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DK 鏖战 1945—1948 9787208146280 上海人民出版社

RTDK 鏖战 1945—1948 9787208146280 上海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晓明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战争
  • 二战
  • 中国近现代史
  • 解放战争
  • 军事
  • 回忆录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RTDK
  • 1945-194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晓月草堂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46280
商品编码:29608917301
包装:软精装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鏖战 1945—1948

定价:38.00元

作者:杨晓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208146280

字数:210000

页码:282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人民解放军在1945—1948年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所进行的8个经典战例,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历史意义的代表性战役战斗。这些战役战斗,或集中优势兵力,或以少胜多;或以逸待劳,或长途奔袭;或运筹帷握,或决胜千里,无不体现出指挥者的胆大心细、神机妙算、英勇果敢。这些战役战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见证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它们仿佛在讲述着中国党发动领导武装起义,缔造人民军队的创举。

内容提要


《鏖战1945—1948》是一部人民解放军在1945—1948年为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所进行的8场重大战役的实录,包含了上党战役、苏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陕北三战三捷、孟良崮战役、清风店和石家庄战役、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豫东战争;通过生动精彩地讲述勾勒出了1945—1948年解放战争前期、中期“鏖战”的全景。

目录


作者介绍


杨晓明,军事运筹学硕士、军事思想专业博士,上校军衔。现就职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先后就读于石家庄陆军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事科学院和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历任排长、组织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组织股长、营政治教导员等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多部专著教材。

文摘


序言



《烽火年代:1945-1948》 历史洪流中的抉择与抗争 1945年,一个崭新的时代在硝烟中悄然拉开帷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刚刚散去,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曙光。然而,这束曙光并非驱散了所有的黑暗,而是将民族的命运推向了一个更加复杂而严峻的十字路口。1945年至1948年,这短短三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动荡、充满巨变的时期,也是塑造了当代中国格局的关键节点。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深入探究在这场决定民族未来的伟大斗争中,各方力量如何角逐,人民如何抉择,以及那些改变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我们将聚焦于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图景,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展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不屈抗争。 战后中国的复杂局面 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未能让中国迅速走向安定。相反,胜利的果实如何分配,以及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成为了新的焦点。国共两党,作为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主要力量,尽管在抗日战争中曾有过合作,但其根本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理想却存在着深刻的分歧。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作为战时执政党,面临着接收日占区、重建国家秩序的艰巨任务。而中国共产党则在根据地巩固和扩大力量的同时,积极争取更大的政治影响力。 本书将细致梳理战后初期国民党政府的施政方针,分析其在接收日占区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其面对复杂国际国内局势时的战略考量。同时,也将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如何利用其在人民群众中的广泛支持,如何在政治上争取主动,以及其军事上的策略调整。我们将考察这一时期国共两方围绕着“和平建国”的努力与破裂,探讨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博弈,以及最终走向军事对抗的必然性。 政治博弈与社会动荡 1945年至1948年,是中国政治斗争异常激烈的时期。无论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角力,还是国民党政府内部的派系纷争,都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轨迹。国民党政权在战后初期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物资匮乏、官僚腐败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削弱了其执政的合法性和民众的支持度。本书将分析国民党政府在经济恢复、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举措及其成效,揭示其在复杂环境中走向衰落的深层原因。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则通过一系列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支持,其政治威信和社会基础不断巩固。本书将着重考察共产党如何通过土地改革、减租减息等措施,赢得民心;如何利用其组织优势,建立和发展根据地;以及如何通过宣传和思想工作,凝聚人心,为未来的斗争奠定基础。 除了国共两党之外,当时的中国还存在着其他政治力量,如民主党派。本书也将探讨这些中间力量在这一时期的角色和作用,分析他们如何在两大阵营的夹缝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以及他们对国家未来走向的影响。 军事对抗的升级 1946年,曾经短暂的和平尝试宣告破灭,中国再次被卷入大规模的内战之中。本书将详细描述1946年至1948年间,国共两军之间一系列重大军事战役的进程和影响。我们将从战略和战术层面,分析双方的军事部署、兵力对比、武器装备以及指挥员的决策。 本书将聚焦于一些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例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我们将通过对这些战役的深入分析,展现共产党军队如何以劣势装备和兵力,通过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一场又一场关键性的胜利。我们将探讨解放军的游击战、运动战、运动歼灭战等战法,以及其在群众组织和后勤保障方面的优势。 同时,我们也将分析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的失误和困境。其兵力分散、指挥不力、士气低落等问题,以及其在战略决策上的局限性,都导致了其节节败退。本书将通过对军事史实的梳理,揭示这场军事对抗的动态演变,以及最终的结局。 人民的命运与选择 在这场宏大的历史洪流中,最受影响的永远是普通人民。本书将不仅仅聚焦于政治军事的宏大叙事,更将努力展现那个时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和艰难抉择。 我们将描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民如何承受战争的苦难,如何为生计奔波。本书将通过一些历史细节和人物故事,展现普通民众在国家动荡时期的生存智慧和坚韧精神。我们将探究他们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下,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影响着他们的命运。 本书还将关注妇女、儿童、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等不同群体在这一时期的经历。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故事,同样是理解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时代的回响与启示 1945年至1948年,是中华民族经历浴火重生的关键时期。这场持续的斗争,不仅决定了中国的未来走向,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旨在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和分析,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现代史的形成过程,认识到那个时代人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我们希望通过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让读者能够感悟到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那些发生在1945年至1948年的历史事件,虽然已经远去,但它们所留下的回响,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理解这段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警醒和启示。 本书将努力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避免过度渲染或片面解读。我们将力求通过多角度的呈现,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塑造了我们当下中国的那些关键力量和重要选择。这是一段关于抗争、关于抉择、关于希望与重生的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深入了解和铭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个时期的历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战争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重新洗牌的阶段,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充满了不确定性。《RTDK 鏖战 1945—1948》这个书名本身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RTDK是什么缩写?它代表着怎样的力量,又在1945年到1948年间经历了怎样的“鏖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解读这段历史的复杂性,不仅仅是描绘宏大的战争场面,更要挖掘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政治博弈、经济动荡,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变迁。历史事件往往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期待作者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这段时期,揭示出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和背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专业性,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充满了信心,相信它会提供一个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的历史叙事,让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那个决定了我们现在世界的关键时期。

