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必修课(上)

摄影必修课(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山,史林平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入门
  • 技巧
  • 构图
  • 光影
  • 基础
  • 摄影教学
  • 摄影指南
  • 数码摄影
  • 摄影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世纪摆渡人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33882
商品编码:295721577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必修课(上)

定价:89.00元

作者:钟山、史林平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222338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摄影必修课》是一套为摄影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摄影教材,其中用大量的篇幅系统地讲解了学习摄影必须掌握的镜头、滤镜、三脚架、闪光灯、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景深、测光、曝光控制、画幅、主体与陪体、光影、色彩、构图、表现手法、画面布局等摄影基础知识,并结合实际图例深入解读了其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如何应用,同时还对风光、动物、人物、纪实这四大摄影题材的拍摄方法进行了综合讲述,目的是让读者对摄影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摄影。
照片解读是《摄影必修课》的一大特色,书中对大量照片进行了全面解读,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照片,好照片是如何拍摄出来的,这对于摄影爱好者开阔眼界,少走弯路,从根本上提升摄影水平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内容提要


《摄影必修课》是一套为摄影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摄影教材。本书为《摄影必修课》的上册,对镜头、滤镜、三脚架、闪光灯、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景深、测光、曝光控制、画幅、主体与陪体、光影、色彩、构图等摄影基础知识进行了详实、系统的梳理,并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的解读,清晰、透彻地讲解了这些知识点及其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如何运用等,目的是使读者对摄影以及相关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在拍摄过程中灵活、正确地应用,从而在摄影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本书内容丰富、详尽、实用,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可作为摄影爱好者从入门到精通的自学用书,也可作为摄影培训机构、大专院校、成人教育等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摄影的魅力
1.1 摄影的内容:万事万物
1.2 摄影的作用:表达情感
1.3 摄影的学习:循序渐进
1.4 摄影作品应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1.4.1 主题鲜明
1.4.2 主体突出
1.4.3 画面简洁
1.5 学摄影首先要学会欣赏作品
1.5.1 作品解读一:夜海
1.5.2 作品解读二:垂而不死——胡杨魂
1.5.3 作品解读三:春到赛里木湖
1.5.4 作品解读四:牵手
1.5.5 作品解读五:开心一刻
1.5.6 作品解读六:冬天的
1.5.7 作品解读七:猎豹
1.5.8 作品解读八:圣徒
1.5.9 作品解读九:塔吉克人

第2章
镜头及滤镜
2.1 镜头的使命
2.2 镜头的焦距
2.2.1 焦距的定义及作用
2.2.2 焦距与影像大小的关系
小贴士 什么是镜头视角
2.2.3 按焦距的长短分类镜头
2.3 广角镜头
2.3.1 广角镜头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3.2 鱼眼镜头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4 中焦镜头
2.4.1 认识中焦镜头
2.4.2 标准镜头
2.4.3 微距镜头
2.5 长焦镜头
小贴士 微距镜头上的1∶1、1∶2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2.6 定焦镜头与变焦镜头的优劣
2.6.1 定焦镜头
2.6.2 变焦镜头
小贴士 如何拍摄一张全景都清晰的照片
2.7 特殊镜头
2.7.1 防抖镜头
小贴士 是否可以“一镜走天下”
2.7.2 移轴镜头
2.7.3 折返镜头
小贴士 如何正确擦拭镜头
2.8 常见品牌镜头标识解读
小贴士 镜头上通用的字母标识
2.8.1 佳能镜头标识解读
2.8.2 尼康镜头标识解读
2.8.3 宾得镜头标识解读
2.8.4 适马镜头标识解读
2.8.5 腾龙镜头标识解读
2.8.6 图丽镜头标识解读
2.8.7 奥林巴斯/松下镜头标识解读
2.8.8 美能达/索尼镜头标识解读
2.9 常用滤镜
2.9.1 UV镜
2.9.2 偏振镜
2.9.3 中灰密度镜
2.9.4 渐变镜
2.10 好照片是这样诞生的
2.10.1 作品解读一:宏村的菜农
2.10.2 作品解读二:鱼眼的魅力——大学运动场纪实
小贴士 什么是眩光
小贴士 遮光罩的作用


