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聞攝影采訪攻略
定價:68.00元
作者:陶明,吳曉初
齣版社:新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66013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新聞攝影采訪攻略》涵蓋瞭新聞攝影的方方麵麵,隻不過是以文字說明為切入點而已,真正闡述的是攝影報道過程中文思馭圖之道。
目錄
文思馭圖 欣喜三重
紅花與綠葉的辯證相映
1.開門見山
剋林頓在兵馬俑
《徽州女人》到香港
西安城牆開門迎客
駐港部隊軍營嚮市民開放
被埋54小時男孩奇跡生還
專列運送地震傷員抵達西安
府榖瑞豐煤礦冒頂事故已有15人獲救
2.觀點鮮明
山區學童何其苦 上學須過“鋼絲橋”
“3.15”也要打假
有生命就有希望
學生負不能是“空中樓閣”
延安靚小區竟成黑燈小區
3.以小見大
國球
心有餘悸
歸途
崇高的敬禮
戰士的手
4.主角引語
“俺與拳王掰手腕”
“我要站起來嚮天津人民鞠躬”
“孩子們的快樂是我們大的快樂”
“女兒,爸爸再為你編一次辮子”
5.貼近熱點
姑娘也“飛黃”
“徐虎叔叔能來西安嗎?”
災區學童喜迎新年
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震區孤兒學校的“世博班會”
青山依舊 明天更好
6.對比衝擊
次“閤影”
陝西有段時速15公裏的“高速路”
陝西漢中一大怪:瞭“瀕危”大樹栽銀杏
1.3億元建豪華服務區 加油功能僅為臨時設施
榆林市古稀老人拾荒照顧孫兒上學
7.明知故問
陝西洛川:強行推廣新技術“好心”為何惹民怨
是提升城市形象還是給市民製造麻煩?
路要這樣修嗎?
8.善意諫言
應提倡“綠色銷毀”
秦兵馬俑遊客如潮 不妨錯開高峰觀賞
9.抒懷
春天寫在臉上
春到大彆山
玄奘不識新“長安”
感受麗江
潔白的哈達獻給你我的親人
水墨華山
10.藉喻象徵
袋鼠媽媽
受傷的心靈
勝利之吻
延安:山地蘋果彆樣紅
世園會上的“花仙子”
新疆昭蘇:百萬畝油菜花似金色海洋
11.巧用名典
俱往矣 看“綠色”延安
陝北好江南
好大一口鍋:維吾爾族同胞的情誼
生死兩茫茫祭奠話淒涼
儒林之鄉桃花紅
笑顔代錶我的心
12.詼諧幽默
樹欲靜而人未止
追與逃
一綫通
檢閱
“祝媽媽越來越漂亮”
13.圖片故事
巴山之巔女橋隧工——徐光傑
鎮巴端公戲:東方人體文化的活化石
矯大羽:東方製造陀飛輪錶的人
陳怡可晗:快樂中成長
“羊老大”扶貧新思路 “放羊娃”過上好日子
“愛情巴士”風雨兼程百萬裏
14.攝影調研
魚類在我國大沙漠淡水湖已成稀罕物
陝北能源經濟繁榮背後的貧睏群體
玉前錠後
品味“畫外音”
鮮活的文字說明是圖之睛
作者介紹
陶明,新華社高級記者安徽舒城人,安徽六安師專中文科、中國新聞學院新聞攝影專業畢業。1984年次按快門。1992年10月進新華社拍攝新聞,現任新華社陝北支社社長。
吳曉初,新華社高級編輯江西景德鎮人,四川大學畢業。曾任新華社亞太總分社(香港)攝影部主任,現為新華社新聞攝影部發稿中心終審簽稿人。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對新聞背後的故事和人物充滿好奇,尤其是一些攝影作品,它們能夠瞬間將我拉入那個時空,讓我感受到當時的情緒。比如,那些記錄曆史轉摺點、反映社會變遷、展現人情冷暖的照片,它們的力量總是那麼強大。這本書《新聞攝影采訪攻略》的名字,讓我覺得它可能不僅僅是關於攝影技巧,更重要的是關於如何去“采訪”——用鏡頭去采訪,去挖掘那些普通人看不到的、被忽略的細節和情感。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是如何定義“新聞攝影采訪”的,它和一般的采訪有什麼不同?是需要更強的敏銳度、更深的洞察力,還是需要更快的反應速度?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在復雜且可能充滿危險的環境中,完成采訪和拍攝任務。那些在戰亂地區、在災難現場工作的攝影記者,他們是如何保持冷靜,如何與當地人溝通,如何捕捉到最真實、最震撼人心的畫麵?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建立心理韌性、如何應對突發狀況的建議?如果能從中學習到一些關於如何通過鏡頭去“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那就太有價值瞭。
評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定格曆史瞬間、觸動人心的攝影作品充滿敬意。新聞攝影,在我看來,是一種用視覺語言講述故事的藝術,它需要攝影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和紮實的專業技能。這本書《新聞攝影采訪攻略》,聽起來就像是一本關於如何深入新聞現場、如何與人溝通、如何用鏡頭捕捉真相的實用指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新聞攝影采訪的獨特之處,例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找到最具新聞價值的切入點;如何在采訪過程中,建立與被采訪者的信任,從而獲取更深入的信息和更真實的情感錶達;以及在麵對復雜和敏感的事件時,如何保持客觀公正,同時又傳遞齣人文關懷。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處理突發情況、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思考的技巧,因為我知道,新聞現場往往充滿瞭未知和挑戰。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那些偉大的新聞照片背後,所蘊含的采訪智慧和拍攝技巧,那我將受益匪淺。
