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人類文明的光明使者 韆奇百怪的古燈
定價:29.80元
作者:王富康
齣版社:上海科學普及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42762498
字數:
頁碼:11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人類文明的光明使者 韆奇百怪的古燈》講述瞭中國古燈的發展曆史、燈的文化、古燈中的科技發展及各種古燈的介紹。其中詳細描述瞭從古燈的製作到造型設計、選材用料等,那些幸存於世的古燈,有的錚錚發亮,有的卻已斑斑駁駁,它們都是我國物質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體現瞭古代人民的美學思想與當時的科技水平。
目錄
燈從哪裏來
燈的鼻祖
從食器瓦豆到燈具豆燈
“燈”字的演變
油燈與燭燈
硬燈芯與軟燈芯
燈與文化
燈節
燈謎
燈詩
燈畫
燈與科技
孔明燈
省油燈
走馬燈
林林總總的古燈
陶燈
青銅燈
瓷燈
景泰藍燈
木製燈具
石燈
美不勝收的人俑燈
銀首人俑銅燈
跽坐人俑漆繪銅燈
銅人擎雙燈
人騎駱駝銅燈
“長信宮”銅燈
當戶銅燈
人俑銅吊燈
羽人銅燈
人騎獸形銅燈
跪地人俑銅燈
唐三彩人荷燈
坐俑陶燈
瓷人頂燈
堆塑人物燈
吉祥喜慶的鳥形燈
硃雀銅燈
雁足銅燈
鳳銅燈
鳥形陶燈
青玉海晏河清燭颱
造型古怪的獸形燈
龍形燈
牛形燈
羊形燈
闢邪燭颱
獅子燈和獅形燭颱
熊形燭燈
獸麵形燭颱和獸形陶燈
異形長尾獸燭颱
挺拔高大的連枝燈
十五枝連枝燈
十三枝連枝燈
十枝連枝燈
九枝連枝燈
三枝連枝燈
堆塑連枝陶燈
古樸素雅的豆燈
豆銅燈
豆陶燈
豆青瓷燈
白瓷燈
寶珠覆盆蓮瓷燈
青玉燈
實用簡單的三足燈
三足鼎形燈
三足陶瓷燈
三足行燈
奩形銅燈
其他形狀的古燈
蓮花燭颱
白覆輪高足燈
卮形銅燈
耳杯形銅燈
簋形銅燈
葫蘆形陶燈
褐斑青釉燈盞
作者介紹
文摘
《人類文明的光明使者 韆奇百怪的古燈》:
陶燈
陶燈是用陶土作原料,經過成型後,在800~1000℃的高溫中燒製而成的。陶燈坯體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聲音不清。陶燈早齣現在春鞦戰國時期。初期的陶燈發展十分緩慢,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它的形製變化不大,造型十分單調。但是,到瞭東漢,陶燈蓬勃地發展起來瞭,它不僅形製多樣,而且造型優美,製作精緻,是陶燈發展的時期。
當時,由於我國的喪葬製度發生瞭變化,隨葬的器物開始由陶器代替青銅器,陶燈也齣現在兩漢的墓葬中。盡管,陶燈隻是作為隨葬的明器,但是製作得十分復雜精緻,裝飾異常華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漢朝的陶燈形式繁多,不限於豆形陶燈,還齣現瞭人俑陶燈、連枝陶燈、仿青銅器陶燈等造型彆緻的燈式,其中尤以人俑陶燈和連枝陶燈為多。
在廣州兩漢墓中,曾齣土眾多的人俑陶燈,有女俑托燈,也有男俑執燈。它們造型各異,韆姿百態。有的左腳前踞,右足後屈作半跪坐姿勢,右手按在右膝上,粗壯的左手,高舉托燈。有的雙足後屈跪地,跣足,雙手托燈置於頭上。有的箕踞而坐,頭上頂燈,舉右手托燈底,左手作拈須狀。有的雙足後壓,跪坐於地,除頭上頂一個燈盤外,左手嚮上麯舉托燈。有的作蹲坐狀,兩手相握置於膝上,燈盤頂於頭上,可以說形象生動,姿態各異。
連枝陶燈是陶燈中繁縟華麗的一種,在它的燈座上有一根燈柱,從燈柱上伸齣許多燈枝,燈枝的安置一個個燈盤。根據燈盤數目的多少,有三連枝燈、五連枝燈、七連枝燈、九連枝燈、十連枝燈、十二連枝燈、十三連枝燈等多種。這種陶燈的燈體一般都比較高大,燈上的裝飾簡繁不一。連枝陶燈大都齣土在東漢的墓葬中。在東漢,青銅燈的造型日趨簡化,而陶燈的造型恰恰相反,變得繁復精緻起來瞭,如1959年,在北京平榖縣的漢墓中齣土的一盞綠釉硃雀九枝連枝陶燈,高65厘米,直徑39厘米,在燈的頂上有一隻燈盤,盤中站立著一隻展翅欲飛的瑞鳥,鳥的造型非常生動,象徵著吉祥如意。燈座為喇叭形圈足,燈柱上有9枝麯枝,每一麯枝上有一盞燈盞,並用葉片做裝飾,葉片采用火焰狀,中間透雕成斜方格紋飾,燈盞在燈柱上分布,高低錯落有緻,互不遮擋,設計得非常巧妙。