第3章
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
3.1 光圈
3.1.1 光圈的概念及作用
3.1.2 光圈的表示方法
3.1.3 大光圈与小光圈对画面的影响
3.1.4 尽量使用佳光圈
画幅不同,佳光圈也不同
佳光圈能让被摄对象更清晰
3.1.5 光圈影响景深大小
景深的定义
影响景深的主要因素
小贴士 被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距离能影响景深吗
3.2 快门速度
3.2.1 快门速度的概念
3.2.2 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
3.2.3 快门速度的主要作用
3.2.4 安全快门速度
3.2.5 高速快门
小贴士 什么是高速连拍
3.2.6 慢门
慢门的两种拍摄方法
小贴士 什么是追随拍摄
适合慢门拍摄的题材
慢门拍摄的关键
小贴士 如何选择三脚架
小贴士 B门、T门的区别
3.2.7 高速、低速快门表现动体的形态大不同
小贴士 达到寿命的相机快门还能继续使用吗
3.3 感光度
3.3.1 感光度影响画质
3.3.2 提高感光度能提高快门速度
3.4 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三者之间具有互易关系
小贴士 数码相机存在互易率失效的情况吗
小贴士 决定光圈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5 好照片是这样诞生的
3.5.1 作品解读一:采花的小精灵
3.5.2 作品解读二:雨中郁金香
3.5.3 作品解读三:四只火烈鸟


第4章
对焦、测光与曝光控制
4.1 对焦模式
4.1.1 自动对焦(AF)
小贴士 自动对焦难以合焦时怎么办
4.1.2 手动对焦(MF)
4.2 常用测光模式
4.2.1 评价测光
4.2.2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4.2.3 局部测光
4.2.4 点测光
4.2.5 根据主体和明暗层次选择测光方式
4.3 常见曝光模式
4.3.1 程序自动模式
4.3.2 光圈优先模式
小贴士 大光圈、小光圈画面有哪些特点
4.3.3 快门优先模式
4.3.4 手动曝光模式
4.4 直方图
4.5 曝光补偿
4.5.1 正确理解曝光补偿
4.5.2 白加黑减——曝光补偿的原则
小贴士 什么是曝光EV值
4.5.3 曝光补偿受测光方式的影响
4.6 包围曝光


第5章
闪光灯的妙用
5.1 闪光灯的作用
小贴士 什么是闪光指数
5.2 闪光灯的种类
5.3 内置、外接闪光灯的区别
5.4 用闪光灯打造魅力画面
5.4.1 减小或加大画面的明暗反差
5.4.2 为人物添加眼神光
5.4.3 减弱被摄体阴影并改善画面色彩
5.4.4 调节色温拍摄富有韵味的画面
5.4.5 利用反射光线避免破坏现场氛围
小贴士 反光板及其作用
5.4.6 照亮镜头前的雨或雪使其更显轻盈
5.5 不适合用闪光灯拍摄的两种情况
5.6 如何防止人物出现“红眼”


第6章
画幅
6.1 相机的7种画幅形式
6.1.1 全画幅
小贴士 135相机(35mm相机)名称的由来
6.1.2 APS-C画幅
6.1.3 APS-H画幅
6.1.4 4/3画幅
6.1.5 CX画幅
6.1.6 中画幅
6.1.7 大画幅
小贴士 感光元件CCD与CMOS的优劣
6.2 画幅主要影响什么
6.2.1 影响画质
6.2.2 影响景深控制范围
6.2.3 影响机身体积
6.2.4 影响镜头的视角范围
小贴士 等效焦距及等效系数
小贴士 数码镜头
6.3 横画幅、竖画幅、正方形画幅
6.3.1 横画幅
6.3.2 竖画幅
6.3.3 正方形画幅
6.3.4 用画幅形式加强主体动势或画面气氛的表达


第7章
主体与陪体
7.1 主题依赖主体的表现,主体需要陪体的衬托
7.1.1 主题要有恰当的主体作为载体
7.1.2 陪体围绕主体来安排
陪体必须遵循的原则:不能喧宾夺主
隐藏对主题表达无益的陪体
前景、背景的取舍与其作用相关
陪体的间接表现
7.2 巧用点、线、面、体积突出主体
7.2.1 点——点亮整个画面
用色彩对比突出点
通过大光比强化亮点
利用虚实对比彰显点
利用差异体现点
7.2.2 线——明确的指向性
7.2.3 面——整理画面及增强形式感
7.2.4 体积——显现厚重感
7.3 好照片是这样诞生的
7.3.1 作品解读一:冬语
7.3.2 作品解读二:雪夜的二胡声
7.3.3 作品解读三:凝望
7.3.4 作品解读四:执着
7.3.5 作品解读五:月光下的现代舞


