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造型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影视动画造型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丁海祥,姚桂萍 著
图书标签:
  • 影视动画
  • 造型基础
  • 美术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动画设计
  • 影视设计
  • 艺术设计
  • 绘画
  • 素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17008
商品编码:2960769434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1-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影视动画造型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21.60元

作者:丁海祥, 姚桂萍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040317008

字数:130000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可以采用的工作方法,读者可以通过它了解角色设计的全貌——虽然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动画片非常有趣,但动画角色设计工作本身纷繁复杂,需要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需要具备信心与耐心。本书是一本动画角色设计的入门读物,它不仅适合动画前期创作人员阅读,更是一本介绍动画设计常识的普及读物。

内容提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详述影视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介绍动画角色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通过典型实例解析设计过程中角色、场景、剧本、策划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角色设计的常识和基本理论、角色设计的各种风格和这些风格各自的特征、角色设计的流程、人物形象设计的要素、基础造型、角色设计的标准格式和绘制方法。本书结合了大量实例,能帮助读者形象地了解影视动画角色设计过程,对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影视动画造型基础》可作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影视动画造型”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影视动画造型设计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参考使用。

目录


章 概论 1.1 动画的人物与人物的动画 1.2 角色定位与产业运作 1.3 设计依据 1.4 角色构成 思考与练习第2章 艺术风格 2.1 各类动画片的艺术风格 2.2 拟人化造型 2.3 写意类造型 思考与练习第3章 角色设计流程 3.1 收集素材 3.2 角色头部设计 3.3 角色身体设计 3.4 角色手脚设计 3.5 动植物角色设计 思考与练习第4章 角色设定 4.1 服装 4.2 色彩 4.3 性格 4.4 道具 4.5 角色互动 4.6 角色与环境的搭配 思考与练习第5章 基础造型 5.1 剪影 5.2 以线条为主 5.3 夸张变形 思考与练习第6章 标准图纸 6.1 三视图 6.2 转面 6.3 表情 6.4 动作 6.5 道具 6.6 比例图 6.7 气氛图 思考与练习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影视动画造型基础 内容介绍 本书旨在为影视动画专业的初学者系统地打下造型基础,从最基本的视觉语言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动画造型设计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全书内容紧密围绕“造型”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力求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三维世界在二维平面上的表现能力,理解并掌握塑造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的动画角色的关键要素。 第一章 视觉语言与基本元素 本章是整个学习旅程的起点,将带领读者走进动画造型设计的宏观世界。我们将首先探讨“视觉语言”在动画中的重要性,理解图像如何传递信息、情感和故事。通过对线条、形状、色彩、明暗、肌理等基础视觉元素的详细解读,帮助读者认识到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在造型构建中的作用。 线条的魔法: 从最简单的点、线、面开始,理解不同线条的性格——流畅的曲线带来的柔美与动感,硬朗的直线展现的稳定与力量,以及曲折的线条所蕴含的复杂与不安。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线条来勾勒轮廓、表现形体、塑造体积感,并探讨不同类型的线条(如外轮廓线、结构线、体积线、辅助线)在绘制中的具体应用。 形状的语言: 形状是构成造型的基本单位。我们将区分几何形体(圆、方、三角)和有机形体,并深入分析它们在角色设计中传达的不同含义。例如,圆形通常与可爱、圆润、友善相关;方形则暗示着稳重、刚毅、固执;而三角形则可能表现出不稳定、尖锐、或是有目标性。读者将学习如何将这些基本形状巧妙地组合,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角色雏形。 色彩的韵律: 色彩是情感的直接表达者。本章将系统介绍色彩的基本理论,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以及三原色、三间色、互补色、邻近色等概念。我们将探讨色彩在烘托角色性格、营造氛围、引导观众视线方面的作用,并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搭配来增强造型的吸引力和表现力。例如,暖色调常用于表现热情、活力,冷色调则可能传递冷静、忧郁。 明暗的塑造: 明暗对比是塑造物体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关键。我们将学习光影的基本原理,理解光源的方向、强度以及它们在物体表面产生的明暗变化。本章将详细讲解如何运用高光、亮部、灰部、暗部、反光等来描绘形体的凹凸、曲直,赋予角色真实的三维质感。 肌理的触感: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质感。