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懂的地理知識 王貴水著 9787563941780

你要懂的地理知識 王貴水著 978756394178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貴水著 著
圖書標籤:
  • 地理
  • 科普
  • 知識
  • 王貴水
  • 地理知識
  • 地理學習
  •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基礎地理
  • 地理普及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書逸天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工業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3941780
商品編碼:2957852021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你要懂的地理知識

定價:28.0元

作者:王貴水著

齣版社:北京工業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63941780

字數:185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雖然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不用心注意的話,對地球的認識就很可能非常有限。譬如,日食和月食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嗎?新的一天從地球上的哪裏開始?地理大發現是怎麼迴事?為什麼有些地方很冷,有些地方卻很熱?這些問題涉及天文、水文、地質、地貌、動物、植物、氣象等多方麵的知識。
  地理是一門十分有用、有趣的科學。它研究的是以人類為中心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自古以來,人們經常用“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來形容一個人學識的淵博。從實用的角度來說,人類就是地理環境的一部分,地理知識就在人們的身邊,無處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並運用地理知識的益處俯拾即是。譬如2004年12月26日,一個年僅10歲的英國小女孩蒂莉·史密斯,運用剛學到的有關海嘯的地理知識,拯救瞭100多個在海邊玩興正濃的遊客。地理知識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缺少、終身受用的知識素養之一。

內容提要


本書用新的資料和的數據,詳細介紹大韆地理世界。全書分門彆類地嚮讀者介紹瞭地球、海洋、草原、高原、沙漠、山脈、江河湖泊等地理知識,讓我們通過清新的文字敘述瞭解地球在漫長歲月中的起源、發展和演變,以及地球“身上”各個部位的形成,特點和分布。
  本書力求融學術、知識、趣味和探索於一爐,讓廣大地理知識愛好者對自然地理、對自己所在的星球有一個比較全麵的、客觀的認識和瞭解。

目錄


作者介紹


王貴水,黨政專題研究員,政經熱點暢銷書作傢、圖書策劃人。廣涉政、史、經各領域。目前對廉政、執政話題極為關注。文筆暢達,著述頗豐。主要代錶作《新形勢下領導乾部麵對媒體十堂必修課 》、《公民社會主義榮辱觀》等三十多本署名代錶作。

文摘


  地球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之一,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地球是地球生物的傢園,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天體。
  宇 宙起 源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呢?這是從古代哲學傢到現代天文學傢一直都在苦苦思索的問題。經過瞭哥白尼、赫歇耳、哈勃的從太陽係、銀河係到河外星係的探索宇宙三部麯,宇宙學已經不再是幽深玄奧的抽象哲學思辨,而是建立在天文觀測和物理實驗基礎上的一門現代科學。
  到20世紀,齣現瞭兩種比較有影響的“宇宙模型”。一是靜態模型,一是大爆炸模型。20世紀20年代後期,愛德溫·哈勃發現瞭紅移現象,說明宇宙正在膨脹。20世紀60年代中期,阿爾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發現瞭“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這兩個發現給大爆炸理論以有力的支持。
  現代宇宙係當中有影響的一種學說是大爆炸模型,又稱大爆炸宇宙學。根據大爆炸宇宙學的觀點,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溫度極高,在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也相當大,整個宇宙體係達到平衡。宇宙間隻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態的物質。但是因為整個體係在不斷膨脹,結果溫度很快下降。當溫度降到10億度左右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閤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溫度進一步下降到100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結束(見元素閤成理論)。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比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降到幾韆度時,輻射減退,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恒星體係,成為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統一地說明以下幾個觀測事實:
  (1)大爆炸理論主張所有恒星都是在溫度下降後産生的,因而任何天體的年齡都應比自溫度下降至今天這一段時間為短,即應小於150億年。各種天體年齡的測量證明瞭這一點。
  (2)觀測到河外天體有係統性的譜綫紅移,而且紅移與距離大體成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那麼紅移就是宇宙膨脹的反映。
  (3)在各種不同天體上,氦豐度相當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應機製不足以說明為什麼有如此多的氦。而根據大爆炸理論,早期溫度很高,産生氦的效率也很高,則可以說明這一事實。
  (4)根據宇宙膨脹速度以及氦豐度等,可以具體計算宇宙每一曆史時期的溫度。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之一G伽莫夫曾預言,今天的宇宙已經很冷,隻有溫度幾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探測到具有熱輻射譜的微波背景輻射,溫度約為3K。
  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單獨的無維度的點,即一個在空間和時間上都無尺度但卻包含瞭宇宙物質的奇點。至少是在120億~150億年以前,宇宙及空間本身由這個點爆炸形成。在一次無與倫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無數碎片,形成瞭今天的宇宙。1948年,俄裔美籍物理學傢G伽莫夫等人,又詳細勾畫齣宇宙由一個緻密熾熱的奇點於150億年前一次大爆炸後,經一係列元素演化到後形成星球、星係的整個膨脹演化過程的圖像。但是該理論現在仍存在許多使人迷惑之處。
 ……

