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

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庆港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慰安妇
  • 历史
  • 影像
  • 中国
  • 日本
  • 战争
  • 女性
  • 性暴力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暂无
ISBN:9787517901471
商品编码:2956519534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

定价:39.00元

作者:陈庆港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179014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
历时10多年采访和拍摄,
40多位老人的口述经历;
用口述还原历史以事实本来面目,这既是对历史本身的尊重,更是为了提醒后来者,不要忘却曾经的创伤,不要让历史的悲剧再度重演。捍卫历史真相,就是捍卫和平!
——血性中华儿女必读之书!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作者历时十多年,采访和拍摄了40多位老人的纪实文学作品,还原了70多年前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记忆,再现了她们当年被迫成为日军慰安妇的惨痛经历,以及她们因为那段经历而遭改变了的人生。
这几十位老人,其实也是日军侵华期间所有慰安妇的一个缩影,她们的苦难,实际上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慰安妇代表的,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苦难血泪的一页,那段历史是留在每一个中国人记忆深处的一道伤痕。

目录


【序言】真诚面对历史,真实拥有未来
【前言】在时间与时间之间
【章】乌牙峒少女
【第2章】假坟
【第3章】漂亮的姑娘
【第4章】一次失败的逃亡
【第5章】那大慰安所
【第6章】鬼子的孩子
【第7章】阿黄
【第8章】16岁、17岁、18岁……
【第9章】“战地后勤服务队”
【0章】什号村
【1章】四月初二的早上
【2章】打破沉默的人
【3章】蔡爱花和亚初姑娘
【4章】新盈慰安所
【5章】冷风苦雨中的爱情
【6章】家住湘潭
【7章】被扔在河边的女人
【8章】十五岁的新娘
【9章】嫁到黑石窑的高银娥
【第20章】河东炮台里的噩梦
【第21章】石碌慰安所
【第22章】天一黑都变成了野兽
【第23章】关于母亲的记忆
【第24章】“因为我漂亮,他们没有杀我”
【第25章】姐姐
【第26章】“军中乐园”
【第27章】羊泉村往事
【第28章】尹玉林的秘密
【第29章】不该出生的人
【第30章】“1号”
【第31章】她把一切都埋进了坟墓

作者介绍


陈庆港 生于1966年6月,江苏连云港市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毕业,曾供职于《青年时报》等媒体,现为《浙江日报》记者。曾出版有《十四家——中国农民生存报告》、《真相》、《丽嘉则拉》、《冈底斯遗书》等多部作品。

