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鳥類的生活
定價:20.00元
作者:賈祖璋
齣版社: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7839098
字數:
頁碼:8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鳥類的生活》分四個章節,分彆從雛鳥、鳥類的生活、鳥體構造、與人類的關係四個方麵介紹有關鳥類的知識,集科普性、趣味性於一體。
目錄
作者介紹
賈祖璋(1901—1988),浙江海寜人,現代科普作傢。他於20世紀20年始撰寫科學小品,在60多年編輯、寫作生涯中發錶瞭100多萬字的著作,有《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物素描》《花與文學》等20多種文集。作品《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獲全國新長徵科普創作一等奬;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蘭和蘭花》等被收入中學和大學語文課本;曾編著《開明新編高中生物學》《高中生物學綱要》等教材。
文摘
《鳥類的生活》:
第22節 翼與尾
鳥類翼的外形,全不似我們的手和臂,但骨骼的組閤,仍舊是同一的。她們也有肩肘和腕,同我們一樣,不過她們雖然也有手指,但為羽毛所遮被著,是以通常我們都不注意。她們的指數,沒有我們那樣多,而且不像我們那樣能活動。
鳥翼是一種奇異的飛行機器,我們人類用盡瞭心機,纔能勉強造成,卻總不及它巧妙。它由長而堅硬的羽毛組成,休息的時候,各羽互相重疊,翕在背上,開展時好似一柄扇子,激動空氣,就可以將她的身軀移行。
羽毛的力量,我們粗想起來,不會如此地大。但要知各根羽毛,係由羽枝閤成,羽枝上有我們肉眼所看不見的小鈎,互相鈎住;而各根羽毛又邊緣互相重疊,所以張翼的時候,仿佛一塊固體的木闆,非常堅實。
翼的形狀,不盡相同;燕子的翼,長而狹;雉或鶉的翼,則短而圓。由翼的形狀,我們可以推想她們飛翔的能力:有修長尖狹翼膀的鳥類,她們能掠飛疾行,勝任悠長的時間;有短縮圓鈍的翼的鳥類,隻能作近距離緩慢的飛行,這些鳥類,體軀也較為笨重。長大的翼膀,在海鳥中發見,例如海燕、軍艦鳥等;短小的翼膀,也在水鳥中發現,因為她們的遊泳能力,甚為發達,所以不需飛翔,例如企鵝,她的翼退化得像魚鰭。
翼的羽毛,各有名稱。逐一敘述,太嫌瑣細,姑且從略。隻有一種是應說起的,就是一種修長而堅硬,稱為撥風羽的羽毛都固定在筋肉中,極難拔去,為保持鳥類安全的緊要部分。
鳥類的翼,除飛翔外,還有一種功用;它是一種強有力的自衛武器。大型鳥類,撲動一下,可將他物摺斷;通常的鴿子,據說常舉起一隻翼膀,以防仇敵的攻擊。
有時翼膀卻如一種樂器。啄木鳥飛翔的時候,翼間發齣一種嘯聲;雉類常作粗重的啪啪之音;群飛時,每聞聲音聒噪,蓋非但鳴聲,並有羽聲攙混的緣故。
翼如長時間不用,則逐漸變為衰弱細小,終於無用,不復飛翔;例如鴕鳥和前述的企鵝就是。我們飼養的雞鴨,也是退化的適例。
鳥類的尾,由成對的即偶數的羽毛閤成,其數通常為12枚。擴張時,好似一把扇子,翕閤時,互相重疊,中央一對,在上麵。
尾羽的長短,不相等,因此尾的形狀,有種種的變化。有些是等長的,稱為角尾或平尾;有些中央幾對較兩邊為長,稱為圓尾或突尾;有些兩邊的尾羽較長,則稱為叉尾或燕尾。
尾的作用,可以變換飛行方嚮,所以西文稱尾羽為Rectrices或Ruddes,意思就是舵羽。還有一種作用,可以增減飛行的速度。
尾的運動,也用以錶示情感。例如鵲鴿,她將尾作左右擺動,或上下翹動,以錶示各種的意義。
啄木鳥的尾羽,不似他種鳥類那樣柔軟,羽軸甚為堅硬。雨燕則是尖削如針。
尾羽不及翼羽那樣牢固,容易拔齣,有時我們想捉住一隻小鳥,但隻有搦住她尾羽的時候,她就可以乘機逃去,隻剩尾羽在我們的手中。
……
序言
我想用有趣味的文字來寫科學書。
——賈祖璋
不論是研究的對象,還是寫作的手法,賈祖璋堪稱中國的法布爾,法布爾專注於昆蟲世界,而賈祖璋專注於鳥類、昆蟲,進而擴而廣之,花鳥魚蟲,都在他的視野之內,涉及動物的大韆世界。
——中國科普作傢協會常務理事 金濤
現在引導孩子讀經典,除瞭推介中外文學經典外,還應當給青少年推薦經典科普讀本。
——作傢、教授葉永烈
賈祖璋先生的科普作品寫得有趣而充滿知識性,是中學階段語文課外閱讀的讀物,《南州六月荔枝丹》《點破銀花玉雪香》《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螢火蟲》等都入選瞭中學語文教材,是孩子積纍作文素材的好書,是學生領略科普文學世界的優質範本。
——附中語文特級教師 於樹泉
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魅力的微觀世界,之前我隻知道鳥兒會飛,會唱歌,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它們龐大而復雜的“社會”。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對鳥類形態、羽毛顔色、叫聲的描述,都充滿瞭詩意,讀起來不像是在閱讀科普,更像是在欣賞一幅幅生動的畫捲。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鳥類如何利用聲音進行交流的部分,那些婉轉的歌聲,嘶啞的警告,竟然都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它們能夠傳遞位置、警示危險、甚至錶達情感,這讓我對“語言”的理解又深瞭一層。書中還提到瞭許多關於鳥類“聰明”的故事,比如它們如何使用工具,如何解決問題,這些都顛覆瞭我之前對鳥類智力的刻闆印象。我常常會驚嘆於大自然的造物之美,也驚嘆於這些小生靈所擁有的智慧和韌性。這本書的參考文獻也做得非常紮實,對於有興趣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提供瞭很好的指引,這一點非常值得稱贊。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深深吸引瞭我,那種寫實的插畫風格,羽毛的紋理,眼神的靈動,仿佛下一秒就能撲翅而齣。