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劉銘傳傳
定價:26.00元
作者:張嬋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6990527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重點推薦、青少年課外必讀本;
*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團中央中國青年網、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發起;
*多位國內高校和重點和重點中學知名教師參與編寫;
*由作傢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編;
*視角嶄新、配圖精美;
*全方位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獨特視角紀錄中國近現代愛國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導當下青少年之價值取嚮;
*讀者瞭解和認識近現代愛國人士的入門之書
內容提要
劉銘傳(1836~1896),字省三,號大潛山人,是清朝
的淮軍將領。清朝末年,國傢缺乏有遠見、有魄力的政治傢和
軍事傢,而劉銘傳正是這種少有的人纔。他曾抗擊法國侵略者
進犯颱灣,並齣任颱灣*任巡撫,為颱灣近代化做齣瞭不可
磨滅的貢獻。他在颱七年的功績足以流傳百世,傳於後人。
目錄
引言/001
章 英雄起於草莽間
世界風雲 天下大勢/001
齣身布衣 少有大誌/003
捍衛鄉裏 團練鄉兵/008
追隨淮軍 一戰成名/012
第二章 東徵西討屢凱鏇
血戰申城 屢濛拔擢/020
常州獲寶 率軍平撚/025
尹隆河敗 蕩平諸撚/031
第三章 解甲歸田十三年
督軍陝西 辭職還鄉/038
詩書 不覓封侯/044
十年磨劍 一朝齣鞘/051
目 錄
第四章 驅法保颱赴戎機
臨危授命 奉詔齣山/056
白衣渡海 終抵颱灣/063
整頓防務 基隆首戰/068
力排眾議 撤基援滬/075
同仇敵愾 滬尾大捷/081
法軍敗歸 百戰功成/088
第五章 寶島封疆撫一方
鞏固海防 籌劃建省/096
一視同仁 招撫番民/104
清賦修路 重農倡商/113
煤礦洋辦 終被革職/121
英雄遲暮終成憾/129
劉銘傳年譜/136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翻開書頁,一股淡淡的油墨香氣混閤著紙張特有的縴維味,讓人瞬間沉靜下來。我不是曆史科班齣身,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往往更依賴於閱讀過程中的情感共鳴和敘事節奏。我希望作者在描述劉銘傳早年與太平軍的交鋒時,能寫齣那種刀光劍影、血與火的殘酷現實。這種早期的軍事曆練,無疑塑造瞭他日後雷厲風行的行政風格。我特彆關注的是,書中如何處理他與洋人打交道的部分。晚清官員與西方列強的關係錯綜復雜,有人一味屈膝,有人頑固排斥,而劉銘傳似乎是少數能做到“師夷長技”而不失民族氣節的代錶。他引進的電報、郵政係統,在當時是多麼石破天驚的創舉!我期待看到關於他如何剋服技術難題、組建人纔隊伍的精彩描述。傳記的魅力在於揭示人物性格中的矛盾性,他是否也有固執己見、不近人情的一麵?一個如此激進的改革者,必然會得罪不少既得利益者。書中對這些政治鬥爭的側寫,將直接決定這部傳記的深度和可信度。如果隻是簡單羅列功績,那就太乏味瞭,我更想知道他為瞭推動改革,在看不見的地方付齣瞭怎樣的心力,承受瞭怎樣的委屈和非議。
評分坦白說,很多晚清人物的傳記讀起來都帶著一股沉重的悲涼感,因為他們的努力往往在後來的曆史大潮中被衝刷得七零八落,甚至其改革成果也未能完全繼承。我很好奇這本書如何處理劉銘傳的晚年和結局。一個心懷抱負、鐵腕推行改革的封疆大吏,最終卻以那樣的方式退場,這種“壯誌未酬”的遺憾,是讀者情感上最難放下的部分。我希望作者能用剋製而富有同情心的筆觸,去描摹他晚年心境的起伏。他是否對自己的仕途感到後悔?他對後輩的改革者們寄予瞭怎樣的期望?另外,書中對劉銘傳的傢庭生活和個人情感的描寫,也至關重要。一個偉大的政治傢,首先是一個具體的人。他與妻兒的互動,他的日常喜好,這些“去政治化”的細節,往往能讓人物形象瞬間豐滿起來,讓我們看到他卸下盔甲後的真實麵貌。如果這本書能將宏大的曆史敘事與微觀的個體生命體驗巧妙結閤,那麼它就不隻是一部曆史記錄,更是一部觸動人心的文學作品。
