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水洗的欲望:中国式情爱心理
定价:28.00元
作者:孔维民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8017374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一部中国版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部可以与著作《性心理学》一起放在枕边的日常读物,讲演场场火爆,数万大学生持续热捧;见地犀利透彻,招招实用。
内容提要
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男女气质是什么?中国人情爱心理的文化制约点是什么?中国人情爱的集体无意识是什么……男人和女人的贵与贱、美与丑、好与坏的判断标准在哪里?“咱俩”谈恋爱与搞对象时做了哪些面子活又动用了哪些潜规则……
保留讲堂上的灵动风趣,摈弃一般心理学教材的呆板叙述,旁征博引古往今来中国式情爱的真实范例与精彩论调,深挖中国式情爱关键词,道破中国式情爱密码,中国人的情爱命穴一个不漏,一一点中。
吹糠见米,入木三分,中国本土特色,读来酣畅淋漓。
目录
浪漫、性与中国文化
什么是浪漫?
“发乎情,止乎礼”
潘绥铭的性爱观及“初级生活圈”理论
海边拾贝:拣个浪漫
池莉:缘与分的分离—不谈爱情
羞耻感性文化与性张力概念
“铲平习惯” “坏人推论”:专管他人床上事
女性法则
漂亮者生存
当代心理学家关于女性自我身体意象的研究
美女容貌:平均美与过分美的争论
中国式情爱中的女人法则
女孩子是花蕾
女性的矜持心理
温柔:女人的天然味道
女人撒娇与“发嗲”
女人的“嗔责”
“痴”“傻”与受虐意识
新美女主义的新鲜与刺激
美女也有自己的阿喀里斯之踵
中国式情爱中的男人法则
身材高大、强壮的吸引力
至关重要的身体细节
权力、地位和性感的关系
男性硬汉气质的基础:强悍与积极
中国男子汉的亚类特点
中国男子常见“坏毛病”扫描
意淫:中国男性在爱情心理上的文化特征
美女投怀:中国男子的固执春梦
成熟男人的情爱哲学
中国式“谈恋爱”与“搞对象”
“生庚八字”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门当户对”还是“异性相吸”
中国人的调情行为
调情:态度与行为方式
中西方建立亲密关系的对比与分析
王婆、马泊六与男女之间的风情流转
鲜花插在牛粪上与自古好汉无好妻
传统中国男人性放纵的三种形式:、妻妾成群、狎童
“君子之交淡如水”与性爱中的“不分彼此的亲密”
谈恋爱的“谈”:中、西方亲密的语言形式比较
搞对象的“搞”:中、西方亲密的行为媒介比较
情感沟通及吵闹、打架的处理
男女情感需要以及沟通方式上的性别差异
中国式失恋、中国式离婚的心理分析
后记
作者介绍
孔维民,1963年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基础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出版有《心理咨询与治疗新论》《情感心理学新论》《东西方领导行为的对比》等多部著作,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多种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实
文摘
序言
我刚拿到这本《水洗的欲望:中国式情爱心理》的时候,内心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略带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这个书名本身就足够吸引人,它暗示着一种深入骨髓的探讨,一种对“中国式”情感模式的独特解码。而忐忑,则是因为“情爱心理”这个话题本身就极其复杂和敏感,再加上“中国式”的限定,我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或者流于浅薄的八卦。 然而,翻开扉页,看到作者的名字和序言,我的疑虑便消散了大半。我了解到作者在相关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并且他的写作风格向来是以严谨又不失趣味著称。我尤其好奇的是,他将如何处理“欲望”这个似乎与传统道德观有些冲突的概念,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下,这种“欲望”是被压抑、被扭曲,还是以一种更加委婉、更加艺术化的形式存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被忽视、被忽略的情感暗流。 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在情爱关系中的心理特征的描写,或许还会触及家庭、社会环境对个体情感需求的影响。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或者启发我们以更健康、更成熟的心态去面对情感中的挑战,那就再好不过了。总之,这本书给我一种“有料”的感觉,让我觉得它能够提供的不止是理论,更是对我们真实生活的一种映照和指引。
评分《水洗的欲望:中国式情爱心理》这个名字,怎么说呢,它像是一个古老的咒语,又像是一则现代的广告,把我和“情爱”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还有“中国式”这个独特的文化标签,巧妙地绑在了一起。我之所以被它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中国式”情爱心理的模糊认知。 在成长过程中,我接触到的关于情感的教育,很多时候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甚至是矛盾的。一方面,我们被教导要含蓄、要内敛,压抑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我们又被各种影视作品和社交媒体所轰炸,充斥着各种激烈的、直白的爱恋表达。这种反差让我常常感到困惑:到底什么才是“中国式”的情爱?它是否意味着一种更加含蓄、更加注重“感觉”的表达方式?还是在表面平静之下,涌动着难以言说的暗流? 这本书的书名,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窥见了探索这些困惑的可能性。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冷静而深刻的笔触,去解剖那些隐藏在日常互动中的情感信号,去解析中国人在表达爱、接受爱、维系爱时,那些独特的心理机制。或许,书中会讲述一些我从未注意到的,关于眼神、关于沉默、关于细节的情感传递方式。又或许,它会深入探讨家庭传统、社会观念对个体情爱观的影响。 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获得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身边的人,以及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文化环境。它不仅仅是关于“情爱”,更是关于我们如何在这个社会中,以中国人的方式,去感受、去表达、去拥抱爱。
