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
定价:78.0元
作者:杨旭东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03880643
字数:593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杨旭东编著的《转山冈仁波齐(梦里的香格里拉) 》分50节内容记述了作者去西藏冈仁波齐转山的一次旅行。书中内容视角独特,语言真诚、朴素、诙谐。
读者可以把本书看成是游记、高级攻略、摄影集(数量之多、视觉之震撼)、抒情散文,本书会读者参与到作者感悟人生、探寻真我的旅程中。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中国*的景点之一—— 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拍摄地点是布达拉宫西侧药王山的一个土坡坡上,几乎每一个来到拉萨游玩的人都会在这里仰望布达拉宫,就连50元人民币的背面都印上了它的光辉形象。初到拉萨的那个下午,闲来无事的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取景极好的地点,在这泡了一个下午。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驴友行者,忽然脑海里蹦出一对近义词:“旅游”和“旅行”。
汉字词语的确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简单一字之别就韵味无穷。当年康熙爷传位儿子遗诏里传位“于四”阿哥胤稹和传位“十四”阿哥胤褪的一个字的不同,造就了一个千古之迷;民国初年,群雄逐鹿中原,“沁阳”写成“泌阳”一“J”之差的错误使得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大战中败给老蒋。今天不说那些没用的,既然来到布达拉宫脚下,咱就讨论一下“旅游 ”和“旅行”这两个时下流行词语的差别。
现在我们吃饱了肚子,自然向往出去走走、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人称之为“旅游”,有的人叫做“旅行”。表面上“旅游”与“旅行”意思相近,老外是看不出来其中区别,但是两词相差之一字,背后的意境可“谬之干里”。去到同一个地方,采取不同的形式——“旅游”或是“旅行”的结果、效果都有可能完全不一样。尽管旅游者和旅行者也常常去到同一个地方,“狭路相逢”或“殊途同归”,但从他们的外表、装束、音容相貌到精神状态、心理心态都有的差别,基本上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
“旅游”的核心是一个“游”字,游逛、游玩、游乐、游荡,游山玩水。讲究什么呢讲究走的顺利,住得舒适,玩得开心,食得美味,购得称心如意。
所以“游”自然要带一些享受的意味,即便达不到土豪们游艇商务机包机,夏尔巴人保驾护航的级别,也得让自己或养心或养眼,再不济也要逞个口舌美食之快! “旅游”至少也应该带一些潇洒的状态,也就是说要有自由的概念。好不容易离开了自己天天必须面对的人、事、物,好不容易摆脱了平日里的条条框框,来到一个崭新的地方,开开眼界、看看新的风景、见见新鲜的玩意儿、认识认识新人,大爷(姐)俺能逍遥一点不!(虽然网上有人说“旅游”就是从你自己活腻味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味的地方,此话有些偏颇,允许你在丽江天天烤太阳、艳遇什么的,就不准俺看看异地他乡的MM过过干瘾!)但是,不能不遗憾,当下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曲解了“旅游”的真正含义,或者说偏离了“旅游”原来的本质,特别是 “黄金周”的做法把“旅游”这个概念沦为一个被人鄙视的状态。
