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这本乐谱集对我这个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琴童家长来说,简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典型代表。它的理论深度嘛,说实话,我感觉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教学理念里。书里对于“如何科学地安排每日练习时间”、“如何针对性地解决某个技术难点”这类指导性内容几乎是只字未提,全靠学习者自己摸索。比如,对于拜厄阶段的那些基础练习,它只是机械地罗列了一堆,但没有给出任何循序渐进的难度提升路径或者针对性的讲解。我们都知道,技巧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但这本书就像是把一块巨大的技术海绵扔在你面前,让你自己去挤出知识。我倒是期望能看到一些关于手指独立性训练的详细分解动作指导,或者至少对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中那些标志性的难点(比如某些特殊的跨度和重音处理)能有哪怕一句专业的批注,结果完全没有,让人感觉它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曲目集合,缺少了灵魂的引导。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便携性几乎为零,你很难想象带着这本“砖头”去上课或者在不同地方练习。更重要的是,它缺乏与现代学习资源的整合能力。在这个数字时代,许多优秀的教程都会提供配套的音频示范或者在线视频教程,帮助学习者校准自己的听觉和节奏感。而这本厚重的实体书,完完全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你看不见、听不到演奏者是如何处理那些高难度的跑动和快速的音型转换的。对于需要即时反馈的学习者来说,缺乏这种多媒体辅助,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我花了这么大的篇幅去研究这些古典练习,最终还是不得不去网上搜索相关的演奏视频来模仿和理解那些抽象的五线谱指示。所以,对于追求高效和多元化学习体验的现代学习者来说,这套书的价值更多停留在收藏层面,而非日常精进。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简直是对钢琴学习者的一种折磨!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那密密麻麻、毫无章法的字体和五线谱给震撼到了。感觉像是有人把不同时期的印刷品随便糊在一起,完全没有现代出版物应有的清晰度和美观度。尤其是在进行到一些快速音阶或者复杂的琶音练习时,谱面上的音符简直像是挤在一起的沙丁鱼罐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根本无法专注于手指的准确性。更别提有些页面的裁切似乎都有点问题,感觉随时都有可能掉页。对于初学者来说,光是辨认清楚这些音符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更别提去体会和理解乐曲的音乐性了。如果真的想把技术练好,我宁愿自己找一些设计精良的教材来辅助,这套书与其说是教程,不如说是“视力挑战手册”。我建议出版社必须重新考虑一下用户体验,难道出版物的好坏就只看内容量不看呈现方式吗?这对学习者来说,真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评分我买这套书纯粹是冲着“经典”两个字来的,但实际体验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过时”与“脱节”。现在的钢琴教学越来越注重音乐表现力和情感的融入,但翻开这本厚厚的乐谱,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那个只谈论机械性练习的年代。练习曲本身当然是宝贵的财富,但现代的教学法已经发展出了很多更具启发性的辅助材料。例如,书中对踏板的运用几乎没有提及,这在演奏浪漫主义作品时是致命的缺陷。而且,我注意到一些标记,比如指法提示,看起来非常陈旧,有些甚至与现代钢琴制造的标准不完全契合,导致我的孩子在尝试时反而觉得别扭。对于追求全面发展的现代钢琴学生而言,如果仅仅依赖这种“大而全”但缺乏细致指导的资料,很可能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养成一些不良的演奏习惯。它更像是历史文物,而不是实用的教学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分量感”确实挺足,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但这种重量感更多来自于纸张的厚度和装订的粗糙,而非知识的密度。我最不能忍受的是它对曲目之间的过渡处理得极其生硬。哈农、拜厄到莫什科夫斯基,这本应是一个技术体系的进阶过程,但在书中它们就像是三个互不关联的板块被强行拼凑在一起。学习者在完成了枯燥的指法训练后,突然间就要面对难度跳跃极大的练习曲,中间缺失了必要的桥梁性材料。这种断裂感非常容易打击学习者的积极性。一套优秀的教材应该像一条平缓的河流,引导学习者自然而然地提升;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湍急的瀑布,让人措手不及,甚至有跌落的风险。我宁愿花双倍的钱去买三本分册,每一本都有针对性的解析和循序渐进的难度安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