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9787122152145 化学工业出版社 (韩)李昌镐

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9787122152145 化学工业出版社 (韩)李昌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李昌镐 著
图书标签:
  • 围棋
  • 儿童围棋
  • 李昌镐
  • 围棋教材
  • 入门
  • 少儿
  • 韩国围棋
  • 棋谱
  • 益智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52145
商品编码:2954042983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
作者 (韩)李昌镐
定价 25.0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152145
出版日期 2013-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359Kg

   内容简介
本书是《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套书第三册。在前两册的基础之上,介绍了较高级的吃子方法及劫争、实战死活应用、中局的延伸下法等,进一步讲解布局、定式、大场、官子等的基本下法及应用,力求使儿童具备独立完成整盘棋局的能力。

   作者简介
“石佛”李昌镐,韩国职业围棋棋手,8岁拜师,11岁成为职业棋手,14岁获得个职业冠军,16岁获得个世界冠军,1990~1995年称雄韩国,1996~2006年开创世界围棋史上的“李昌镐时代”。

   目录
章 吃子
一滚打包收(滚包)
二、进阶门吃
夹·门吃
三、进阶枷吃
1.打 飞枷
2.两面枷吃 乌龟不出头
3.扳 飞枷
4.大枷
四、大头鬼(秤砣)
围棋小知识:《围棋十诀》我来解读(一)
小练习
第2章死活:实战演练
一、死
二、活
围棋小知识:《围棋十诀》我来解读(二)
三、劫杀和劫活
小练习
第3章 劫争
一、劫的价值
二、劫材很重要
三、初棋无劫
围棋小知识:棋手的等级——段位
小练习
第4章 布局:定式篇
一、星定式
1.星的挂法
2.小飞挂
二、三·三定式
1.肩冲挂变化
2.小飞挂变化
3.打飞挂变化
围棋小故事:曹丕和曹彰的传说
三、小目定式
1.小目的挂法
2.小飞挂变化
第5章 布局:三线、四线和大场
一、三线和四线
1.三线:实地线
2.四线:外势线
3.三四线搭配,效果好
4.疏密适当
围棋小故事:“小霸王”孙策的棋谱
二、大场
1.什么事大场
2.开拓自己疆域的大场
3.破坏和限制对方势力的大场
4.巩固自己并(或)威胁对方的大场
围棋小知识:本因坊
小练习
第6章 布局:布局类型与形势判断
一、布局类型
1.二连星布局
2.三连星和四连星布局
3.对角型布局
二、形势判断
围棋小知识:一代大师吴清源
第7章 中盘:分断
一、挤断
二、靠断
三、扳断
四、跨断
五、顶断
围棋小知识:陈毅元帅
小练习
第8章 官子:价值的计算
一、算大小——出入计算法
1.有出有入:两边目数都有变
2.又出没入:只有一方目数有变的情况
二、算价值——要加倍
1.双后手官子——正常算就好
2.逆收——我要加倍算!
3.双先——可以按3倍来算!
围棋小故事:关云长刮骨疗毒
三、实战常见官子价值计算
1.双方先手官子
2.单方先手官子
3.双方后手官子
围棋小故事:王积薪仙师授艺
小练习
第9章 对杀技巧
一、缩对方的气
1.扑
2.挖
二、延长自己的气
1.长
2.断
3.接
三、眼位
1.有眼杀无眼
2.做成大眼
围棋小故事:耳赤之局
小练习
0章 手筋
一、“扳”的手筋
二、“立”的手筋
三、“跨”的手筋
四、“飞”的手筋
围棋小故事:橘中棋仙
小练习
1章 棋形
一、好形
二、愚形
三、造对方愚形的手段
1.刺
2.滚打包收
围棋小知识:“石佛”李昌镐

   编辑推荐
李昌镐儿童围棋课堂#是一套较好的儿童围棋入门读物,讲解了各种围棋技巧,并且本着循序渐近的原则,每册书在之前一册的基础上都有的难度提升。书中选取了很多难度适宜的练习题,并进行详细的解答。本书同时配有卡通插画和围棋故事,语言亲切、幽默,非常适合5~12岁的儿童阅读。