君不见现在大伙儿口里的“旅游”就像快餐一样,将景区、景点作为集中目标,恨不得省略一切过程快速到达,以了却此生到此一游的心愿。跟着各种各样、形形的旅游团、旅行团的“旅游者”们经常这么自我解嘲: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当然,也有“聪明”人士为了加深对景区的印象、广而告之,不惜违背社会公德,刻上诸如孙猴子的标识:XX×到此一游!*过分的莫过于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也居然能够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XX到此一游”,如此“杰作”出自一位中国游客之手,不仅让人震惊,也让国人感到羞愧、痛心。这又何尝不是当下“旅游”状态的写照呢! 不得不承认,大多数人的“旅游”状态也是与当下社会管理缺失、文明程度相关的。飞机火车晚点、前往景区的交通狭窄拥堵:景区管理混乱、景区设施的缺失,且不说坐个索道要等上三四个小时,就连上个厕所也要几十米的长队;旅游公司的素质低下、旅馆脏乱、购物挨宰,居然还有黑导游气死前乒乓国手这样无法想象的悲惨故事;国家黄金周设定缺乏合理性、带薪休假制度的不完善等等无一不是造成“黄金粥”拥堵的直接原因。试想想一年只有那么一两次的七天长假,4亿多人口涌向各大景区,看看“十一黄金周”各个“景点”人山人海的照片、看看景区内接踵而至、前胸贴后屁股的人流、看看景区管理处窗前集体的“游客”,您难道不会怒气冲;中,怨天尤人7不要说您的“旅游”可否称得上,估计就连旅游的心情都没有了吧! 好,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旅行”:旅行的核心是一个“行”字。骑行、自驾、徒步等等这些都是突出一个“行”字。
“旅行”更多的应该是一种体验。它是把在路上作为一种经历,一种尝试,而不是一个结果、更不是一个“到此一游”的标识。相比“旅游者”意淫的高档,、星级标准的服务设施和人头攒动的世界知名旅游胜地、五星级风景名胜区来说,“旅行者”更钟情于人迹罕至的荒野荒原、深山大川、天涯海角。
他们更喜欢亲密接触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探寻自己未曾见过的风景,盼望邂逅命中注定的“她”或者“他 ”;“旅行者”注重的是漫漫旅途中的细细品赏和观察,以获取新知、体验新的感受、见识新的世界。所以,可以说“旅行”没有终点、没有目的,永远在路上。
“旅行”也是一个感悟,一个自己留给自己思考的过程。旅行在一个人独行的时候,会有独特的眼光和思索;令人身心愉悦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异域他乡,又使行者容易敞开被城市禁闭的心扉、拓展自己的思路。细细算来,自古以来多少朗朗上口的名词佳句何尝不是来自“在路上”的感悟! “旅行”还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己,或者见到一个不同侧面的自己。正如一位叫马赛·普罗斯特的学者说的那样:真正的发现之旅不仅在于发现新的领域,而在于拥有了新的目光。也有人会说这是你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去改变的自己,我倒宁可相信这只是发现了原本藏在你内心深处的、那个真实的你。
“旅行”还是一种磨练。身处异域他乡,旅者经常会遭遇到毫无征兆的恶劣环境,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件、面临必须当机立断的抉择——而这个时候,如何激发你的潜力、不惧怕雨雪风霜和艰难险阻,把一切都视为生命长河卷起的浪花随遇而安,沉着应对,这是对任何一个旅者*好的考验和磨练。
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我想,更多是指“旅行”这样的方式。实际上,旅行如人生,人生也是一次长途旅行。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包罗万象的人生有时候竟会如此浓缩在一次不平凡的旅行当中。
*后呢,请允许我做如下的总结陈辞:旅游是享受层面,旅行是属于心灵层面;旅游是一种娱乐,属于大众消费;旅行则是一种修行,适合于智者、践行者,当然,如果你非要强调的话,可以加上所谓的“ 文艺青中年”(简称“愤青”“愤中”)。如果,你非要问我喜欢哪种方式,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喜欢“旅游”——等我哪天成为土豪或是交到一个土豪朋友时!
