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9787300245256

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978730024525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阳祯人 著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出土文献
  • 简帛文献
  • 早期中国思想
  • 中国哲学
  • 历史学
  • 文化研究
  • 思想史
  • 文献学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琅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45256
商品编码:2959196104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作者 欧阳祯人
定价 49.00元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245256 出版日期 2017-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28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从内在的逻辑根源上探寻先秦儒家政治理想从个人到社会的发展理路。立足于新近出土简帛文献资料,钩沉致远,考镜源流;依托于传世文献,从字句的训诂考证到篇章的思想探源,从个案的阐幽表微到整体的察势观风,温故知新,曲尽原委。从先秦儒家宗教性的天人关系、诚信社会何以建立、性情思想的独值、伦理思想的现代性、从文本的差异到思想的差异、政治哲学的理想等六个方面来讨论在新近出土简帛文献中先秦儒家建中立极、品物流形的政治理想。笔底波澜,云蒸霞蔚。

   作者简介
欧阳祯人,湖北建始人,哲学博士,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阳明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周易学会副会长。出版论著16 部,发表学术论文160 多篇。2005-201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郭店简与上博简中的儒家政治哲学研究”,2012-2017 年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简帛文明与古代中国哲学新发现综合研究”子课题“政治哲学”负责人。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 (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 ISBN: 9787300245256 图书简介 在中国思想史的浩瀚星空中,早期中国思想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其光芒穿越千年,至今仍照亮着我们理解世界和社会的路径。而新近出土的简帛文献,则为我们窥探这些古老思想的源头与流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珍贵视角。本书《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它并非简单地梳理已有的学说,而是深入挖掘出土简帛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籍此重构我们对早期中国政治哲学思想的认知,揭示其背后更为复杂、生动且充满活力的思想图景。 本书的核心在于“出土简帛”这一特殊的研究对象。过去,我们对早期中国政治哲学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过传抄、编纂甚至删改的传世文献。这些文献固然宝贵,却不可避免地带有后世的解读和时代的烙印。简帛文献则不然,它们是直接从历史的尘埃中挖掘出来的,更接近于当时的原始记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思想状态、论辩过程以及社会现实。作者借助于这些“一手史料”,不再仅仅满足于对《论语》、《孟子》、《韩非子》等经典文本的解读,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可能鲜为人知,却同样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简帛文本。 具体而言,本书在政治哲学这一宏大主题下,展开了多维度的深入探讨。首先,它将考察早期中国政治思想的核心范畴,例如“道”、“德”、“仁”、“义”、“礼”、“法”等概念在不同简帛文本中的具体呈现及其演变。这些概念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在不同的思想流派、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展现出不同的侧重和内涵。通过对简帛文本的细致比对,我们可以看到,例如“仁”在某些简帛中可能被赋予了更为朴实、直接的社会治理意义,而在另一些文本中则可能与个体的道德修养紧密相连。这种细致的辨析,有助于我们超越简单的概念化理解,把握早期中国思想的丰富性和动态性。 其次,本书着力于考察早期中国政治思想中关于“国家治理”的多元路径。传统观点往往将早期中国政治思想简单地划分为儒家、法家、道家等主要学派,并认为它们在治国理念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然而,出土简帛所揭示的现实可能更为复杂。本书将分析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不同的思想元素是如何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例如,一些简帛文本可能呈现出一种融合了儒家德治思想与法家法治精神的治理模式,或者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念在具体制度设计中的应用。这种跨学派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看到早期中国政治思想的实用主义和整合性特征,以及思想家们在面对实际政治挑战时所展现出的灵活与创造力。 第三,本书还将深入探讨简帛文献所展现的早期中国政治思想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政治哲学并非空中楼阁,它总是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土壤,回应着当时的社会需求和矛盾。通过解读简帛文献,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结构、权力运作、社会阶层、经济状况以及民众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例如,一些简帛可能记录了当时的法律条文、赋税制度、户籍管理等内容,这些都为我们理解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具体的素材。同时,本书也会分析这些制度是如何受到当时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及这些思想又是如何被应用于实际的治理之中的。这种社会现实与政治思想的相互印证,使得本书的研究更具说服力和历史厚度。 此外,本书还会关注早期中国政治思想中关于“人”的定位与作用的探讨。早期中国思想家们对于人性的看法,对于君臣关系、父子关系、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有着深刻的思考。简帛文献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这些思考的原始文本。例如,一些简帛可能详细论述了统治者如何选拔贤能、如何约束权力、如何处理民众的诉求。另一些则可能反映了普通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利,以及他们对政治秩序的认知和参与。通过对这些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中国政治思想并非仅仅聚焦于统治者,而是也包含着对个体价值、社会公正以及普通民众福祉的关注。 在研究方法上,本书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既重视对简帛文本的训诂考据,又善于运用跨学科的研究视野。作者不仅会深入分析简帛文献的文字内容,还会结合考古发现、历史文献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力求还原出最真实的历史图景。同时,本书也关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简帛文献之间的比较研究,以期发现早期中国政治思想在区域传播和历史演变中的规律。 值得强调的是,本书并非仅仅停留于对过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而是试图在新的史料基础上,提出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观点。作者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深入反思,挑战了一些固有的认知模式,并尝试为我们勾勒出更为精细、更为 nuanced 的早期中国政治思想图景。例如,作者可能会指出,在某些被认为是“对立”的思想流派之间,存在着更为复杂的互动和融合;或者,某些被忽略的简帛文本,实际上蕴含着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 本书的出版,对于学界而言,无疑是早期中国思想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宝贵的史料依据,也将极大地丰富我们对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理解。对于广大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本书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读物。它能够帮助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亲身感受早期中国思想家们的智慧火花,理解那些塑造了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深邃思考。 总而言之,《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是一部立足于新史料,融汇新思想,展现新视角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以出土简帛为载体,深入挖掘早期中国政治哲学的丰富内涵,重塑我们对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认知,并为理解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提供深刻的历史参照。本书的出版,将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并进一步提升国际学界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关注与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与古代中国政治相关的画面: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士大夫们纵横捭阖,为国君出谋划策;秦汉统一后,法家、儒家等思想学派的碰撞与融合,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们通往那个时代更深层次的理解之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诸子百家的政治思想,比如墨家的非攻兼爱在乱世中的价值,道家的无为而治如何成为一种政治理想,以及法家的集权与效率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承诺了“出土文献”的重要性,这让我非常激动。我一直认为,出土文献比传世文献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因为它们没有经过后人的筛选、修改和解读,更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思想和社会状况。我想象着书中会引用大量的简帛原文,然后由学者们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分析,为我们还原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政治理念和实践。这种基于实物证据的学术研究,无疑会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说服力,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政治哲学有一个更加鲜活和立体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吸引了我,感觉它揭示了一个非常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领域。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总觉得那些从尘封的竹简和丝帛中重见天日的文字,蕴含着我们今天依然可以借鉴的深刻洞见。本书的副标题“出土文献与早期中国思想新知论丛”更是点燃了我探索的欲望,它暗示着书中会有关于最新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的成果,能够为我们提供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个遥远而迷人的时代。我设想着,书中或许会从某个具体的出土文献出发,比如《睡虎地秦简》中的律令,或是《郭店楚简》中的哲学文本,然后层层剥开,揭示其中蕴含的关于统治、权力、公平、民生等方面的政治哲学思想。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这些古老的文献,是仅仅进行文献学的考证,还是会将其与当下的政治现实进行对照和反思?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呈现出一种既有学术严谨性,又不失思想启发性的对话,让读者能够跨越时空的鸿沟,与古人的智慧进行一次深刻的交流。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庄重感,让我联想到严谨的学术研究和对于人类文明根基的探索,这正是吸引我这类读者的魅力所在。

