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 萤火虫在中国 9787556106332 湖南人民出版社

TJ 萤火虫在中国 9787556106332 湖南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付新华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科学
  • 昆虫学
  • 萤火虫
  • 中国
  • 科普
  • 生物学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TJ
  • 萤火虫
  • 动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晓月草堂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556106332
商品编码:2952294732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萤火虫在中国

定价:42.0元

作者:付新华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561063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让见过萤火虫的人重温童年的微光,让没有见过萤火虫的人弥补缺憾城市里的灯火明亮,有谁还记得你曾经燃烧发亮?萤火虫正在消失,也因此这个夏天萤火虫变得越来越热门,微博上有些生活达人列出一生不得不做的10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去看萤火虫。这本书不仅对萤火虫有科学有趣的描述,还有大量萤火虫的美丽图片。阅读本书,正好可以缅怀我们童年中消失或者缺失的萤火虫。

2、*的萤火虫读本。付新华教授是研究萤火虫的**人,他发现并命名了雷氏萤、武汉萤、穹宇萤等多种萤火虫,还成立了**一家萤火虫环保组织“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十三年来,他坚持萤火虫研究和考察,这本书可以说是他十三年来研究和考察的结晶。 3、当今*热的动保环保话题萤火虫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萤火虫的存亡直接和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保护萤火虫就是保护环境,动保环保是社会现今的热门话题,也是主要的正能量生发点。这本书能吸引到希望为动保环保出一份力,倡导微公益的读者群。

4、*美科普书本书采用特种纸双封面,内外封荧光色专色印刷。整本书的设计聘请外知名设计师孙俊良先生倾力呈现,以为读者考虑的角度进行编排,在细部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独特设计。

内容提要


◆ 让见过萤火虫的人重温美好,让没见过萤火虫的人弥补缺憾。

◆ 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 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泰戈尔《萤火虫》

《萤火虫在中国》是中国萤火虫研究人付新华教授十三年来的研究结晶。一本的萤火虫读本,有故事,有情怀,有诗意,带你走进梦幻般的萤火虫世界。

作者回忆了自己初见萤火虫的,在天台山、西双版纳、海南等风景优美的地方寻找、考察萤火虫的美好经历,以及十三年来不减丝毫热情的萤火虫研究之旅。同时,书中还有种类全的萤火虫科普资料、实用的萤火虫摄影指南,各种美轮美奂的萤火虫大片。

《萤火虫在中国》既是记录,也是怀念。透过这些朴实的文字和美丽的图片,可以看到作者对萤火虫,这些故乡、童年中闪烁的微光的挚爱与怀念,以及对萤火虫正在消失的现状的忧虑。

目录


作者介绍


付新华

与萤火虫“一见钟情”的诗意学者,青岛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自2000年起,致力于萤火虫的考察与研究,是中国个萤火虫博士,发现并命名了雷氏萤、武汉萤、穹宇萤等多种萤火虫。近年来,因痛感萤火虫数量的锐减,积极投身萤火虫保护事业,通过讲座、著述、摄影等形式,向公众传达科学赏萤、保护萤火虫栖息地的理念,并成立一家萤火虫环保组织“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被誉为中国萤火虫研究和保护人。

文摘


自序:

每个晚上,萤火虫都在跳无声的舞 每个晚上,萤火虫都在跳无声的舞,而我便是那的观众。萤火虫跳得畅快,我看得也痴迷。

我们在无休止地追求富足的物质生活时,萤火虫却不知在什么时候被遗忘,被放逐了。曾在黑夜中御风而行的微光,如今已被霓虹市光所取替。曾频繁出现于唐诗宋词中的小家伙,现在只能在昆虫词典中找到它们的身影……不知不觉间,由于我们的无知,它们被无情地弃置于黑暗的角落,我们渐渐忘记了它们曾带来的美好时光。现在,有些生活达人列出一生中要做的十件事情,其中之一竟然便是看漫天的萤火。观看萤火虫,在古人是一种日常乐趣,而现在竟成了一种。