序言



《大地脈動:探索我們星球的奧秘》 這是一部關於地球的百科全書,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隧道,深入探索我們賴以生存的這顆藍色星球。本書不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和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以一種引人入勝、充滿生命力的方式,揭示瞭地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以及塑造這一切的強大力量。 第一章:星球的誕生與早期歲月——宇宙中的奇跡 我們將從宇宙的宏大尺度開始,追溯地球生命的起源。從構成星係的塵埃和氣體,到行星的形成過程,本書將以生動的筆觸描繪地球如何在太陽係的誕生中扮演的獨特角色。你將瞭解到,構成地球的原始物質如何通過引力聚集,經曆劇烈的火山活動和隕石撞擊,最終冷卻、分化,形成我們今天所知的地殼、地幔和地核。我們將探索早期地球大氣的成分,以及是什麼樣的偶然與必然,為生命的齣現埋下瞭伏筆。闆塊構造的雛形,地磁場的形成,以及月球的誕生,這些塑造地球基本格局的重大事件,都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讓你領略地球演化的宏偉史詩。 第二章:地殼的交響麯——闆塊構造的律動 闆塊構造是地球錶麵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也是驅動地質活動的核心機製。本章將深入剖析這個革命性的理論,解釋地球的岩石圈如何被分割成若乾巨大的闆塊,並在地幔的對流作用下緩慢而持續地移動。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闆塊邊界:聚閤邊界上,山脈的隆起、火山的噴發和地震的發生如何交織齣地球的活力;離散邊界上,大陸的分裂和新洋殼的生成如何悄無聲息地擴張著海洋;轉換邊界上,闆塊間的相互摩擦又如何引發震撼人心的地震。從喜馬拉雅山脈的巍峨,到東非大裂榖的壯闊,再到太平洋“火環”的熾熱,本書將用豐富的實例和精美的插圖,讓你直觀地理解闆塊運動如何塑造瞭地球多樣的地貌景觀,並成為地震、火山等自然現象的根源。 第三章:塑造地錶的雕刻師——內營力和外營力 地球的地錶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時刻受到來自地球內部和外部力量的共同雕琢。本章將分彆探討這兩種力量的作用。 內營力: 除瞭闆塊構造驅動的造山運動和火山活動,我們還將關注地幔柱、斷層活動等,它們如何導緻地殼的抬升、沉降、褶皺和斷裂,形成高原、盆地、山榖等構造地貌。你將瞭解地震波如何揭示地球的內部結構,以及地熱能的分布與利用。 外營力: 我們的目光將轉嚮風、水、冰和生物。風如何以其柔韌而又持久的力量,將沙漠雕刻成波濤起伏的沙丘;河流如何以其強大的侵蝕和搬運能力,切割齣峽榖、衝積齣平原;冰川如何以其龐大的身軀,刨蝕齣U型榖和冰磧湖;海洋的潮汐與波浪又如何日復一日地衝刷著海岸綫。同時,生物圈在塑造地錶形態中也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例如珊瑚礁的形成、植被對水土流失的控製等。本書將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讓你感受到這些“雕刻師”的鬼斧神工。 第四章:時間的刻痕——岩石與地質年代 岩石是地球的“史書”,記錄著地球億萬年的演變曆程。本章將帶領讀者走進岩石的世界,認識三大類岩石——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它們的形成過程、主要類型和分布特點。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岩石的類型、結構和紋理來解讀地球過去的地質環境。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深入理解地質年代的概念,學習放射性同位素測年等方法,如何將地球的漫長曆史劃分為不同的時期,從太古宙到顯生宙,從寒武紀到第四紀。恐龍的滅絕、大陸漂移的證據,以及古生物化石所講述的故事,都將通過地質年代的框架得以清晰地呈現。你將驚嘆於地球曆史的悠久,以及生命演化的跌宕起伏。 第五章:生命的搖籃與脈搏——水圈與氣候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影響地球錶麵形態和氣候變化的關鍵因素。本章將從宏觀到微觀,係統地探討水圈的構成與運動。我們將追溯地球水的起源,瞭解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以及冰川和大氣水汽的分布和循環。本書將重點關注水循環如何將地球上的水資源聯係起來,以及它對地貌塑造、生物生存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氣候是地球錶麵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水循環的驅動力,也受到地球自身運動和大氣成分的影響。我們將探討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如太陽輻射、大氣環流、洋流以及溫室氣體。本書將深入分析氣候變化的曆史,從冰期到間冰期,從自然波動到人為乾預。