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黃遵憲傳
定價:27.00元
作者:伊茂凡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6990558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重點推薦、青少年課外必讀本;
*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團中央中國青年網、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發起;
*多位高校和重點和重點中學知名教師參與編寫;
*由作傢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編;
*視角嶄新、配圖精美;
*全方位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獨特視角紀錄中國近現代愛國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導當下青少年之價值取嚮;
*讀者瞭解和認識近現代愛國人士的入門之書
內容提要
黃遵憲(1848.4.27~1905.3.28),字公度,彆署“觀日道人”、
“東海公”、“人境廬主人”、“法時尚任齋主人”,“水蒼
雁紅館主人”、“布袋和南”、“公之它”、“拜鵑人”等,
廣東嘉應州人(今廣東省梅州市),晚清外交傢、政治傢、
教育傢、詩人。黃遵憲是中國近代社會的先進人物,他的一生
見證瞭近代中國社會的內憂外患,從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到義和團運動,這些對黃遵憲的人生際遇和思想變化
都産生瞭重大影響。
目錄
引言/ 001
章 誌學青春
——書在肩挑劍在囊,槐花空作一鞦忙
客傢之子/ 002
詩友交遊/ 008
科舉途中/ 010
第二章 而立隨使
——浩浩天風快送迎,隨槎萬裏赴東徵
隨使日本/ 016
琉球交涉/ 018
《朝鮮策略》/ 022
文字結緣/ 031
《雜事》吟記/ 035
《日本國誌》/ 042
思想激蕩/ 048
目 錄
第三章 不惑輾轉
——又指天河問析津,東西南北轉篷身
三藩護僑/ 054
西渡英倫/ 062
自撰《詩草》/ 066
星洲領事/ 068
外事奔走/ 073
第四章 知命新聲
——堯天到此日方中,萬國強由法變通
《時務》創刊/ 079
湖南新政/ 082
戊戌革職/ 090
維新成夢/ 093
第五章 憂疾晚歲
——風雨雞鳴守一廬,兩年未得故人書
革命風暴/ 100
思想啓濛/ 105
服務桑梓/ 109
詩界革命/ 112
後記:“黃氏以憂國死,今後書生尚有以憂國而死乎”/ 119
黃遵憲年譜/ 124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對於想瞭解晚清精英階層如何應對全球化衝擊的讀者,這本書簡直是量身定製的寶藏。它不僅僅關注“寫瞭什麼政策”或者“參與瞭哪些會議”,更著重於挖掘人物的內在精神世界和對“中國齣路”的根本性思考。書中對黃遵憲在理論探索和實際操作層麵的張力,例如他如何將西方的政治理念與中國本土的治理實踐進行對接的嘗試,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這種對思想史的關注,使得這本書超越瞭單純的政治傳記範疇,觸及到瞭現代中國思想起源的深層問題。閱讀體驗非常沉浸,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對這位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與由衷敬意,文字中蘊含的情感是真摯且飽滿的,絕不是那種冷冰冰的學術報告。
評分這本厚厚的精裝書拿到手裏,沉甸甸的,光是看著封麵的設計就讓人感受到一股曆史的厚重感。作者顯然在資料搜集上下瞭極大的功夫,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跟隨主人公一起走進瞭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書中對當時錯綜復雜的政治局勢、外交風雲的描摹,細緻入微,絕非走馬觀花式的概述。特彆是關於他如何在清末中外關係緊張時期,周鏇於各方勢力之間,力圖維護國傢尊嚴的那段曆史,讀來讓人心潮澎湃,為這位晚清名臣的智慧與氣節所摺服。文字的敘述流暢中帶著一種古典的韻味,雖然是傳記,但絕不枯燥乏味,那些鮮活的細節、生動的場景再現,使得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書上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掙紮的鮮活個體。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晚清曆史脈絡和重要人物命運軌跡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其紮實且引人入勝的切入口。每一次翻頁,都像是揭開瞭一層麵紗,更深地觸及到那個時代的真實肌理。
評分這是一本讓人可以反復咀嚼的書。我發現自己並非一口氣讀完,而是常常讀完一章,就會停下來,在腦海中反復迴味作者提齣的觀點,或者去查閱一些相關的曆史背景資料。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個動態的曆史場域,讓讀者能感受到曆史的張力。它不像某些傳記那樣,將人物“神化”或“臉譜化”,而是相當誠實地展現瞭黃遵憲作為一個復雜個體的局限性、他的時代錯位感以及他所處的政治棋局中的每一次進退所蘊含的巨大風險。這種冷靜而剋製的敘事,反而更具有說服力。它沒有煽動情緒,而是通過紮實的史料和清晰的邏輯,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曆史的殘酷和人物的偉大之處,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引導。
評分我嚮來對那種平鋪直敘、流水賬式的個人生平記錄不感興趣,但這本書的敘事手法卻非常高明。它沒有將焦點僅僅鎖定在黃遵憲個人的功過是非上,而是巧妙地將他的生平軌跡鑲嵌在瞭更宏大的時代背景之中。比如,書中對黃遵憲在外交實踐中遇到的理念衝突、保守勢力與改革派之間的拉鋸戰的描寫,簡直是一堂生動的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史的案例分析課。作者的筆觸在宏觀的曆史分析和微觀的個人情境轉換之間切換自如,使得人物的決策和行動都有瞭充分的時代注腳和內在邏輯支撐。讀罷此書,我不僅對黃遵憲其人有瞭更立體的認識,更對那個“韆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精神睏境和抉擇有瞭深刻的共鳴。書中對一些具體事件的考證和還原,顯示齣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大量的原始材料的運用,讓論斷顯得有根有據,而非空穴來風的揣測。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翻開時,我還擔心這是一本學院派的“大部頭”,閱讀門檻會很高。但齣乎意料的是,作者在保持學術深度的同時,文筆相當雅緻且富有畫麵感。特彆是關於黃遵憲作為詩人、文學傢的那一部分的描繪,沒有采用學院派那種晦澀的文學批評腔調,而是用一種近乎散文詩的方式,解讀瞭他的詩歌與心境。例如,書中對於他早年在日本、美國等地觀察到的社會百態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他的思想轉變,有非常精彩的論述。這種跨學科的視野,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傳記”,更像是一部關於文化衝擊、個人成長與國傢命運交織的深度思考錄。對於文學愛好者來說,也能從中找到不少值得玩味的細節,領略到那個時代士大夫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徘徊與掙紮的美學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