第8章
光影性格
8.1 摄影用光离不开的六大基本因素
8.1.1 光度
8.1.2 光色
8.1.3 光质
硬光
软光
阳光的光质特点
8.1.4 光比
光比的定义
如何计算光比
利用光比控制光影效果
8.1.5 光型
小贴士 相机的宽容度对照片的影响
主光
辅光
背景光
修饰光
轮廓光
模拟光
8.1.6 光位
顺光
侧光
前侧光
逆光
侧逆光
顶光
底光
8.2 影子随光而来
8.2.1 影子的形成
8.2.2 影子反映光的信息
8.2.3 影子的作用
参与构图
影响造型
净化画面
渲染气氛、表达情绪
8.3 好照片是这样诞生的
8.3.1 作品解读一:远山的呼唤
8.3.2 作品解读二:乡间
8.3.3 作品解读三:过界的游客
8.3.4 作品解读四:草原马群


第9章
五颜六色
9.1 三原色
9.2 色彩的三个属性
9.2.1 色相
9.2.2 饱和度
9.2.3 明度
9.3 色彩的三个属性相互影响
9.4 消色
9.5 色相环
9.5.1 色相环里的秘密
同一色系的颜色放在一起时和谐
90°以内的颜色放在一起时同样会显得和谐
180°两端的颜色对比效果强烈
9.5.2 对比色调与和谐色调
对比色调
小贴士 色彩的情感
和谐色调
对比色调与和谐色调的关系
9.6 色彩的作用
9.6.1 营造气氛
9.6.2 增强空间感
9.6.3 色调直抒情感
对比色调的情感传递
和谐色调的情感传递
9.7 如何用色彩成就主题
9.7.1 确立主色
9.7.2 明度、饱和度是表达情感的利器
9.8 物体颜色不是一成不变的
9.9 色温改变色彩
9.9.1 色温
9.9.2 白平衡
小贴士 RAW格式的优势在哪里
9.10 好照片是这样诞生的
9.10.1 作品解读一:经幡
9.10.2 作品解读二:雪野马厩
小贴士 什么是空气透视现象
9.10.3 作品解读三:雨后二月兰
9.10.4 作品解读四:卧佛寺的红墙


0章
构图形式
10.1 什么是构图
10.2 20种常见的构图形式
10.2.1 三分法构图
10.2.2 横线构图
10.2.3 斜线构图
10.2.4 对角线构图
10.2.5 曲线构图
10.2.6 平衡式构图
10.2.7 对称构图
10.2.8 三角形构图
10.2.9 框式构图
10.2.10 隧道式构图
10.2.11 十字形构图
10.2.12 垂直构图
10.2.13 散点构图
10.2.14 放射式构图
10.2.15 向心式构图
10.2.16 变化式构图
10.2.17 A字形构图
10.2.18 L形构图
10.2.19 C形构图
10.2.20 中心式构图
10.3 运用恰当的构图形式成就精彩画面
10.3.1 多角度取景
10.3.2 后期“再构图”——剪裁
10.4 构图形式灵活多变
10.4.1 几种构图形式的结合运用
10.4.2 将照片倒过来看
10.4.3 必要时打破常规
10.5 好照片是这样诞生的
10.5.1 作品解读一:雨·花
10.5.2 作品解读二:梦中白天鹅
10.5.3 作品解读三:“上香的女人”
10.5.4 作品解读四:风中的小白杨

作者介绍


钟山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北京雅趣摄影学院讲师,曾供职《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任编辑、记者,长期致力于摄影美学理论的梳理、研究,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摄影评论、摄影作品赏析、摄影人物访谈、新闻报道等文字逾百万。近年来出版了《构图决定一切》《摄影之魂——破解光影密码》(荣获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等摄影著作。

