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 9787508643434

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 978750864343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栓科 著
图书标签:
  • 地理
  • 中国
  • 自然风光
  • 人文风情
  • 摄影
  • 旅行
  • 国家地理
  • 精装
  • 图鉴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3434
商品编码:2958942820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 作者 李栓科
定价 238.00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 9787508643434 出版日期 2014-01-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8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多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通过镜头给读者展现了外壮美的山川和美景,也展现了文明、历史的传承和创新。这些图片用变幻莫测的光影叙事,用广阔的思路阐释大自然的之美,用真性情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运用摄影语言呈现了摄影师对周遭社会和自然的理解,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
本书是一本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图片为主、“摄影之旅 2012/2013记录世界尽头”摄影大赛的优选作品和其他摄影者作品为辅的精美画册,系统、精美地展示中国本土摄影师眼中的绝美大地、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之美》画册收录了中国67位*摄影师的160多幅精彩摄影作品,他们上飞机、登高山、爬冰川、潜海底、入洞、闯戈壁、钻雨林、蹚沼泽、探天坑,为您呈现出隐藏在中国各个之地的绝美景色和生态。
在这个摄影技艺和观念新旧交替的时代,相信这本汇集了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家作品的画册一方面能为您带来视觉享受,为您探索我们这个自然、历史、景观、生物极大丰富国家带来一个视觉参考;同时也能加深您对于风光、生态、地理摄影的理解,在这个多元的摄影环境中产生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
李栓科,男,1964年生于甘肃省平凉,汉族,中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曾长期从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0—1993年三次进入南极,并在南极越冬,1995年任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中国国家地理》作为一本享誉盛名的科普杂志,其“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系列更是以独特的视角和精美的影像,带领读者领略中华大地的壮丽风光和深邃人文。这套丛书并非仅仅堆砌华丽的辞藻或堆砌数据,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震撼人心的图片,构建起一座座通往中国真实之美的桥梁。每一本书都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旅行,让我们在方寸之间,穿越山川湖海,探寻古老文明的遗迹,感知当代中国的脉搏。 视觉的盛宴:定格瞬间的壮丽与细腻 “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系列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其高水准的摄影作品。这些照片并非简单的风景记录,而是摄影师们用脚步丈量大地,用镜头捕捉时代,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和呈现中国之美。无论是巍峨雪山的圣洁光辉,还是辽阔草原的无垠苍茫;无论是江南水乡的温婉细腻,还是戈壁沙漠的孤寂苍凉;无论是深邃峡谷的鬼斧神工,还是热带雨林的生机勃勃,都被一一收入囊中,以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 书中对光影的运用炉火纯青,能够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地貌的轮廓,表现出自然的肌理。晨曦中的薄雾笼罩,夕阳下的余晖渲染,星辰闪烁的静谧夜空,这些都通过摄影师的巧思,被赋予了生命力。例如,描绘高原风光的篇章,可能捕捉到高原牦牛在稀薄空气中悠然漫步的身影,背景是连绵起伏的雪山,阳光穿透云层,投下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静谧感。又或者,展现海岸线的篇章,会捕捉到海浪拍打礁石的瞬间,飞溅的水花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远处的海鸥在空中盘旋,勾勒出自由翱翔的姿态。 摄影师们还善于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例如,在拍摄极端气候时,他们可能深入风雪交加的山脉,记录下暴风雪肆虐的景象,将自然的威力与脆弱并存的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描绘生物多样性的篇章中,可能会定格下稀有野生动物在栖息地中自在生活的珍贵瞬间,从眼神的灵动到动作的优雅,都透露着生命的活力。 除了宏大的自然景观,书中同样不乏对微观世界的细腻刻画。一朵高原上顽强绽放的小花,一枚古老岩石上风蚀形成的奇特纹路,一片落叶上脉络的清晰纹理,都能在摄影师的镜头下焕发出独特的美感。这些细节的呈现,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及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 文字的深度:人文的关怀与历史的沉淀 “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系列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思想的启迪。每一幅震撼人心的图片背后,都有一篇篇深入浅出的文字进行阐释和升华。这些文字的作者,大多是资深的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以及资深记者,他们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知识和饱含深情的笔触,为读者解读眼前的景象。 文章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地理现象的描述,而是会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生态以及人文故事。当描绘某个古迹时,文章会追溯其建造的历史渊源,讲述与它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它在不同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在介绍长城时,文字会穿越千年,从秦汉的筑垒到明清的辉煌,阐释其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意义,同时也会触及那些在长城脚下世代繁衍生息的民族,以及他们与长城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 在解读自然景观时,文字会阐述其形成的地质演变过程,分析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并探讨人类活动对这些环境的影响。例如,在描绘喀斯特地貌时,文章会深入浅出地解释碳酸钙的溶解和沉淀过程,揭示石林、溶洞等奇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并介绍当地特有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的生存智慧。 更重要的是,这些文字充满了对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它们讲述着普通人的故事,记录着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的勇气,以及他们对家园的热爱。例如,在描绘某个偏远村落时,文字会细腻地描绘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的淳朴善良,他们的坚韧不拔,以及他们代代相传的传统习俗。这些个体故事,汇聚成了一幅幅鲜活的中国社会图景,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的多元和丰富。 文字还会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作用。这种辩证的视角,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例如,在描述某个遭受环境污染的地区时,文字会理性分析污染的成因,探讨其对当地生态和居民健康的影响,并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采取实际行动。 知识的宝库:拓展视野与启迪智慧 “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系列是一座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宝库。它涵盖了地理、历史、文化、生物、地质、气象等多个学科领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知识信息。每一次翻阅,都可能是一次全新的学习和探索。 书中对中国地理格局的描绘,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中国整体地理面貌的清晰认知。从中国地理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到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再到第三阶梯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漫长的海岸线,书中会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读者揭示这些地理单元的特点、成因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地质奇观的讲解,更是让读者对地球的演变过程产生敬畏之情。从火山喷发的壮丽景象,到地震带来的震撼,再到地壳运动塑造的地貌,书中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这些复杂的地质现象,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活力和变化。 在生物多样性的篇章,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从珍稀濒危的物种,到那些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奇特生物,书中会以科学的分类和生动的描述,带领读者走进神秘的生物世界,并引发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 此外,书中还会涉及中国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介绍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艺术形式和宗教信仰。这些内容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增进对不同地域和民族的理解和尊重。 人文的温度:连接情感与激发共鸣 “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系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呈现客观的地理事实,更传递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感。作者们用文字和图片,将我们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紧密相连,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和归属感。 当我们阅读到那些关于守边人的故事,他们世世代代坚守在边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国家的安宁,心中会涌起一股敬意。当我们看到那些在艰苦条件下,依然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普通人,我们会为他们的坚韧和乐观所感动。 书中对那些曾经辉煌又逐渐消失的古老文明的追溯,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沧桑。那些残破的城墙,斑驳的石碑,无不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唤醒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文明传承的思考。 当描绘那些壮丽的自然风光时,作者们往往会融入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这种情感能够跨越文字的界限,直接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强烈的共鸣。我们会跟随文字的指引,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微风拂面的温柔,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以及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与伟大。 “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系列,就像一本无声的教科书,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一段段悠扬的史诗。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理解这片土地的广袤与深邃,感受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不仅是一套图书,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连接我们与祖国、与历史、与自然的纽带,激发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热爱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美丽而充满故事的中国。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厚重感”。这种厚重感,并非来自于书的物理重量,而是来自于它所承载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地理介绍,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去挖掘和展现中国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那些“隐秘角落”的关注,那些不常被人提及,却同样壮丽和重要的地理现象。它用一种非常专业的视角,却又不失文学的美感,去解读这些地理奇观。它让我看到,原来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隐藏着如此多的奥秘和惊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理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集。它让我明白,地理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它更是被赋予了情感和意义的。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探索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的世界。它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钦佩那些为了记录和展现这一切而付出努力的人们。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在我的书架上闪闪发光,它不像我平时看的那些小说或者历史著作,它更像是一个邀请,一个通往未知奇境的门票。我一直对地理充满好奇,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地貌,那些孕育了无数生命的壮丽景观。每次翻开它,都像是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文字和图片共同勾勒出那些我只能在梦中触及的地方。从巍峨的山脉到浩渺的海洋,从干旱的沙漠到潮湿的雨林,它用一种细腻而深刻的方式,展现了我们星球的鬼斧神工。我喜欢它那种不急不缓的叙述节奏,仿佛是在一位资深旅者耳边娓娓道来他的见闻,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那种对细节的捕捉,让我仿佛能闻到高山上的雪松香,听到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甚至感受到脚下土地的脉搏。它不仅仅是图片的堆叠,更是故事的讲述,是地理知识的传播,是情感的共鸣。它让我明白,地理不仅仅是地图上的线条和名称,更是生命的根源,是历史的载体,是未来的希望。每次读完,我都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拓宽了,内心被充盈了,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更深的理解和眷恋。