文摘







序言



《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 引言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其中总有一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等待着被挖掘,被唤醒。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二十世纪那场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了战火纷飞的正面战场,还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暗流在涌动,触及人类灵魂最深处的伤痛。《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正是这样一本试图穿透历史迷雾,以影像为证,探寻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更是一种挖掘、一种还原,一种对被剥夺尊严的女性的深切祭奠,以及对历史真相的执着追寻。 本书的核心价值与内容概述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影像史料的珍贵性与独特性。作者耗费了大量心血,在全球各地搜集、整理、考证了大量尘封已久的、与二战日军在中国设立的“慰安所”及被强制征召的“慰安妇”相关的影像资料。这些影像,绝大多数是首次公之于众,弥足珍贵。它们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叙述,而是鲜活的历史碎片,以直观、震撼的方式,呈现了日军侵华战争期间,部分中国女性所遭受的非人待遇。 本书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的梳理与“慰安所”的设立 在正式展现影像之前,本书会细致地梳理二战期间日军在中国大陆的侵略历史,重点阐述日军为何以及如何在中国设立“慰安所”。这一部分将引述相关的历史文献、学术研究,以及当事人的回忆录(若有),为读者构建一个宏观的历史语境。我们将探讨日军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慰安所”在中国不同地区,如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设立的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慰安妇”现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整个侵华战争紧密相连,是战争机器的延伸和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影像中的“慰安妇”——身份、处境与伤痕 本书的主体,将围绕搜集到的影像资料展开。这些影像可能包括: “慰安所”的环境影像: 展现“慰安所”的建筑格局、内部陈设,以及日军士兵在“慰安所”周边的活动场景。这些影像虽不直接描绘受害女性,但能烘托出当时相对封闭、压抑的环境,暗示着其特殊的功能。 被拍摄的女性影像: 这是本书最核心,也最具冲击力的部分。这些影像可能由日军士兵、军官,甚至是某些摄影师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拍摄。它们可能呈现出女性在“慰安所”中的不同状态: 被奴役的状态: 拍摄的女性可能身着象征性的服装,或者在特定的场所,如集结点、站立在“慰安所”门口,被动地被摄入镜头。这些影像往往透露出她们的无奈、恐惧,甚至是被剥夺了基本尊严的眼神。 在“慰安所”中的日常生活片段: 极少数的影像可能捕捉到一些看似“正常”的日常瞬间,但这背后隐藏的是被禁锢的自由,是被剥夺的自我。例如,在院子里休息的女性,或者在室内进行某种活动的场景。这些影像,反而更能引发观者的深思,她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可能的“慰安妇”证人留下的影像: 若有幸搜集到部分年长的“慰安妇”幸存者在晚年接受访谈或参与纪念活动时的影像,这些将是极为宝贵的见证。她们的面容、表情,以及她们站立的姿态,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是对过去苦难的无声控诉。 日军士兵与“慰安妇”的互动影像(如有): 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但一旦出现,将是极为敏感且重要的史料。这些影像可能展现出日军士兵在“慰安所”中的活动,以及与被征召女性的有限互动。本书会以极其审慎的态度来解读这些影像,避免任何可能加剧二次伤害的解读,而是力求还原事实,揭示权力关系和人性扭曲。 在呈现这些影像的同时,本书会附上详尽的史料考证与解读。每一张图片,都将力求追溯其拍摄时间、地点、拍摄者,以及可能的拍摄目的。作者会引用相关的日军内部资料、战后审判档案、历史学者的研究成果,来佐证影像的真实性,并对其进行客观、审慎的解读。 第三部分:苦难的叙事与幸存者的声音(若有相关资料) 虽然本书以影像为主,但作者深知,影像只是历史的片段,无法完全承载一个人的完整生命故事。因此,在影像的间隙,或者在图片的注释中,本书会穿插引用一些幸存的“慰安妇”幸存者(或其后代)的口述史料。这些声音,尽管经过岁月的磨砺,依然充满了力量,它们为冰冷的影像注入了情感的温度,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被剥夺的个体生命是如何承受与挣扎的。 我们将呈现她们的童年,她们被欺骗、被拐卖、被强迫的经历,她们在“慰安所”中的非人生活,她们的逃离与幸存,以及她们漫长而艰难的后半生。这些叙事,将聚焦于她们的个体经历,但同时也能折射出那个时代无数女性的共同命运。 第四部分:历史的反思与警示 在展示了令人心碎的影像和痛苦的叙事之后,本书的最后一章将回归历史的宏观视角,进行深刻的反思。 “慰安妇”问题的历史定位: 作者将探讨“慰安妇”问题在二战历史中的地位,它不仅仅是性暴力问题,更是战争罪行、人权侵犯,以及对女性尊严的系统性摧残。 历史真相的复杂性与传播的阻力: 本书也会触及历史真相的复杂性,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作者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为澄清历史事实,对抗历史虚无主义,以及为受害者争取应有的道歉和赔偿,贡献一份力量。 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和平的祈愿: 最终,本书的目的在于警示后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那些被影像记录下的悲惨遭遇,是对人类良知最深刻的拷问,也是对未来世代最沉重的警示。我们必须从中汲取教训,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本书的风格与特点 《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在写作风格上,力求客观、严谨、审慎。在处理敏感的影像资料时,作者始终秉持着对受害者的尊重,避免任何煽情或猎奇的叙述,而是力求以史料为基础,以求真务实为原则。 影像为证: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影像实录”的性质。每一段文字的支撑,都离不开背后详实的影像资料。 史料考证: 作者对每一张影像的考证都极为严谨,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人文关怀: 在冷峻的历史叙述中,始终贯穿着对受害女性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出作者对历史苦难的深刻体认。 警示作用: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揭示历史真相,唤醒公众意识,警示后人,远离战争,珍视和平。 结语 《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是一本沉重而又必须被阅读的书。它将带你深入历史的幽暗处,直面那些被掩盖的苦难,倾听那些被压抑的悲鸣。通过这些珍贵的影像,以及严谨的史料解读,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另一面,理解战争对个体生命造成的难以磨灭的创伤,并从中汲取力量,去反思过去,去守护当下,去祈愿未来。这本书,是对所有在战争中遭受不公待遇的女性的致敬,也是对历史真相的有力呐喊。

