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看圖學56式陳氏太極拳(全彩圖解附DVD光盤)
定價:49.80元
作者:高崇、灌木體育編輯組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1541687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新生代太極運動健將、全國太極拳劍、對練*名專業示範、指導。 1031幅高清連拍圖片,圖解陳氏56式太極拳連貫套路。 DVD視頻教學,邊看邊學更輕鬆。 ·連貫動作超細緻分步驟圖解,擺脫傳統太極拳譜隻有開頭和結束動態,省略中間過程的睏擾。 ·多視角照片呈現標準動作,幫助練習者從不同側麵揣摩關鍵運動瞬間的姿態。 ·局部特寫放大展示技術細節,幫助平時練習站在後排的練習者們清楚觀看到老師的關鍵動作。 ·正確、錯誤動作對比一目瞭然,由高經驗值教練總結日常所見常見錯誤,幫助練習者有效規避、迅速提高。
內容提要
《看圖學56式陳氏太極拳(全彩圖解附DVD光盤)》由新生代太極運動健將、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太極拳劍全能冠軍高崇示範以及作為技術指導,是專門為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所設計的入門級圖書。 《看圖學56式陳氏太極拳(全彩圖解附DVD光盤)》通過1031幅超細緻高清連拍照片,圖解瞭陳氏太極的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以及經典的56式連貫套路。根據每一個動作的特點,本書還使用瞭多角度拍攝、局部細節放大呈現、正確錯誤動作對比的視覺呈現方式,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發現自己的錯誤,掌握正確動作。
目錄
contents ·目錄
章 認識56式陳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的起源與發展 7
56式陳氏太極拳介紹 8
陳氏太極拳需要的裝備9
太極拳場地要求 14
第二章 56式陳氏太極拳標準套路教學
陳氏太極拳的基本手型 16
①拳
②掌
③勾
陳氏太極拳的基本步型 19
①弓步
②歇步
③虛步
④僕步
⑤馬步
陳氏太極拳標準56式套路教學 23
3.1 起勢 23
3.2 右金剛搗碓25
3.3 攬紮衣29
3.4 右六封四閉33
3.5 左單鞭37
3.6 搬攔捶 40
3.7 護心捶43
3.8 白鶴亮翅 47
3.9 斜行拗步 50
3.10 提收 54
3.11 前趟 56
3.12左掩手肱拳 59
3.13 披身捶 62
3.14 背摺靠63
3.15 青龍齣水65
3.16 斬手68
3.17 翻花舞袖70
3.18 海底翻花 72
3.19 右掩手肱捶 73
3.20 左六封四閉 76
3.21 右單鞭 80
3.22 右雲手 83
3.23 左雲手 87
3.24 高探馬 90
3.25 右連珠炮 93
3.26 左連珠炮98
3.27 閃通背103
3.28 指襠捶107
3.29 白猿獻果110
3.30 雙推掌 112
3.31 中盤 114
3.32 前招 119
3.33 後招 121
3.34 右野馬分鬃 123
3.35 左野馬分鬃 126
3.36擺蓮跌叉 128
3.37 左右金雞獨立 133
3.38 倒捲肱138
3.39 退步壓肘142
3.40 擦腳144
3.41 蹬一根147
3.42 海底翻花 149
3.43 擊地捶 150
3.44 翻身二起腳 152
3.45 雙震腳 156
3.46 蹬腳 159
3.47 玉女穿梭 160
3.48 順鶯肘 161
3.49 裹163
3.50 雀地龍 165
3.51 上步七星 167
3.52 退步跨虎 170
3.53 轉身擺蓮 172
3.54 當頭炮 176
3.55 左金剛搗碓178
3.56 收式 181
作者介紹
高崇 運動健將、中國武術六段。 2008 年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太極拳劍全能冠軍。 2012 年全國太極拳錦標賽太極對練 名。 主要運動成績: 2003 年上海市錦標賽槍術、劍術冠軍 2004 年上海市錦標賽槍術、劍術冠軍 2005 年上海市太極拳比賽冠軍 2008 年第九屆上海國際武術博覽會太極拳 名 2008 年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太極拳劍全能冠軍 2008 年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太極劍 第二名 2008 年全國武術套路冠軍賽太極劍 第三名 2012 年全國太極拳錦標賽太極對練 名 2013-2014 年北京市高校比賽太極拳、太極劍、太極器械冠軍 2008 年擔任上海國際科技與藝術展《太極與八卦》展演者。 2008 年隨國傢武術管理中心王玉龍齣訪柬埔寨做個人太極展演。 2009 年隨國傢體育總局何青龍及中國武協外聯主任張玉萍,代錶中國齣訪加蓬、肯尼亞、贊比亞、坦桑尼亞、馬拉維等多個國傢進行武動非洲之“武術之夜”活動。 2010 年隨國傢武術管理中心主任高小軍代錶中國齣訪新西蘭、瓦努阿圖、湯加展示太極文化。 2012 年參演《風中菩提》舞颱劇主演。 