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华水文化 李亮

趣谈中华水文化 李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亮 著
图书标签:
  • 水文化
  • 中华文化
  • 传统文化
  • 民俗
  • 历史
  • 风俗
  • 科普
  • 李亮
  • 文化遗产
  • 地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97168
商品编码:2957903623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趣谈中华水文化

定价:36.00元

售价:27.4元,便宜8.6元,折扣76

作者:李亮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1100971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本由十余篇图文并茂的“趣谈”构成,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水作为一种自然与造化之“力”,千百年来如何为人们所认知和利用,做了饶有趣味、令人耳目一新的描述。把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华文化和历史故事,从“水”这一维度,做了重新解读,引人入胜。作者夹叙夹议,图文相映成趣,诙谐又不失真实,叙述严谨、精辟。

内容提要


本书由13篇图文并茂的“趣谈”构成,分别为画说中华水文化,龙的故事,那些双重性格的水神和崇拜,治水也见女豪杰,水与战争之井陉之战,水与战争之渭南之战,水与战争之街亭之战,趣谈游牧农耕千年征战史(一)(二)(三),那些史诗般贯穿南北的人工运河,现代的河长制古代的老河长,水系连通通则不痛……,从不同角度,对水作为一种自然与造化之“力”,千百年来如何为人们所认知和利用,做了饶有趣味、令人耳目一新的描述。

目录


01画说中华水文化

15“龙”的故事

33那些双重性格的水神与崇拜

41治水也见女豪杰

47水与战争之井陉之战

55水与战争之渭南之战

61水与战争之街亭之战

71趣谈游牧农耕千年征战史(一)

89趣谈游牧农耕千年征战史(二)

101趣谈游牧农耕千年征战史(三)

115那些史诗般贯穿南北的人工运河

127现代的河长制 古代的老河长

133水系连通 通则不痛……

篇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

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价值取向的思考

构建研究生教育综合调控体系实现五大发展目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调控机制探析

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改革

协同创新环境下研究生联合培养动力机制研究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驱动机制研究

坚持精品定位,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深化研究生教育机制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篇研究生教育高端人才培养研究

创新驱动培养拔尖人才

论研究生教育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教育实践

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个性化培养实践为例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有关问题探讨

第三篇研究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我国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策略探讨

集中资源优化组合 建设研究生 公共教学科研实验平台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分析

第四篇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研究

加强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的探讨

营造质量文化氛围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水平

我国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群体特征研究

——以人文社科类“全国博士学位论文”

获得者群体为例

基于“毕业生群体”视角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模式探讨

中国科学院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培养环境及其学术成长分析

——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第五篇学科交叉、学位点自律及“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