用户评价

评分

《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这个书名,如同一个深埋在历史尘埃中的定时炸弹,一旦触碰,便会引发内心的巨大震动。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不仅仅是那些被大书特书的战役和英雄事迹,更重要的是那些被忽略的个体命运,以及那些掩埋在宏大叙事之下的黑暗角落。慰安妇,这个词汇本身就凝聚了太多的苦难与抗争。《历史的深处》这几个字,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本书试图挖掘的深度与广度,而“影像实录”则预示着它将以一种更为直观、更具冲击力的方式,将那些被掩盖的真相呈现出来。我期待,通过书中可能包含的影像资料,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在战争的阴影下,无数女性的尊严是如何被无情践踏的,她们的生命又是如何被剥夺的。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一次对人性黑暗面的深刻审视。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直接而震撼,预示着一段沉重而深刻的阅读旅程。我一直对二战历史,尤其是那些被宏大叙事所掩盖的个体经历抱有浓厚兴趣。当看到《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这个名字时,我的内心就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敬畏、悲伤,以及一种强烈的探究欲。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对人性、对战争罪恶的深刻拷问。我期待它能以影像为载体,将那些被遗忘、被沉默的声音重新唤醒,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深处那些不忍触碰的真相。我想象着那些泛黄的照片,它们承载着无尽的痛苦与屈辱,也可能闪烁着不屈的微光。这本书的出现,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一种尊重。我准备好了,准备好去面对那些令人心碎的画面,去理解那些无法言说的悲伤,去铭记那些被历史辜负的女性。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朝圣,一次对人性的审视。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二战时期的各种历史事件都充满好奇,但往往聚焦于战役、政治博弈或是宏观战略层面。然而,我知道,在那场席卷全球的浩劫中,无数的个体生命被无情地碾压,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这个书名,就像一道刺破迷雾的闪电,直指那些被刻意回避或遮蔽的角落。我深知,慰安妇的经历,是战争中最残酷、最没有人性的罪行之一,它不仅是对女性身体的摧残,更是对人格的尊严的践踏。这本书以“影像实录”的方式呈现,我想象它一定承载着沉甸甸的史料,那些照片,或许是幸存者们在事后提供的,或许是当时日军内部留下的,无论来源如何,它们都将成为揭露罪证的有力武器。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方式,让我们直面这段屈辱的历史,理解那些女性所承受的苦难,并且认识到战争对个体造成的深远影响。这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的阅读,更是一次深刻的反思,一次对正义的追寻。

评分

当我第一次注意到《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这本书时,我被它直击人心的书名所吸引。我知道,慰安妇问题是二战中一个极其敏感且痛苦的议题,它代表了战争时期女性遭受的极端暴力和非人待遇。这本书的“影像实录”几个字,更是加深了我对它的关注。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文字的描述,而是会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将那个令人不忍回首的时代原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期待看到那些照片,它们或许会是模糊不清的,或许会是充满岁月痕迹的,但它们所承载的却是真实的故事,是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被战争摧残的证据。我相信,通过这些影像,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些女性所承受的痛苦、屈辱和绝望,也能从中体会到她们坚韧的生命力,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可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受害者尊严的还原,对真相的追索。

评分

当我偶然看到《历史的深处:二战日军中国慰安妇影像实录》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一种沉重但又必须面对的吸引力。对二战历史的了解,我常常停留在战役进程和政治决策层面,而那些在战争机器下被碾压的个体生命,尤其是女性的悲惨遭遇,往往被宏大的历史叙事所掩盖。这本书以“影像实录”的方式,直接切入了这个极其敏感且重要的领域。我深知,慰安妇问题的背后,是战争中最残酷、最卑劣的人性扭曲和罪恶。《历史的深处》几个字,仿佛在召唤我们去深入挖掘那些被岁月和人为因素所遮蔽的真相,而去直面那些令人心痛的个体经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真实的历史影像为凭证,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女性在极度压迫和痛苦中,所经历的真实生活,以及她们可能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还原,更是对那些被剥夺尊严的女性的一种无声的纪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