评分

我对《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它指向了一个我一直认为极具价值的研究方向。早期中国思想,特别是其政治哲学维度,对我们今天理解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都至关重要。而“出土简帛”的出现,更是为我们提供了直接触摸历史肌理的可能。我常常思考,那些埋藏在地下的竹简,究竟记录了怎样关于治国之道、民本思想、权力运行的讨论?它们是否会颠覆我们对传世经典的既有认知?书中是否会探讨,在没有纸张的时代,人们是如何通过简帛来记录、传播和辩论政治理念的?我脑海中充满了各种关于当时社会图景的想象:或许是君主与臣子在简册上进行的思想交锋,或许是学者们就国家存亡之道进行的激烈辩论。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是简单的文献罗列,而是能通过这些出土的“物证”,构建起一个生动而有深度的早期政治哲学图景,揭示那个时代人们的忧思、智慧和实践。这种考古与思想史的结合,让我看到了理解中国思想源头的新路径,也让我对书中可能呈现的“新知”充满了期待。

评分

看到《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即涌现出一种探寻古老智慧的冲动。中国早期政治哲学,作为我们文明的重要基石,其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一直是我深感着迷的领域。而“出土简帛”的出现,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接近历史真实的机会。我总觉得,那些从地下挖掘出来的竹简和帛书,承载着比传世文献更直接、更原始的思想信息。这本书的名称暗示着,它将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尘埃,去审视那些直接来自先民的政治思考。我期待着书中能够展现,在那个文字和思想尚未定型的时代,人们是如何运用简帛来记录、传播和辩论关于治国方略、权力分配、社会秩序等一系列重要的政治议题的。我希望能够从中看到,不同的政治思想流派是如何通过这些出土文献相互激荡,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国政治哲学传统。这种基于实物证据的解读,一定会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去理解早期中国社会运作的逻辑,以及那些古老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的生命力。

评分

《出土简帛中的政治哲学》这个名字,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对那个遥远的先秦时期一直着迷,尤其对当时思想家们是如何思考国家、社会、伦理这些宏大命题的充满了好奇。而“出土简帛”这几个字,更是给我一种“亲临现场”的感觉,仿佛能透过这些沉寂千年的文字,直接听到古人的声音。我设想,书中会从某一个具体的出土文献出发,比如《尹周航》或是《子舆》这样的竹简,然后,作者会像一个侦探一样,细致地解读上面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去还原当时政治思想的面貌。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讨论,在那个文字尚未完全统一的时代,不同地区、不同学派的政治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影响?有没有可能,一些我们现在认为理所当然的政治概念,在早期中国思想中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方式?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些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认知,让我对中国早期政治哲学有一个更加深刻和细致的理解,而不只是停留在对《论语》《孟子》等传世经典的大致印象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