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新正版 冰河世纪 史前动物全揭秘(第2版)
定价:79.00元
作者:江泓 董子凡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15455765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你知道冰河世纪除了猛犸象还有哪些动物吗?你了解冰河世纪那些动物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吗?冰河世纪真的像好莱坞动画电影中描绘的那个样子吗?本书将为你揭晓这一切答案。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知名古生物研究专家邓涛作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果壳网主编徐来鼎力推荐内容包含冰川时代的飞禽、哺乳、爬行等众多种类型的古兽古生物画师手绘复原图,艺术效果超赞全书近500张彩图,附赠超长精美大拉页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进化的轨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冰河世纪的史前动物,既有亚欧大陆的猛犸象、锯齿虎这些冰川时代极具代表性的物种,也有美洲大陆的短面熊、美洲拟狮等大型掠食者,还有大洋洲的古*、非洲的恐象,等等。这些物种涉及飞禽、走兽、爬行类等众多类型,书中不仅对这些史前动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作了详细讲解,还配备了大量精美的手绘图和照片进行还原。除此之外,本书还描述了冰河世纪史前生命的演化轨迹以及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展示了冰河世纪的神奇与蓬勃生机。
目录
部分 亚欧大陆
肉食篇
猫科:
洞狮 14
欧美洲狮 18
锯齿虎 22
巨颏虎 26
西瓦猎豹 30
鬣狗科:
硕鬣狗 34
洞斑鬣狗 38
熊科:
洞熊 42
素食篇
剑齿象科:
剑齿象 46
真象科:
猛犸象 50
古菱齿象 56
犀科:
板齿犀 60
披毛犀 64
貘科:
巨貘 68
马科:
长鼻三趾马 72
欧洲野马 76
牛科:
原牛 80
王氏水牛 84
鹿科:
大角鹿 88
人科:
巨猿 92
第二部分 美洲大陆
肉食篇
猫科:
美洲拟狮 100
刃齿虎 104
异刃虎 110
惊豹 114
熊科:
短面熊 118
犬科:
恐狼 122
恐鹤科:
泰坦鸟 126
素食篇
真象科:
哥伦比亚猛犸 130
乳齿象科:
短颌象 134
居维叶象 138
马科:
南美马 142
牛科:
长角野牛 146
驼科:
巨足驼 150
西貒科:
平头貒 154
大地懒科:
大地懒 158
巨爪地懒科:
巨爪地懒 162
雕齿兽科:
雕齿兽 166
后弓兽科:
后弓兽 170
箭齿兽科:
箭齿兽 174
河狸科:
大河狸 178
第三部分 大洋洲大陆
肉食篇
袋狮科:
袋狮 186
袋狼科:
袋狼 190
鹰科:
哈斯特鹰 194
巨蜥科:
古巨蜥 198
鳄科:
金卡纳鳄 202
巨蛇科:
沃纳比蛇 206
素食篇
双门齿兽科:
双门齿兽 210
袋貘科:
袋貘 214
袋鼠科:
巨型短面袋鼠 218
驰鸟科:
巨鸟 222
恐鸟科:
恐鸟 226
第四部分 非洲大陆
肉食篇
猫科:
恐猫 234
食蚁狸科:
巨型马岛灵猫 238
杂食篇
猴科:
奥氏狮尾狒 242
素食篇
恐象科:
恐象 246
爪兽科:
钩爪兽 250
牛科:
佩罗牛 254
河马科:
惧河马 258
猪科:
壮疣猪 262
长颈鹿科:
西瓦兽 266
象鸟科:
象鸟 270
第五部分 人类之旅
参考文献 280
作者介绍
江泓,古生物科普作家,山东烟台市博物馆助理研究员。作品有“恐龙纪元系列”、《驰龙圣经》《恐龙秘史》等,并长期为《恐龙》《环球探索》等杂志和网站供稿。新浪微博:江氏小盗龙 董子凡,《博物》杂志编辑,科学松鼠会成员,多年来从事古生物科普写作和科普报道。作品有《古兽真相》等,长期为果壳网、《博物》杂志、《科技日报》供稿。 新浪微博:血花刀剪
文摘
序言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末日生存的科幻小说,书名虽然包含了“冰河世纪”的字眼,但故事的背景并非真正的冰河时期,而是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灾难,地球进入了一个比冰河时期还要寒冷和严酷的时代。这本书的氛围非常压抑和绝望,但又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故事发生在一个高度发达但却脆弱的文明社会,在一场被称为“永夜”的灾难后,阳光几乎消失,气温骤降,地表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残存的人类被迫躲藏在地下或者利用仅存的技术建造简陋的避难所。主角是一个在末世中成长的年轻人,他从小就被教导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如何寻找食物、水源,如何规避变异的生物和恶劣的天气。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对末世生存细节的描写。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描绘人类在食物短缺、能源枯竭、心理压力巨大下的挣扎。比如,为了获取一点点热量,人们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收集残存的燃料;为了争夺有限的食物,各种冲突和背叛层出不穷;而长期的黑暗和孤独,也让许多人陷入了精神崩溃的边缘。然而,即使在如此绝望的环境下,人性的光芒也从未熄灭。主角所在的幸存者团队,始终秉持着互助友爱的原则,他们用微薄的力量去帮助其他幸存者,去守护心中最后的希望。书中对“史前动物”的设定也别具一格,作者虚构了一些在极端寒冷环境下变异、进化的巨型生物,它们体型庞大,拥有强大的攻击性,成为了人类最主要的威胁之一。这些生物的描写,充满了原始的野性和残酷,每一次的出现都让读者心惊胆战。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希望”的描绘,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主角也从未放弃寻找一丝生机,他相信总有一天,地球会重新焕发生机。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生命是多么的顽强,而希望,又是多么的宝贵。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非常出色的历史纪实小说,它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在冰河时代末期,一位年轻猎人如何带领族人艰难求生的故事。这本书的风格非常粗犷而又充满了史诗感,它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遥远而又神秘的时代,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故事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部落里,他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狩猎和采集。