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 林春方,杨建平 9787040192261

模拟电子技术 林春方,杨建平 978704019226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春方,杨建平 著
图书标签:
  • 模拟电子技术
  • 电子技术
  • 林春方
  • 杨建平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电子工程
  • 电路分析
  • 模拟电路
  • 9787040192261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192261
商品编码:2949952595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

定价:15.20元

作者:林春方,杨建平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1-01

ISBN:9787040192261

字数:

页码:19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模拟电子技术》以现代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线,使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各种新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为目的;将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内讨论、作业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编写过程中,按高职教材在理论上“必需”、“够用”的原则,着重讲清物理概念,避免繁琐的理论计算和推导,着重介绍比较实用的工程计算和近似估算方法。《模拟电子技术》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目录


作者介绍


杨建平,河北阜平人,空军大校军衔,1972年参加工作,1982年入伍。1982年本科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1992年赴英访问学者。现为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防空指挥系装备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军事装二蚤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从教26年来,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获空军军事理论研究一等奖1项、三等奖6项;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国际检索收录7篇,出版专著6部。

文摘


序言



《电路原理:基础、分析与应用》 内容概述: 本书致力于为读者构建扎实的电路原理基础,深入浅出地剖析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技术,并广泛介绍电路知识在各个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培养读者运用电路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电路基础 绪论: 电路与电工学: 阐述电路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介绍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电路的基本概念: 详细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电导、电功率、电能等基本电学量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及相互关系。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例,帮助读者建立直观认识。 电路的组成和模型: 介绍构成电路的基本要素,包括电源(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负载(电阻、电感、电容)以及连接导线。深入探讨理想元件模型和实际元件模型的区别及适用范围。 电路的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对电路进行分类,如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线性电路与非线性电路等,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分类认知基础。 电路的基本定律: 欧姆定律: 详细阐述其内容、适用范围以及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应用。通过大量例题演示电阻的串并联计算。 基尔霍夫定律(KCL与KVL): 深入讲解电流定律(KCL)和电压定律(KVL)的物理依据和数学表达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导读者如何建立节点电压方程和回路电流方程,为复杂电路分析打下基础。 电容和电感的特性: 详细介绍电容和电感元件的定义、构成、伏安特性和能量存储特性。阐述其在电路中与时间相关的动态行为,为理解瞬态分析和稳态分析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电路分析方法 线性电路的等效变换: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系统介绍电阻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将复杂电阻网络简化为等效电阻,从而简化电路分析。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详细阐述这两个强大的等效变换定理。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分析,演示如何将任意线性二端口网络简化为一个等效电压源与串联电阻(戴维南等效电路)或一个等效电流源与并联电阻(诺顿等效电路),极大地简化了对特定元件的分析。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讲解不同类型理想电源之间的等效变换条件,以及它们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详细讲解如何选择参考节点,建立节点电压方程,求解电路中各节点电压,进而求出支路电流。通过不同类型电路的实例,展现该方法的普适性和高效性。 网孔电流法: 详细讲解如何选择网孔,建立网孔电流方程,求解电路中各网孔电流,进而求出支路电流。与节点电压法对比,分析各自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 叠加定理与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叠加定理: 阐述叠加定理的原理,即在线性电路中,电路的响应是各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响应的代数和。详细指导读者如何应用该定理分析含有多个独立电源的电路。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讲解该定理的条件和意义,即当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负载获得最大功率。通过推导和实例,演示如何根据此定理进行电路设计以实现最大功率传输。 电容与电感元件在电路中的暂态分析: 一阶电路的暂态响应: 详细分析RL电路和RC电路在直流和交流电源激励下的暂态过程,包括充电和放电过程。推导并讲解时间常数τ的概念及其在暂态过程中的作用。 二阶电路的暂态响应: 引入RLC串联和并联电路,分析其在不同阻尼情况下的暂态响应,包括过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状态,并探讨振荡现象。 正弦稳态分析(交流电路): 相量及其运算: 引入相量作为表示正弦量的一种有效方法,详细讲解相量与瞬时值之间的关系,以及相量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中的应用。 复阻抗与复导纳: 讲解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复阻抗和复导纳表示法,以及它们在交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交流电路的功率: 深入分析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交流电路中的计算和意义。讲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 运用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定理等方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并重点介绍利用相量进行计算的技巧。 第三部分:电路应用 三相电路: 三相电源与三相负载: 讲解三相电源的产生原理,以及星形(Y)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的特点。 三相电路的分析: 详细介绍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包括不平衡三相电路的分析。 铁磁电路: 基本概念与定律: 介绍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磁导率等基本概念,讲解磁路的欧姆定律和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 铁磁材料的特性: 探讨铁磁材料的磁滞回线和磁饱和现象。 铁磁电路的计算: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分析和计算含有铁磁材料的电路。 非正弦周期性电路: 傅里叶级数分析: 讲解如何利用傅里叶级数将非正弦周期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正弦分量,并通过叠加定理分析非正弦周期电路的响应。 常用非正弦波形: 分析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等常见非正弦波形的傅里叶级数展开。 电路的瞬态和稳态特性的综合分析: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介绍拉普拉斯变换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学工具,如何简化电路的暂态和稳态分析,尤其适用于求解复杂的微分方程。 网络函数与系统响应: 引入网络函数的概念,并探讨其在分析电路频率响应和时域响应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高级电路主题(选讲) 耦合电感与变压器: 互感与耦合系数: 详细讲解互感现象,以及耦合系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理想变压器与实际变压器: 分析理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变换。介绍实际变压器中的损耗和效率问题。 变压器的应用: 介绍变压器在电力传输、阻抗匹配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二端口网络分析: 二端口网络的定义与参数: 介绍二端口网络的模型,以及阻抗参数(Z参数)、导纳参数(Y参数)、混合参数(H参数)等描述二端口网络特性的参数。 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分析串联、并联和级联等方式连接二端口网络的等效参数计算。 非线性电路基础: 非线性元件的特性: 介绍二极管、三极管等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 非线性电路的近似分析方法: 探讨分段线性法、斜率法等近似分析非线性电路的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 1. 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定理。 2. 熟练运用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诺顿定理等方法分析线性电路。 3. 理解电容和电感元件在直流和交流电路中的动态行为,并能进行暂态分析。 4. 掌握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交流电路。 5. 了解三相电路、铁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等相关内容。 6. 初步接触拉普拉斯变换等高级分析工具。 7. 认识电路知识在电子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本书内容覆盖全面,例题丰富,习题设计由易到难,有助于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希望深入了解电路原理的专业人士,本书都将是宝贵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是教科书的典范,厚实的书页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连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波形图都一览无余,几乎没有出现任何模糊或者重影的情况。我特别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所下的功夫,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解释,使得原本枯燥的公式和理论推导过程都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当讲解某个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时,作者会同时配上一个非常直观的剖面图,辅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理解的门槛。封面设计虽然传统,但配色沉稳大气,传递出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很符合电子技术类专业书籍的定位。对于经常需要查阅和在实验室里翻阅的学生来说,这种扎实的物理质量本身就是一种阅读体验的加分项。 相比那些动辄采用廉价纸张、印刷质量堪忧的教材,这本教材在硬件上的投入绝对是物有所值的,它能经受住长时间、高强度的翻阅和学习,这一点对于工科学习者而言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一种非常踏实、可靠的感觉,没有那种为了追求新颖而使用的华而不实的术语,作者的表达非常凝练和精确,完全是工科领域所推崇的严谨态度。他们似乎深知自己面对的是一群需要掌握硬核技术的学习者,因此在遣词造句上选择了最大程度的清晰和客观。例如,在解释某一特定偏置电路的优缺点时,作者会直接给出具体的数值范围对比,或者直接点明“在低频情况下表现良好,但高频响应会显著下降”,这种不加修饰的直接陈述,反而比冗长的描述更具说服力。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被灌输知识的压迫感,更像是在与一位知识渊博且极度注重效率的导师进行深入的技术探讨,让人感觉知识点是扎实地被“打入”脑海的,而非浮于表面的一掠而过,对于追求扎实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