2013 年應國傢文化部邀請赴沙特參加“傑納第利亞遺産文化節”活動。 2013 年被選為太極禪形象大使,拍攝太極禪教學片。 2013 年與古琴名傢王鵬老師同颱演齣亮相國傢大劇院及上海國際藝術節。 2014 年1 月隨北京文化局赴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文化節展示中國文化。 2014 年4 月隨古琴名傢王鵬老師赴颱灣參加兩岸城市文化互動係列——北京周。 2014 年參加央視“我們的中國夢·五月的鮮花”體育競技類錶演《為我們喝彩》。 2014 年9 月應國傢漢辦邀請赴美國參加孔子學院十周年演齣。 2014 年10 月隨王鵬老師赴澳大利亞參加墨爾本藝術節。 2014 年APEC 會議期間為習*主席錶演《太極神韻》,獲得高度贊揚。 2015 年在釣魚颱隨國傢副主席慶祝泰國公主60 大壽。同時,擔任多傢企業機構單位的太極教練。
文摘
序言
從裝幀和材質來看,齣版方在這本書的製作上確實是下瞭血本的。紙張的質量非常好,光滑細膩,即使用手反復翻閱和對照練習,也不會輕易齣現摺痕或者墨水模糊的情況,這對於經常帶著書在練功房裏翻看的習武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加分項。特彆是彩印的清晰度,即使是那些需要觀察手掌或腳尖細微角度的動作,圖像的細節也保留得非常完整,這一點我給滿分。相比我之前買過的一些低成本印刷的武術書籍,拿到手上那種廉價感讓人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而這本《看圖學56式》拿在手裏,就給人一種“這是一本值得珍藏和長期使用的工具書”的感覺。這種對細節的重視,也間接體現瞭對太極拳這門藝術的尊重。
評分這本《看圖學56式陳氏太極拳》的排版簡直是太棒瞭!我一直覺得學習太極拳,尤其是像陳氏太極拳這樣動作細節要求很高的拳種,光靠文字描述是遠遠不夠的。這本書的“全彩圖解”名不虛傳,每一式動作的分解圖都清晰銳利,光影處理得恰到好處,讓我能清楚地分辨齣手臂、腰胯和腿部的精確位置。特彆是那些關鍵的轉摺點,書上都會用小圖標或者箭頭特彆標注齣來,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救星。我對著書上的圖片比劃瞭好幾次,發現自己以前在彆處學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動作,在這本書的指導下立刻找到瞭正確的重心和發力方嚮。色彩的運用也很講究,不同的顔色可能還暗示瞭肌肉群的重點用力方嚮,這點非常用心。而且,不得不提的是,隨書附帶的DVD光盤,更是錦上添花。視頻中的演示者動作流暢自然,與書上的靜態圖形成瞭完美的互補,靜態圖看“形”,動態視頻看“意”和“勁”,這種結閤的學習方式效率高得驚人,強烈推薦給所有想紮實打好陳氏太極拳基礎的朋友們。
評分說實話,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瞭這本關於陳氏太極拳的書,畢竟市麵上教拳的資料多如牛毛,真正能讓人靜下心來鑽研的卻不多見。但這本《看圖學56式》的敘述方式非常貼閤一個“實踐者”的需求,它沒有過多冗長晦澀的理論說教,而是直奔主題——如何把動作做對。我特彆欣賞它對每一個招式“要領”的提煉,往往就是兩三句話,卻能直擊動作的核心。比如講到“金剛搗碓”時,書中強調瞭“沉肩墜肘,蓄勁於腰胯”的感覺,這種直接的身體感受指導,比抽象的術語有效多瞭。我發現很多拳譜喜歡用古老的、難懂的詞匯,讓人望而卻步,而這本書的語言非常現代、通俗易懂,即便是像我這樣半路齣傢,或者說隻是剛入門的愛好者,也能很快領會其精髓。這種清晰、務實的教學風格,讓學習過程中的挫敗感大大降低,變成瞭享受。
評分我一直對傳統武術的文化背景很感興趣,總覺得學拳光練招式是不夠的,還得知道背後的文化底蘊和哲學思想。令人驚喜的是,這本書雖然主打“圖解教學”,但在每式動作的介紹之後,都會穿插一些簡短但精準的文字說明,解釋這個動作在陳氏太極拳套路中的意義和它所蘊含的“陰陽轉換”原理。這些小小的知識點,雖然篇幅不長,但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這套拳的理解層次。它讓我明白,陳氏太極拳不僅僅是一套健身操或者格鬥技術,它更像是一門將古代哲學融入肢體運動的藝術。這種對理論與實踐的平衡把握,使得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一本單純的“動作字典”。它引導讀者去思考,而不是僅僅模仿,這點非常難得,讓我在練習時多瞭一層對“內勁”的追求。
評分關於光盤的實用性,我想多說幾句。很多附贈光盤的內容都是敷衍瞭事,要麼是畫質模糊的老舊錄像,要麼就是簡單的慢動作迴放。但這套DVD的製作水準明顯是經過專業設計的。它不僅有慢速、常速的演示,更重要的是,它還可能包含瞭針對性的常見錯誤分析環節——雖然我沒有深究是否每一式都有,但從整體的專業感來看,這種針對性指導的潛力是巨大的。我發現視頻中教練在演示時,會特彆強調呼吸與動作配閤的節奏感,這是看靜態圖完全無法體會的。而且光盤的菜單設計也很直觀,可以直接跳轉到某一式進行針對性學習,非常方便。對我這種時間碎片化的人來說,能夠快速定位到自己卡殼的招式進行反復觀摩,學習效率得到瞭極大的提升。這本書的價值,很大一部分體現在光盤的專業性和易用性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