当最后一次严酷的冬天来临,食物变得越来越稀少,族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主人公,虽然年轻,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他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以及与族人的紧密合作,带领大家寻找新的食物来源,躲避凶猛的野兽,以及寻找更适宜生存的栖息地。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对史前社会生活细节的描写。作者通过主人公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当时人类的衣食住行、社会结构、信仰习俗,以及他们与自然环境的复杂关系。比如,书中对狩猎过程的描写就非常写实,充满了紧张和危险,每一次的成功都来之不易,而每一次的失败都可能意味着整个部落的灭亡。同时,书中也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学会了用石头制作工具,用兽皮制作衣物,用火取暖和烹饪,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恩。书中对“史前动物”的描写也极具特色,它们不仅仅是背景,而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存在。比如,他们要面对那些体型庞大、攻击性极强的巨型野牛和猛犸象,同时也要依靠捕猎这些动物来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材料。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主人公依然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他相信只要团结一心,总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来更美好的明天。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多么的艰难,而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动物行为学的入门读物,它以非常轻松幽默的语言,探讨了各种动物的奇特习性,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关于史前动物行为的猜想和推测。这本书的风格非常活泼有趣,它用很多生动的例子和类比,来解释复杂的动物行为学原理,让我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动物行为学家,他将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和观察心得,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分享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模仿”和“学习”的章节,作者通过对比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比如鸦科鸟类的聪明,或者海豚的社交学习,来解释生物演化过程中,行为的重要性。而关于“史前动物”,书中并没有直接介绍它们的形态,而是通过推测,比如“恐龙是否会发出叫声?”,或者“猛犸象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作者会结合现有的化石证据,比如骨骼的结构、牙齿的磨损程度,以及与现代近亲动物的行为对比,来提出一些有趣的猜想。比如,他会分析某些史前动物的爪子形状,推测它们是捕食者还是食草动物,以及它们的捕食方式。书中还探讨了“史前动物的繁殖行为”和“史前动物的迁徙规律”,这些内容都充满了想象力。作者鼓励我们从现代动物的行为中寻找线索,来推测它们祖先的模样。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动物本身,还涉及到很多关于“观察”和“记录”的方法论。作者强调,要理解一个动物的行为,首先要学会耐心细致地观察,并用科学的方法去记录和分析。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动物的世界是如此的奇妙和充满智慧,而史前动物,更是隐藏着无数等待我们去揭开的秘密。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艺术史的专题研究,它聚焦于“史前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其中很大一部分篇幅探讨了冰河时期洞穴壁画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这本书的风格非常严谨而又富有启发性,它带领我走进了那些尘封了数万年的艺术殿堂,让我领略到了早期人类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作者是一位资深的艺术史学家,他通过对世界各地发现的史前洞穴壁画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试图揭示这些古老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他详细介绍了包括法国拉斯科洞穴、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以及中国的一些原始岩画等代表性遗址的艺术特色。书中对壁画内容的描绘非常生动,从栩栩如生的野牛、马、鹿等动物形象,到一些抽象的符号和图案,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试图解释这些动物形象为何会被如此生动地描绘,它们是仅仅为了记录,还是包含了某种宗教信仰或仪式象征?同时,他也探讨了这些壁画的绘制技巧,比如颜料的来源、工具的使用,以及它们在洞穴深处昏暗光线下呈现出的独特视觉效果。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艺术与生存”的讨论,作者认为,这些史前艺术作品并非纯粹的装饰,而是与当时人类的生存活动紧密相连。比如,狩猎场景的描绘可能与祈求狩猎成功有关,而动物形象的重复出现,也可能象征着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命的敬畏。书中还对比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史前艺术风格,揭示了早期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史前人类,他们并非只有原始和野蛮,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涌动着对美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儿童科普绘本,讲述的是一位充满好奇心的小女孩,和她的爷爷一起探索地球生命演化的奥秘。这本书的风格非常轻松活泼,色彩鲜艳,图画精美,非常吸引小孩子。故事从小女孩在公园里挖到一个奇怪的“石头”开始,爷爷告诉她,这可能是一块化石,是很久很久以前生物留下的痕迹。于是,爷孙俩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他们乘坐“时光机”(实际上是爷爷的讲解和丰富的想象力),穿越了地球的漫长历史。