以学科交叉高校学科建设——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

高水平大学学位点管理自律机制的构建

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构的合用性、合法性与合理性

后记

作者介绍


李亮,男,1975年1月,汉族,河南开封人,1996年1月入党,1998年8月参加工作,双学士,编辑。

文摘








序言



《趣谈中华水文化》 作者:李亮 内容简介: 水,是生命之源,是文明之母。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智慧,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水文化。本书《趣谈中华水文化》由李亮先生倾力撰写,旨在带领读者走进一幅波澜壮阔的水之画卷,探寻水在中华文明中的多重角色与深远影响。本书并非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以生动有趣的笔触,将深邃的文化内涵融入日常的叙事之中,让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领略中华水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书的篇幅虽不算冗长,但内容却极其丰富,涵盖了中华水文化的多个重要维度。首先,我们会从水的物质属性出发,探讨水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从“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到“饮水思源”的感恩情怀,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元素,更是承载着道德、伦理和人生哲理的象征。李亮先生将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展现古人如何将水的柔韧、包容、滋养等特质,升华为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接着,本书将深入探究水在中华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水,是古代中国农耕文明赖以生存的命脉。从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的孕育,到各地精巧的水利工程,无不体现着中华先民与水搏斗、顺应水、利用水的智慧。我们将追溯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解读都江堰、坎儿井等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成就,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造福万代的伟大精神。这些宏大的叙事,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水是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地理景观,也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组织形态与发展轨迹。 除了在物质层面和历史层面的影响,水更在中华文化的精神层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水,无疑是中华文学艺术创作中永恒的主题。从《诗经》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河之洲”,到唐诗宋词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孤帆远影碧空尽”,再到明清小说中描写的水乡风貌与江湖豪情,水以其千姿百态的形态,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篇章。李亮先生将带领读者品味这些经典作品,感受水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境下所 evoked 的丰富情感与意境。 在艺术领域,水的形象同样无处不在。中国画中的山水画,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赋予了画面生命力与灵动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书法中的点画、线条,也常被比作水的形态,流畅、婉转、力量或柔韧,皆有水的影子。陶瓷、玉器等工艺品上,也常常能看到以水为灵感的设计,如水波纹、荷花、鱼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工艺美术的独特风格。本书将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细致解读,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水在中华审美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水在民俗信仰与节庆活动中的体现。龙王、水神等与水相关的神祇,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们通过祭祀、祈福等方式,表达对水的敬畏与感恩。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是中华民族一项古老而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它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中华民族水上文化传承的重要标志。各地丰富多彩的水乡风情、渔民文化,以及与水相关的各种习俗,都将在这本书中得到生动的展现。 宗教与哲学思想,同样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中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中“立地”也可理解为“在水中安顿”,水在这里象征着洗涤罪恶、获得解脱的纯净。道家的“道法自然”,更是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而水是自然界最纯粹、最强大的力量之一。道教的许多修炼方法,也与水有关,如“水火既济”、“坎离交媾”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本书将从这些角度,阐释水如何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通俗易懂,趣味盎然。李亮先生善于将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将枯燥的史料用生动的故事讲述。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生机勃勃的水世界,与古人对话,与山水共情。每一个章节都如同一次奇妙的水之旅,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中华水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书还将涉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关于水的故事与传说,比如古代关于“龙”的想象与现实,以及民间流传的各种关于水怪、水仙的奇谈。这些故事,不仅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也反映了古人对水这种神秘力量的探索与敬畏。 总而言之,《趣谈中华水文化》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读物。它不仅是对中华水文化的全面梳理与深入挖掘,更是一次感悟生命、体悟哲理的精神之旅。通过阅读此书,您将重新认识水,理解水,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这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研究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与收获。李亮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与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精彩绝伦的中华水文化画卷,值得细细品读,反复回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趣谈中华水文化 李亮》的书,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水墨晕染的古朴感,仿佛自带一股清流,瞬间勾起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翻开目录,看到“江河湖海”、“水与诗词”、“水与生活”等等章节,就觉得这绝对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趣味的文化探索。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水与诗词”的部分。古人写诗,但凡提及山水,总少不了水的描绘。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或“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或“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开阔。李亮老师的解读,并非简单地罗列诗句,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诗词背后的文化意涵,以及古人是如何借水抒情、借景言志的。我仿佛看到了李白面对瀑布的豪情,感受到了杜甫在江边思乡的愁绪,甚至能想象出温庭筠笔下水乡女子柔婉的情态。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关于水的小故事,比如某个朝代因为一场洪水引发的政治事件,或者某个地区因为水源问题而形成的独特习俗,这些细节让阅读体验更加丰富立体,也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上,水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将“水”这个宏大而又贴近生活的概念,拆解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李亮老师的文笔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生硬感,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水与民间传说”的部分。那些关于龙王、河神、水怪的古老传说,在李亮老师的讲述下,变得栩栩如生。他不仅仅是复述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会去追溯这些传说的起源,分析它们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产生的变迁,以及它们所折射出的古人对自然力量的理解和想象。我读到了那些关于治水英雄的英勇事迹,也读到了那些因为缺水而引发的悲欢离合,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华民族在与水长期共存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智慧灵动,充满了敬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水,原来它不仅仅是饮用的液体,更是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记忆、情感和智慧的载体。

评分

读《趣谈中华水文化 李亮》,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打破了我对“水文化”原有的刻板印象。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关于水利工程、古代灌溉技术的书,结果却是一场意想不到的文化之旅。李亮老师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水”,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巧妙地联系起来。 比如,书中提到“水”在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我从小就听过,但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它蕴含的深层意义,直到读了这本书。李亮老师通过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生活场景,生动地解释了为何古人会将“水”视为最高智慧的象征,以及这种哲学思想是如何渗透到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水与节日”的章节,例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以及与水相关的各种祭祀活动,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我们许多看似寻常的节日习俗,其实都深深地根植于对水的敬畏和依赖之中。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认识中华文化的新视角,让我看到了“水”这个元素,原来在中国文明的画卷中,扮演着如此重要且多样的角色。

评分

《趣谈中华水文化 李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没有故弄玄虚的学术术语,也没有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中华水文化的深邃世界。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水与地域特色”的论述。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迥异的水文特征,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比如,江南水乡的婉约,北方大漠的豪迈,都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李亮老师通过对具体地域的深入描绘,比如介绍某个古镇的水系布局如何影响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或者分析某个地区因为临近水源而形成的独特民俗习惯,让我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有趣的小知识,例如不同地区的水源如何影响了当地的饮食文化,或者某种水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等等。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仿佛与作者一起踏上了一场穿越古今的寻水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让一个对“水文化”本知甚少的人,也能够轻松愉快地沉浸其中。李亮老师的笔触,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灵动。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水与社会变迁”的探讨。水,作为生命之源,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古代的农耕文明对灌溉系统的依赖,到近代工业发展对水源的需求,再到现代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日益重视,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始终紧密相连。李亮老师通过梳理历史的脉络,展现了不同时期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是如何受到水资源的影响和塑造的。我还从书中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水利工程的演变,以及这些工程在促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更让我感慨的是,作者还触及了当今社会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并呼吁人们珍视水资源,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次文化的回溯,更是一次对当下和未来的深刻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