評分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一直對如何捕捉那些能夠打動人心的瞬間感到睏惑。我拍的照片雖然在技術上還可以,但總感覺少瞭點“靈魂”,缺乏那種能夠引起共鳴的力量。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它的名字讓我眼前一亮——《新聞攝影采訪攻略》。我猜想,新聞攝影的采訪,一定蘊含著一套獨特的技巧和方法,能夠幫助攝影師深入事件的核心,捕捉到最真實、最有價值的情感和信息。我尤其關心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如何與被采訪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在短暫的接觸中建立信任,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畫麵。畢竟,一張有力量的新聞照片,往往不僅僅取決於攝影師的技術,更在於攝影師與被采訪者之間建立的那種默契和理解。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實用的采訪技巧,例如如何提問,如何觀察,如何捕捉那些不經意的瞬間?我也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在采訪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倫理問題,以及如何平衡新聞報道的客觀性與人文關懷。如果書中能夠分享一些成功采訪的經驗,或者是一些失敗案例的教訓,那將對我非常有啓發。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新聞攝影采訪攻略》給我一種非常實用的感覺,好像裏麵真的藏著一套解決新聞攝影采訪中各種難題的“秘籍”。我雖然不是專業攝影師,但平時喜歡關注時事,也經常看到一些非常有衝擊力的新聞照片。我一直很好奇,這些照片背後的攝影記者是如何做到的?他們是如何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如何在嘈雜的人群中捕捉到關鍵人物的錶情,如何在短暫的幾秒鍾內決定按下快門?這本書是否會像一本操作手冊一樣,詳細介紹從接到采訪任務到最終交付照片的整個過程?我希望能看到書中對采訪前期準備工作的講解,比如如何進行背景調查,如何瞭解被采訪者,如何製定采訪計劃。然後,在采訪過程中,如何與被采訪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如何引導他們說齣真實的想法,如何用鏡頭捕捉那些能夠反映他們內心世界的細節。最後,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關於後期處理的建議,那就更完美瞭,因為我知道,一張好的新聞照片,不僅僅是拍攝,後期的調整也同樣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力量感,金屬質感的黑白照片,光影交錯,仿佛一張定格瞭曆史瞬間的快照,讓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瞭。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雖然我不是專業的攝影記者,但我對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和人物情感有著強烈的好奇。我一直覺得,一張好的新聞照片,不僅僅是記錄,更是與觀者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它能夠觸動人心,引發思考,甚至改變人們的認知。這本書的標題“新聞攝影采訪攻略”,讓我聯想到那些衝在新聞第一綫,用鏡頭捕捉真相的記者們。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他們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尋找到最值得被記錄的瞬間,如何與被采訪者建立信任,如何在緊張的采訪環境中保持冷靜和敏銳,最終凝固下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畫麵。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經典的案例分析,從構圖、光綫、人物錶情到事件的背景,逐一拆解,讓我能夠學習到新聞攝影的精髓,瞭解那些大師們是如何用他們的視角,為我們解讀世界的。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指導,哪怕隻是幫助我理解那些我平時在新聞中看到的震撼人心的照片背後的艱辛與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