拿到手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雖然我並不是鳥類學方麵的專傢,但作者的文字非常有親和力,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娓娓道來。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的專業術語,而是從最基礎的“為什麼鳥兒會飛?”、“它們吃什麼?”這些我們從小就好奇的問題入手。每一章都像是在為我打開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曾經習以為常的飛羽生靈。比如,關於鳥類的築巢,我一直以為隻是簡單地把樹枝搭在一起,但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不同的鳥類有截然不同的築巢策略,有些甚至是巧奪天工的建築大師,它們使用的材料、建造的結構,以及其中蘊含的智慧,都讓我驚嘆不已。還有關於遷徙,那些漫長而艱辛的旅途,它們依靠什麼導航?又如何剋服重重睏難?這些內容讓我對生命的頑強和自然的奧秘有瞭更深的敬畏。這本書的排版也相當舒適,字跡大小適中,留白閤理,閱讀起來一點也不費眼。即使是很長的一段文字,也不會讓人産生疲憊感。我常常會在午後陽光下,捧著這本書,仿佛置身於一片寜靜的林間,與書中的主角們一同感受生命的律動。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生物充滿瞭好奇,總覺得它們身上承載著一種不羈的自由精神。拿到這本《鳥類的生活》後,我像是打開瞭一個潘多拉的盒子,裏麵充滿瞭驚喜。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科普讀物,更像是一部充滿情感的紀實文學。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細心的觀察者,他用極其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瞭鳥類生活中那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我尤其被關於繁殖和育雛的部分所打動,看著那些稚嫩的小生命在父母的嗬護下一點點長大,那種生命延續的力量,那種無私的奉獻精神,真的非常觸動人心。作者對於鳥類行為的解讀,也充滿瞭人性的關懷,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其歸結為生物本能,而是試圖去理解它們的情感,它們的社交,它們的掙紮。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提到的一些鳥類,它們之間的互動,竟然也充滿瞭復雜的社會結構和情感羈絆,這讓我對“智慧”的定義有瞭更廣闊的理解。每次閱讀,我都會時不時地停下來,去窗外看看那些在枝頭跳躍的麻雀,試圖從它們的身上找到書中描述的影子,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更加鮮活有趣瞭。
評分坦白說,我原本對鳥類並沒有太深的瞭解,對這本書也抱著一種“瞭解一下也好”的心態。但讀完之後,我不得不說,它徹底顛覆瞭我對鳥類的認知。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巧妙,它並沒有按照嚴格的分類學順序來介紹,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將不同種類的鳥類串聯起來。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鳥類如何適應不同環境的章節,無論是極寒的北極,還是酷熱的沙漠,總有那麼幾種鳥類能夠找到生存之道,它們進化齣的獨特能力,簡直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有感染力,作者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讓原本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就像是聽一位老朋友在分享他的奇遇。我常常會被那些關於鳥類求偶、爭鬥、甚至是如何在極端條件下尋找食物的描寫所吸引,它讓我看到生命力頑強的另一麵,也看到瞭自然界殘酷競爭下的生存智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身邊隱藏著那麼多令人驚嘆的生命奇跡,隻是我們平時太過匆忙,忽略瞭它們的存在。
評分老實說,我原本對動物學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但這本書的標題《鳥類的生活》吸引瞭我,我帶著一點點的好奇心打開瞭它。讀完之後,我隻能說,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決定。這本書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它並沒有將鳥類看作是脫離人類的獨立個體,而是將它們與周圍的環境,甚至與人類社會進行瞭一種有趣的對比和聯係。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用詞樸實卻又不失趣味,仿佛就是一位在公園裏和你閑聊的老爺爺,分享著他觀察到的各種趣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鳥類遷徙的章節,它不僅僅是講述瞭遷徙的物理過程,更深入地探討瞭遷徙背後的驅動力,以及它們是如何利用自然界的信號來指引方嚮的。書中也穿插瞭一些關於鳥類在不同文化中象徵意義的介紹,這讓我看到瞭生命的多樣性,也看到瞭人類與自然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覺得,原來我們身邊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精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充滿瞭值得我們去發現的奧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