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流行背投影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定价:47.00元
售价:34.3元,便宜12.7元,折扣72
作者:李其佳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118033311
字数:
页码:5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流行背投影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分析了背投彩电光学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新机芯引入的新技术和新电路,又针对松下E3机芯和索尼RG-2/SCC-N70T机芯为例,阐述了两种典型机芯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作为一个电子工程的学生,我平时接触的都是最新的数字电路和软件定义设备,对那些纯粹的模拟电子和光电器件的结合体感到非常陌生。这本关于背投彩色电视原理的书,像是一扇通往“机械与电子共舞”黄金时代的窗口。我尤其欣赏它在故障分析部分的处理方式——它不是简单罗列故障代码,而是要求读者先理解信号的流向和正常的波形特征,然后再去定位异常点。例如,在分析扫描电路时,它用了很多篇幅来解释行场同步信号的产生机制,以及同步信号丢失时可能出现的“滚屏”现象是如何发生的,配图详尽,逻辑无可挑剔。这种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对于培养扎实的电子工程思维至关重要,它教会我如何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和推理,而不是仅仅像个换零件的工人。
评分手里这本厚重的册子,与其说是一本维修指南,不如说是一部特定时代电子科技的编年史。我之所以对它感兴趣,是因为我父亲以前就是做电视机维修的,他常说背投彩电是他职业生涯里遇到的“最美丽也最难搞的怪物”。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那种复杂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探究欲。它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从电源系统到高压包,再到图像信号的通路,层层递进。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对“汇聚误差”的处理,那可是背投电视画质的灵魂所在。作者不仅指出了问题,还提供了实用的电位器微调数据和操作步骤,这些细节即便是现在想在网上搜到准确的资料都难如登天。这是一种沉淀下来的知识,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扎实和不妥协的精神,读起来让人感到无比充实。
评分这本关于老式背投彩电维修的宝典,拿到手就觉得分量十足,翻开一看,果然没让人失望。我记得那时候,家里要是能摆上一台大屏幕的背投电视,那简直是邻里间的焦点。不过,这些复杂的家伙一旦出了毛病,那简直是头疼的问题。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没有止步于表面的故障排除,而是深入到了那些光路、色度处理的每一个角落。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把复杂电路图剖析得如同拆解精密机械一般的细致程度。比如,讲到聚焦线圈的调整,他能把电磁场对电子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微调来保证画面边缘的锐利度,描述得极其形象。读起来不像是在啃技术手册,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在手把手教你“望闻问切”。对于那些真正痴迷于CRT技术巅峰时期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它保存了那个时代电子工程的智慧结晶,远超一般的维修手册能给予的深度。
评分拿到这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翻翻看看老古董”的心态。但越往后看,越发现这套资料的深度远超预期。尤其是关于投影系统中的三片式CRT和色分离技术的部分,描述得极富洞察力。它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需要超高压来驱动荧光粉,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阴极电压来保证亮度与对比度的平衡。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对早期投影系统散热和寿命问题的探讨,作者没有回避这些技术上的短板,而是提出了当时所能采取的最佳缓解方案,这种坦诚和务实的态度,是现代许多技术文档中难以寻觅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参考,它更像是一份对特定技术时代所付出的巨大工程努力的致敬,值得所有对精密显示技术史感兴趣的人仔细品读。
评分我最近正在整理我那台有些年头的VCR,想着能不能让它重焕青春,结果无意中翻到了这本书的影印版。说实话,我对音频和视频处理的理论基础一直有点虚,尤其是涉及到模拟信号处理和色彩还原那一块。这本书在阐述色度解调和矩阵变换时,那种严谨又不失生动的笔法,简直是我的救星。它用非常直观的类比,解释了YPbPr信号是如何一步步转换成我们肉眼看到的RGB图像的。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投影系统的透镜组校准,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补偿球面像差和色散,这对仅仅会换灯泡的维修工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怎么修”,更在于“为什么这样修”。它让我对那个年代追求极致画质所付出的技术努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