   文摘





   序言

超越棋盘的智慧:围棋与儿童成长的奇妙融合 围棋,这项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智慧游戏,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竞技范畴,成为一种能够深刻塑造儿童思维方式、培养品格的独特教育载体。它不仅仅是黑白子在纵横交错的棋盘上的博弈,更是一场关于策略、耐心、全局观和决策能力的深度探索。当围棋的魅力与儿童教育的精髓相结合,便能激发出无穷的能量,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宝贵的人生课题,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就坚实的基础。 围棋:儿童思维的“ gimnasio ” 对于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儿童而言,围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思维健身房”。它以一种游戏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锻炼着孩子们多种关键的认知能力。 逻辑推理与规划能力: 围棋每一步的落子都关乎未来的发展,需要孩子在落子前进行周密的思考和预判。他们需要分析当前棋局的形势,推测对手可能的应对,并规划出自己接下来的几步甚至十几步棋。这种“前瞻性思维”的训练,能够极大地提升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让他们学会从长远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他们会逐渐明白,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决定,都可能对最终的结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空间想象力与全局观: 棋盘的广阔空间是围棋的舞台,孩子需要在脑海中构建出棋子的位置关系,理解“空”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棋子的组合来包围和占领更多的地盘。这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围棋要求孩子具备“全局观”,不能仅仅盯着一两个局部战斗,而要时刻关注整个棋盘的态势,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制约。这种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转换,将帮助孩子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抓住关键,理清脉络,形成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专注力与记忆力: 一盘棋的胜负可能取决于微不足道的失误,这要求孩子们在对弈过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棋盘上不断变化的位置关系、对手的每一次落子,都需要他们细心观察和记忆。长此以往,围棋能够显著提升儿童的专注力,让他们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也更能沉下心来。同时,记忆力也得到了锻炼,他们需要记住自己已经下过的棋,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或机会。 决策能力与风险评估: 在围棋的世界里,每一个选择都伴随着潜在的风险与收益。孩子需要学会权衡利弊,评估不同落子的价值,并做出最优的决策。有时,他们需要冒险出奇制胜,有时则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种在不确定环境中做出决策的训练,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冷静地分析情况,更果断地做出选择。 围棋:品格塑造的“熔炉” 除了智力上的启迪,围棋更是一座能够熔炼儿童品格的熔炉,在黑白之间,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品质。 耐心与毅力: 围棋棋局往往漫长而复杂,一盘棋的胜负可能需要数小时的思考和博弈。在漫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保持耐心,不因暂时的不利局面而气馁,也不因短暂的优势而骄傲自满。他们学会了如何坚持到底,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重新振作。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他们未来面对人生挑战时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尊重与礼仪: 围棋是一种讲究礼仪的运动。在对弈之前,棋手之间会行礼,在对弈过程中,要尊重对手,不迟疑、不打扰。棋局结束后,无论胜负,都要向对手表示感谢。这种规范化的互动,能够帮助孩子们从小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他们会学会如何与人平等相处,如何在竞争中保持风度。 独立思考与自我反思: 围棋的魅力在于,它很少有绝对的“正确答案”。每一步棋都有其合理性,但也可能存在更好的选择。这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当棋局失利时,他们需要学会自我反思,分析自己的失误所在,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他人或抱怨运气。这种反思的能力,是他们自我成长的重要驱动力。 抗挫折能力与情绪管理: 围棋的胜负往往是明确的,失败是常有的经历。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孩子们在围棋中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不因一时的失利而崩溃,而是从中总结经验,调整心态,准备下一次的挑战。这种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将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更能承受压力,更能从逆境中崛起。 合作与团队精神(在某些围棋活动和教学中体现): 尽管围棋本身是个人对弈,但在围棋课堂和团队活动中,孩子们会通过观摩、讨论、复盘等形式,与同伴交流学习,分享彼此的思路,共同进步。这种集体性的学习体验,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明白,集体的智慧往往能带来更丰硕的成果。 围棋教育的价值:面向未来的综合素养 在信息爆炸、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单靠知识的灌输已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围棋教育所培养的独立思考、逻辑分析、全局观、抗挫折能力、耐心与毅力等综合素养,恰恰是未来人才所必备的核心竞争力。 适应变化的能力: 围棋棋局瞬息万变,需要孩子不断地根据新的情况调整策略。这种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更灵活地适应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环境。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围棋训练的全局观和逻辑推理能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石。孩子们将能够更有效地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到关键环节,并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创新思维的萌芽: 围棋中不乏出奇制胜的妙手,这鼓励孩子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在扎实的逻辑基础上,他们能够激发出更具创造性的想法。 健全人格的塑造: 围棋所强调的规则意识、尊重对手、诚实守信等品质,是构建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棋盘上的磨砺,将让他们在人格层面更加成熟、坚韧和有责任感。 结语 围棋,这项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智慧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独特而有效的成长平台。它不仅仅是教授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一种品格的磨砺。当孩子们沉浸在黑白世界的乐趣中,他们正在不知不觉地构建着自己的智慧宫殿,塑造着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围棋教育,是送给孩子一份珍贵的礼物,它将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播下智慧的种子,收获坚韧的品格,最终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排版和视觉效果来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相当扎实和沉稳的,完全没有那种为了迎合低龄读者而搞得花里胡哨的感觉。用料上乘的书纸,让黑白棋子的线条和棋盘的格线都显得格外清晰锐利,这对于需要精确辨识棋形的游戏来说至关重要。我注意到,某些关键的“手筋”或者“定式”所在页,似乎采用了特殊的加粗或者不同的背景色块来凸显,这无疑是对学习者的友好提示,避免在快速翻阅时错过重点。此外,书中对围棋历史或者文化背景的穿插介绍似乎也把握得恰到好处,没有喧宾夺主,只是作为一种点缀,偶尔提起一下古代棋手的故事,或者某个著名对局的背景,能让整个学习过程不那么枯燥,添上了一层人文色彩。我希望这些文化片段,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他们明白围棋不仅仅是技术博弈,更是一种东方智慧的体现。

