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证悟:我的陈氏太极拳
定价:30.00元
售价:18.9元,便宜11.1元,折扣63
作者:王勇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0437925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部分
1.意念的作用??//?3
2.双手的气感??//?5
3.养生练拳的要领??//?7
4.练拳的目标??//?9
5.练习太极拳的时间??//?12
6.我的陈氏太极拳架??//?14
7.呼吸??//?17
8.意念??//?19
9.气沉丹田??//?23
10.马步??//?25
11.膝盖的保护??//?27
12.腰椎与颈椎病人可以练习太极拳??//?30
13.怎样练出感觉??//?32
第二部分?前12招招式详解
1.预备势??//?37
2.起势??//?40
3.金刚捣碓??//?59
4.懒扎衣??//?87
5.伏虎式??//?99
6.抱虎推山??//?104
7.托钓式??//?109
8.降魔式??//?114
9.洗髓??//?119
10.六封四闭??//?122
11.单鞭??//?125
12.金刚捣碓??//?139
13.其他招式??//?145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不是线性地罗列招式,而是采用了一种螺旋上升的讲述方式。初读时,你可能只会觉得它讲述了陈氏拳法的某些特定阶段的体悟,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作者不断地在引入新的维度去反观和审视之前的内容。我特别喜欢他探讨“从有形到无形”的过渡部分。在详细拆解了套路结构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开始探讨如何在套路之外保持那份“活劲”。这种由具象到抽象、由术到道的转变,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内家功底和开阔的思维格局。书中对于“劲路”的描述,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不是机械的路线图,而是关于能量流动的艺术表达。对于那些只停留在模仿外形的练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剂强心针,它提醒我们,太极拳的生命力在于内在的转换与持续的精进,而非外表的相似。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就给我一种非常扎实、深入骨髓的感觉。作者娓娓道来,仿佛不是在讲述一套拳法,而是在追溯一段生命历程。他没有急于展示那些华丽的招式或速成的秘诀,而是将笔触聚焦在“心法”的构建上。我尤其欣赏他对“内劲”与“意念”之间微妙关系的阐述,那种将身体视为一个整体、与自然气场相互呼应的描述,极富画面感和哲理深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关于“松沉”与“蓄发”的段落。作者的语言风格沉稳而富有韵律,像太极推手一般,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千钧之力。他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辩证融入到拳理的讲解中,使得整本书的层次感瞬间拔高,不再是单纯的武术教程,而更像是一部关于身心合一的修行指南。对于那些真正想探究太极拳深层奥秘的习练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超越表象,直抵核心。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挑战性的,但绝对是值得的。作者的文字风格非常凝练,几乎没有多余的赘述,每一个句子都像经过千锤百炼的精钢。这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否则很容易错过那些转瞬即逝的“点睛之笔”。我注意到,作者在讨论功法进阶时,大量引用了师承体系中的口诀和心法,但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简单地堆砌这些古老的术语,而是用现代的、清晰的语言对这些晦涩的教诲进行了深度解码。尤其是在讲解如何处理“蓄发相济”时的瞬间反应力上,作者的描述充满了动态的美感,读起来仿佛能听到骨骼和筋膜在微调时发出的无声指令。这本书不仅是写给拳友看的,它更像是一篇关于如何通过身体训练来提升生命觉察力的深度论文。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蕴含的宽广的胸襟和人文关怀。它超越了传统武术圈子常见的“门户之见”,以一种非常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谈论“习武的意义”。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陈氏太极拳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对抗或击倒谁,而是为了更好地与自我和世界相处。他将练习中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重心转移,都上升到了对生命的体悟层面。书中关于“慢练”的价值论述尤其打动我——慢下来,不是为了浪费时间,而是为了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倾听”自己内部的反馈,去修正那些潜意识中的错误用力。这种将武术提升到生命哲学高度的笔触,让这本书的份量远超一本技术手册。它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持续的动力和深远的慰藉,让你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个可以安放身心、不断打磨自我的精神道场。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武学精神的忠诚与敬畏。他不像市面上许多武术书籍那样,为了迎合大众的速成心理而简化、甚至歪曲了传统精髓。相反,作者以近乎虔诚的态度,记录了自己多年来在陈氏体系中摸爬滚打的真实体验,包括那些走过的弯路、遇到的困惑,以及最终豁然开朗的瞬间。书中对“老架一路”中那些看似简单却极难做到的细节的剖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他用了很多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力学概念,比如将缠丝劲比作搓麻绳,将引进落空比作接住一个易碎的瓷器,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却又不失专业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过来人”的视角,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功夫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文字间流淌着一股朴素而强大的力量,让人忍不住想放下手机,立刻去趟馆里练一套,去验证书中所言的每一个微妙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