史林平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产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紫金城影像工作室艺术总监,搜狐数码频道特聘专家,北京中艺影像学校、北京雅趣摄影学院客座教授。2001年~2007年任《中国摄影家》杂志编辑、记者。近年来出版了《话说风光——图解风光摄影四大秘诀》《构图决定一切》《摄影师的眼力》《拍出好照片——数码相机设置与拍摄全方位解析》等摄影著作。

文摘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光影的叙事:捕捉瞬间的艺术与思维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而瞬间,则是它最忠实的信使。一本关于摄影的读物,常常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由光影构筑的世界,探索如何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并最终用镜头去记录那些转瞬即逝的美丽与深刻。这不仅仅是关于技术参数的堆砌,更是关于如何理解并运用自然的光线,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捕捉那个最能触动人心的瞬间,以及如何通过影像来表达情感、讲述故事。 洞悉光线:摄影的语言与基石 光,是摄影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元素。它无形无相,却能赋予物体形状、质感、色彩和情绪。一本深入的摄影指南,必然会从理解光线的本质开始。我们会了解到,光线并非单一的存在,它有硬光和软光之分,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之别,有顺光、侧光、逆光等不同方向。 自然之光,千变万化: 清晨的柔和阳光,带着温暖的金黄色,能为画面增添宁静与生机;正午的烈日,光线强烈而直接,适合表现强烈的对比和轮廓;黄昏的斜阳,拉长了影子的舞步,也为大地染上了诗意的色彩。理解并学会利用这些自然光线的特性,是掌握摄影的第一步。一本好的书籍,会详细解析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自然光的特点,以及如何在这些光线下进行拍摄,例如如何在逆光下捕捉人物的发光轮廓,如何在侧光下强调物体的立体感。 人造之光,随心所欲: 除了自然光,人造光源也为摄影提供了极大的创作空间。闪光灯、持续灯,它们可以被用来补充光线、塑造轮廓,甚至创造出戏剧性的效果。书籍会引导我们了解不同类型人造光源的特性,以及如何在室内或光线不足的环境下,通过控制光源的强度、方向和色温,来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例如,学习如何使用离机闪光灯,通过柔光罩或反光伞来柔化光线,避免生硬的阴影。 光线的语言: 光线不仅仅是照明,它本身就在“说话”。强烈的对比光能营造出紧张、戏剧性的氛围;柔和的光线则能带来温馨、宁静的感觉;逆光可以勾勒出剪影的优美线条;侧光则能极大地增强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学会“读懂”光线,并根据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选择最合适的光线运用方式,是摄影进阶的关键。一本优质的读物,会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展示不同光线运用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帮助读者建立起对光线的直观理解。 捕捉瞬间:时间的凝固与情感的传递 摄影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凝固时间,将流逝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然而,并非所有的瞬间都值得被记录,也并非所有被记录的瞬间都能打动人心。这需要摄影者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对“决定性瞬间”的把握。 观察的艺术: 在按下快门之前,摄影者需要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生活中常常隐藏着许多不经意的美丽,比如一个孩子天真的笑容,一对老人的默契对视,一滴雨珠在叶片上颤动的瞬间。一本好的摄影书籍,会鼓励读者放慢脚步,打开感官,去留意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平凡之中的不凡。这包括学习如何去“看”,而不仅仅是“瞥”,去理解场景中的元素如何相互关联,去预判即将发生的事件。 时机的把握: “决定性瞬间”是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画面中所有元素——人物的姿态、表情,背景的呼应,光影的配合——都达到和谐统一的最佳时刻。捕捉这样的瞬间,需要摄影者极强的预判能力和反应速度。书籍会教授我们如何去观察事物的运动轨迹,如何去捕捉人物情绪的起伏,如何去等待那个恰到好处的时刻。这就像一个捕猎者,需要耐心,也需要精准的判断。 情感的载体: 摄影不仅仅是记录客观事实,更重要的是传递情感。一个有力量的照片,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直接触动观者的内心。这需要摄影者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拍摄中,并找到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画面。例如,在拍摄人物肖像时,捕捉到对方眼神中的故事;在拍摄风景时,传达出大自然的壮丽或宁静。摄影书籍会引导我们思考,我们想要通过照片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并提供一些技巧来增强画面的情感表现力,比如通过景别、构图、色彩来烘托气氛。 构图的奥秘:画面的组织与叙事的引导 一张引人入胜的照片,离不开精心的构图。构图并非简单的将景物摆放在画面中,而是对画面元素的组织和安排,是引导观者视线,构建视觉秩序,并最终服务于照片传达信息的手段。 黄金法则与三分法: 许多摄影书籍都会介绍一些经典的构图法则,如“三分法”(Rule of Thirds),将画面分割成九个等份,将重要的视觉元素放置在交叉点或线上,能够使画面更加均衡和富有动感。还有“黄金分割”(Golden Ratio),它源自数学和自然界的美学比例,能够创造出更为和谐、自然的画面。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法则,能够极大地提升画面的美感。 