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當相機邂逅風景-觀察與等待-全新版
定價:58.00元
作者:徐沛
齣版社:浙江攝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51404259
字數:
頁碼:12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我很欣賞尼采說過的一句話。他說,的風光是為渺小的藝術傢準備的,而平凡的風光是為的藝術傢準備的。如果景色給人感覺,那麼這個風光本身就足夠瞭,不需要我們去雕琢瞭。而從平凡裏拍齣不平凡,拍齣一種陌生感纔能給人震撼。《觀察與等待:當相機邂逅風景(全新版)》分三部分:田園風景、人文風景、自然風景,講述作者從眼裏到心裏對風景攝影的感悟,其中凝結瞭他對風景攝影的情感。
目錄
田園風景
運用聚焦手段,淡化色彩
控製色彩在畫麵中所占的位置
利用小竅門改變畫麵效果
運用大光圈,使前景不那麼搶眼
運用聚焦手段,控製背景色彩
雪景拍攝,宜采用偏振鏡減少眩光
拍攝雪後的田園風景
拍攝雪景,要特彆注意曝光
鮮艷色彩的體現
色調上的統一
天空的色彩可以豐富畫麵背景
利用雲彩和陰影,使畫麵産生戲劇性效果
構圖中的結構美感
攝影中改變視點的有效方法
畫麵分割的構圖方式
寬畫幅拍攝,能産生震撼的藝術效果
色彩諧調的拍攝主體
學會從不同角度尋找視點
主色調的運用
相近色調的運用
色調層次的運用
運用色彩創造畫麵情調
視覺與主題的連接
如何處理畫麵的透視感
如何錶現雪景中的色彩——白色
發掘簡潔而富有錶現力的畫麵
灰淡色彩的作用
用心靈去觀察與思考
運用光綫和天氣增添畫麵野趣
運用綫條增添畫麵效果
特殊天氣的拍攝
人文風景
影調的重要作用
用形式感錶現主體
框架式結構,可産生強烈視覺衝擊力
打破常規去錶現主體
構圖中要有一個興趣中心
用新的視角觀察
巧妙地利用色彩
明暗對比的畫麵
前景的利用使畫麵産生縱深感
思維方式的改變
增強形式感的技術處理
拍攝主題采用哪種技術呈現為好
光綫營造畫麵的氣氛
光綫、色彩和環境
多次曝光的拍攝能增強作品的立體感
攝影是一種觀察藝術
通過思維和感情創造畫麵
多次曝光的視覺效果
色彩重疊與多次曝光改變視覺空間
曝光重組使空間結構富於變化
動靜結閤的視覺空間
景物重新整閤的藝術語言
運用光綫來襯托主體
多次曝光與濾色鏡運用,呈現超現實畫麵
多次曝光與影調的錶現
想象空間的錶現形式
“有形”載體的視覺畫麵
多次曝光技術的視覺感染力
與眾不同的錶達方式
自然風景
鼕天早晚的色彩效果
影調對比的效果
尋找被攝物的佳位置
利用空氣透視,産生深度距離感
新的思考和觀察方法
運用攝影技術和設備錶現主體
視點和曝光的重要性
題材本身具有的錶現力
畫麵平淡的意境
剪影效果的運用
變換焦點産生景深
變換視點的有效方法
等待戲劇性效果的齣現
使用濾色鏡會改變色彩
暖色調與柔和感
拍攝前,仔細地對影調進行考察是十分重要的
色調是創作的一個錶現方法
光綫往往能營造畫麵深度感
創意的藝術錶現手法
廣角鏡頭能營造空間距離感
構圖的基本要素——形和色
框架式構圖能呈現主體
作者介紹
徐沛,中國旅日攝影傢協會會長,中國攝影傢協會會員。1977年開始從事專業攝影,曾多次在國際和影展及大賽中獲金、銀、銅牌奬,1986年被評選為“中國首屆十大青年攝影傢”1987年赴日本留學。現旅居日本東京,1991年日本大學藝術學部攝影係研究生畢業,1992年、1995年、1998年曾三次在富士、柯達、柯尼卡等展覽廳舉辦個人攝影展。1999年參加全球50位攝影傢拍攝上海歐亞高峰會議畫冊《上海印象》,2000年參加全球50位攝影傢拍攝北京申奧畫冊《古都北京》,2003年在平遙和廣州舉辦個人攝影展,2006年被評選為首屆“廣東省十大攝影傢”,2008年1月在廣州舉辦個人攝影展,2008年5月在中山市舉辦個人攝影展,2008年8月在美國紐約舉辦個人攝影展。
文摘
序言
我對這本書的興趣,源於一次偶然的翻閱,書名《XH 當相機邂逅風景-觀察與等待-全新版》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本身對攝影的熱情不高,但卻對自然風光情有獨鍾,常常在旅行中被壯麗的山河、寜靜的湖泊所吸引。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纔能將這份感動用一種更直觀、更深刻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本書的副標題“觀察與等待”,似乎正是點破瞭我心中的迷茫。我總覺得,好的風景攝影,一定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堆砌,更是一種與自然的對話,一種心境的體悟。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獨特的視角,讓我明白如何去“觀察”風景,不僅僅是看到,更是去理解,去感受。比如,作者是否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發現隱藏在平凡景物中的獨特美感的方法?或者,如何通過觀察來預測光影的變化,從而抓住最美的時刻?至於“等待”,我猜想這其中蘊含著許多關於耐心、關於時機、關於心境的哲學。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在這種等待中,培養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心態,而不是急躁地去捕捉。這本書的“全新版”也讓我對內容的深度和新意充滿瞭好奇,不知道它會在哪些方麵有所突破,為我這樣的初學者帶來怎樣的啓發。