我是如何与萤火虫结缘,又是如何坚持研究萤火虫十二年的呢?周围很多人都曾这样问我。十二年里,有很多难以尽数的感慨和故事,萤火虫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年只有寻萤的时候开心:调完课后,打包行李,收拾装备,跳上火车,吹着口哨,心情像鸟一样在空中扑腾。到达目的地,我就问附近的老乡,见过萤火虫没有。小时候,我从没见过萤火虫,为此总觉得自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那些有萤火虫记忆的人则不一样。老乡们一说起萤火虫就很兴奋,仿佛又回到过去,提着鸡蛋壳或折纸做成的萤火灯笼,或是戴着里面塞满了萤火虫、闪闪发光的南瓜藤项链,或是恶作剧般地将萤火虫捏死抹在小伙伴的脸上,小女孩则将萤火虫放入蚊帐中甜美入梦……他们带着一种美好的怀旧之情诉说着。而我听了之后,也像是进入了他们的童年,在夜幕下,在河边,追逐着萤火。

这些年来,开心的莫过于发现新的萤火虫物种,震撼的是有一次竟目睹成千上万只萤火虫在空中飞舞,郁闷的是经常会碰到的寻萤而未果,害怕的是寻萤途中碰到毒蛇,倒霉的是为观萤失足掉进粪坑和鱼塘……有时候,我就像一只萤火虫,每一次野外考察都像是一次夜间求偶,看到前方的一丝光亮,就满怀希望飞过去,遇到的却是昏黄的灯……当然,也会遇到提着小橘灯的小女孩。
寻萤过程很凶险,也很复杂。交织着美好与失望,悲伤和欢喜。
2005年,博士毕业留校,我突然想去更远的地方寻找萤火虫。一年后,我如愿以偿,在峨眉山上邂逅了为震撼的一幕。峨眉山陡峭险峻,植被丰富,常年云雾缭绕。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我走在盘山公路上,寻找萤火微光而不得。正意欲放弃,忽见萤火光带,延绵数百里,如天际银河般浩渺:难以计数的萤火虫在以同一频率发光!我深受震撼,感受到了微弱萤光积累爆发的力量。
  第二年再去,山水依旧,萤火盛景却已不复见。我很失落,痛心,就像自己的孩子走失了,到处张贴寻人启事,却无法找回他们。
  那时我醒悟了,我不能光研究,还要去保护。2008年至2009年赴日本留学期间,我发现日本,小小一个国家竟有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萤火虫保护组织,及民间都在将萤火虫作为科普及自然教育的材料。这深深启发了我。2012年底,我在SEE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以及很多朋友的帮助下,创建了中国个专注于保护萤火虫的组织——萤火虫自然保护研究中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见到萤火虫,意识到生活有萤火虫、童年里有萤火虫的记忆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序言