线条的运用: 直线、曲线、对角线、S形线……不同的线条在画面中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水平线带来平静与稳定,垂直线强调力量与高度,对角线增加动感与张力,而曲线则能引导视线,营造柔美与流动感。摄影书籍会详细讲解如何识别和运用画面中的各种线条,来引导观者的目光,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空间与平衡: 画面中的留白(Negative Space)和视觉元素的分布,决定了画面的平衡感和节奏感。如何运用前景、中景、背景来构建画面的深度,如何通过元素的对比和呼应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都是构图的重要课题。一本优秀的读物,会通过大量优秀的范例,向读者展示如何通过构图,来突出主体,避免画面杂乱,并赋予照片更强的叙事性。 聚焦与虚化:主题的凸显与空间的延伸 在摄影中,焦点的选择和景深的控制,是突出主体、塑造空间感的关键技术。 聚焦的意义: 焦点,就是画面中最清晰的部分,通常也是摄影者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所在。无论是人物的眼睛、花瓣的尖端,还是建筑的某个细节,清晰的焦点能迅速抓住观者的注意力。摄影书籍会详细介绍对焦的基本原理和不同对焦模式的应用,以及如何在动态场景中精准对焦。 景深的力量: 景深,是指画面中从清晰到模糊的范围。浅景深(小景深)能够将主体与背景分离,突出主体,营造梦幻或聚焦的效果;而大景深则能让画面中的景物都保持清晰,适合拍摄风光或需要展现环境细节的场景。理解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并根据拍摄意图灵活调整,是掌握摄影的重要一环。书籍会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景深来达到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在人像摄影中,通过虚化背景来衬托人物的精致。 色彩的魔力:情绪的渲染与画面的生命 色彩是摄影中最直接、最富有表现力的元素之一,它能唤起强烈的情感,也能赋予画面生命力。 色彩的语言: 不同的颜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情感含义。红色代表热情与活力,蓝色象征宁静与忧郁,黄色则带来阳光与喜悦。学会理解和运用色彩的这种情感属性,能够让你的照片更具感染力。 色彩的搭配: 同色系、对比色、互补色……色彩之间的搭配组合,对画面的整体风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本好的摄影指南,会介绍一些基本的色彩理论,并展示如何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或者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例如,在拍摄日出日落时,如何捕捉和利用那些丰富而温暖的色彩。 白平衡的调整: 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倾向不同,而白平衡的调整,就是让相机能够准确还原物体本来的颜色,避免出现偏色。学会根据环境调整白平衡,能够确保画面色彩的真实与和谐。 深入的思考:影像背后的故事与观念 一本优秀的摄影读物,绝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它更会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叙事的本质: 摄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记录,是表达,是思考。一本好的书会鼓励我们思考,我们希望通过照片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我们如何通过影像的语言,让观者产生共鸣? 风格的形成: 随着拍摄的深入,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摄影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对光影的运用、对构图的偏好,以及对色彩的理解上。书籍会启发我们去探索和打磨自己的个人风格,让每一张照片都带有“你”的印记。 观看与被观看: 摄影也是一种互动。摄影者在观看世界,而观者也在观看照片。理解观者的视角,以及如何通过照片与观者进行对话,是摄影者需要不断学习的课题。 总而言之,一本关于摄影的深度解读,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走进光影的奇妙世界。它会从最基础的光线原理讲起,到如何捕捉决定性瞬间,再到精妙的构图技巧,再到色彩的魔力,最终引导我们思考摄影的本质与意义。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掌握按下快门的技术,更能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懂得表达情感的心,以及一种通过影像与世界对话的能力。这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摄影充满热情但又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的人,直到我遇到了《摄影必修课(上)》。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将摄影的奥秘一点点地展现在我面前。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曝光三角形”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光圈、快门速度和ISO的关系,而是通过大量的实拍案例,讲解了这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拍摄场景下,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来优先调整哪一个参数。例如,在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如何快速降低快门速度以捕捉瞬间,同时又要保证画面亮度;在拍摄暗光环境下的风景时,如何提高ISO来增加感光度,但又要尽量避免噪点的产生。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指导,让我感觉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我的实际拍摄中。这本书还花了很大的篇幅讲解了“景深控制”的艺术,让我了解到景深不仅仅是背景虚化,更是一种引导观众视线、突出主体的重要手段。我原本以为摄影就是记录,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摄影的“表达”和“创造”的可能性。