他们见到了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史前生物,从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巨大的恐龙,再到长毛的猛犸象。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生物演化过程,比如把 DNA 比作一本“生命说明书”,把物种灭绝比作“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小女孩的提问也非常有代表性,常常能引出爷爷对各种生物习性、生活环境的详细介绍。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恐龙的部分,不仅仅是列举了几种恐龙的名字和外形,而是通过描绘它们的生活场景,比如捕食、迁徙、育儿等,让孩子们感受到这些曾经的地球霸主鲜活的一面。书中对不同地质时期的气候、地貌的描绘也非常到位,让孩子们了解地球环境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了生物的生存。而且,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灌输,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小女孩的每一次发现,都充满了惊喜和乐趣,也让她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之心。书的结尾,小女孩看着自己手中那块不起眼的“石头”,仿佛看到了无数个世纪的故事,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好奇和对生命的赞叹。这本书让我觉得,科普知识也可以如此有趣和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作为成年人,我也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生物学研究的传记,虽然书名里有“冰河世纪”的字样,但更多的是讲述一位杰出的古生物学家,如何在他的一生中,对远古动物,特别是冰河时期巨兽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本书的风格非常朴实而又充满智慧,它记录了这位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学洞察力,以及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传记的主人公,是一位在二十世纪初就投身古生物学研究的学者,当时这个领域远没有现在这样完善和成熟。他为了寻找化石,常常需要跋山涉水,深入到人迹罕至的荒野,风餐露宿,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多次野外考察的经历,包括在西伯利亚冻土带寻找猛犸象化石,在非洲草原挖掘恐龙骨骼,以及在北美洲的沙漠中寻找早期哺乳动物的痕迹。作者通过大量一手资料,包括主人公的日记、书信、以及他发表的学术论文,生动地再现了他研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他如何从零碎的化石中,一点点还原出远古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的描写。比如,他如何通过分析猛犸象牙齿的磨损程度,来推断它们的食性;如何通过研究骨骼的结构,来估测它们的体型和运动方式;以及如何结合当时的地理和气候信息,来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远古图景。书中还穿插了主人公与其他科学家的学术争论和合作,展现了那个时代古生物学界的前沿探索和思想碰撞。最让我感动的是,主人公一生都致力于将科学知识普及给大众,他撰写了许多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和书籍,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这些史前生命的魅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科学家真正的人生价值,那就是对知识的无尽追求和对科学事业的奉献。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生物保护和野外考察的纪实摄影集,它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记录了科学家们在世界各地寻找和研究史前动物遗迹的艰辛历程,其中对冰河时期巨兽的研究尤为突出。这本书的风格非常写实而又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展示了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更传递了科学家们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摄影集的每一张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画面构图、色彩运用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我最喜欢的是那些记录野外考察场景的照片,比如科学家们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冒着风雪在雪地里发掘化石,或者在炎热的沙漠中,用细致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几百万年前的骨骼。这些照片,将枯燥的科学研究过程,变成了一幅幅充满力量和美感的画面。书中还穿插了简短的文字介绍,讲述了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包括发现的化石种类、研究的意义,以及科学家们克服的困难。我尤其被那些关于冰河时期巨兽的研究照片所吸引,比如巨大的猛犸象骨架,巨大的剑齿虎头骨,以及其他一些我们只在教科书上见过的史前巨兽。这些照片,仿佛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史前时代,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巨兽曾经的威武和神秘。同时,摄影集也关注了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研究过程,比如科学家们如何将发现的化石运回实验室,如何进行修复和研究,以及如何将这些珍贵的科学遗产展示给公众。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研究的另一面,它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和理论,更是野外考察中的汗水、勇气和坚持。
