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张斌话规则
定价:35.00元
作者:张斌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21175312
字数:235000
页码:1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规则不仅是字里行间,规则隐在每一个历史瞬间。
规则不仅是尺度方圆,规则无时无刻不在创造可能。
有可能才精彩,有可能才传奇。
体育很精彩,规则很传奇。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解读规则的书,而是一本大视角诠释规则的变迁对于运动的发展产生的推动和影响的轻松有趣的读物。张斌用充满个人魅力的语言讲述了奥运项目的起源、变迁、重大事件与传奇人物,营造出一种寓教于乐的轻松气氛,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内容提要
《张斌话规则》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时推出的一档奥运节目,并且次用主持人的名字为节目冠名,可以说《张斌话规则》既是为伦敦奥运会而生的,也是针对张斌个人主持风格精心打造的。节目尝试用全新的角度诠释看似枯燥的规则,涵盖了伦敦奥运会比赛项目,揭示出正是规则的改变推动了运动项目的发展。节目中,主持人张斌用充满个人魅力的语言讲述了奥运项目的起源、变迁、重大事件与传奇人物,营造出一种寓教于乐的轻松气氛,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张斌话规则》一书并不是简单的电视节目解说词集合,而是在原稿的基础上重新改写的,有些内容电视节目中没有,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作者介绍
张斌,生于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供职二十年,赶上了中国电视体育发展好的时代,实现了学生时代做一名体育记者的理想,因为追逐大赛得以奔赴世界各地。误打误撞在制作节目的同时在屏幕上抛头露面,用宝贵的表达机会,与观众分享对于体育的认知,乐此不疲。
文摘
序言
我接触过不少关于规则、流程梳理方面的书籍,但大多要么过于理论化,堆砌了大量的学术术语,读起来像是在啃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要么就是过于口语化,虽然易懂,但在关键节点的严谨性上又有所欠缺。这本书在叙事风格上找到了一个极其微妙的平衡点。作者似乎有一种天生的能力,能够把那些本来晦涩难懂的、需要反复揣摩才能领会的概念,用一种非常接地气但又不失专业深度的语言表达出来。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解了某个复杂流程中的“灰色地带”处理方法,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假设情景,引导读者去思考背后的逻辑链条,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判断体系。这种教学方式,比起直接灌输知识,更像是在培养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系统的思维训练,而不是简单地记忆了一堆规则条文。
评分从整体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非常耐得住推敲,适合反复研读。它不像那些流行的畅销书,读一遍就仿佛被榨干了所有信息量,很快就会被新的热点替代。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具有很强的“时间免疫力”。我尝试着跳过一些章节,直接去查阅后半部分关于前瞻性策略的内容,发现即便是跳跃式阅读,也能很快理解其逻辑所在,因为前面对基础的夯实已经足够牢固。更重要的是,每一次重读,我都会有新的收获。第一次读,我关注的是“是什么”和“怎么做”;第二次读,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而第三次翻阅时,我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对书中所述的规则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尝试将其核心思想迁移到我目前正在处理的、与书中内容看似不相关的其他领域。这种引导读者从“学习者”向“思考者”转变的能力,才是优秀专业书籍的终极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初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犯嘀咕的。封面设计走的是一种非常简洁的风格,黑白灰的配色为主,标题字体采用了粗犷的衬线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严肃、甚至有点过时的感觉。我原本期待的是那种充满活力的、能一下子抓住眼球的设计,毕竟现在市面上的技术类书籍为了吸引年轻读者,大多都会用一些更现代的排版和色彩。然而,当我翻开内页后,这种顾虑立刻就消散了。纸张的质感非常出色,摸上去有一定的厚度,墨迹印刷得非常清晰,连最小的脚注和图表边缘都没有出现模糊或者渗透的现象。这说明出版社在装帧材料的选择上是下足了功夫的,这对于一本需要经常翻阅和查阅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尤其欣赏它在目录和索引部分的排版处理,信息层级划分得非常明确,即便是查找一个很具体的章节,也能迅速定位。这种看似保守的设计背后,其实是一种对内容尊重和对实用性优先的考量,摆脱了那些华而不实的视觉陷阱,让人更专注于文本本身,这点很对我的胃口。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惊喜,是它在“实战案例”的应用深度上。很多号称是实战指导的书籍,给出的案例往往是经过高度提纯和简化的“理想模型”,读完后总觉得脱离实际操作的复杂性。然而,这位作者似乎是从一线实战中汲取了大量的素材。在分析某个规则的适用性时,他不仅仅展示了“正确”的执行路径,还详细描述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非预期事件”——比如跨部门沟通的壁垒、技术系统兼容性的冲突,甚至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对当前决策的影响。这些细节的描摹,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代入感。我能清晰地想象出在真实的办公环境中,当规则遇到现实的阻力时,应该如何灵活应对,而不是机械地搬运书本上的理论。这种对“真实世界摩擦力”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实践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螺旋上升”。它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知识点罗列出来,而是建立了一个清晰的、层层递进的知识框架。初期的章节着重于建立基础概念和宏观视角,它们像是打地基一样,确保你对整个领域的图景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然后,随着阅读的深入,每一个新的章节都会在前一个章节的基础上,引入更复杂、更细致的变量和例外情况。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它有效避免了初学者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产生的畏难情绪。当你感觉自己快要被细节淹没的时候,书本会适时地提供一个总结性的回顾,将散落的知识点重新串联回主干上。这种步步为营的编排,让我始终保持着对阅读进度的掌控感,读起来非常顺畅,几乎没有出现“读不下去”的卡壳现象,这一点对于需要长期研读的专业书籍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