我们将探讨不同材质(如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的视觉表现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线条、明暗、色彩等手段来模拟不同的肌理效果,让角色的材质感更加丰富真实。 第二章 形体塑造与比例关系 在掌握了基础视觉元素后,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形体。我们将深入研究人、动物以及想象生物的形体结构,并学习如何建立准确的比例关系。 人体结构基础: 尽管动画造型可以天马行空,但对人体基本结构的理解是造型训练的基石。我们将从骨骼和肌肉的基本形态出发,学习如何概括和简化人体结构,理解不同姿势下的形体变化。我们将学习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准确地表现人体的三维感,包括头部、躯干、四肢的比例关系和动态连接。 动物造型的奥秘: 动物造型需要捕捉其特有的运动规律和生物特征。我们将分析不同种类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的骨骼、肌肉结构特点,学习如何根据它们的习性和生态环境来设计造型。强调对动物动态的观察与提炼,使其在动画中更具说服力。 比例的平衡与突破: 比例是造型的骨架,准确的比例能够使角色显得健康、合理。我们将学习经典的比例法则,如黄金分割,并理解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角色在比例上的差异。同时,本章也会探讨如何有意识地突破比例,创造出夸张、变形但依然具有内在逻辑的卡通或奇幻角色,以及这种变形背后所蕴含的设计意图。 体积感与透视表现: 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形体的体积感是动画造型的核心挑战。我们将系统学习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的基本原理,理解不同角度下物体的变形规律。通过练习,读者将能够熟练地运用透视来表现角色的空间位置、深度感,以及在复杂场景中的形体关系。 第三章 角色设计:从概念到灵魂 本章将把前两章学到的基础知识融会贯通,带领读者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设计过程,重点在于如何通过造型来传达角色的性格、背景和情感。 性格与外形的关联: 角色造型不仅仅是形体上的描绘,更是性格的视觉化呈现。我们将探讨如何将角色的性格特征(如勇敢、胆怯、狡黠、善良、固执、乐观)转化为具体的造型元素,例如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服装选择、道具配置等。例如,一个性格暴躁的角色可能拥有棱角分明的脸型和僵硬的肢体;而一个温顺的角色则可能拥有圆润的脸型和柔和的动作。 风格化设计: 动画的风格多种多样,从写实到卡通,从Q版到暗黑。本章将介绍不同的动画风格及其造型特点,并引导读者探索属于自己的设计风格。我们将学习如何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创造出具有独特视觉魅力的角色。 故事性元素的融入: 每一个角色都应该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应该通过其造型得到体现。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角色的服装、配饰、道具、甚至身上的痕迹(如伤疤、磨损)来暗示其背景、职业、经历、生活习惯等。例如,一个饱经风霜的冒险家,其服装可能显得破旧,身上可能带有战斗的痕迹;而一个生活优渥的贵族,其服装则可能华丽考究。 表情与肢体语言: 动画角色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表情和肢体语言上。本章将深入研究面部表情的构成,理解不同的肌肉运动如何组合成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以及如何通过微表情来传达更细腻的情感。同时,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绪、意图和性格,让角色“活”起来。 设计流程与方法: 为了系统地进行角色设计,我们将介绍从概念草图、造型探索、细节刻画到最终完善的设计流程。同时,也会分享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如“一分钟角色设计”、“随机元素组合”、“造型推敲”等,帮助读者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第四章 场景与道具造型基础 动画世界不仅仅是角色的舞台,精美的场景和富有想象力的道具同样至关重要。本章将延伸造型设计的触角,探索如何为动画构建一个完整而可信的世界。 场景设计的原则: 场景设计需要考虑空间的实用性、视觉的吸引力以及与角色互动的可能性。我们将学习如何根据故事的需求,设计出具有不同功能和氛围的场景,例如宏伟的宫殿、幽深的森林、繁忙的都市街景。理解透视在场景设计中的运用,如何通过场景来烘托气氛、引导叙事。 道具的叙事功能: 道具不仅仅是摆设,它们承载着信息,可以揭示角色的身份、能力,推动情节发展。本章将探讨如何为角色设计富有特色和功能的道具,例如魔法武器、科技装备、日常用品等。强调道具的设计需要与其使用者、使用环境相协调,并具有视觉上的辨识度。 环境与角色的互动: 角色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出能够与角色产生互动、烘托角色情绪和行动的场景与道具。例如,一个紧张的追逐场景,场景设计需要提供障碍和掩体,道具则可能包括开启机关的钥匙或触发陷阱的装置。 第五章 造型的动感与表现力 本章将是造型训练的高阶部分,重点在于如何赋予造型以生命力,使其在动画中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动感线条的运用: 我们将再次回溯线条的魅力,学习如何运用更具动感的线条来表现角色的运动轨迹、速度感和力量感。通过对“速度线”、“力量线”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让静态的造型仿佛蕴含着运动的潜力。 夸张与变形的艺术: 动画作为一种表现艺术,适度的夸张和变形能够极大地增强其表现力。我们将探讨如何在保持角色辨识度的前提下,对其形体进行合理的夸张和变形,以突出角色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情感。我们将学习不同程度的夸张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以及如何避免过度变形导致的角色失真。 情感的张力: 造型不仅仅是形体的描绘,更是情感的载体。本章将深入研究如何通过造型来传递角色的情感张力,例如通过姿态的幅度、表情的细微变化、肢体语言的节奏感等,让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 整体造型的统一性与节奏感: 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其整体造型应该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包括形体、色彩、风格等。