评分我最近偶然间翻阅到一本关于远古神话与现实考古相结合的学术著作,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像通俗读物,但实际上内容非常硬核。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大胆的视角,试图将世界各地古老神话传说中的生物,与近期的一些重大考古发现联系起来。作者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语言学家兼考古学家,他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文明的神话体系,试图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对真实史前生物的模糊记忆。比如说,书中对一些古文明壁画中出现的“巨型爬行动物”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与一些新发现的、体型异常庞大的爬行类化石进行了比对,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假设:我们现在所知的许多神话生物,是否就是人类早期文明对某些已经灭绝的巨型史前动物的集体记忆?作者的研究方法非常严谨,他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古籍、壁画、铭文,以及最新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成果。他并没有直接断言神话就是事实,而是提出了各种可能性,并鼓励读者自行思考。书中对一些著名的神话生物,比如希腊神话中的百头蛇、北欧神话中的巨狼芬里尔,以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应龙等,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考证,试图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去解释它们的形象来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海洋巨兽”的讨论,作者结合了古代航海传说中的海怪形象,以及近年来在深海中发现的一些大型未知生物的线索,提出了一个关于古代海洋生态系统的猜想,认为在史前时期,海洋中可能存在着远超我们想象的庞大生物,而这些生物的出现,或许就是许多海怪传说的原型。这本书的观点非常有争议性,但论证过程却非常精彩,它打开了我对神话和科学之间关系的一个全新视角。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史前动物的惊悚小说,书名虽然与“冰河世纪”沾点边,但讲的是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阴谋论,主角意外卷入一场跨越亿万年的秘密战争。这本书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作者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充满细节的世界观,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故事的开端,主人公只是一个普通的古生物学爱好者,因为偶然发现了一块刻有奇异符号的化石,从而开启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还有一群神秘的组织也在追寻着化石背后的秘密。这些组织中的一些,似乎拥有远超我们想象的科技,能够操纵时间,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史前巨兽”的描绘,但这些巨兽并非我们熟悉的恐龙或猛犸象,而是作者原创的、在某个被遗忘的史前纪元中统治地球的恐怖生物,它们拥有智慧,并且与人类祖先有着复杂的恩怨纠葛。作者巧妙地将科学的严谨性与科幻的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对史前地质变迁的描述,还是对未知文明的猜想,都让我耳目一新。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每一次的转折都出乎我的意料,但又在逻辑上合情合理,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在书中后期,主人公团队与反派势力展开的数场惊心动魄的追逐和对抗,更是将紧张感推向了极致。作者对于紧张气氛的营造非常到位,读到关键时刻,我甚至会屏住呼吸,担心角色的安危。而且,书中对于“时间”这一概念的探讨也相当深刻,它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流动,更像是一个可以被操纵的维度,而这种操纵带来的后果,也引发了作者一系列哲学层面的思考。总的来说,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史前动物的读物,更是一次对未知、对历史、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之旅,它让我对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地球科学史的科普读物,它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梳理了人类对地球生命演化史的认识过程,其中对“冰河时期”的探索和研究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本书的风格非常通俗易懂,但又不失科学的严谨性,它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作者是一位知名的科普作家,他从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对地球的猜想开始,一直追溯到现代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重大发现。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家们对地球年龄、地质构造以及生命起源的探索历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冰河时期”概念的形成过程。在过去,人们对于覆盖着冰雪的广阔地域感到困惑,直到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科学家们才逐渐认识到,地球曾经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冰川运动。书中生动地描绘了那些早期探索者们,如瑞士的洛伊·阿加西,如何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冰川的痕迹,研究冰川的运动规律,并最终提出了“冰河时期”的科学理论。作者还探讨了不同时期的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研究冰川堆积物、化石分布以及古代气候数据,来重建冰河时期的地球面貌。书中对不同冰川时期形成的独特地貌,如U型谷、冰斗、冰碛湖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到冰川对地球表面塑造的巨大力量。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对冰河时期的研究,对于理解当前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学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科学家们一代代不懈探索、积累和突破的结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