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不穷之景 园林情韵
定价:19.00元
作者: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0093695
字数:
页码:11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不穷之景 园林情韵》内容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上课学习和课后知识的加强和扩展都十分有帮助。在学科内容上,选取与大众学习、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或知识领域,如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在条目的选取上,侧重于学科或知识领域的基础性、实用性条目;在编纂方法上,为增加可读性,以章节形式整编条目内容,对过专、过深的内容进行删减、改编;在装帧形式上,在保持百科全书基本风格的基础上,封面和版式设计更加注重大众的阅读习惯。因此,普及版在充分体现知识性、准确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可读性,使其兼具工具书查检功能和大众读物的阅读功能,读者可以尽享阅读带来的愉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不穷之景 园林情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50多年,园林学虽然经历曲折,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研究范围由于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的大量实践,从传统园林学扩大到城市绿化领域;由于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又扩大到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开发和规划设计领域。在学术研究方面,一方面吸收国外风景建筑学和城市绿化学科的理论,一方面致力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理论的研究,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现代园林学科。出版了一批园林专著,如刘敦桢的《苏州古典园林》和童喬的《造园史纲》,反映对古典园林和园林史研究的成就;陈植的《园冶注释》扩大了《园冶》这本传统园林著作的影响;陈从周的《说园》对欣赏园林和园林创作艺术提出了有益的观点;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的《中国新园林》是有关中国当代园林设计方面的专集。在园林人才培养方面,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立了中国个造园专业,有较完备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国已有多所农林、建筑、城建院校开办了观赏园艺、风景园林和园林的系或专业。1989年在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出版学术刊物《中国园林》。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园林教育与科研,园林植物培养,园林设计、施工、管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创建园林城市,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世界遗产的申报与管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园林学在西方的发展世界上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有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有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P克里申吉著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几何图案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台地园在地形整理、植物修剪艺术和水法技术方面都有很高成就。佛罗伦萨建筑师L.B.阿尔贝蒂的《论建筑》一书把庭园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论述了园地、花木、岩穴、园路布置等。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J.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A.勒诺特尔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竟相仿效。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w.申斯通的《造园艺术断想》(1764)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的有C.布里奇曼、W.肯特、L.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18世纪中叶,W_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H.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美国造园家A.J.唐宁著《风景造园理论与实践概要》(1841),对美国园林颇有影响。
从17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
18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自此西方园林学开始了对公园的研究。
……
序言
我不得不说,《不穷之景:园林情韵》给予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园林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读懂”园林的书。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那些静态的园林景观转化为动态的情感体验。我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的芬芳,听到微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感受到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境”的阐释,尤其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园林之美,不仅仅在于其形,更在于其神,在于它所能引发观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我开始意识到,每一个园林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艺术世界,里面承载着设计者的思想、时代的风貌,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最纯粹的连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了读者内心深处对美的感知和对自然的向往。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近中国园林的灵魂,去领略那份“不穷”的生命力和“情韵”的无限魅力。
评分细细品读《不穷之景:园林情韵》的内容,我逐渐被书中描绘的园林意象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对园林建筑和景致的简单罗列,更是一种对园林精神内核的探索。我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在粉墙黛瓦间漫步,听潺潺流水穿过石桥,看垂柳依依拂过水面;又或是登临北方皇家园林,感受那份宏伟壮丽,体会皇家气派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书中的文字,如同精雕细琢的画卷,将那些古老的园林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它们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载体。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处景致背后的故事、典故,以及古人在设计园林时所倾注的智慧与情感。这种“情韵”二字,在我阅读过程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我开始理解,为何一个亭台楼阁,一句诗词,一方山石,都能在园林中被赋予如此丰富的含义。这是一种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的艺术,一种追求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在物质空间的体现。这本书让我对园林的认识,从“看”变成了“感”,从“知”变成了“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不穷之景:园林情韵》,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出品的。 初次翻开《不穷之景:园林情韵》,我便被其标题的诗意所吸引。它似乎在诉说着一种绵延不绝、意蕴深远的园林之美,一种能够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进入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园林世界,去感受那份宁静、雅致,以及蕴含在山水花木之间的哲思。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略知一二的读者,我深知园林在中国历史、哲学、艺术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休憩之所,更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抒发情怀的载体,是自然与人工和谐统一的艺术杰作。这本书的副标题“园林情韵”更是点明了其核心,我想它会深入探讨园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文化情感,解析那些巧妙的布局、精美的设计背后所蕴含的匠心独运与审美情趣。或许,我能从中学习到如何去欣赏园林的“移步换景”,体会“曲径通幽”的意境,理解“山水有情”的说法。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踏入一座古朴的园林,初见一汪清泉,期待着它能够涤荡心灵,带来一场文化的洗礼。
评分《不穷之景:园林情韵》所展现的,绝非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美学的深刻体悟。它让我看到了,古人如何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巧妙地融入到园林的设计之中。每一处假山、每一汪池水、每一株古树,都似乎在低语着古老的故事,传递着超越时空的智慧。我喜欢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园林风格的细致梳理,从苏州园林的婉约灵动,到北京皇家园林的恢弘大气,再到岭南园林的独特地域风情,都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博大精深。更令我着迷的是,书中不仅仅介绍了宏观的布局,还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那些构成园林灵魂的微小细节,比如一块石头的纹理,一片苔藓的颜色,甚至是一扇窗棂的雕花,都充满了匠心独运的巧思。阅读此书,如同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古人一起感受风花雪月,品味诗酒茶香,体验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至高境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开始思考如何在家中也能融入一份园林的静谧与雅致,如何让生活多一份诗意和情趣。
评分《不穷之景:园林情韵》这本书,仿佛是一张精美的邀请函,邀请我去探索中国古老园林的深邃世界。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神的旅行,一次对东方美学和哲学思想的深度对话。它所展现的,远不止是建筑的技艺和景观的布置,更是古人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和感悟。我惊叹于那些巧夺天工的设计,那些看似随意却又恰到好处的安排,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充满诗意的氛围,让人在其中能够忘却尘嚣,回归内心的宁静。书中对“情韵”的解读,更是点睛之笔,它让我看到了园林如何成为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精神的栖息地。无论是皇家园林的威严与浪漫,还是私家园林的精巧与雅致,亦或是文人园林的隐逸与超脱,都通过这本书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它不仅仅满足了我对园林知识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它启迪了我对生活方式、对美学追求的思考。我开始更加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细节,更加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这份“不穷之景”所蕴含的“园林情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