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影视动画造型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定价:21.60元
作者:丁海祥, 姚桂萍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040317008
字数:130000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可以采用的工作方法,读者可以通过它了解角色设计的全貌——虽然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动画片非常有趣,但动画角色设计工作本身纷繁复杂,需要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需要具备信心与耐心。本书是一本动画角色设计的入门读物,它不仅适合动画前期创作人员阅读,更是一本介绍动画设计常识的普及读物。
内容提要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详述影视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介绍动画角色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通过典型实例解析设计过程中角色、场景、剧本、策划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角色设计的常识和基本理论、角色设计的各种风格和这些风格各自的特征、角色设计的流程、人物形象设计的要素、基础造型、角色设计的标准格式和绘制方法。本书结合了大量实例,能帮助读者形象地了解影视动画角色设计过程,对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影视动画造型基础》可作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各类教育“影视动画造型”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影视动画造型设计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参考使用。
目录
章 概论 1.1 动画的人物与人物的动画 1.2 角色定位与产业运作 1.3 设计依据 1.4 角色构成 思考与练习第2章 艺术风格 2.1 各类动画片的艺术风格 2.2 拟人化造型 2.3 写意类造型 思考与练习第3章 角色设计流程 3.1 收集素材 3.2 角色头部设计 3.3 角色身体设计 3.4 角色手脚设计 3.5 动植物角色设计 思考与练习第4章 角色设定 4.1 服装 4.2 色彩 4.3 性格 4.4 道具 4.5 角色互动 4.6 角色与环境的搭配 思考与练习第5章 基础造型 5.1 剪影 5.2 以线条为主 5.3 夸张变形 思考与练习第6章 标准图纸 6.1 三视图 6.2 转面 6.3 表情 6.4 动作 6.5 道具 6.6 比例图 6.7 气氛图 思考与练习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翻开目录,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扎实感所震撼。它似乎没有急于展示那些炫目的最终效果图,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反直觉”的学习路径,从最基础的几何体拆解和光影关系入手,仿佛在说,没有扎实的几何功底,任何复杂的角色或场景设计都不过是空中楼阁。这种由内而外、由简入繁的逻辑组织,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结构化思维”的培养,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画,更重要的是教你“为什么这样画”。书中大量的图例和对比分析,都体现了作者在教学方法上的匠心独运,避免了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如果能再增加一些关于不同媒介(比如传统素描与数字软件建模)之间如何互相印证和转化的案例分析,那这份教材的实用性将得到几何级的提升。目前看来,它更像是一部奠定内功心法的武林秘籍,而非花哨的招式演示。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显然是面向未来行业标准设计的,它所涵盖的知识体系,让我感受到了编写者对整个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探讨到空间组织和叙事性造型时,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开始触及到更宏观的“视觉语言构建”层面。那些关于场景如何暗示角色情绪、物体如何承载文化符号的分析,极具启发性。我甚至觉得,它不仅仅是给动画专业的学生看的,对于概念设计师、游戏美术甚至建筑可视化领域的人士来说,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养分。唯一的遗憾是,某些前沿技术或软件的快速迭代,使得纸质教材在时效性上面临天然的劣势。不过,基础的原理是不变的,这本书成功地将那些永恒不变的造型规律提炼了出来,使其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这正是优秀教材的标志——教人渔而非授人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有意思,封面采用了一种比较复古的色调,搭配上抽象的几何图形,初看之下,还以为是什么艺术理论著作。拿到手里掂了掂分量,感觉内容应该挺实在的,不像有些教材那种轻飘飘的感觉。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小细节,比如字体选择上,虽然整体排版干净利落,但在某些图注部分,如果能再加大一点字号或者调整一下行距,对于初学者来说会更加友好一些。毕竟是作为“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的,在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上,我期待它能有更深入的探讨,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介绍,而是能真正构建起一个扎实的基础框架。整体来说,从视觉和触感上,它传递出一种严谨、专业的学术气息,让人愿意坐下来好好钻研一番。它似乎暗示着,接下来的学习旅程不会是轻松的漫步,而是一场需要认真对待的探索。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克制和内敛,几乎没有使用任何煽情的词汇来鼓动读者对“影视动画”这个行业的无限向往。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冷静地向你展示工具的用法和材料的特性。在讲解一些关键概念时,比如“形体的动态平衡”或是“体积感的塑造”,作者往往会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这要求读者必须全神贯注,错过一个字可能就会漏掉一个关键的理解节点。我个人认为,这对于那些习惯于碎片化信息吸收的当代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本书迫使你慢下来,去感受每一个笔触、每一个光线的走向背后的深层逻辑。我一直在思考,对于零基础的新手,如何平衡这种深度与可读性之间的关系,或许在配套的线上资源中,能提供一些更直观的动态演示来辅助理解这些静态的文字和图解,会更具包容性。
评分我个人非常欣赏这本书在逻辑层面的严密性,它像一个精密的钟表结构,每一个章节、每一个小节都相互咬合,共同驱动着整体知识体系的运转。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造型”这件事有了一种全新的敬畏感,明白这不是靠天赋就能速成的技能,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在基础理论上进行深度打磨的。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重要的是一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当然,作为一本系统教材,它在案例的选择上略显保守,可能更多偏向于经典和基础范例的解析,对于那些追求最新、最潮风格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额外的课外参考来拓宽视野。但瑕不掩瑜,它如同磐石般为整个学习大厦提供了最坚实的地基。有了它打底,我对未来学习更复杂的三维建模和动态设计,已经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