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定价:95.00元
作者: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63533343
字数:
页码:5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收集了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114篇,内容涉及宽带通信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通信安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数字内容处理技术六大类,对通信技术、通信安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安全等学科热点问题的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开展深入地学术交流和探讨。
《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可供通信、计算机、信息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智能电网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1 引言
本文首先介绍了某运营商GSM网络面临的困境和该运营商GSM技术向LTE技术演进的必要性。然后按照GSM 94个频点、GSM 70个频点+LTE 5 MHz和GSM 46个频点+LTE 10 MHz三种情况,从覆盖和容量两个方面分析了GSM技术向LTE技术演进对现有GSM网络的影响。该运营商在GSM900频段共有19 MHzX 2的带宽资源,文中提到的LTE技术为FDD LTE。
2 GSM技术向LTE技术演进的必要性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用户大量使用数据业务,某运营商的GSM网络数据业务出现爆炸式增长,数据业务资源占比接近50%,其产生的流量对GSM网络带来巨大冲击,大型城市热点区域的业务需求已经超过GSM网络的大承载能力。
GSM系统是采用上下行频率对称的窄带通信系统,基于电路交换方式,不适合承载数据业务。引入EGPRS后数据承载能力有提升,但仍与3G相差较远,在支持小数据包业务时效率更低。
由于EGPRS无下行功控,导致热点区域底噪抬升近3dB,增加了网络干扰,影响了网络质量。同时数据业务占比过大,导致语音业务使用半速率比例增加,降低了语音业务质量。
针对该运营商GSM网络面临的困境,除了通过资源配置策略调整、采用新技术等措施进一步提高GSM网络的承载能力外,更长远的解决方案则是在现有的GSM900频段部署LTE系统,以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率。
LTE下行链路采用正交频分复用多址(OFDMA)技术,上行链路采用单载波频分复用多址(SC-FDMA)技术,能够确保用户之间的正交性,降低了系统内干扰,提高了网络容量。LTE系统采用全IP扁平化结构,通过减少网元数量,大限度的降低端到端的时延。
……
序言
GSM技术向LTE技术演进分析
全业务城域传送目标网发展策略分析
锚节点稀疏的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定位算法
应用大倾角电调天线解决质量差掉话的研究
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CC)算法的图像加密技术的硬件设计
基于AHP和业务需求的TD-LTE时隙配比法TCAS分析
数据中心交流UPS的佳选择——高频机型UPS
从国际光网宽带发展看我国宽带发展未来和发展策略
联通南方公司在宽带中国战略下的发展能力及策略
一种长短信合并下发的方法
ML-XCHOKe:基于恶意度的改进XCHOKe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基于分散账期模式的电信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技术实现
基于多维特征分析的垃圾彩信监控方法研究
关于informix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的探究
通信设备嵌入式软件可靠性研究
一种基于Hadoop平台的海量Web数据挖掘系统研究与实现
基于AHP及灰色关联分析的3络攻击效果评估模型
分布式聚类算法的研究
综合视频安防动态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移动云计算的大规模上下文流处理框架研究
基于蚁群的启发式网络拓扑图布局算法
智能制造——提升企业新的竞争力
Arakawa A-E网格及其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的应用
密度聚类算法挖掘船舶航迹图谱的研究
Applicatioof Tenting Flexible Composites for Lamp Box Fabric,
双栈网络隧道机制安全性及攻击树建模分析
一种基于PKI的多域统一身份认证与授权方案
基于STK的卫星通信对抗视景仿真系统建模
The System Desigof Electronic Document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移动IPv6路由优化过程安全性分析与改进
基于可信第三方的安全可问责云存储方案
由雷达产品出图异常分析故障原因
基于压缩感知和稀疏编码的数字图像压缩编码
可视图构建复杂网络算法综述
智能管道——运营商的转型之道
基于协议的远程文件同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行业动态的爱好者,我一直期待能有一本集大成的著作,系统地梳理近年来的技术进展。《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愿望。它不是一篇简单的新闻报道合集,而是将众多学术成果进行归纳和提炼,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图谱。我惊喜地发现,许多我在不同场合零散接触到的技术概念,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系统性的阐述和深入的分析。 书中对于一些新兴技术的讨论,例如边缘计算在5G网络中的部署策略,以及量子通信的安全性研究,都给出了前瞻性的视角。这对于我理解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每篇论文的作者背景都相当强大,大多是来自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前中国在通信领域的最前沿水平,这无疑增加了本书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通往信息通信领域前沿知识的大门。当我翻开它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厚重的篇幅,这预示着里面蕴含着海量的信息和深刻的洞察。每一篇论文都像是一次精心的探索,作者们用严谨的逻辑和翔实的实验数据,勾勒出通信技术发展的脉络。从基础理论的突破,到应用层面的创新,本书几乎涵盖了当前通信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如6G)的探讨印象深刻。那些关于超高频通信、人工智能在网络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深度融合的设想,既充满了科幻般的想象力,又有着坚实的理论支撑。阅读这些内容,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通信世界,它将更加智能、高效,并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论文的结构清晰,图文并茂,即使是面对一些复杂的算法和模型,也能通过作者的细致讲解和生动比喻,逐渐理解其精髓。
评分翻阅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与创新的海洋。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解锁一个新的知识宝藏。它所汇集的论文,展现了中国通信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基础理论的探索到应用技术的革新,无不体现着作者们的才华与努力。我发现,书中对于一些前沿技术,例如5G的演进以及下一代无线通信的研究,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许多论文都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还触及到了技术对经济、社会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书中的排版设计也相当考究,清晰的章节划分和精美的图表,都让阅读体验更加愉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通信技术发展现状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我常常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领域的精髓,就必须深入其学术研究的腹地,而这本论文集正是一个绝佳的窗口。它以一种近乎“考古”的方式,让我得以一窥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上的智慧结晶。我非常欣赏作者们在论文中展现出的严谨治学态度,他们不仅提出了创新性的观点,还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和细致的实验验证来支撑自己的论断。 其中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的章节,特别引起了我的兴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障网络数据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而这些论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对策,让我对未来的网络安全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有些章节的技术性较强,但我能够感受到作者们努力让内容更易于理解的诚意,他们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实例来辅助说明,这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是了解一个行业最真实、最前沿的声音。《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就是这样一本充满价值的读物。它不像教科书那样系统讲解理论,而是聚焦于当下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我从中看到了许多令人兴奋的技术方向,比如利用人工智能优化网络资源分配,以及在物联网设备中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一群顶尖的通信科学家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他们分享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通信技术与社会发展融合的讨论,这让我意识到,技术不仅仅是冰冷的算法和设备,更是驱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书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通信领域最新动态的绝佳平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