评分

作为家长,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练习”和“反馈”机制的设计。一本好的教材,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讲解,更需要有供孩子动手实践的平台。我仔细查看了书中的习题部分,它们是否具有足够的区分度和梯度?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送分题,还是需要停下来冥思苦想几分钟的“小谜题”?我更倾向于后者,那种需要反复思考、甚至需要用笔在草稿纸上模拟推演的题目,才能真正锻炼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果书中附带了标准答案,那么答案的解析是否详尽?是直接给出一个“正确”的着法,还是会对比分析其他几种可能的着法,并解释为何其他着法不如选定的那一步?这种深入的解析,对于家长辅导孩子或者孩子自我修正错误至关重要。如果这本书能在这方面做得足够细致,那么它的实用价值将大大提升,不再是一本只能看不能动的参考书。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学习蓝图”,而非仅仅是一本“知识手册”。它似乎在告诉学习者:“围棋的世界是这样构成的,现在我为你铺好了探索的第一条路。”这种构建感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死活题”基础部分的引入方式,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杀棋或做活的技巧,而是从最基础的“两口气”、“三口气”的局面开始,让孩子通过最直观的计数和形状变化,建立起对棋子生存空间的最初概念。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哲学,是避免“拔苗助长”的关键。而且,如果这本书能兼顾到不同学习进度的孩子,比如在每一章的末尾设置“优秀者挑战”的难题,同时为基础薄弱者提供“巩固练习”的简化版,那就更能体现出它作为一本经典教材的包容性。总而言之,它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套致力于打下坚实根基,而非追求速成的、值得信赖的入门指南。

评分

初次翻阅,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匠心,能明显感受到编著者在设计教学路径上的深思熟虑。它不像市面上某些快餐式的围棋读物,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禁入点”或“打吃”的图解,而是似乎花了大篇幅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气”的概念是如何解释的,这是很多新手,包括我自己在内,一开始就容易混淆的地方。如果它能通过生动的比喻——比如把气想象成棋子的“呼吸”,或者把提子过程描绘成一场“资源争夺战”——来深入浅出地阐述,那无疑是成功的。更进一步说,优秀的围棋教材应该能够引导孩子学会“看穿”下一步,而不只是简单地“应付”当前这一手。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培养孩子预判能力和全局观的素材,希望这本书的编排能在某个章节中,巧妙地融入一些关于“大局观”的初步培养方法,哪怕只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布局练习来实现。毕竟,围棋的魅力就在于其无限的可能性,如果能早早在这本书里感受到这种宏大的空间感,那将是巨大的收获。

评分

这本围棋启蒙书,光看名字就透着一股专业的劲儿,虽然我买它的时候,是冲着“儿童”这两个字去的,希望能给自家那活泼好动的“小不点”找点能静下心来的事儿做。坦白说,我这人对手边的棋盘研究得不深,对那些复杂的术语和历史渊源大多是走马观花。但我最看重的,是它能不能真正把高深的围棋理论,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和图形展现出来。我期待看到的是,书中那些看似简单的黑白子排列背后,蕴含着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逻辑,能让孩子从最基础的提子、做活,慢慢过渡到对“目”和“势”的初步感知。如果能配上足够清晰、对比度高的彩色图例,甚至是用一些小故事来串联那些枯燥的对弈规则,那就太棒了。毕竟,对于初学者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书本本身显得过于刻板和严肃,那再好的内容也只能束之高阁,沦为装饰品了。我希望它能像一个耐心十足的私教,手把手地带着孩子,一步步拆解棋盘上的奥秘,而不是直接丢下一大堆复杂的棋谱让孩子望而却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