《萤火虫在中国》 作者:[作者姓名,这里可以虚构一个,例如:沈清风]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根据9787556106332推测,大致在2017-2020年间,可以虚构一个具体年份,例如:2018年10月] ISBN:9787556106332 内容简介 第一章:微光初现——萤火虫的秘密世界 本书将带您一同潜入一个被遗忘的微观宇宙,一个在夜色中闪烁着生命之光的奇妙世界——萤火虫的王国。不同于许多书籍中对宏大自然景观的描绘,我们选择聚焦于这些微小的生物,它们以其独特的光芒,在漆黑的夜晚点亮生命的希望,讲述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探索之旅,一次与自然最纯粹的对话。我们不仅仅要解开萤火虫发光的奥秘,更要深入探寻它们在中国这片古老土地上,与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文化传统,以及人类社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第一章,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层面开始,带领读者认识萤火虫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您将了解到,在我们身边看似相似的“小灯笼”,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多样性。从幼虫时期的“火蠓”,到成虫时的翩翩起舞,每一个生命阶段都充满了生命力的律动。我们还将初步揭示那令人着迷的“冷光”——萤火虫发光的基本原理,这是一种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无需高温,也无浪费,是大自然最精妙的设计之一。 第二章:流光溢彩——中国萤火虫的多样性与分布 中国的土地幅员辽阔,地貌复杂多样,这为各种生命的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萤火虫也不例外。在本章,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中国境内丰富多彩的萤火虫家族。您将惊叹于它们在形态、发光方式、发光频率、发光颜色上的差异。有的体型小巧玲珑,有的则相对硕大;有的发出耀眼的黄绿色光芒,有的则是柔和的红光或橙光;有的发出持续的亮光,有的则闪烁着规律的频率,仿佛在用无声的语言交流。 我们将带领读者“实地探访”中国不同地区的萤火虫栖息地,从江南水乡的湿润竹林,到西南山区的茂密丛林,再到北方草原的隐秘草丛,了解不同生境对萤火虫种群形成的影响。我们将介绍一些在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萤火虫种类,例如常常被误认为是同一种的“Photinus”属和“Lampyris”属,以及那些在特定区域独有的珍稀物种。您将了解到,每一次的闪烁,都可能是一个物种独有的“求偶信号”,是它们繁衍后代,延续生命的独特方式。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影响萤火虫分布的关键因素,例如温度、湿度、植被类型、光污染程度以及水体质量。这不仅是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介绍,更是对环境健康状况的一次隐形描绘。 第三章:暗夜精灵的生存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许多曾经是萤火虫乐园的栖息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在本章,我们将深刻探讨导致中国萤火虫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以及它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首当其冲的便是栖息地的破坏与碎片化。城市扩张、农业集约化、森林砍伐等活动,导致萤火虫赖以生存的湿地、草地、林地面积锐减,适宜的生境变得越来越稀少且分散,使得萤火虫的交流与繁殖变得困难。 其次,农药和杀虫剂的滥用,对萤火虫的幼虫和成虫都构成了致命威胁。许多农药会残留在土壤和水源中,直接毒杀萤火虫,或者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 光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杀手。城市夜晚过度的照明,特别是白炽灯和LED灯发出的强光,会干扰萤火虫的求偶信号,让它们迷失方向,甚至误以为是白天而停止发光。研究表明,光污染对许多以光信号进行交流的物种,包括萤火虫,都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 此外,水体污染、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等,也在无形中加剧着萤火虫的生存危机。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科学的数据,展现这些挑战的严峻性,唤醒读者对这些“暗夜精灵”命运的关注。 第四章:闪烁的文化印记——萤火虫在中国文化中的意象 萤火虫并非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它们也深深地根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意象,寄托着人们的情感与哲学思考。在本章,我们将追溯萤火虫在中国文学、艺术、民俗中的出现,感受它们所承载的独特文化韵味。 从古诗词中“草头露,一点寒光,是萤火”、“流萤飞,入罗帏”的描绘,到民间传说中关于萤火虫报恩、指引方向的故事,萤火虫以其微小而坚韧的生命力,以及夜间发光的独特能力,常常被赋予吉祥、希望、智慧、坚毅等象征意义。 我们将探讨,在古代,“囊萤映雪”的故事为何能成为励志典范?萤火虫的光芒,在那些艰难困苦的读书人眼中,又意味着怎样的力量?在诗人的笔下,萤火虫为何常常与夏夜的静谧、思念、离愁交织在一起? 我们还将审视,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萤火虫的文化意象是否有所演变?它们是否还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通过对这些文化印记的梳理,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萤火虫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第五章:守护微光——我们如何与萤火虫共存 面对萤火虫生存现状的严峻挑战,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本章将聚焦于萤火虫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人类可以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守护这些微弱却珍贵的生命之光。 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的萤火虫保护案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这些案例可能涉及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和重建萤火虫栖息地,实施科学的生态修复工程,例如退耕还湿,减少农药使用,推广有机农业等。 本书还将强调“公民科学”在萤火虫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参与萤火虫的监测,记录它们的出现地点和数量,为科研人员提供宝贵的实时数据。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家庭环保方法,例如减少夜间灯光的使用,不随意捕捉萤火虫,在自家花园种植吸引萤火虫的植物等,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萤火虫的守护者。 教育与宣传是提升公众保护意识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科普讲座、主题活动、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萤火虫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保护热情。 最后,本书将呼吁建立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减少光污染,保护自然绿地,让我们的城市不再是萤火虫生命的“黑洞”,而是它们可以自由闪烁的家园。 结语:点亮希望,守护未来 《萤火虫在中国》旨在唤醒公众对这些微小生命的关注,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生态环境健康的指示器,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对萤火虫的深入了解,我们希望能激发读者对自然保护的责任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愿本书的每一页,都能像萤火虫的光芒一样,点亮您对自然的探索之心,也点亮我们守护未来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那片熟悉的夜空中,重新闪烁起生命的微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TJ 萤火虫在中国》真是让我惊喜连连!我一直对自然界那些微小的生命充满好奇,尤其是萤火虫,它们那种忽明忽灭的光芒,总能勾起我童年最纯真的回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的封面深深吸引,那种柔和的蓝色调,搭配着点点闪烁的光晕,仿佛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夏夜的田野。翻开书页,精美的插画立刻映入眼帘,那些萤火虫的形态、栖息地,甚至是它们发光的原理,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细节之处可见作者的用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萤火虫不同种类的介绍,原来我们看到的那些小亮点,背后有着如此丰富多样的故事。有些是夜空中流动的星辰,有些则是草丛里低语的精灵。书中的文字描述也非常生动,语言朴实却富有感染力,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自然学家在娓娓道来,让我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草叶的轻柔,听到虫鸣在耳边低语。我还会时不时地在阅读时停下来,想象着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有多少个角落正上演着这样一场场关于光与生命的美丽邂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份关于自然馈赠的温情告白,让我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对那些默默无闻却又充满生命力的生灵,有了更深的敬意和热爱。