同时,造型的安排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使得角色在画面中显得生动而不呆板。我们将学习如何审视和调整角色的整体造型,使其更加和谐、流畅,并富有生命力。 实践与展望 本书在理论讲解的同时,每章都辅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的建议,鼓励读者动手实践,通过不断地观察、模仿、创作来提升自己的造型能力。最终,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扎实的造型基础,为日后深入学习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如原画、动画、模型、渲染等,打下坚实的地基,并激发其在影视动画造型设计领域的无限创意与潜能。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目录,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扎实感所震撼。它似乎没有急于展示那些炫目的最终效果图,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反直觉”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几何体拆解和光影关系入手,仿佛在说,没有扎实的几何功底,任何复杂的角色或场景设计都不过是空中楼阁。这种由内而外、由简入繁的逻辑组织,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结构化思维”的培养,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样画”。书中大量的图例和对比分析,都体现了作者在教学方法上的匠心独运,避免了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如果能再增加一些关于不同媒介(比如传统素描与数字软件建模)之间如何互相印证和转化的案例分析,那这份教材的实用性将得到几何级的提升。目前看来,它更像是一部奠定内功心法的武林秘籍,而非花哨的招式演示。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显然是面向未来行业标准设计的,它所涵盖的知识体系,让我感受到了编写者对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探讨到空间组织和叙事性造型时,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开始触及到更宏观的“视觉语言构建”层面。那些关于场景如何暗示角色情绪、物体如何承载文化符号的分析,极具启发性。我甚至觉得,它不仅仅是给动画专业的学生看的,对于概念设计师、游戏美术甚至建筑可视化领域的人士来说,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养分。唯一的遗憾是,某些前沿技术或软件的快速迭代,使得纸质教材在时效性上面临天然的劣势。不过,基础的原理是不变的,这本书成功地将那些永恒不变的造型规律提炼了出来,使其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这正是优秀教材的标志——教人渔而非授人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封面采用了一种比较复古的色调,搭配上抽象的几何图形,初看之下,还以为是什么艺术理论著作。拿到手里掂了掂分量,感觉内容应该挺实在的,不像有些教材那种轻飘飘的感觉。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小细节,比如字体选择上,虽然整体排版干净利落,但在某些图注部分,如果能再加大一点字号或者调整一下行距,对于初学者来说会更加友好一些。毕竟是作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的,在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我期待它能有更深入的探讨,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介绍,而是能真正构建起一个扎实的基础框架。整体来说,从视觉和触感上,它传递出一种严谨、专业的学术气息,让人愿意坐下来好好钻研一番。它似乎暗示着,接下来的学习旅程不会是轻松的漫步,而是一场需要认真对待的探索。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克制和内敛,几乎没有使用任何煽情的词汇来鼓动读者对“影视动画”这个行业的无限向往。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冷静地向你展示工具的用法和材料的特性。在讲解一些关键概念时,比如“形体的动态平衡”或是“体积感的塑造”,作者往往会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这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错过一个字可能就会漏掉一个关键的理解节点。我个人认为,这对于那些习惯于碎片化信息吸收的当代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本书迫使你慢下来,去感受每一个笔触、每一个光线的走向背后的深层逻辑。我一直在思考,对于零基础的新手,如何平衡这种深度与可读性之间的关系,或许在配套的线上资源中,能提供一些更直观的动态演示来辅助理解这些静态的文字和图解,会更具包容性。

评分

我个人非常欣赏这本书在逻辑层面的严密性,它像一个精密的钟表结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小节都相互咬合,共同驱动着整体知识体系的运转。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造型”这件事有了一种全新的敬畏感,明白这不是靠天赋就能速成的技能,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在基础理论上进行深度打磨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一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当然,作为一本系统教材,它在案例的选择上略显保守,可能更多偏向于经典和基础范例的解析,对于那些追求最新、最潮风格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额外的课外参考来拓宽视野。但瑕不掩瑜,它如同磐石般为整个学习大厦提供了最坚实的地基。有了它打底,我对未来学习更复杂的三维建模和动态设计,已经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