评分

刚刚拿到这本《RTDK 鏖战 1945—1948》,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光是封面上那股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就足以让我心潮澎湃。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品,本身就是一种品质的保证,再加上“鏖战 1945—1948”这样一个充满故事和冲突的标题,我几乎可以想象到书页中翻涌着的波涛。1945到1948年,这是一个何等动荡而又关键的时期,世界格局正在剧烈变动,无数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塑造或碾碎。我尤其期待这本书能在细节处展现那个年代的独特风貌,比如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焦虑与希望,他们是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挣扎求生的。历史书不应该只是冰冷的数据和事件的堆砌,而应该是有血有肉,能让人感同身受的。我希望这本《RTDK 鏖战 1945—1948》能够做到这一点,让我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感受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力量。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评分

翻开《RTDK 鏖战 1945—1948》的封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充满力量感的书名和明确的年代信息。1945-1948年,这是一个刚刚经历了二战洗礼,全球格局亟待重塑的关键时期。而“鏖战”二字,则预示着书中不乏激烈的冲突与艰难的抉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去展现那段历史的“鏖战”?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较量,还是国内社会经济的变革?亦或是技术与思想的碰撞?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能够挖掘出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复杂联系,提供富有启发性的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品牌效应,让我在尚未阅读前就对其内容品质给予了高度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严谨的史实为基础,以生动的笔触为载体,为我呈现一个鲜活、立体的1945-1948年,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意义与影响。

评分

初次接触到《RTDK 鏖战 1945—1948》,它所传递出的历史信息就足够吸引我。1945到1948年,这是一个从世界大战的硝烟中走出来,却又即将走向新的对峙与变革的时代。书名中的“鏖战”二字,暗示着那个时期充满了激烈的斗争和不屈的意志。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聚焦于哪些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它会以怎样的叙事方式来呈现那段动荡的岁月?是宏观的历史分析,还是微观的人物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图景,那些在时代浪潮中努力生存、奋斗、甚至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经历,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情感,都应该成为历史书写的一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版物,一向以其严谨的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我相信《RTDK 鏖战 1945—1948》定然不会辜负读者的期待,能够为我们呈现一段真实、立体、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

评分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书籍中,《RTDK 鏖战 1945—1948》凭借其独特的书名和鲜明的年代定位,在我眼中脱颖而出。1945年至1948年,这三年时间,恰好是世界从一场毁灭性的战争中喘息,又迅速孕育出新的冲突格局的关键时期。而“鏖战”二字,则直接点燃了我对书中内容的好奇心。我想知道,这本书究竟描绘了怎样一场“鏖战”?是意识形态的较量?是政治版图的重塑?抑或是经济资源的争夺?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那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去理解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严谨治学,让我对这本书的史料考证和分析框架充满了信心。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更能提供有深度、有洞察的解读,让我能够真正理解那段历史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