评分

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例题和习题的设计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例题的选择非常贴合实际工程需求,它们不仅仅是教科书式的代数运算练习,很多都模拟了实际电路设计中的参数选择和性能评估过程。每道例题的解答步骤都详尽无遗,关键的计算公式、代入的数值以及最终的结果分析都清晰可见,让人可以轻松地追踪作者的思路。至于章节末的习题部分,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科学:前几道题用于巩固基础概念的理解,中间部分开始引入参数优化或故障分析等稍微复杂的问题,而最后几道大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的知识点,甚至涉及到一些开放性的设计挑战。这种多层次的练习体系,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它迫使我必须真正理解原理,而不是仅仅记住公式就能应付考试。

评分

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读书中关于运算放大器应用的部分,深感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匠心独运。他们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公式的堆砌上,而是巧妙地将每一个经典应用电路,比如有源滤波器、积分器、比较器等,都拆解成几个逻辑清晰的小步骤进行阐述。特别是对反馈机制的讲解,那种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让我这个原本对负反馈概念感到头疼的人,也豁然开朗。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设计陷阱”和“实际考量”,这才是真正体现出作者实践经验的地方。比如,在讨论带宽限制时,作者会提醒读者注意器件的建立时间(Slew Rate)对信号保真度的影响,这在很多纯理论教材中是会被一带而过的关键细节。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补充说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书本知识,更像是在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得非常有逻辑性,它严格遵循了从基础元件到复杂系统搭建的递进路线。开篇的基础部分,对二极管、三极管的静态和动态特性描述得极其到位,不同工作区域的划分和对应的等效电路图的切换讲解得非常平滑。紧接着过渡到耦合和反馈放大器时,作者没有急于引入复杂的频率响应分析,而是先通过定性的分析让读者理解“为什么需要反馈”以及“反馈如何改变特性”。这种循序渐进的节奏,确保了学习者不会因为过早接触高深的数学推导而产生畏难情绪。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后面专门辟出了一章来系统地讨论集成电路(IC)的构建模块,比如内部的偏置电路、共源共基结构等,这使得读者能从宏观的“黑箱”应用,深入到微观的“白箱”内部结构理解,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整体的学习曲线设计得非常合理且友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