评分这本《水洗的欲望:中国式情爱心理》的书名,实在太有画面感了。一听到“水洗”,我脑海里立刻就联想到了温润、细腻,甚至是带点洁癖的处理方式。而“欲望”这个词,又带着原始的冲动和复杂的情感。再加上“中国式”,就更加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知道在中国这个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欲望是如何被“水洗”的。 我一直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情感的表达,尤其是关于欲望的部分,有着非常独特和内敛的处理方式。不像西方文化那样直接奔放,我们似乎更喜欢含蓄、婉转,甚至是通过一些象征性的方式来传递情感。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立刻就猜测,作者一定是对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有着非常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具体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有时候会把爱说成是“喜欢”或者“缘分”?为什么在很多感情关系中,承诺和责任会比直接的激情更受重视?甚至,在一些非常私密的个人情感层面,我们是如何处理那些不被公开宣扬的“欲望”的?是压抑,还是转化?是巧妙地融入生活,还是默默地被时间冲淡? 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情爱心理到底呈现出怎样一种独特的面貌。它可能不是轰轰烈烈的,也不是简单直白的,而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有层次的体验。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也希望能理解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的中国式情感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真的很有意思,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水洗的欲望:中国式情爱心理》——光是这个名字,就充满了诗意又带着几分神秘的探索感。我平时就对人文社科类,尤其是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作品很感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拿下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和序言,就已经让我对作者的思路和想要探讨的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水洗”这个词,总给人一种净化、涤荡的感觉,而“欲望”又是人类最本真、最难以捉摸的情感之一。将两者结合,再冠以“中国式”的地域和文化限定,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始想象,作者究竟会如何剖析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人们是如何理解、压抑、表达,甚至升华自己的欲望的?是会从历史的长河中挖掘古代文人的风花雪月,还是会触及当下社会中,现代人面对情感困惑时的真实写照?我期待书中能有细致的案例分析,能够贴近生活,让我们读者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获得一些关于情感和人生的启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情爱”的书,更可能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一本关于“文化”的书。
评分《水洗的欲望:中国式情爱心理》这个书名,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文学表达,它既有古典的意境,又有现代的洞察。它让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欲望”,在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水洗”后,会变成一种更加温和、更加内敛,甚至带有某种仪式感的表达。 我个人一直对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我总觉得,在那些含蓄的诗句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情感力量,一种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而这本书的书名,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这种“中国式”情感的探索欲望。 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将“欲望”这个相对赤裸的词汇,与“水洗”这个带有净化意味的动作结合起来,并在“中国式”的语境下进行解读。我设想,书中或许会探讨一些古代文人在情爱中的克制与表达,比如,他们是如何在礼教的约束下,仍然保留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又或者,是如何将内心炽热的情感,转化为意境深远的诗篇。 我也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历史的范畴,去分析当下中国社会中,人们在情爱关系中的心理状态。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那些根植于传统文化中的情感模式,又是如何与现代的价值观发生碰撞与融合的?它是否会揭示出一些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关于爱与被爱、关于亲密与疏离的中国式心理密码?这本书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关于中国情感文化的深度旅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