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1世纪中国象棋布局(第三辑)
定价:25.00元
作者:梁文斌,张志强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0962030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1世纪中国象棋布局(第3辑)》收集了2008-2011年全国所有大型比赛的十五种主流布局,如为广大棋迷熟知的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挺3卒、五七炮对屏风马进7卒、中炮急冲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等。每种布局均以时间为序,独立成章,较为详尽地向读者展示其演变过程。换言之,也就是问世、否定、蛰伏、修正的发展轨迹。对每种布局演变过程中的历史背景、棋手风格、临枰心态都采用了同步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力争让广大象棋爱好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感其言、如临其境。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中炮进三兵对屏风马挺3卒
节 2009年大棋圣赛新变例
第二节 首届茅山宝华山杯冠军赛新变例
第三节 2009年全国个人赛新变例
第四节 2011年珠晖杯大师赛新变例
第五节 2011年广西大地杯新变例
第六节 2011年象甲联赛新变例
第七节 第2届全国智运会新变例
第八节 其他比赛新变例
第二章 五七炮对屏风马进7卒
节 2009年大棋圣赛新变例
第二节 2009年第六届全国一级棋士赛新变例
第三节 2010年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新变例
第三章 中炮急冲中兵对屏风马平炮兑车
节 2009年全国首届智运会新变例
第二节 其他比赛新变例
第四章 中炮过河车高左炮对屏风马左马盘河
节 1届世界锦标赛和2009年凤岗镇季度公开赛新变例
第二节 2009年广东高校精英赛和广东省赛新变例
第五章 中炮过河车其他类对屏风马
节 2009年大棋圣赛新变例
第二节 首届茅山宝华山杯冠军赛新变例
第三节 2010年全国冠军赛新变例
第四节 2011年象甲联赛新变例
第五节 2011年首届重庆黔江杯全国冠军争霸赛新变例
第六章 中炮直车七路马对屏风马单双炮过河
节 2010年象甲联赛和2010年全国个人赛新变例
第二节 2010年6届亚锦赛新变例
第三节 第3届淮阴韩信杯国际名人赛新变例
第七章 中炮直横车对屏风马两头蛇
节 第3届杨官璘杯和2008年环渤精英赛新变例
第二节 2008年全国个人赛和第3届杨官璘杯新变例
第三节 深圳福永广东高校对抗赛和2009年亚洲室內运动会选拔赛新变例
第四节 2009年全国团体赛和蔡伦竹海杯精英赛新变例
第五节 第2届全国智力运动会新变例
第八章顺炮
节 2011年象甲联赛新变例
第二节 其他比赛新变例
第九章 仙人指路
节 2010年大庚园杯冠军赛新变例
第二节 第工6届亚运会选拔赛和2010年象甲联赛新变例
第三节 2010年伊泰杯精英赛和象甲联赛新变例
第四节 2010年后肖杯大师赛新变例
第五节 2011年广西大地杯新变例
第六节 2011年象甲联赛新变例
第十章 飞相局
节 第3届句容杯冠军赛和7届迎春杯公开赛新变例
第二节 2011年象甲联赛新变例
第十一章 其他布局
节 起马局
第二节 中炮直车对反宫马
第三节 中炮横车七路马对屏风马
第四节 仕角炮对叠炮
第五节 中炮对左三步虎
作者介绍
梁文斌,1945年生于辽宁安东,后移居吉林辽源。1977年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第3名,被国家体委授予首批象棋大师称号。1990年退出一线战场后,任火车头队教练,带领该队获得两届全国男子团体赛冠军、一届全国女子团体赛冠军以及一届全国男子个人赛冠军,有七名队员晋升为象棋大师或特级大师,被棋界誉为“教练”。退休后转向培养少年棋手,早开展网上全国远程电脑视频教学。象棋大师曹岩磊、刘欢等人均是现届网班学生。由于长期担任教练,对象棋理论,尤其是布局理论的研究颇有造诣,是多家象棋杂志的专栏作者,其前卫深邃的论点得到众多读者好评。
张志强,1973年生于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新闻系毕业。与特级大师王嘉良合作出版了《中国象棋大师之路自学丛书》,与特级大师王嘉良、赵国荣、陶汉明合作出版了《东北三虎》。1999年在黑龙江省第五届期刊文章编辑奖评选中,编辑的文章《云破风起满泰州》荣获一等奖。现任当代体育杂志社棋艺编辑部主任。
文摘
序言