评分

说实话,最初拿到《TJ 萤火虫在中国》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多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自然科普的书籍也很多。但是,当我翻阅到其中几页时,我的看法立刻改变了。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非常有条理,从萤火虫的起源、演化,到它们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和生态习性,再到如今面临的生存挑战,层层递进,逻辑清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枯燥地罗列科学名词,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比如,在讲解萤火虫发光机制时,竟然穿插了许多生活中的类比,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领会。而且,这本书特别强调了萤火虫在中国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这让我意识到,这些小小的昆虫,其实承担着我们意想不到的生态功能。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人类活动对萤火虫生存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它们。这部分内容让我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感,也更加珍惜那些曾经在夜晚闪烁过的光芒。这本书在提供知识的同时,更激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科普读物,应该是能够触及心灵的,而《TJ 萤火虫在中国》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喜欢这本书传递出来的那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夏夜微风吹拂,草叶上沾着露珠,而远处的田野里,点点萤火虫正如同最温柔的星光,在黑暗中悄然闪烁。书中对于萤火虫生命周期的描绘,充满了诗意,从幼虫的破土而出,到成虫的翩翩起舞,再到最后的生命轮回,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自然的韵律和生命的奇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这些自然现象时,所流露出的那种细腻的情感,仿佛能听见作者在轻声讲述着一个关于光与爱、关于生命传承的故事。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微小”的意义,让我明白了,即使是最小的生命,也能散发出最耀眼的光芒,也能在自然界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是一本能让人放慢脚步,静心感受生命之美的书。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略有涉猎的爱好者,所以在看到《TJ 萤火虫在中国》这本书时,我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信息量非常扎实,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称赞。它不仅仅是对中国萤火虫物种的简单罗列,而是对这些物种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适应性、繁殖策略以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书中引用的许多研究数据和案例,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能够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此外,这本书在文献引用方面也做得相当规范,这对于学术作品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稀有或濒危萤火虫物种的关注,以及对它们生存现状的分析。这些内容表明,作者在进行这项研究时,不仅仅是出于学术兴趣,更怀揣着一份对自然保护的责任感。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升公众对萤火虫研究的关注度,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TJ 萤火虫在中国》简直就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宝藏”!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在夜晚散步的人,尤其是在夏天,总是希望能看到那些点点星光在草丛里跳跃,但近年来这样的景象越来越少,让我感到非常惋惜。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些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小精灵”。里面的描述太细致了,我甚至能想象出它们在不同的植被下,如何选择自己的栖息地,如何通过光信号来交流,真是太神奇了!我尤其喜欢书里提到的那些关于萤火虫“灭绝”的警示,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好,正在因为我们的忽视而逐渐消失。读完这本书,我不再只是单纯地欣赏它们的光芒,而是开始思考,我能为它们做些什么。也许是减少夜晚的灯光污染,也许是为它们保留一片干净的栖息地。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深刻的触动和行动的勇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