我們將探討氣候變化對生態係統、自然災害以及人類社會可能帶來的影響,並展望未來的氣候趨勢。 第六章:生命的舞颱——生物圈的演化與互動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集閤,它與地圈、水圈、大氣圈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瞭我們復雜的地球係統。本章將描繪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曆程,從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到繁盛的動植物王國。我們將探討不同生態係統的特徵,如森林、草原、沙漠、海洋和淡水生態係統,以及它們各自獨特的生物群落和物質循環。 本書將重點關注生物圈的相互作用。植物如何通過光閤作用改變大氣成分,動物如何影響土壤肥力,微生物如何分解有機物,這些看似微小的過程,卻對整個地球的健康至關重要。我們將探討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以及人類活動對生物圈造成的壓力,如棲息地破壞、物種滅絕和外來物種入侵。我們也將思考如何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第七章:人類與大地——相互塑造的曆程 人類作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物,在短短的曆史中,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變著地球的麵貌。本章將聚焦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我們將審視人類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資源,如農業的興起、城市的發展、礦産的開采和能源的利用。本書將分析這些活動如何導緻土地退化、水體汙染、大氣汙染和生物多樣性喪失。 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地球環境的改變反過來也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氣候變化導緻的極端天氣事件,自然災害的頻發,以及資源短缺帶來的挑戰,都迫使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本書將探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及我們如何通過科學的地理知識,更好地理解地球,減少負麵影響,並積極應對未來的挑戰。 第八章:未來的地平綫——地球的展望 地球是一個動態的係統,它將繼續演變,而人類活動將對其未來産生深遠的影響。本章將站在科學的前沿,展望地球的未來。我們將討論當前麵臨的重大環境問題,如全球變暖、海平麵上升、水資源危機以及生物多樣性銳減,並分析這些問題可能帶來的連鎖效應。 本書將探討科學傢們正在進行的地球科學研究,包括行星科學、氣候模型、環境監測以及對自然災害的預警。我們也將思考,在科技的助力下,人類將如何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地球係統,如何發展綠色能源,如何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同。地球的未來並非注定,而是由我們今天的選擇所塑造。這本書希望通過知識的傳播,激發每一位讀者對我們共同傢園的敬畏與責任感,共同努力,為地球的未來描繪齣一幅更加美好的藍圖。 《大地脈動》是一次穿越地質年代、跨越地理空間的壯麗旅程。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地球的百科讀物,更是一扇通往理解我們自身與我們星球的窗戶。通過本書,你將不再僅僅是生活在地球上,而是真正地“懂”地球,感受到它作為一顆活生生的星球所展現齣的無限魅力與深刻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在信息時代,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到海量的信息,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對信息背後的地理背景感到模糊。一本好的地理讀物,應該能夠幫助我們撥開迷霧,建立起對世界的清晰認知。“你要懂的地理知識”這個書名,傳遞齣一種“乾貨”和“必備”的感覺。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那些我一直以來都模模糊糊的地理概念的清晰闡釋。比如,什麼是“地緣政治”?它又是如何影響國際關係的?我們常聽到的“氣候帶”、“時區”等概念,在現實生活中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這些知識串聯起來,讓我看到地理知識的“生命力”。它不僅僅是課堂上的內容,更是影響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重要因素。能否通過一些案例研究,讓我看到地理知識如何被應用到實際問題解決中,比如災害預警、資源開發,甚至是城市規劃?我渴望這本書能成為我理解世界的“導航儀”,讓我能夠更自信、更深入地探索這個充滿未知和驚喜的星球。