评分

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书名听起来很基础,但内容远超我的想象。我一直以为摄影就是按下快门,记录下瞬间,但《摄影必修课(上)》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从最基础的光线原理讲起,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不同光线条件下如何调整相机参数,以及这些调整对最终照片效果的影响。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光的方向性”和“光的质感”的讲解,以往我只是凭感觉去拍,现在我能更清晰地理解为什么某些光线下拍出来的照片更有立体感,更有氛围感。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镜头的作用,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镜头,这让我摆脱了“盲目跟风”买镜头的窘境,真正理解了不同焦段带给画面的视角和压缩感。我原本以为这些内容会非常枯燥,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对比图,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际拍摄中的应用,仿佛真的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在我耳边悉心指导。我还会反复阅读关于构图的部分,它不仅介绍了经典的黄金分割、三分法等构图原则,还探讨了如何打破常规,创造出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尝试新风格的摄影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藏。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循序渐进的摄影学习之旅,从基础到进阶,每一步都踩得很扎实。《摄影必修课(上)》的内容涵盖了摄影的方方面面,从最基本的相机设置,到更深层次的光影运用和后期处理的初步认知,都做了非常详细的阐述。我以前总是对相机里的各种按钮和菜单感到头晕,但这本书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把这些复杂的专业术语都一一拆解开来,让我能够真正理解每个设置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最终的照片。例如,关于“白平衡”的讲解,我以前只是大概知道它和颜色有关,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不同光源下的白平衡设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白平衡来还原真实的色彩,或者创造出特殊的氛围。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测光模式”的分析,它详细解释了点测光、中央测光、评价测光等模式的适用场景,让我不再对拍摄高光或阴影区域的照片感到束手无策。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按快门的新手,而是开始真正掌控相机,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创作。

评分

读完《摄影必修课(上)》,我感觉自己的摄影技术像坐了火箭一样提升。我一直对人像摄影情有独钟,但总是拍不出那种“大师级”的感觉。这本书在人像摄影部分提供了许多非常实用的技巧,特别是关于“眼神光”的捕捉和“面部光线塑造”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照片中的人物眼神会那么有神采,而有些则显得呆滞。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来突出人物的五官特征,以及如何通过眼神光来传递人物的情绪。此外,关于“景深”的运用,这本书也讲得非常透彻,我以前只知道大光圈能虚化背景,但不知道如何精确地控制焦点,让人物的主体更加突出,背景的虚化程度恰到好处。这本书还提到了很多关于“色彩心理学”在摄影中的应用,比如不同颜色对观者的情绪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照片中通过色彩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对于我这种注重作品的“故事感”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这本书带来的启发是巨大的。

评分

《摄影必修课(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摄影的看法。我一直以为摄影的重点在于后期,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前期拍摄的扎实功底才是决定一张照片好坏的关键。它非常系统地讲解了关于“色彩理论”在摄影中的应用,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书中不仅仅是介绍冷暖色调,而是深入探讨了色彩的饱和度、明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利用色彩来营造情绪和氛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黄金分割”和“三分法”构图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把画面平均分成几份,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构图法则来引导观者的视线,让画面更加和谐、有吸引力。这本书还提到了“引导线”的运用,让我明白了如何利用画面中的线条来组织结构,增强画面的纵深感。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而《摄影必修课(上)》就是我踏入摄影艺术殿堂的敲门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