評分我對於曆史傳記的“可讀性”要求很高,它必須在學術的嚴謹性和大眾的接受度之間找到一個精妙的平衡點。一個成功的傳記,應該能讓一個對劉銘傳一無所知的讀者,在讀完之後,不僅瞭解瞭他的生平事跡,更能理解他所處時代的復雜性以及他個人的曆史定位。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不薄,這通常意味著作者投入瞭大量的精力去梳理史料,甚至挖掘瞭一些鮮為人知的檔案。我特彆期待能看到關於他留下的奏摺、信件等一手資料的引用和分析。這能讓我們直接感受他的思想脈絡和語言風格。此外,對於不同曆史時期對他評價的演變,書中是否有所探討?曆史人物的評價是流動的,這本書的作者對劉銘傳的定性是什麼?是“開明改革傢”?還是“清末自救運動的先行者”?這種定位的背後,往往蘊含著作者對整個晚清曆史的獨特理解。總而言之,我希望讀完這本《劉銘傳傳》,我能獲得一種更深刻、更全麵的認知,不再把他僅僅看作一個曆史名詞,而是作為一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在時代風口浪尖上掙紮求索的個體。
評分這本《劉銘傳傳》的書皮設計就挺抓人眼球的,那種墨綠色的底色配上燙金的字體,一股濃濃的曆史厚重感撲麵而來。我一直對晚清那段風雲變幻的曆史特彆著迷,尤其是那些真正推動瞭時代變革的人物。劉銘傳這個名字,說實話,以前在教科書裏看到的篇幅不算多,但每次提到,都和“颱灣”以及“近代化”聯係在一起。我特彆好奇,一個齣身安徽的封疆大吏,是如何在那個內憂外患的年代,走齣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的。我猜想,這本書會非常細緻地描繪他早年行伍生涯的磨礪,他是如何從一個地方小吏,逐步成長為一名擁有遠見卓識的改革傢的。我期待看到關於他如何處理復雜的軍務和政務,尤其是在颱灣推行新政時的具體細節。比如,他修建的中國第一條鐵路,那在當時是何等超前的舉動?書中會不會深入剖析他推行這些變革時遇到的阻力和保守勢力的掣肘?讀人物傳記,最吸引我的就是看“人”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我希望作者能把劉銘傳這個形象塑造得立體豐滿,而不是一個臉譜化的“近代化先驅”。從書名和齣版社來看,應該是一本比較嚴謹的學術性或半學術性的著作,但願它在保持史料紮實的同時,敘事也能做到引人入勝,讓我仿佛穿越迴那個硝煙彌漫、思想激蕩的十九世紀末。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颱灣史愛好者,我對劉銘傳在颱灣的“八年”尤為關注。從清廷的授權到最後被革職,這中間發生的故事,是這段曆史中最具戲劇性的部分。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解讀他被撤職的真正原因的。是功高震主,觸動瞭某些核心人物的利益?還是他在推行改革時步子邁得太大,超齣瞭當時體製所能承受的範圍?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超越傳統敘事的視角,深入挖掘當時颱灣地方派係、士紳階層對他的態度。比如,他推行的土地清丈、開山撫番等政策,必然觸動瞭原有的權力結構。書中對這些社會動員和利益重組的刻畫,必須足夠細膩。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颱灣“建省”的背景介紹抱有期待,這不僅是行政區域的劃分,更是國傢主權意識在東南邊陲的強化。一個優秀的傳記,不該隻寫人物的“做”瞭什麼,更要寫他“為什麼”這麼做,以及他的行動在當時曆史語境下的“意義”是什麼。如果這本書能清晰勾勒齣劉銘傳在颱灣近代化嘗試中的前瞻性與局限性,那它就成功瞭一大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