評分

作為一個對旅行充滿熱情的人,地理知識對我來說就像是旅行地圖的靈魂。每次計劃一次新的旅程,我都會忍不住想瞭解目的地的地理環境,那裏的地形地貌會對旅行體驗産生怎樣的影響?比如,去山區旅行,需要注意哪些與海拔、氣候相關的安全事項?去海濱城市,又該如何理解潮汐的規律?“你要懂的地理知識”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這種“學以緻用”的需求。我希望它能不僅僅是介紹地理概念,更能將這些概念與實際生活聯係起來,甚至與旅行息息相關。比如,通過瞭解山脈的走嚮,我能更好地規劃徒步路綫;通過理解洋流的分布,我能更好地選擇潛水點;通過掌握氣候類型的特點,我能更閤理地打包行李。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有趣的地理小故事,或者分享一些地理知識在旅行規劃中的實用技巧?我期待它能成為我旅行前的“地理啓濛讀物”,讓我帶著更深刻的理解去探索世界,讓每一次的旅行都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知識的拓展。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真是直擊人心,“你要懂的地理知識”,這不正是很多人在學習或者生活中常常感到缺失的那一部分嗎?我一直對世界的模樣、山川河流的形成、不同氣候下的風土人情充滿好奇,但傳統的地理教材總給我一種枯燥、公式化的感覺,仿佛隻是一個個冰冷的數據和圖錶。王貴水老師的這本書,從書名上就傳遞齣一種“親民”和“實用”的信號,讓我感覺它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學術著作,而是像一位耐心而博學的長輩,在娓娓道來那些我們本應知曉的地理常識。我尤其期待它能解答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疑問,比如為什麼有些地方夏天熱鼕天冷,有些地方卻四季如春?海嘯是怎麼形成的?季風氣候會給當地帶來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不隻是地理課本上的知識點,更是構成我們認識世界、理解生活的重要綫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更生動、更易於理解的方式,將這些復雜的地理現象呈現在我麵前,讓我能夠真正“懂”地理,而不僅僅是“記住”地理。

評分

我一直認為,地理知識是構成一個人世界觀的重要基石。我們生活在一個聯係日益緊密的世界,瞭解不同地區的地理特徵,不僅能幫助我們理解新聞事件背後的地理邏輯,更能培養一種跨文化的理解和包容。這本書的標題“你要懂的地理知識”,讓我感覺它像是一本“生存指南”,幫助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更清晰地辨析世界。我希望這本書能超越純粹的自然地理,更多地探討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影響,水資源的分布如何決定一個地區的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地理挑戰又有哪些?我更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地理學的思維方式,比如如何從地理的角度分析一個社會問題,如何利用地理信息來做齣更明智的決策。這本書能否幫助我培養一種“地理眼”,讓我能夠更敏銳地觀察周遭的世界,並從中發現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地理規律?

評分

從小時候起,我便對地圖充滿瞭迷戀,總覺得那上麵蜿蜒的河流、高聳的山脈、廣袤的平原,都蘊含著無數的故事。然而,在學校裏學習的地理,往往側重於記憶和應試,很多時候讓我覺得失去瞭探索的樂趣。“你要懂的地理知識”這個書名,讓我看到瞭擺脫這種模式的可能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重新認識地理,不是機械地記憶,而是以一種更宏觀、更動態的視角去理解地球。我想知道,是什麼力量塑造瞭如此多樣的地貌?大陸漂移的原理究竟是怎樣的?闆塊運動又如何引發地震和火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這些令人驚嘆的自然過程,讓我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居住的這顆星球。也許,書中還會涉及一些與地理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比如為什麼一些文明會誕生在河流附近?地形對人類的遷徙和發展又有著怎樣的影響?這些跨學科的連接,無疑會讓我對地理知識産生更濃厚的興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