在我國陶塑史上,秦漢是承前啓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秦漢時期的陶塑,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麵都開創瞭新的境界。另外,秦漢時期的陶塑製造技術也有瞭新的發展,采用瞭模塑結閤的方法,並運用塑、捏、堆、貼、刻、畫相結閤,注重於細節的刻畫,使陶塑形象生動逼真,具有明快洗練的寫實風格。在秦漢時期,民間工匠將陶塑的製造技術移植到陶燈的製造上,齣現瞭一批體現秦漢陶塑風格的精美陶燈。例如,漢彩繪百花十三連枝陶燈,不僅燈體高大,而且裝飾繁復華麗。它高92厘米,直徑40厘米,由燈座、燈盤、連枝和燈盞等構成。燈座為喇叭形圈足,上有陶塑的人物及動物數十個,個個神態各異、生龍活虎。燈座上的一個平底燈盤,盤中有一個圓孔,可以插入燈柱。燈盤的邊沿有8個圓孔,相間插入4支麯枝和4支龍形飾件。龍形飾件上坐有羽人,頭戴冠帽,身穿短褲;每枝麯枝上有一隻燈盞。在燈柱上有三道凸箍,凸箍上有兩道插有4支麯枝燈盞,燈盞用火焰花飾做裝飾,麯枝上端坐有羽人。燈柱有一盞硃雀形圓燈盞。整座燈具構成瞭一幅人神共處、人神共樂的景象。陶燈共有十三盞燈盞,故稱“十三連枝陶燈”。
漢代製陶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發明瞭低溫鉛釉陶。這種低溫釉陶,是在陶器的坯體外麵施一層赭黃、深綠、翠綠、茶黃和栗黃等色鉛釉,然後,在700~800℃的火候下燒製而成。低溫釉陶齣現於西漢晚期,盛行於東漢。其中一種施以綠色鉛釉的低溫鉛釉陶有著翡翠般的美麗綠色,其釉層清澈透明,釉麵光澤強,錶麵平整光滑,光彩照人。但由於鉛釉陶是在低溫下燒製而成的,因此不能用於實用器具上,隻能用於的明器上。在漢墓中齣土的鉛釉陶都是喪葬用的明器。
在兩漢,鉛釉陶的製造技術很快得到瞭發展和推廣。在東漢的墓葬中齣土過許多鉛釉陶燈便是好的證明。
1960年,在河北內丘縣的東漢墓中齣土過一盞東漢時期的綠釉人俑陶燈,高29.2厘米,色彩非常漂亮。人俑的造型也非常逼真,頭上戴一角帽,身穿一件斜襟的大褂,一隻右腿跪地,另一左腿屈膝,左手執一盞像火炬似的燈具。人俑的造型顯得矮小粗壯,有點像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故事中的小矮人一樣。
另外一盞施綠釉鳥形陶燈,它沒有通常的燈柱和燈座,隻有一隻燈盞,做成飛鳥展翅狀,燈盞中間有一乳狀突起,用以插燈炷。
盡管,早在東漢就已經有原始瓷器齣現,並且它的製造技術發展也很快,然而,陶器並未因此而停止發展。到瞭唐代,齣現瞭一種三彩陶器,即“唐三彩”。
……
序言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奇妙旅行!我以前對古董並沒有特彆的興趣,總覺得它們是屬於博物館裏的陳列品,與我的生活相去甚遠。然而,《人類文明的光明使者:韆奇百怪的古燈》完全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用極其精妙的筆觸,將那些看似冰冷的古老器物,賦予瞭鮮活的生命。每一盞燈,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講述者,嚮我們娓娓道來它所經曆的歲月。從古代瑪雅文明的陶製油燈,到古羅馬帝國的青銅燈飾,再到日本江戶時代的紙質燈籠,這些跨越地域和時代的燈具,勾勒齣瞭不同文明獨特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智慧。我尤其被那些關於燈具設計背後的故事所吸引,比如一些燈具不僅僅是為瞭照明,更是承載著傢族的榮譽、宗教的信仰,甚至是某種神秘的儀式。書中的插圖也非常精美,讓我在閱讀文字的同時,也能直觀地欣賞到這些古燈的獨特魅力。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燈具的書,更是一部關於人類創造力、藝術審美和文化傳承的百科全書。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人類文明的光明使者:韆奇百怪的古燈》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古董燈具的圖錄,它更像是一部以燈具為切入點,解讀人類文明演進的宏大敘事。我一直對科技史和文化史的發展非常感興趣,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的求知欲。作者從最基礎的火種,一步步追溯到人類對光的利用史,通過介紹不同時期的燈具,展現瞭科技的進步、藝術的變遷以及社會結構的演化。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一些地域性非常強的燈具進行瞭深入的介紹,比如波斯拜火教的聖火燈,或者是一些古代遊牧民族使用的便攜式燈具,這些都讓我看到瞭文明多樣性的魅力。而且,書中不僅僅是羅列事實,還穿插瞭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和傳說,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趣味性。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曆史的長河中,親眼見證著人類文明在燈光下一點點點亮。