评分

这本书,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视觉的史诗”,一本用图片和文字共同谱写的宏伟篇章。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审美体验。当我翻开它,就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各个角落的窗户。那些被定格在画面中的壮丽景色,无不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我对摄影师和作者的专业与付出致以深深的敬意。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上的深度和广度,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地理现象背后的成因、演变以及它们与人类文明的联系。它讲述了那些古老的地理故事,那些在地质变迁中形成的奇观,那些在极端环境下顽强生存的生命。这种解读方式,让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本“看物”,一本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的作品。它让我觉得,了解中国,就是从了解它的地理开始,而这本书,正是最美的起点。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就被它的名字所吸引:《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光是这个名字,就仿佛带着一种沉甸甸的重量,一种对故土深沉的爱恋。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就如同了解它的灵魂。那些山川河流,那些风土人情,都铭刻着这个民族的过去与现在。这本书,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中国地理的书,更像是对中国这片土地的一次深情告白。它用最精美的语言,最震撼的视觉,去展现中国这片土地的辽阔与壮丽,去讲述那些隐藏在山峦叠嶂、江河奔腾背后的故事。我特别喜欢它对细节的刻画,那种对光影、对色彩、对纹理的捕捉,都带着一种艺术家的敏感。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地貌的千姿百态,从北方的戈壁到南方的水乡,从东部的海岸到西部的高原,每一种景观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故事。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让我重新审视这片我生活了多年的土地,原来它如此丰富,如此多姿,如此令人着迷。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都是一次对家国情怀的升华。

评分

我一直觉得,能够真正触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能够唤醒我们内在共鸣的作品,而《中国国家地理 之美》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它所描绘的,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是我们心中最深沉的情感寄托。这本书,它像一位老朋友,静静地坐在那里,用最真挚的语言,最真实的画面,向我讲述着它所见过的中国。我喜欢它所传递的那种宁静而致远的意境,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以停下脚步,去感受自然的呼吸,去聆听大地的脉搏。它描绘的不仅仅是山川湖海,更是那些隐藏在地理环境中的生命力,那些古老的传说,那些世代传承的智慧。每一次翻阅,都让我感受到一种与土地的连接,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它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与这片土地息息相关,我们的命运,也与这片土地的未来紧密相连。这本书,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家园,也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