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直到后一句(新版)
定价:26.80元
作者:卢丽莉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3546625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86kg
编辑推荐
卢丽莉应该是深爱着自己笔下人物的,因此才会赋予他们如此繁盛饱满的性格,每个人物都让人无法生厌,反倒更多出一番心有戚戚。这就是卢丽莉对角色塑造的深厚功力。《直到*后一句》通过卢丽莉文字中特有的镜头感,展示了五个少年各自的人生经历和他们不可避免的交集、共鸣和冲突,揭示了亲情、友情、爱情之间的依存和仿若命定的残酷的离析,引发大量年轻读者的共鸣和强烈的感慨。
内容提要
小说以叶婷已经长大之后回忆她高中时代的一种叙述方式,讲述主人公黎露、萧澈、杨宇、高晨、叶婷之间发生的关于爱情、友情、亲情的故事。五个少年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寂静无声地活在这个城市里。他们是朋友,在微薄的天光里描述着各自的梦想,分担着各自的悲伤,依靠在一起,但生活却已经悄悄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
目录
Chapter 01
Chapter 02
Chapter 03
Chapter 04
Chapter 05
Chapter 06
Chapter 07
Chapter 08
Chapter 09
Chapter 10
Chapter 11
Chapter 12
作者介绍
卢丽莉,上海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小说》杂志2010年年度*新人,现为人气作者。已出版长篇小说《直到后一句》《蔷薇求救讯号》《骑誓·蔷薇骑士的焚梦书》,累积超过50万本。其作品以黑暗、绝望、冲突、尖锐性和震撼感著称,也是极具话题性的一位作者。
文摘
序言
这本新版的《直到后一句》简直是本行走的“心灵按摩仪”。我最近工作压力大到感觉自己快要被压扁了,随手翻开这本书,就被里面那种特有的、不急不躁的叙事节奏给吸进去了。卢丽莉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不是那种直白地给你灌输道理,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端着一杯热茶,在你耳边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经意间,就领悟到了什么。特别是关于“放下”的那些章节,我以前总觉得放下就是彻底遗忘,但书里阐述的“放下是带着记忆继续前行”,让我豁然开朗。我尝试着用这种新的视角去看待一些过去耿耿于怀的事情,效果立竿见影,那种沉重的包袱似乎真的减轻了不少。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里行间留有的空白,仿佛都在邀请读者自己去填补思考的余地,而不是被作者推着走。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人生转折点时的笔触,细腻得像是描摹蝴蝶的翅膀,让你感受到生命本身蕴含的脆弱与坚韧。这不只是一本“心灵鸡汤”,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不愿意面对的真实,然后温柔地告诉你,没关系,我们都可以慢慢来。
评分我是一个对书籍的“触感”很有要求的人,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绝对是加分项。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翻阅时那种轻微的沙沙声,本身就是一种阅读的仪式感。当然,内容才是王道。《直到后一句》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退后一步看世界”的视角。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人人都在追求“更快、更多”的时代,这本书像一个安静的锚点,提醒我们“慢下来”的价值。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探讨,她笔下的自然不是单纯的背景板,而是有生命、有呼吸的共同体。她写到河流的流动,不是在写水,而是在写“变化本身”的不可抗拒性与和谐性。这种将个体经验上升到宇宙规律的提炼能力,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散文集。它不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种面对焦虑的稳固心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生活中的不完美,也变得宽容了许多。
评分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有点抗拒“新版”这个说法的,总觉得经典被重新包装,味道总会跑偏。但这次的《直到后一句》,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保留了原有的那种深邃的哲学思考底色,同时,语言上明显进行了优化,更加贴合当代人的语境,少了些许过去年代的沉重感,多了几分现代的轻盈感。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时间”这个母题的处理。她没有把它当成一个线性的概念来讨论,而是像一个立体的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可以随时在某个瞬间交汇。比如她探讨“等待”时,那种将等待的过程本身视作一种生命体验的观点,让我这个“急性子”都慢了下来。翻阅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会频繁地停下来,合上书本,盯着窗外发呆,不是因为内容晦涩难懂,而是因为有些句子像钩子一样,精准地勾住了我内心深处某个未被言说的情绪。这本书的后劲很大,读完当天的晚上,我甚至梦见自己在一个空旷的广场上行走,心中出奇的平静,这大概就是文字的“入梦”效应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极其巧妙,它不像传统散文那样完全线性发展,反而更像是一系列精致的微型故事和哲思片段的组合,它们之间通过某种看不见的情感脉络互相牵引。我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就是不按顺序地去翻阅,随机落在任何一个章节,都能立刻找到一个切入点。比如有一次,我正好在为一次重要的决策而犹豫不决时,翻到了关于“选择的边界”的那一页,里面的论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该选哪个,而是引导我去审视自己“不选择”时所付出的代价,这种反向提问的艺术,高明至极。此外,书中对于日常细节的捕捉,也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比如对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百叶窗的描写,那种光影的舞蹈,被描述得充满了生命哲学的隐喻,让我对那些每天都会忽略的小瞬间,产生了全新的敬畏感。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每一个微小的观察,都指向了宏大的存在主题。
评分坦白说,我这本书买回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舍得读完,总想拉长品味的时间。每当我感觉心绪有些浮躁,或者对某个问题感到困惑时,我就会只读其中一两页,然后细细地回味那种独特的“余韵”。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统一,有一种成熟作家的克制美学,情绪是饱满的,但表达却是节制的,就像高品质的威士忌,入口醇厚,回味悠长。我发现,书中关于“关系”的论述尤其深刻,它没有美化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性,而是坦诚地揭示了“理解的难度”与“连接的珍贵”是如何并存的。作者似乎有一种能力,能够穿透表面的言语,直接触碰到人心底最柔软或最坚硬的部分。对于那些正在经历人生重要过渡期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精神地图,它不会给你明确的路线图,但会告诉你,无论走哪条路,保持内心的清晰和诚实,才是抵达“后一句”的唯一途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