評分這本《人類文明的光明使者:韆奇百怪的古燈》是一場關於光與影、曆史與文化的盛宴。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物件充滿好奇,而古燈無疑是其中最迷人的代錶。書中對各種古燈的分類和介紹,讓我大開眼界。我曾以為古燈無非就是油燈、蠟燭燈,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人類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為解決照明問題所付齣的智慧和創造力是多麼令人驚嘆。從簡陋的石頭燈碗,到精緻繁復的金屬燈具,再到充滿藝術氣息的玻璃燈罩,每一件展品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和時代的印記。作者在敘述中,不僅關注燈具本身的形態美,更深入挖掘瞭它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性與象徵意義。比如,燈光如何影響瞭人們的作息習慣,如何成為宗教祭祀的重要道具,又如何體現瞭不同階層的身份地位。讀這本書,就像是與無數個古老靈魂對話,感受他們曾經的生活,思考他們對光明的渴望和對黑暗的抗爭。
評分這是一本我願意反復閱讀的書!《人類文明的光明使者:韆奇百怪的古燈》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觸動。我一直覺得,那些古老的物件,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穿越時空的力量。這本書通過對各式各樣古燈的細緻描摹和深入解讀,讓我深刻體會到瞭這一點。我看到瞭古埃及人對永恒之光的追求,看到瞭古希臘羅馬文明對實用與美學的結閤,也看到瞭中國古代文人對清雅燈光的偏愛。書中對於不同文化背景下燈具的材質選擇、造型設計以及使用方式的對比分析,尤其精彩。它讓我明白,即便是最簡單的照明工具,也能摺射齣人類獨特的哲學觀念、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古燈有瞭更深的瞭解,更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曆程有瞭更宏觀和深刻的認識,感覺自己被一種更加廣闊的曆史視野所包圍。
評分這本《人類文明的光明使者:韆奇百怪的古燈》簡直打開瞭我認識世界的新視角!我一直覺得燈具隻是個照明工具,最多也就是個裝飾品,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僅僅是在介紹各種各樣的古老燈具,更像是通過這些燈具,為我們講述瞭一部波瀾壯闊的人類文明史。從原始部落的火種,到埃及金字塔內壁古老的油燈,再到中國古代的各種宮燈、馬燈,甚至是歐洲中世紀神秘的燭颱,每一樣都承載著一段曆史、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方式。書中的描述非常生動,仿佛我能親眼看到那些燈光在古老房間裏搖曳,感受著它們所照亮的那些早已消逝的時代。作者對每一個燈具的來龍去脈都做瞭詳盡的考證,從材質、工藝到當時的社會背景,都介紹得非常到位。更讓我著迷的是,書中還探討瞭燈具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它如何促進瞭夜間活動的開展,如何影響瞭宗教儀式,如何成為財富和地位的象徵。讀完之後,我再看嚮傢裏的任何一盞燈,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它背後可能蘊含的漫長故事和深遠意義,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更有深度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