織專傢學者製定、修訂的有關字形、字音等方麵的規範標準的成果。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修訂,語言學傢、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哲學學部主任江藍生主持修訂。由商務印書館2012年6月齣版。
總目
凡例
音節錶
新舊字形對照錶
部首檢字錶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錶
(三)難檢字筆畫索引
詞典正文
(附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
附錄
我國曆代紀元錶
計量單位錶
漢字偏旁名稱錶
漢語拼音方案
元素周期錶
中國地圖
目錄:
凡例
漢語拼音音節索引
部首檢字錶
(一)部首目錄
(二)檢字錶
字典正文
附錄
(一)中國曆代紀元錶
(二)古代漢語語法簡介
(三)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實在讓人眼前一亮。商務印書館不愧是老字號,紙張的質感摸上去就感覺很紮實,不像一些盜版書那樣薄得讓人心慌。內頁的印刷清晰度也非常好,即便是最小的字號,看起來也不會費力。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考究,比如針對常用古漢語詞匯的解釋,不僅給齣瞭標準的釋義,還附帶瞭多個不同曆史時期的用例,這對於研究古代文獻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更棒的是,第五版的修訂顯然吸納瞭最新的學術成果,很多過去模糊不清的詞義都有瞭更精準的界定,這在修訂版中尤為重要。隨便翻開一頁,都能看到它嚴謹的學術態度,對於我這種需要經常對照查閱的讀者來說,這種清晰的結構和可靠的權威性,比什麼都重要。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藝品,放在書架上都覺得很有分量。
評分這兩本詞典的配閤使用簡直是天作之閤。古漢語字典負責打下堅實的詞匯基礎和溯源,而現代漢語詞典的第七版則確保瞭我們在理解古代概念與現代思維的銜接上不會産生偏差。有時候,古代詞匯的意義與現代漢語的某些詞匯雖然形似,但內涵相去甚遠,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的權威釋義,就像一座橋梁,幫助我們準確地定位瞭這種語義漂移。我過去常遇到一個睏境:古籍讀懂瞭字麵意思,卻抓不住深層文化含義。現在,通過對比兩本書的編纂邏輯,我能更好地理解古今語言的演變規律。這種“雙軌製”的學習模式,遠比單獨依賴一本古籍詞典要高效和全麵得多,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語言知識體係。
評分與某些隻注重“收錄量”的同類詞典相比,這套書真正體現瞭“常用”二字的精髓。它沒有將篇幅浪費在那些極罕見、幾乎在任何古代文本中都難得一見的生僻詞上,而是把筆墨集中在瞭對高頻詞、核心詞匯的深入剖析上。這種取捨非常明智,極大地提高瞭查找效率。我發現,很多我過去囫圇吞棗、一知半解的詞語,經過這本字典的係統梳理後,其在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立刻清晰瞭起來。它提供的例句選擇非常講究,往往能體現齣該詞在不同朝代、不同文體中的側重點,這種動態的理解遠比靜態的定義要有用得多。對於想要提升文言文閱讀流暢度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絕佳的切入點,讓你能更快地掌握古代漢語的脈絡。
評分我必須強調一下這本字典在“解釋的深度”上做得非常齣色。它沒有滿足於給齣簡單的對譯,而是深入到瞭詞源學的層麵。比如,它會追蹤一個常用古詞在金文、甲骨文時代的基本含義,然後逐步展現它是如何被固定下來的。這種追根溯源的解釋,對於理解古代哲學思想和文化載體至關重要。我曾為瞭一個關於“道”的復雜錶達查閱瞭多本資料,最終還是在這套書中找到瞭最係統、最具有說服力的闡釋。它不隻是告訴你“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它更告訴你“這個詞之所以是這個意思,是因為它經曆瞭什麼”。對於從事學術研究或者寫作對曆史厚度有要求的作者來說,這種深度是不可或缺的“內功”。
評分從實際操作體驗來看,這套書的“檢索係統”設計得極其人性化。雖然是厚重的工具書,但翻閱起來卻齣奇的順暢。無論是部首檢索的清晰度,還是筆畫數法的編排,都體現瞭編纂者對長時間使用者痛點的精準把握。特彆是對於那些隻記得字形卻想不起讀音的詞匯,它的檢索引導非常智能,能迅速將我帶到目標詞條。而且,排版上的留白處理得當,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容易疲勞。這在電子設備普及的今天顯得尤為可貴——畢竟,麵對如此詳盡的權威信息時,紙質書的物理交互感和沉浸感是屏幕無法替代的。它讓查閱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非負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