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奧運中國:中外名人解讀北京奧運
定價:36.00元
作者:張永恒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010066127
字數:280000
頁碼:26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奧運是什麼?北京奧運會能給中國帶來什麼?在這樣一種全球*的狂歡儀式中,我們該如何解讀它對於中國的意義和價值?
本書精選瞭北京奧運平麵媒體《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奧運特刊》對何振梁、霍震霆、劉鵬、許嘉璐、吳經國、姚明、劉翔、葉喬波、張藝謀、袁和平、曾子墨、韓美林、唐師曾、張朝陽等48位與奧運有關的名人專訪,並根據大眾的閱讀品味修改而成,他們從申奧成功的幕後故事、奧運賽場的備戰風雲、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創意、吉祥物誕生的麯摺過程、奧運口號的徵集與創作、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奧運商道、海外觀潮等多角度對北京奧運進行深層次、全方位的解讀。
目錄
“奧運風”喚醒“中國復興夢”(代自序)
一、高端聲音
1 何振梁:一生隻做一件事情
2 霍震霆:一個傢庭的奧運情結
3 劉鵬:既要搭好颱又要唱好戲
4 許嘉璐:長城文化是人文奧運的底蘊
5 吳經國:北京奧運的“關鍵一票”
二、體壇星空
6 姚明:王者歸來
……
三、傳播力量
四、人文中國
五、奧運商道
六、風格境界
七、海外觀潮
作者介紹
張永恒,2008年北京奧運平麵媒體《人民日報海外版-北京奧運特刊》記者,主持人文奧運。從事奧運報道以來,遍訪中外奧運名人,梳理奧運給中國帶來的戰略機遇,深入北京奧運籌備發生現場,挖掘申奧成功幕後故事,目睹奧運賽場備戰風雲……在奧運這樣一種全球*的狂歡儀式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略帶復古的米黃色紙張,拿在手裏分量十足,明顯能感覺到印刷的用心。封麵那種大氣磅礴的排版,雖然是關於奧運的主題,但一點都不顯得俗套,反而有一種沉澱下來的曆史厚重感。我特彆喜歡那種留白的藝術處理,讓“奧運中國”這幾個字顯得格外醒目,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輝煌的曆史。內頁的紙張觸感也相當不錯,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特彆疲勞。而且,側邊裁切的工藝非常平整,看得齣是比較精良的版本,完全對得起這個“庫存尾貨”的標簽——如果是這個質量的尾貨,那我真是撿到寶瞭。不過,從目錄的排版來看,我猜想這本書的重點可能更偏嚮於曆史迴顧和文化解讀,而不是純粹的體育賽事記錄,這正是我所期待的,希望能從中挖掘齣更多關於中國如何與世界體育盛事交融的深層思考。整體來說,光是拿到手的感覺,就已經值迴票價瞭。
評分雖然我還沒來得及靜下心來逐字逐句地閱讀,但僅僅是快速瀏覽瞭作者群的名單,我就對這本書的價值有瞭初步的判斷。這份名單幾乎涵蓋瞭當時中國乃至國際上在哲學、文學、體育史乃至國際關係等多個領域有影響力的人物。這種配置本身就說明瞭編者團隊的野心和執行力,他們顯然想打造一本具有時代標誌性的文獻。我尤其關注瞭其中幾位常年旅居海外的學者所撰寫的篇章,他們的立場往往更加客觀和超脫,能夠提供一個“旁觀者清”的視角來審視這次盛會對中國社會帶來的衝擊與機遇。這種多元視角匯集一冊,無疑能夠幫助讀者跳齣單一的情感敘事框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奧運會究竟對一個正在快速崛起的國傢意味著什麼?它是一次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因此,這本書更像是一份珍貴的“時代證言”,記錄瞭特定曆史時期,思想界對這一重大事件的集體智慧結晶。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中對“人”的關注點,這比單純談論宏大敘事要來得更加貼近和溫暖。從標題來看,“名人解讀”無疑是核心,但如果能深入到他們對具體某個運動員、某個誌願者,乃至某個普通市民在奧運期間的心路曆程的描述,那這本書的層次就一下子提升瞭。我期待看到那些側重於微觀層麵的細膩筆觸,例如,某位作傢如何記錄下城市麵貌的瞬間變化,或者一位哲學傢如何思考賽場上勝負背後的哲學意義——那種對個體經驗的捕捉和升華,往往比對國傢形象的刻畫更有力量。如果這本書能夠成功地將宏大的曆史背景與生動的個體命運編織在一起,讓讀者感受到那段曆史中鮮活的呼吸,那麼它就真正超越瞭一本紀念冊的範疇,成為瞭一部可以反復品味的社會文化史料。這種人文關懷和細節的打磨,纔是真正決定一本書能否流傳下去的關鍵。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結構安排得非常巧妙,它似乎沒有采用那種流水賬式的編年史敘事,而是通過不同領域的“中外名人”視角,形成瞭一個多維度的觀察矩陣。我翻閱瞭其中的幾章摘要,發現它對“解讀”二字的把握非常精準,它不是簡單地復述某個比賽的精彩瞬間,而是試圖去捕捉那種精神內核——比如,一位西方著名社會學傢對開幕式中傳統與現代結閤的分析,那種洞察力是局外人難以企及的。再比如,國內某位藝術評論傢對奧運場館建築背後文化符號的挖掘,那份細膩和自豪感撲麵而來。這種“群星薈萃”的解讀方式,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那屆奧運會的理解,它不再僅僅是一個體育事件,而是一個文化、外交和民族精神集中展示的舞颱。我非常期待能深入閱讀那些關於文化軟實力構建的章節,看看這些大傢是如何權衡東西方視角,最終勾勒齣那個“北京時刻”的復雜圖景。這種跨界的解讀,遠比單純的體育報道要有營養得多。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風格,透露齣一種非常嚴謹和學術性的考量,這一點從字體和版式的選擇上就能體現齣來。它沒有為瞭迎閤大眾口味而刻意去使用花哨的彩色插圖,而是更多地依賴高質量的黑白照片和清晰的文字論述,這使得閱讀體驗非常專注,讓人能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文字所承載的思想上。我注意到,一些關鍵論點旁邊會附帶引用來源或者腳注,這極大地增強瞭論證的可信度和深度,錶明這本書在資料搜集和引用規範上是下足瞭功夫的,絕對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宣傳冊子。對於一個對“奧運精神”背後的思想脈絡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種嚴謹性是至關重要的。它似乎在嚮讀者保證:我們提供的不是情緒化的贊美,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據可查的分析。這種務實而有力的錶達方式,比空泛的口號更具有長久的閱讀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