……
序言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旅行札记,不如说是一次深入骨髓的心灵对话。我一直以来都对西藏这个神秘而遥远的地域充满了好奇,但更多的是一种远观的憧憬,一种隔着万水千山的想象。【XH】 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则将这份憧憬,转化成了触手可及的感悟。我并没有亲自踏足过那片土地,甚至对冈仁波齐的地理方位也只是一知半解,但通过作者的文字,我却能真切地“看到”那片土地的辽阔与壮美,也能“听到”那里的寂静与回响。作者对于当地人文风情的描绘,更是让我惊叹。那些淳朴的藏族人民,他们脸上的皱纹里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们的眼神里闪烁着纯净的光芒,他们的生活方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力量和智慧。我仿佛能听到他们低语的祷词,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书中对于转山过程的细致刻画,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转山”的意义。那不仅仅是一次身体的跋涉,更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每一次磕长头,每一次绕行,都充满了对过往的告别,对未来的期许,对当下本身的全然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将生命交付于神圣之地的勇气,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鲜少能体验到的。
评分【XH】 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对我而言,是一本能够安抚心灵的书。我生活在一个节奏飞快、充满压力的社会里,常常感到迷失和焦虑。而当我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时,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栖息的港湾。我并没有去过西藏,甚至对冈仁波齐的具体地理位置也知之甚少,但作者通过文字,将那片土地的神圣与庄严,以及转山者的虔诚与坚持,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我能感受到,在高海拔的稀薄空气中,每一次呼吸都显得格外珍贵,每一次迈步都充满了力量。转山,在我看来,是一种极致的自我磨砺,一种将身体的疲惫与心灵的净化融为一体的仪式。书中对当地人文风情的描绘,尤其让我着迷。那些藏族人民脸上深刻的皱纹,他们眼中清澈的光芒,他们对佛陀的虔诚,都让我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富足。我仿佛能听到经幡在风中飘动的声音,闻到酥油灯淡淡的香气,感受到他们对生命最本真的敬畏。
评分当我翻开【XH】 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我预设的是一场关于地理风光的探索,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被带入了一个更深邃的精神世界。我并非一个经常旅行的人,对高原的认识也仅限于书本和影像,但这本书却让我仿佛亲临其境。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能够将那些遥不可及的景象,那些抽象的信仰,变得鲜活而有温度。我能想象到,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上,空气稀薄,环境严酷,但转山者们的脸上,却洋溢着一种旁人难以理解的平静与喜悦。这种喜悦,并非来自于物质的满足,而是来自于精神的升华。书中对转山过程的描绘,我理解为一种对人生苦难的直面与接纳,一种对自我极限的挑战与超越。冈仁波齐,这个被无数人视为“世界的中心”的圣地,在作者的笔下,不再仅仅是一座山,而是一个承载着无数祈愿、洗涤着无数心灵的神秘符号。
评分这本书,【XH】 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心灵之旅。我并非一个虔诚的信徒,对宗教的理解也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然而,阅读过程中,我却被书中那种虔诚的氛围所感染。冈仁波齐,这个被誉为“世界的中心”的圣山,承载了无数人的信仰与希望。作者并没有去神化它,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记录和呈现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我尤其被书中对于转山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人事的描写所打动。有步履蹒跚的老者,有背负着沉重行囊的年轻人,他们脸上都带着一种坚毅和虔诚,仿佛每一步都在靠近心中的理想。这种精神上的力量,是金钱和物质无法给予的。我能想象,在那高海拔缺氧的环境下,完成一次转山是何其艰难,但正是这种艰难,才显得信仰的可贵。书中对于当地自然风光的描写,也绝非简单的旅游攻略,而是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悟。那纯净的蓝天,巍峨的雪山,都仿佛被赋予了灵魂,与转山者的心境相互呼应。
评分当我合上【XH】 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的最后一页时,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阅读完毕后的怅然若失,更多的是一种被深深触动的平和。我一直对那些与现代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到好奇,而这本书,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那片神秘土地的窗户。我没有去过高原,甚至对高反的感受也只停留在想象中,但书中对转山过程的细致描绘,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般。那种身体上的极限,那种精神上的挣扎与坚持,都让我深刻体会到“转山”二字的重量。冈仁波齐,对于我来说,曾经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地理名词,而通过这本书,它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象征,一个连接着人间与神圣的节点。我惊叹于作者捕捉细节的能力,那些关于藏族人民的淳朴笑容,那些关于寺庙的庄严氛围,那些关于经幡飘动的飒飒声响,都如同电影画面般在我脑海中回放。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另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将信仰融入日常,将苦难视为修行,将简单视为珍贵的生命态度。
