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 | ||
| 定价 | 69.00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7/12/11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汤国安,杨昕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030338969 | |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丛书: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版)》是作者在总结多年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并分析总结了上一版教材的应用情况及ArcGIS软件新特点的基础上编写成。书中主要介绍ArcGIS的应用基础、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以及地学分析实例。内容括ArcGIS简介、ArcGIS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GIS空间分析导论、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水文分析、空间分析建模,以及综合分析练习。此外,本书还配备具有典型性意义的实例分析及大量的随书练习资料,并在光盘中辅以相应数据,以便于参考练习。
《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丛书: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版)》强调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与易读性的结合,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测绘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规划管理等部门的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前言
章 导论
1.1 地理信息系统
1.1.1 基本概念
1.1.2 GIS系统构成
1.1.3 GIS功能与应用
1.1.4 GIS技术与发展
1.2 GIS空间分析
1.2.1 空间分析
1.2.2 基于GIS的空间分析
1.2.3 常用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比较
1.3 ArcGIS 概述
1.3.1 ArcGIS 体系结构
1.3.2 ArcGIS 软件特色
1.3.3 ArcGIS 空间分析
章 ArcGIS应用基础
2.1 ArcMap基础
2.1.1 ArcMap的窗口组成
2.1.2 新地图文档创建
2.1.3 数据层的加载
2.1.4 数据层的基本操作
2.1.5 数据层的保存
2.1.6 数据框的添加
2.1.7 要素的选择与转出
2.1.8 利用属性制作统计图表
2.2 ArcCatalog应用基础
2.2.1 ArcCatalog基础操作
2.2.2 目录内容浏览
2.2.3 数据搜索
2.2.4 地图与图层操作
2.2.5 地理数据输出
2.3 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框架
2.3.1 地理处理框架的基本介绍
2.3.2 ArcToolbox应用基础
2.3.3 ArcToolbox内容简介
第3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
3.1 Shapefile文件创建
3.1.1 创建Shapefile和dBASE表
3.1.2 添加和删除属性项
3.2 地理数据库创建
3.2.1 地理数据库概述
3.2.2 地理数据库建立的一般过程
3.2.3 创建一个新的地理数据库
3.2.4 建立数据库中的基本组成项
3.2.5 向地理数据库加载数据
3.2.6 进一步定义数据库
3.3 数据编辑
3.3.1 图形编辑
3.3.2 属性编辑
3.4 实例与练习
3.4.1 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
3.4.2 某市区几何网络的建立
第4章 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
4.1 投影变换
4.1.1 定义投影
4.1.2 投影变换
4.1.3 数据变换
4.2 数据格式转换
4.2.1 数据结构转换
4.2.2 数据格式转换
4.3 数据处理
4.3.1 数据裁切
4.3.2 数据拼接
4.3.3 数据提取
4.4 练习:数据更新变换
4.4.1 背景
4.4.2 目的
4.4.3 要求
4.4.4 数据
4.4.5 操作步骤
第5章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5.1 数据符号化
5.1.1 矢量数据符号化
5.1.2 栅格数据符号化
5.2 专题地图编制
5.2.1 布局设计
5.2.2 制图数据操作
5.2.3 地图标注
5.2.4 地图整饰
5.2.5 地图输出
5.3 实例与练习--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制作
第6章 GIS空间分析导论
6.1 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
6.1.1 栅格数据模型
6.1.2 矢量数据模型
6.1.3 矢量-栅格数据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6.1.4 其他数据模型
6.2 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6.2.1 栅格数据分析的模式
6.2.2 矢量数据分析方法
6.2.3 空间统计分析与内插
6.2.4 三维空间分析
6.3 ArcGIS 空间分析模块和功能
第7章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7.1 缓冲区分析
7.1.1 基本概念
7.1.2 缓冲区的建立
7.2 叠置分析
7.2.1 图层擦除(Erase)
7.2.2 标识叠加(Identity)
7.2.3 相交操作(Intersect)
7.2.4 交集取反(Symmetrical Difference)
7.2.5 图层联合(Union)
7.2.6 修正更新(Update)
7.3 网络分析
7.3.1 网络的组成
7.3.2 网络分析工具
7.3.3 传输网络分析(Netork Analyst)
7.3.4 效应网络分析(utility netork analysis)
7.4 追踪分析
7.4.1 追踪分析的相关概念 <
这本书简直是ArcGIS入门者的福音!从最基础的界面操作到数据加载、图层管理,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细致入微,配以清晰的截图,即使是完全没有接触过GIS的小白也能快速上手。我尤其喜欢它讲解坐标系和投影时那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不再是枯燥的概念堆砌,而是通过实际操作,让你真正理解不同投影方式对地图显示的影响。书里关于空间数据类型的区分也十分到位,shp、geodatabase、raster等等,不再是傻傻分不清,而是能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来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更别提它在符号系统和注记表达上的讲解了,让原本死板的数据变得生动形象,一张张漂亮地图的绘制过程跃然纸上,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这本书让我觉得,ArcGIS的学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在于找到对的学习方法和优质的学习资源,而这本书无疑就是那把开启GIS大门的金钥匙。
评分这本书在讲解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时,展现出了非常高的专业度和前瞻性。它对“密度分析”的阐述让我眼前一亮,不仅介绍了核密度和点密度等基本方法,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搜索半径和单位,以及如何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特别是在“地形分析”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坡度、坡向、高程等重要地形因子的计算和应用,让我理解了GIS在环境评估、水土保持等领域的巨大潜力。书中的案例分析都非常有深度,不仅仅是教你操作,更重要的是引导你思考如何将这些分析工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利用地形分析来优化城市规划。这种引导思考的模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软件操作,更是在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吸引人,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耐心指导。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从最基本的需求出发,引导读者一步步去探索ArcGIS的功能。例如,在讲解“空间查询”时,作者并没有直接介绍SQL语句,而是从最直观的“按属性选择”和“按位置选择”开始,再慢慢过渡到更复杂的空间关系查询,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强大的空间查询技巧。书中对于数据可视化的讲解也十分精彩,从基础的颜色填充、符号大小变化,到高级的渐变色、分级符号,每一个选项的调整都能看到地图的实时变化,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让我受益匪浅。而且,书中提供的练习数据也非常丰富,足够我进行反复练习和探索,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实操性。
评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和结构的逻辑性。从ArcGIS的安装和基本界面介绍,到地理空间数据的创建、编辑和管理,再到各种空间分析工具的应用,层层递进,内容安排得非常合理。我特别欣赏它在数据转换和处理方面的讲解,例如如何进行坐标系转换、数据格式转换,以及如何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这本书都给出了清晰的解决方案。另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GIS的进阶应用,比如模型构建和自动化脚本的编写,这为我进一步深入学习ArcGIS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ArcGIS入门和进阶书籍,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用户,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本书的亮点在于它对空间分析的深入浅出讲解,尤其在“叠加分析”这一章节,我彻底打通了任督二脉!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几种叠加工具(union, intersect, erase, identity),更重要的是详细阐述了每种工具的原理、适用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例如处理不同数据类型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通过参数设置来优化分析结果。书中的案例也都非常贴合实际需求,比如如何利用缓冲区分析进行选址,如何通过网络分析规划最优路线,这些都让我对GIS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操作,发现每个环节都非常顺畅,遇到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解答。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做”,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这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