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竟然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在这本书上!《21世纪中国象棋布局(第三辑)》这个书名听起来多么响亮,多么具有吸引力,我满怀期待地翻开它,希望能在布局的理论和实战应用上得到一些新的启发,尤其是在当前层出不穷的新型战术和人工智能分析的背景下。然而,实际内容却让我大跌眼镜。书里充斥着大量陈旧的、在高手对弈中早已被证明效率低下或者完全无效的布局变招,很多所谓的“新颖变化”实际上只是对几十年前老谱的拙劣重新包装。作者似乎沉浸在自己建立的狭隘理论体系中,完全脱离了当代中国象棋的实际发展趋势。举例来说,对于当今主流的仙人类布局,书中给出的应对方案保守得令人发指,甚至有些是直接的失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棋力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可能因为接触了错误的观念而有所倒退。如果这本书是写给完全的初学者,或许还能勉强算作是“入门”,但对于有一定基础,希望冲击更高段位的棋友而言,这简直是一场灾难性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本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棋谱集锦,而非21世纪的布局精粹。强烈建议那些追求进步的棋手避开此书,把时间花在研究顶尖棋手的实战录像或者更具前瞻性的专业分析资料上。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逻辑连贯性”和“体系构建”感到非常困惑。布局理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严密的逻辑链条,即从一个开局选择出发,如何根据对手的不同应对,逐步推导出最优的后续子力调动和中局策略。然而,翻阅《21世纪中国象棋布局(第三辑)》时,我发现它更像是一堆零散的、缺乏内在联系的棋局片段的堆砌。章节之间的过渡生硬,很多布局的介绍突然中断,没有清晰地阐述其背后的战略意图或关键转折点。例如,在介绍完某个中炮进三兵的变例后,下一页可能直接跳到某个冷门的士角炮应对,两者之间没有搭建任何桥梁,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这使得读者在学习时,只能死记硬背一个个孤立的招法,而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布局思维框架”。一个好的布局书籍,应该引导读者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走,而不是简单地告诉读者“这样走”。这本书显然未能做到这一点,它提供了大量“是什么”,却几乎缺失了对“为什么”的深度剖析,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挫败感和碎片化。
评分这本书的实战指导价值,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至少对于我这种习惯于在实战中检验理论的棋手来说是如此。很多布局分析停留在理论推演的“象牙塔”阶段,过于理想化,只展示了双方都走出“最佳着法”的情况下会如何发展。然而,真实的对局充满了试探、失误和心理博弈,这正是现代象棋布局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人机交互”和“心理战术”的层面。本书对如何处理复杂局面下的“次优选择”着墨甚少,更没有探讨在时间压力下,如何快速找到一个合理的着法,而不是最优着法。例如,当对手走出一些非主流但极具干扰性的招法时,书中的应对方案往往是“请参考XX布局的另一变例”,这种推诿式的处理,无疑是对实战困境的逃避。真正的21世纪布局研究,必须整合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盲区的覆盖,这本书里完全没有体现出这种与时俱进的视野,读起来感觉像是在阅读一本已经过时的工具书,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质量,坦率地说,完全配不上其“专业棋谱”的定位。当我拿到《21世纪中国象棋布局(第三辑)》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纸张的手感,那种廉价的印刷质感让人联想到八十年代的盗版书籍,墨迹的清晰度和匀称度都堪忧,有些关键的棋形图示,由于印刷模糊,走子方向甚至需要反复揣摩才能确定,这在对弈推演中是致命的缺陷,极大地干扰了阅读的流畅性。更别提其中的图例标注系统,混乱不堪,一会儿用阿拉伯数字,一会儿又莫名其妙地跳到中文序号,作者或编者似乎完全没有遵循任何统一的排版规范。我不得不准备好自己的棋盘和棋子,同步在实物上进行验证,否则单凭书中的图示,根本无法建立起准确的局面认知。对于一本号称聚焦前沿布局的专业书籍来说,这种对基础呈现质量的漠视,无疑显示了出版方在质量控制上的严重疏忽,这比内容本身的问题还要令人恼火,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心情。
评分从市场定位的角度来看,《21世纪中国象棋布局(第三辑)》的定价与其提供的知识密度和质量严重不匹配。考虑到市面上已经有大量由顶尖大师撰写、经过AI深度验证的电子书和在线课程,一本纸质书要卖到这个价位,其内容必须是独一无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新。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抛开其陈旧的观点不谈,其信息量也十分稀疏。许多重要的变例只进行了三五步的简单展示,然后就草草收场,留下了大量的问号。我可以从网络上免费找到比这更详尽、更准确的局部分析。如果出版方不能提供真正具有深度、能够引领下一轮布局潮流的独家研究成果,那么仅仅依靠一个响亮的系列名称来吸引读者,最终只会收获失望。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快速赶工的出版项目,而非对中国象棋布局学精益求精的研究成果,性价比低到令人咋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