评分这本书【XH】 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是一次灵魂深处的探索。我一直对那些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却又充满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充满好奇。而西藏,尤其是冈仁波齐,无疑是这种好奇心的集大成者。我并没有去过那个地方,甚至对转山的具体线路也所知甚少,但书中那份对信仰的虔诚,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感悟,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作者没有去刻意地描绘什么惊心动魄的冒险,也没有去制造什么戏剧性的冲突,而是以一种平实而又深情的笔调,记录下了转山者的心路历程,以及作者自身的感悟。我能感受到,在高海拔的稀薄空气中,每一次喘息都伴随着对生命的重新认知,每一次前行都饱含着对轮回的思考。书中对于雪山、湖泊、天空的描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洗礼。它们象征着永恒、纯净和力量,与转山者的精神世界遥相呼应。
评分这本【XH】 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在我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仿佛一场穿越时空的灵魂洗礼。初次翻开书页,就被那充满诗意的书名所吸引,“梦里的香格里拉”,这本身就勾勒出一种遥不可及的美好,一种精神上的彼岸。而“转山冈仁波齐”,则赋予了这个梦境 an 具象的锚点,指向了那神圣的雪域高原,那象征着净化与解脱的朝圣之路。我并非地理学家,对冈仁波齐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了解不多,但书中描绘的,远不止是冰冷的地理信息,而是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将那片土地的神韵、温度、乃至呼吸都呈现在读者眼前。我能感受到,那风,不仅仅是吹过脸颊的物理感受,更是挟带着千年信仰的风,涤荡心灵的风。我能看到,那雪山,不仅仅是巍峨的自然景观,更是承载着无数祈愿与虔诚的圣坛。作者的文字,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轻易地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仿佛置身于那海拔数千米的澄澈天空之下,感受着纯粹而又强大的生命力。每一页都充满了未知的探索,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揭开一层神秘的面纱,引人不断向前。
评分【XH】 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我从未踏足过西藏,对冈仁波齐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模糊的地理概念,但这本书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作者以一种极为真挚的情感,记录了转山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我能感受到,那些藏族人民脸上的淳朴与虔诚,他们对信仰的坚定,对生命的敬畏,都让我深受感动。转山,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方式,一种在极致的身体考验中寻找精神力量的过程。书中对于雪山、湖泊、天空的描绘,也绝非简单的风景描写,而是充满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那纯净的蓝色,巍峨的白色,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转山者的心境相互呼应。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让人静下心来,重新审视生命的书。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但有时也会感到迷茫和无力。【XH】 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则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活着的可能。我没有去过西藏,对冈仁波齐的认知也仅限于地图上的标注,但通过作者的文字,我却能感受到那片土地的广袤与神秘,以及转山者的虔诚与坚定。我能想象,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下,每一次的跋涉都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份挑战,才显得信仰的可贵。书中对当地人文风情的描绘,更是让我深深着迷。那些藏族人民的笑容,他们的眼神,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佛陀的虔诚,对生命的珍视,都是发自内心的,不受外界纷扰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富足,往往并非来自于物质的堆积,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评分自从读了【XH】 梦里的香格里拉-转山冈仁波齐,我的世界观仿佛被重新塑造了一番。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相信眼见为实,脚踏实地。然而,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除了物质的实在,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冈仁波齐,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宗教的神秘感,一种人类对未知和超越的向往。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将这种神秘感简单地渲染成奇幻色彩,而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真诚的记录,展现了信仰的力量是如何融入当地人民的生活,塑造他们的精神世界。我能感受到,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一种与世隔绝的平和。作者描绘的转山经历,我理解为一种极致的自我挑战,一种与内心的对话。在那样严酷的环境下,面对自身的极限,我想,一个人所能爆发出的潜能是惊人的。书中对雪山、湖泊、天空的描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风景摄影,更像是心灵的投射,将作者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融入其中,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壮丽与辽阔。我甚至能“闻到”到空气中弥漫的酥油灯的香气,感受到指尖触摸经幡时带来的微弱震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