評分“當相機邂逅風景”,這幾個字就足夠讓我這個熱愛戶外,也喜歡隨手拍幾張照片的人感到好奇瞭。《XH 當相機邂逅風景-觀察與等待-全新版》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瞭一種詩意的創作過程,而不是機械的按動快門。我一直覺得,那些打動人心的風景照,背後一定蘊含著攝影師對風景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而這種理解和投入,離不開“觀察”和“等待”。我渴望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如何“觀察”風景的智慧,比如,如何去解讀光影的語言,如何去發現構圖中的韻律,如何從一個微小的細節中發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希望它能教會我,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靈去感受,去捕捉風景的靈魂。而“等待”,對我來說,則是一種需要慢慢培養的品質。我常常會因為等待不到理想的光綫或場景而放棄,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待它能分享一些關於如何把握拍攝時機的秘訣,如何在等待的過程中保持耐心和熱情,甚至是如何在等待中與風景産生一種更深的共鳴。這本書的“全新版”也讓我對內容的創新性充滿瞭期待,想知道它是否會對一些經典的風景攝影理論進行重新解讀,或者引入一些新的拍攝理念和技術,為我這樣的普通愛好者提供更實用的指導,讓我也能拍齣真正屬於自己的、有故事的風景照。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以來對攝影藝術充滿好奇,但又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的人,這本書《XH 當相機邂逅風景-觀察與等待-全新版》的齣現,簡直像是一場及時雨。我尤其被“觀察與等待”這幾個字所吸引,這正是許多攝影初學者,包括我在內,最容易忽略的兩個關鍵環節。我常常會走進美麗的風景,卻拍不齣自己想要的那種震撼人心的畫麵。我發現自己過於依賴相機的自動功能,而忽略瞭對周圍環境的細緻觀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學會如何用眼睛去“看”風景,不僅僅是看見景物的輪廓,更能理解其背後的故事,感知其微妙的光影變化,捕捉其獨特的情緒。而“等待”,對我來說,則是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概念。我通常會比較急躁,希望快速地拍到照片。但我想,真正的風景攝影,一定需要一種沉靜的心態,一種對時機的精準把握。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告訴我如何在不同的光綫、天氣、季節下,選擇閤適的時機進行拍攝,以及如何在等待的過程中,保持專注和靈感。這本書的“全新版”也讓我期待,它或許會帶來一些更加前沿的攝影理念,或者對經典技巧的創新性解讀,讓我能夠更進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攝影水平。
評分這本《XH 當相機邂逅風景-觀察與等待-全新版》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讓我這個熱愛攝影和自然風光的人,還沒翻開就心生期待。我一直覺得,好的風景照並非隻是按下快門那麼簡單,它需要的是一種沉浸式的觀察,一種耐心的等待。這書名恰好點齣瞭我心中對風景攝影的理解,讓我覺得作者一定能說到我的心坎裏。我常常在山野間流連,看光影在岩石上舞蹈,看雲霧在山巒間變幻,有時候一等就是幾個小時,隻為捕捉那稍縱即逝的完美瞬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分享更多關於如何“觀察”的技巧,比如如何去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細節,如何從平凡的景物中提煉齣不凡的美感。更期待它能深入探討“等待”的藝術,這不僅僅是物理上的等待,更是心態上的修煉,是對自然的敬畏,是對時機的精準把握。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更好地去感知光綫、色彩、構圖,如何用鏡頭講述風景的故事,而不是簡單地記錄。這本書的“全新版”也讓我覺得很驚喜,或許其中會有一些更新的理念,或者對經典技法的重新詮釋,這對我這個攝影愛好者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禮物。我迫不及待地想從書中汲取養分,提升自己的觀察力和等待能力,讓我的每一張風景照都能充滿生命力。
評分《XH 當相機邂逅風景-觀察與等待-全新版》這個書名,給我一種沉甸甸的質感,仿佛它不僅僅是一本攝影技巧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與自然建立深刻連接的指南。我一直覺得,攝影師最寶貴的財富,不是他擁有的器材,而是他能夠“看見”世界的能力。而“觀察”,正是“看見”的基石。我特彆想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培養一種敏銳的觀察力,去看透那些被日常所遮蔽的美。例如,作者是否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捕捉光綫與形態之間的微妙關係?或者,如何通過觀察季節、天氣甚至風的痕跡,來預判並抓住最適閤拍攝的瞬間?而“等待”,對我而言,則是一種對時間和耐心的考驗。我常常因為急於求成,而錯過瞭一些本可以更加完美的畫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在長時間的等待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專注,如何在這種等待中,與被拍攝的風景融為一體,最終捕捉到那種充滿生命力和情感的作品。我非常期待這本書的“全新版”,想知道它在傳統的風景攝影理論基礎上,是否會有一些更具時代感的創新,或者更貼近當下攝影趨勢的講解,讓我在探索風景攝影的道路上,有更清晰的方嚮和更豐富的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